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神秘的“北韓”(2)
韓戰的爆發是金日成和史達林密謀的結果。毛澤東事先並不知道金日成武力進攻韓國的 ...
走進神秘的“北韓”(2)
韓戰結束後,朝鮮勞動黨政權試圖進一步強化其統治,一方面他們積極宣揚仇美思想,並宣稱韓戰是由美國發動,旨在吞併朝鮮。另一方面,朝鮮政府擴張對金日成的個人崇拜,主體思想也於1950年應運而生。同時,金日成還在1956年同時肅清了朝鮮勞動黨內企圖推翻他的「延安派」與「蘇聯派」成員,史稱八月宗派事件。此後,他又根據國民的家庭背景將民眾劃分為三個社會階級。
1960年代,朝鮮在中蘇交惡後在敵對的蘇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左右逢源,以保證自身的最大利益,但總體上中朝關係仍然是較為穩定的友好關係。同時儘管朝鮮與蘇聯也有過多次矛盾,但雙方關係總體上也比較為穩定。在蘇聯的支援下,朝鮮的經濟穩步上揚,當中特別以重工業的發展最為顯著。朝鮮的供電網在1970年早已超越韓國,覆蓋了全北韓境內的村子及家庭。在1971年,人均能量消耗為1326千瓦,較韓國的521千瓦高出一倍有多,類似情況持續至1988年才有改變。至1976年,朝鮮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已領先韓國。而在1980年代以前,更有不少中國朝鮮族人,因中國大躍進的災難,逃回朝鮮;接著文革啟動,朝鮮成了接濟中國難民的一方。
1970年代,隨著中美和中日關係的改善,加上冷戰的對峙形勢緩和,朝鮮半島的關係開始改善。1971年,韓國紅十字會向朝鮮紅十字會提議召開會談,以討論尋求離散家屬團聚的方法,並得到朝鮮的回應。同年9月,雙方的紅十字會舉行了首次的預備會議,並在次年8月正式展開會談,南北雙方長期對立的關係從中打破。同時,韓國總統朴正熙於1972年5月派情報部長李厚洛密訪朝鮮,與金日成商討韓國關係等問題。數日後,朝鮮的第二副首相朴成哲回訪漢城。雙方最終在同年7月4日發表《朝鮮北方和南方聯合聲明》,以圖實施朝鮮半島的和平及統一。
北韓首都平壤舉行大型反美暨紀念韓戰活動。
1980年代,與韓國的關係更進一步,實現了雙邊貿易和民間的交流。同時,金日成的長子金正日在1980年成為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常委,隨後在1982年加入最高人民會議,他不但取得「親愛的領袖」的專稱,更成為大規模個人崇拜的對象,金正日成為其父繼任人的地位更為鞏固。但另一方面,朝鮮面臨著經濟危機,隨著蘇聯的經濟衰退,蘇聯不能再以特優價格向朝鮮提供糧食、能源和肥料等資源,進口量因而大減,更埋下了在1994年至1998年間全國糧食短缺的隱患。
1991年,蘇聯解體後,對朝鮮的援助停止,朝鮮與新成立的俄羅斯聯邦兩國之間的貿易,只剩下原來的5.5%。同時中國為了緩解因六四事件後的國際孤立和壓力,為吸引外資,也拋棄了以往對朝鮮的承諾,在1992年8月24日與韓國建交。於是,朝鮮不但失去主要的政治盟友和支援,並因為外交因素與一向經濟有著往來的中國交惡,開始在國際社會陷入空前的孤立與被排斥狀態。在內部糟糕的糧食政策和缺乏外部支援的情況下,朝鮮於1994年爆發大規模的飢荒,至1998年災難得以舒緩時,全國的死亡人數達25萬至350萬。
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家主席金日成在統治朝鮮近半個世紀後,於1994年7月8日在其官邸逝世,享年82歲。1997年10月,第二代領導人金日成之子金正日當選朝鮮勞動黨總書記,正式上臺執政。
