台灣第一顆自主研發的遙測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五號」
福衛五號即將由獵鷹九號(Falcon9)火箭承載升空,預計兩週後就會傳回第一張拍攝的照片。(中央社取自SpaceX官網)
2017-08-21 記者吳柏緯/台北報導
等了六年半,經歷無數次困難、延宕,台灣第一顆自主研發的遙測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五號」,已經抵達美國范登堡空軍基地,進行發射前最後的檢測,並預計於台灣時間八月廿五日凌晨兩點五十分發射升空,開始執行為期五年的太空任務。
根據發射流程規範,發射前須分別進行火箭點火測試與衛星檢測,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憲政指出兩項工作都已經完成,福衛五號與承載發射升空的獵鷹九號火箭(Falcon9)已連接完成,太空中心的團隊也同步為福衛五號灌入燃料。
對於接下來的各項時程,余憲政說明,目前預計於台灣時間廿二至廿三日進行火箭的直立工作,並做連線測試,確認福衛五號的訊號能與台灣連接。緊接著於廿四日與負責發射的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進行發射前的審查會,確認狀況與流程,待通過審查、一切準備就緒,就會在廿五日凌晨將福衛五號送上太空。
每兩天通過台灣上空一次
造價近卅七億元的福衛五號未來升空後,將延續福衛二號,進行大地監測任務,每兩天通過台灣上空一次。所拍攝的遙測影像除可用以防災勘災,還可提供國土安全、環境監控、科技外交、科學研究等用途。
余憲政表示,福衛五號升空後有許多功能測試與調整工作要做,大約升空後兩週,就會傳回第一張拍攝的照片。
升空後2週傳回第一張照片
投入福衛五號研發長達六年的太空中心正工程師黃柏瑄表示,太空中心已經排定好輪班順序,待福衛五號升空後就開始啟動,不間斷的執行開機測試、功能檢測、訊號連接等工作
等了六年半,終於要升空了,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憲政形容心情既興奮又緊張,百感交集。
無法到美國送福衛五號升空,黃柏瑄坦言有滿滿的不捨,但也期許未來福衛五號升空後,能在宇宙中守護台灣。
2017-08-26 01:59 經濟日報
福衛五號昨(25)日凌晨在美國加州順利發射升空,科技部在福衛五號通過台灣上空時舉辦記者會。科技部長陳良基指出,衛星狀況良好,一個月內將傳回首張拍攝影像,目前已有國家想購買遙測影像。
下一步,陳良基提到,也就是第三期的太空計畫籌備上,希望半年內規劃完成並報行政院,若一切順利,明年第2季將發射福衛七號。福衛七號主要做溫度探測。
他指出,福衛五號是首顆台灣自行研發的高解析度遙測衛星,本次發射成功可望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發展。
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憲政表示,福衛五號於昨日凌晨2時51分順利升空,並在升空後80分鐘首度與海外地面站通聯,上午9時半首度與台灣地面站進行通聯測試。他指出,福衛五號是「充滿台灣味」的衛星,本次順利發射象徵著我國擁有自主研發衛星的能量。
談及福衛五號的任務與特色,余憲政表示,福衛五號身負拍攝衛星影像的遙測任務與觀測太空電離層的科學任務。他進一步說,在經功能檢視和校對後,未來福衛五號每年將可拍攝211,674幅影像,面積相當於3,486個台灣,而每天最少可測量27,000筆科學資料。
陳良基補充,福衛五號搭載的設備還可提供太空天氣觀測與透過電離層數據的分析,未來還有望提升地震前兆技術,成為守護台灣的利器。
除了基本任務外,福衛五號也具備相當的商業價值。陳良基表示,由於衛星重複造訪的特性,福衛五號將可提供「定點變化量」的相關資料,具「滿特殊商業價值」。他以過去福衛二號的經驗指出,每年各國對於遙測影像的需求相當大,且目前已有國家表示想購買福衛五號的遙測影像。
他認為,若未來在影像感測器相關產業上,台灣可以繼續取得成功,將有望以先行者的角度來獨占產業地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HWjIUlq60g
福衛五號發射全紀錄 直播日期:2017年8月25日
─砸56億 福衛五號首批照片失焦「非失能」拼3個月內喬回來─
2017年09月20日 許敏溶、洪德諭、吳詠平╱綜合報導
台灣首顆自主研發光學遙測衛星「福衛五號」,9月7日傳回首批影像,卻發現照片模糊失焦、有光斑等疑似拍照失能狀況,太空中心昨澄清,福五僅失焦而非失能,現多數圖像是可辨識,僅焦距需要調校,其餘功能都正常,將透過3方式補救,盼2到3個月內解決,最糟狀況是照片解析度略差,都市研究等領域者會不願花錢購買福五照片,導致收入減少,但仍可供研究用。
國研院太空中心研發的福衛五號,衛星造價近37億元,總計劃經費則逾56億元,上月成功在美國由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獵鷹9號火箭運載升空,被稱台灣驕傲。其中領先全球的CMOS(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技術,是裝載在衛星的首例。
否認降低規格驗收
但福衛五號傳回首批遙測影像,卻是照片模糊失焦、有光斑,影像解析度未達要求,更傳出與CMOS疏於校正有關,綠委管碧玲去年還曾質詢CMOS感光元件降規格驗收。國家太空中心強調,CMOS非降低規格驗收,是降低頻率設計。且失焦與CMOS無關。
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憲政坦言,影像品質確有失焦,但多數可辨識,僅焦距需調校,相關光學元件在裝載前曾做最後測試,也未發現有問題。
若解析差照片難賣
余說,專家分析問題是遙測取像儀的焦距偏移造成,但當初在地面測試時均未發生類似狀況,尚無法得知焦距偏移原因,光斑來源可能是房子或金屬產生比較強反射,現要說焦距調不回來還太早。
至於解決方式,太空中心昨已先改變衛星內部溫度,由原20℃先調整到高溫達45℃,最低到5℃,盼藉此整焦距,但改變程度有限,另也將比對過去福衛二號拍攝影像,利用影像處理軟體修正福五所拍影像。最後手段是利用推進系統改變衛星原設定的720公里高度,但這恐縮短預期5年的任務壽命,無法維持每2日固定再訪台灣規律。
若都無法解決,余說,最糟糕狀況就是福五照片解析度略差,都市研究者將不願花錢購買福五照片,但照片仍可供農林漁牧領域研究使用。
一度啟動休眠模式
此外,余並指福五進入軌道後的3、4天,因其太陽感測器感測狀況與原預期不同,在沒有穩定充電情況下,在上月25至27日曾啟動休眠模式,後經相關調整後已穩定,也未曾偏離軌道。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長趙吉光說,福五是首顆全自製衛星,難免經驗不足,以國外經驗,早期衛星的軌道測試至少需3個月時間調整。成大電機系教授莊智清也說,太空環境和地面模擬有差,才會有此狀況,如同打靶很難一次打準。
福五問題解決3方案
1.改溫度:根據熱脹冷縮原理,改變衛星內部溫度,以改變遙測取像儀之焦距
2.調高度:改變衛星之高度,以符合目前遙測取像儀之焦距。
3.修圖:以福五影像和過去福二拍攝的影像對比,用軟體進行「回溯修正」,改善解析度。
太空中心透過網路傳送指令到北極地面站,再透過無線電波發出指令到福五,福五上的加熱器會升高溫度來調整焦距,也可透過無線電波讓衛星改變高度。
衛星福衛五號小檔案─
任務:遙測
計劃經費:56.59億元,其中衛星造價近37億元。
重量:450公斤(含燃料)
形狀尺寸:八角柱形,高2.8米,外徑1.6米。
酬載儀器:光學遙測酬載、先進電離層探測儀。
遙測對地解析度:白影像2公尺,彩色影像4公尺。
問題:8月25日升空,9月7日傳回首批遙測影像,照片模糊不清。
資料來源:國研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B14tXun5cY
首批傳回影像全模糊 福衛五號拍照功能恐廢─民視2017年09月18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ygLcV_ApV0
2017年0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