飢荒過後,已成為朝鮮第二代領導人的金正日宣布最艱難的時期已經過去,朝鮮正式邁向「強盛大國」的年代。另一邊廂,韓國總統金大中在1998年入主青瓦臺後,積極改善與中國和日本等鄰國的關係。2000年,金大中推行「陽光政策」,希望以和談等手法處理朝鮮半島分裂的局面。同年6月13日至6月15日,第一次南朝鮮高峰會在平壤召開,金大中與金正日舉行會談。這是朝鮮半島分治55年後的首次首腦會議,會議後兩國發表了《北南共同宣言》。這也是自半島分裂後,雙方領導人首次會晤後簽署的歷史性文件。此後,韓國無條件的向朝鮮提供經濟援助,兩國又在經濟、文化等領域上建立合作關係,朝鮮半島的局勢進一步緩和。
然而,即使韓國對朝鮮實施經濟援助,朝鮮取得發展核武的資金,並承認正在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使朝鮮放棄發展核武,美國在2003年與中國、日本、韓國和俄羅斯與朝鮮展開六方會談。會談共進行了六輪,期間,朝鮮曾在2006年7月6日發射導彈及進行核子試驗﹔但隨後會談在2007年取得了突破性發展:朝鮮同意分階段放棄核武並願意對濃縮鈾問題採取合作態度。然而,朝鮮在2009年4月14日又宣布退出六方會談,並重新啟動核設施。同年5月,朝鮮進行第二次的地下核試。
朝鮮半島北南關係也在此時再度惡化。2010年3月26日晚間,韓國海軍的天安號護衛艦,在黃海海域巡邏時被朝鮮潛艇發射的魚雷擊沉(朝鮮方面一直未承認)。同年11月23日,朝鮮又發動延坪島炮擊事件。(更多資訊:朝鮮核問題、天安號沉沒事件、延坪島炮擊事件和2013年朝鮮半島危機)
韓戰停戰60年 北韓超猛閱兵
2011年12月19日,第二代領導人金正日離世,享年69歲,其幼子金正恩接管最高領導人之位。然而,北韓核問題和朝鮮半島的局勢並未有改善,2013年2月12日,北韓進行第三次的核試。同年3月5日,北韓宣布撕毀「朝鮮停戰協定」,又切斷在南韓非軍事區板門店與美軍的軍事熱線,觸發新一輪的朝鮮半島危機。
2013年6月,北韓修改了地位高於憲法及勞動黨章程的《樹立黨的唯一思想體系十大原則》,刪除「共產主義」及「無產階級專政」等字眼,改為「主體革命」並明定北韓由金氏家族世襲,即「白頭山血統」。
2013年10月10日,朝鮮勞動黨建黨68周年紀念日,勞動黨官方報紙《勞動新聞》登載文章,強調聯邦制度才是最光明正大的民族共同統一方案。同年12月,金正恩整肅內部,將其姑父張成澤開除黨籍並處決之。2015年8月15日當局把時區由UTC+9改為+8:30。
2016年1月3日,北韓宣稱進行氫彈試爆並取得成功。2016年5月的朝鮮勞動黨第七次代表大會上,金正恩被推舉為朝鮮勞動黨委員長。
韓於立國後,就從蘇聯和中國以廉價購入能源。因此,在1940年代至1980年代間,其能源供應較為穩定。然而,隨著蘇聯的經濟不景,蘇聯要求北韓以正價購入燃料,令後者的的能源提供開始不穩。1991年,蘇聯解體,中國成為了北韓最大的援助國。在1993年,中國向北韓大量出口燃料,並佔當年北韓77%的燃料進口量。但隨後中國為避免進一步加劇國內的通貨膨脹而決定停止對其援助,導致北韓在能源提供方面只能自給自足。現時,北韓以煤和水力作為本國主要的供電源。
可是,1994年發生的洪災令鴨綠江水力發電嚴重損毀,無法產出電力。這也使以電力驅動的火車無法將煤運到發電站,令能源危機的問題浮現。直到現在,北韓年均產出20.45億kWh的電力,其中47.4%為煤,其餘的52.6%為水力發電;但是,北韓還是不時出現能源短缺的現象。奇特的是因為供應端的極度缺失,使該國許多家戶改仰賴太陽能板來取得電力。
北韓以主體思想、先軍思想、社會主義治國。自1948年金日成建國後,該國便由朝鮮勞動黨實行一黨專政,其餘的幾個政黨(如朝鮮社會民主黨和天道教青友黨)則以參政黨的身份扶助勞動黨執政。此外,最高領導人的地位是一直由金日成、金正日和金正恩的金氏家族所壟斷。因此,自經濟學人資訊社在2008年發表的民主指數中,北韓長期處於末位。
朝鮮在蘇聯的協助下建立政權,是一個史達林主義國家。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1992年該國在修憲時把馬列主義刪除,並寫入「主體思想」;2009年,北韓又在憲法中去除共產主義一詞,並強調「先軍思想」。現時,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憲法中規定朝鮮為社會主義國家,並以主體思想和先軍思想為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指導方針」,如以本國偉人取代外國偉人,掌握對北韓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闡釋,防止思維混亂和國家變色。
北韓首任領導人為金日成,他本以在日治時期的抗日運動成員,在攻打普天堡哨站成名,因而被蘇聯擁立為朝鮮勞動黨的領袖。1948年北韓建國後,金日成正式成為朝鮮勞動黨委員長和朝鮮內閣首相。其後,金日成先後消滅在原朝鮮半島北部共產主義代表玄俊赫和民族主義代表曹晚植的派別後,再以「美國間諜」的罪名處決了朝鮮勞動黨領導人朴憲永等人。之後,金日成又陸續清洗了以許嘉誼為代表的親蘇派和以武亭為代表的延安派力量,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鞏固他和家族對黨和國家的絕對權力。1966年出任勞動黨總書記,1972年出任國家主席,1980年,金日成欽點其長子金正日為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常委、成為其接班人。1991年,金日成的長子金正日出任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1993年,出任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1994年7月8日,金日成去世。金正日在守孝3年後繼承其位,在1997年10月,獲提名為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和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正式成為北韓第二任的最高領導人。
1998年,北韓修改了憲法,不再設國家主席(並將「國家主席」的榮譽永遠保留給已故的金日成個人,尊稱其為「共和國永遠的主席」),撤銷原國家權力的最高領導機關中央人民委員會。2011年12月17日,執政17年的金正日去世,在翌年4月11日舉行的朝鮮勞動黨第四次代表會議上,會議「遵照金正日的遺訓」,推舉金正恩為朝鮮勞動黨第一書記和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成為北韓第三代領導人。同時,會議又通過將金正日追封為「永遠擁戴為朝鮮勞動黨總書記」。2013年6月,北韓又在地位高於憲法的《樹立黨的唯一思想體系十大原則》中明文規定「應將我們黨和革命的血脈——白頭山血統永遠延續下去」,分析指這是確立了金正恩一家的世襲專政制。
也因為如此,北韓也經常被亞洲國家的人們,特別是反共產主義的組織戲稱其為「金氏王朝」。
北韓的國會是最高人民會議,為憲法規定的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每五年選舉一次,全年召開兩次定期會議,並由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召開。最高人民會議的權力包括修訂憲法、法律和確保國家對內外政策的基本原則等;其職能則包括選舉如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和內閣總理等國家領導人、審議和批准國家財政預算、接受中央政府和內閣的工作進度報告。為確保最高人民會議就執行上述的職能,人民會議下設法律、預算等委員會。
現時,最高人民會議共有議員687人,常任委員會委員長為金永南,也是對外的國家元首。此外,除中央設立人民會議外,道、市和郡都有其地方人民會議,代議員的任期為4年。
政府內閣是國家最高權力的行政執行機關。內閣由總理、副總理、委員長和政府各部長所組成,任期5年。內閣下設全體會議和常務會議。全體會議由內閣全部成員組成,討論國家的新問題;常務會議由總理、副總理和總理任命的內閣成員組成,討論全體會議委託的問題。現在,內閣由兩個委員長、27省、1院、1個銀行和兩個局所組成。
國家的權力機關是國務委員會,由最高人民會議選舉產生,任期5年,並由委員長、副委員長和委員構成,其責任為統率、指揮全國一切武裝力量,並全面領導國防。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憲法》於1948年首次通過下成立,它規定了政府的架構、執政黨朝鮮勞動黨的職能與政府運作的關係。憲法保證公民擁有言論自由權、選舉權、獲得公正審判的權利、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等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
北韓政府曾四度修憲,而最近的一次修憲是在2012年,在序言中首次寫明北韓為「有核國家」(「(金正日同志)使我們的祖國轉變成政治思想強國、擁核國和無敵的軍事強國」)。修改後的憲法,增加了前一年逝世的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日的業績,稱「金正日是絕世的愛國者,社會主義朝鮮的守衛者。金正日將我們的共和國強化、發展成為金日成同志的國家,將民族的尊嚴和國力提升到了最高境界」。同時,憲法的別名由原來的「金日成憲法」變為「金日成-金正日憲法」。
北韓的法院和檢察院都是朝鮮勞動黨執行的司法和檢察機關,並須服從黨的領導,其審判制度由憲法、法院構成法和刑事訴訟法等組成。
中央法院是北韓審判機關的中心,下設道(直轄市)法院、地方人民法院三級。另外,該國還設有軍事法院和鐵路法院這兩個特別法院。當中,中央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負責指導取法行政工作、通過非上訴事件的審理、處理在道法院和特別法院一審的上訴和抗議,以及自我監督。道(直轄市)法院則監督所屬的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審判管轄道內的叛國罪和15年以下的勞改等一般罪行和處理管轄道內人民法院的上訴和抗議。人民法院則負責一般犯罪和民事案件,並負責仲裁、法律解釋、資料宣傳、法律商談等工作。
檢察院具有犯罪搜查和提出起訴的職能,並有義務保障公民的申訴權和辯護權,解釋勞動黨的司法政策和法律,以確保「社會主義遵紀守法」。檢察院和法院一樣,都以中央檢察院為中心,下設道檢察院、市檢察院、郡檢察院和特別檢察院。北韓的檢察院制度由中央檢察院統一指導,下級必須服從上級和中央檢察院的領導。
儘管上述的制度保障了公民的權利,然而,北韓的法律乃勞動黨掌控政權的工具,該國所有的律師均為政府服務,政治犯甚至在未明罪名下就被判入集中營。另外,朝鮮刑事案件的上訴有可能量刑比原來更重。
自1948年起,北韓每隔5年則會舉行全國性的選舉,以決定最高人民會議的議席。然而,雖然其憲法規定所有17歲以上的公民都享有選和被選舉權,但實際上選舉中的參選人都已經由勞動黨事前議定。此外,由於各投票站都設有警察、國安局人員和北韓勞動黨黨員駐守,因此選民若對參選人投入反對票就會被立即監視,而且是非常危險的,據一些脫北者了解,投反對票的選民會被處決或送入勞改營和集中營強制勞動。另外,選民除非有合理的解釋,否則不得不去投票,違者很可能被警察監視和查問。在這種的情況下,朝鮮的選舉投票率和勞動黨的參選人得選率往往達100%。
北韓自建國後即與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並維持著緊密的關係。在韓戰中,金日成得到了蘇聯和中國大陸的大力協助,使金氏政權得以鞏固。戰後,三國之間曾經出現過一些波折,例如:金日成在1956年同時肅清了朝鮮勞動黨內親中國的延安派與親蘇聯的蘇聯派;1960年代,北韓在中蘇交惡後在敵對的蘇聯與中國之間左右逢源,來回搖擺以保證自身的最大利益。但是,整體而言該國與中、蘇兩國的關係仍然較為穩定。這情況一直維持至蘇聯在解體前夕與韓國建交,導致北韓與其斷交;還有中國在1992年與韓國建交,令北韓一度與其交惡,使北韓外交在1990年代陷入孤立與被排斥狀態。隨後,北韓試圖打破僵局,改為與越南、寮國和柬埔寨等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合作關係,因為同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越南跟中國在南沙群島主權問題上存在尖銳對立;又在1991年加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
另一方面,由於北韓視美國、日本和南韓為「敵對政權」,故此一直未與這三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雖然如此,但在2000年代後,北韓與這三個國家的接觸日漸增多。2002年,北韓在與日本的首腦會談中承認曾在1977年到1988年間綁架日本人一事,並釋放依然生還的5人。2003年,朝鮮核危機爆發,朝鮮被邀與美國、中國、南韓和俄羅斯出席六方會談,以鼓勵放棄核武。2007年,北韓先宣布同意放棄核武,金正日又與時任南韓總統盧武鉉就建立朝鮮半島和平機制、無核化、擴大經濟合作等問題達成多項協議,並簽下《南北關係發展與和平繁榮共同宣言》。2008年,紐約愛樂樂團亦曾訪問北韓。
然而,在這段時期,北韓也有和這些國家發生衝突。2009年4月14日,北韓宣布退出六方會談,並在其後重開核設施,進行第二次的地下核試。同年,北韓指兩名美國女記者在未經許可下從中國越過北韓邊界被捕,並判二人勞改12年,事件最終由前美國總統柯林頓到訪朝鮮後平息,兩名記者獲釋回國。2010年3月26日,發生天安艦事件。同年11月23日,北韓又對南韓的延坪島進行炮擊。2013年3月5日,北韓宣布撕毀「朝鮮停戰協定」,又切斷在南韓非軍事區板門店與美軍的軍事熱線。
現時,北韓共與165國保持外交關係,並有24個國家在首都平壤設有大使館。目前全球只有兩個國家的公民可免簽證到朝鮮旅遊30天,即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但朝鮮公民在入境新加坡時依舊需要簽證。
金正男遇害事件
因金正男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第二國際機場遇害事件,馬來西亞副首相兼內政部長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宣布基於國家安全考量,從3月6日起取消朝鮮公民來馬免簽證的政策。此政策將在3月5日之前在憲報公布。2017年2月19日,馬來西亞外交部基於安全考慮,宣布召回馬來西亞駐朝鮮大使。2017年3月4日,朝鮮駐馬來西亞大使姜哲因藐視馬來西亞政府的傳召,不前往馬來西亞外交部解釋「大馬與朝鮮敵對勢力串謀對付朝鮮」等煽動性的言論而被馬來西亞政府列表「不受歡迎人士」,並限定姜哲在48小時內離開馬來西亞。
2017年3月6日,因馬來西亞政府拒絕交出兩名涉及金正男遇害案的朝鮮籍嫌犯以及驅逐朝鮮大使,朝鮮宣布禁止11名在朝大馬人離開朝鮮,其中包括3名大使館人員、2名馬來西亞駐聯合國糧食計劃人員,其他則是家屬。馬來西亞外交部表示朝鮮的行為猶如「綁架,完全無視所有國際法和外交規範並會回敬」。同日,馬來西亞內政部宣布禁止在馬的315名朝鮮公民離境,並派遣警察「回禁」朝鮮駐馬來西亞大使館門前的唯一出入口。
為加強統治,北韓開國領袖金日成在1950年代後期按照民眾的出身成分將公民分為三個階級,當中包括友好勢力、中立勢力和敵對勢力。隨後,金日成再在1970年的最高人民會議中作出修訂,將國民劃分成「核心階級」、「動搖階級」和「敵對階級」3大階級,再細分51個分類,並沿用至今。據估計,這三個階級分別佔了該國總人口的三成、五成和兩成。
根據北韓政府規定,「核心階級」包括在日本投降前的軍人、工人、貧農、佃農、集體農場農民、解放後受高等教育知識分子、勞動黨員、抗日戰爭和韓戰中戰死者等的家屬和後裔;「動揺階級」包括民族資本家、中小企業商人、手工業者、店員、小中自耕農、中小規模承包商、刑期已滿的政治犯、囚犯家人、死囚家屬;「敵對階級」則包括在日治時的官廳反動官僚、親日親美分子、富農地主、1945年後的越北者(0人)、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等。
不同的階級在居住、學業、工作和晉升等方面也會得到不同的對待:「敵對階級」不能居於國界和沿海一帶,或者平壤以及其它大城市,會被發配到北部的山區居住;他們難以升讀大學;在糧食或資源短缺時,他們會最先失去糧食和資源的配給;在軍中,他們也難以晉升到上尉或以上的級別。反之,「核心階級」除了可居於平壤外,還可取得豪華的房屋,在能源或糧食短缺時,他們的糧食和資源優先配給。他們也能在平壤最有名的大學完成學業,而最高級的甚至可在畢業後免服兵役,並能隨即加入政府,成為公務員,得到良好的待遇。然而,這階級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由於出身成分只會追溯最多三代,因此北韓民眾的階級是有機會改變的。
同時,隨著邊境貿易的增加,有的商人因而致富,並從資助政府建立如學校和道路等基礎建設,而得到加入政府的機會,提升了其階級。也有的勞動黨員因不忠誠而被投進監獄,其階級從而下降。
北韓的人權紀錄非常惡劣。該國公民不享有政治自由,因為當局絕不允許公民隨意表達他們的思想;連唯一的廣播、電視台以及通訊社,都被法律嚴格保證由該國政府管轄;國民也不允許暢所欲言和與任何外國人接觸——即使是住在特權城市平壤直轄市的市民,他們外出仍需申請,甚至不能自由離開平壤市至其他城市或農村。
北韓實施嚴格的流動人口管制,連買火車票也需要介紹信及出差證,從外地進入平壤,離開車站時都要檢查「首都通行證」,京城以外的居民,如果沒有受平壤親人之邀,幾乎不可能拿到前往首都的旅遊文件。平壤這邊的親人得先向保安人員購買有編號的證明文件,存根送到地方上的旅行批准處,申請人再去領取。火車一到平壤,警察就在月台核對名單,查看存根編號是否符合,若然不符,就必須遣返歸鄉,還有說犯規者可能被送去勞改。
政府也不容許民眾批評金氏家族和政府制度,甚至議論領導的身高,也會被舉報。犯法者會被視為政治犯,並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關進集中營。現時,北韓共有至少6個已知的政治犯集中營,囚禁著大約20萬名罪犯。他們被迫從事苦工,其人權也被侵害,其中包括飢餓、毆打和性侵犯等。人權組織國際制止北韓反人道罪行聯盟(International Coalition to Stop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in North Korea,ICNK)估計每年約有1萬人死於集中營。美國政治學教授魯道夫·拉梅爾稱在1948年至1987年間,共有100萬人死於集中營。
為取得自由,有北韓人選擇逃離北韓,他們被稱為「脫北者」。他們大多數逃往中國東北甚至是蒙古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往往會把他們逮捕並遣返回國,而這些脫北者會因此會被送到再教育甚至政治集中營;蒙古政府也會將蒙古境內的脫北者逮捕,但不同的是,脫北者會經菲律賓被遣送到大韓民國。
但是,北韓官方並不認同及接受國際社會對其人權的批評和不承認國家存在任何類型的集中營並一律禁止所有外國遊客、政客、記者以至人權組織進入營區了解勞改營環境和勞改犯的生活慘況。違法者後果將同樣會被關進集中營勞役數年以至十多年才能獲釋,例如2014年初一位外籍傳教士到北韓平壤旅遊時被北韓政府拘捕,以藏有聖經為由拘禁,最後其被北韓驅逐出境。(續)
上一篇:走進神秘的“北韓”(1)
下一篇:走進神秘的“北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