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8 13:57:24幻羽

─台灣的未來命運─傾聽不同的聲音(下)



       ─台灣的未來命運─傾聽不同的聲音()
 

20170715是解嚴三十周年,駐日代表謝長廷今天(14)出席第26屆新文化習營。他在演講中提到,當初會創立新文化室,就是在解嚴前,謝長廷表示,每個國家及民族都有很多過去,背著過去也不快,沒有棄過去無法擁抱未來,「二二八要楚才能和解共生?我認不一定,過去有些問題,我們有不一樣的過去,卻有共同的命運。」他也提到全世界能影響中國命運的就是台灣。

今天新文化工作的學員對學生提出有關台灣的籌碼、蔡英文總統的「維持現狀」、台灣未來的國際關係等,謝長廷都逐一回應。

謝長廷說,維持現狀包括維持台灣現在獨立、民主、可以有免簽等現狀,要讓台灣如何壯大?若有一天拿了諾貝爾金,就可以壯大,台灣人若很有共識,也會壯大,但台灣一天到打架怎麼壯大,他做外交很楚,經濟等壯大,人家就會什都看我們,不然就什都拜託人家、請人幫忙提案,「我最難過,台灣販毒到日本、或在日本當扒手、拿東西不給錢、詐騙,我們怎麼壯大。」

被問到台灣入聯困境,謝長廷指出,這是一個政府的選擇,選擇就是要付出代價,也可以選擇九二共識、一中,但也不能假定世界都不變,誰也不會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事,所以只要台灣能存在,內部有共識。

他說,現在加入聯合國,小英沒辦法、馬英九也沒辦法,若接受中國的要求,那也是一種選擇,也可以選擇拿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這都是做了選擇,但然選擇就不要抱怨,只是對於人民的事政府都要謹處理。

被問到和解共生及不接受九二共識的台灣未來,謝長廷表示,每個國家及民族都有很多過去,背著過去也不快,沒有棄過去無法擁抱未來,日本廣島事件,幾秒鐘掉三十幾萬人,但現在美國也跟日本很好,國民黨跟共黨內戰殺了千四百萬,現在他們也是哥兩好,「二二八要楚才能和解共生?我認不一定」,過去有些問題,但未來是命運共同體,「我們有不一樣的過去,卻有共同的命運」,但是他知道有人有不同意見。

學生也關心未來台灣和中國談判時的籌碼。謝長廷表示,要看怎麼定義籌碼,中國對香港跟台灣都那殘酷,大陸人民在看,台灣也在看,這就是籌碼,若就利益,經濟上的合作,這是兩利,但中國越壓制台灣,台灣就越反感,全世界也都會對中國指指點點,不過對中國人民有影響力的就是台灣人民,全世界能影響中國命運的就是台灣,因畢竟有很多共同點,中國也應該要往文明方向,因追求文明是世界方向。

謝長廷表示,每個國家及民族都有很多過去,著過去也不快,沒有棄過去無法擁抱未來,「二二八要楚才能和解共生?我認不一定,我們有不一樣的過去,卻有共同的命運。」他也提到全世界能影響中國大陸命運的就是台灣。

謝長廷昨日出席第26屆新文化習營演講,他說,創立新文化室的時間點,就是在解嚴前。被問到和解共生及不接受九二共識的台灣未來,謝長廷表示,每個國家及民族都有很多過去,著過去也不快,沒有棄過去無法擁抱未來,但是他知道有人有不同意見。

提到解嚴30年,與會的鄭南榕遺孀葉菊蘭說,「感慨萬千」。表示,當時是國民黨帶來的制威權,現在看到更大一片危機的存在,現在對抗的是中國共黨。但30年後,大家有沒有警覺,有一個更大的天羅地網照在台灣天空,更嚴酷挑戰在眼前,更細緻的思想控制,這些即將在將來發生。但台灣的年輕人有準備?有此意識?知道如何面對

葉菊蘭指出,期待解嚴30周年回頭來看,就是當初推動解嚴的初心,就是希望台灣是一個自由民主把人當作人的社會,「但30年過去後,未來的30年不是我的30年,而是年輕人的30年」,就像鄭南榕說的「剩下的就是大家的事情」。

民進黨立委張宏陸則認,解嚴已過了30年,《促轉條例》一定要列下會期的優先法案並盡快通過,《促轉條例》並非藍綠爭,而是了讓所有受盡委屈的台灣人民,恢復應得的平反以及補償。

          (中時電子報-2017年07月14)




在講求效率的環境中成長,聯考世代名列前茅的人,一定都會看不起蔡英文和民進黨。這個黨做事亂七八糟,沒有完善的規劃和節奏,浪費資源、和有的政治勢力妥協結合。用一大堆老藍男延續以往國民黨促進經濟投資的執政方式,的令人不滿意。

蔡英文是國民黨戒嚴時代下成長的官僚,並非政治明星,而是以幕僚的身往上爬,在民進黨最低潮的時候撿到第一個天命,在馬英九台獨的時候,撿到第二個天命。常常拘泥於太多細節,不信任自己選擇的政務官,甚至私下曾經說出,戒嚴時誰不是選擇屈服。蔡英文對於台灣和中國的關係,調維持現狀,沒有建國的藍圖,不肯宣示改國歌、改國號、建立新憲法,看起來只是在期待中國的善意。

對於轉型正義,範圍局限,步調緩慢,沒有風行雷厲全面性的做法,各地依然佈滿了威權專制時代的中正遺跡。蔡英文和柯文哲的想法一樣,連任是放在心裏最重要的位置上,這是一般台灣高等知識分子,接受黨國育之後,自然的想法。未來沒有考上好的大學,不會有好的人生,不是以具體的分數目標,現在不會過活,活著的目的都是了未來,無法享受現在,不會活在當下,自然而然地就有這樣的情況。

尤其民進黨的狀況更加錯綜複雜,這是一個已經有包的政黨,早就和財團和地方政治勢力有所妥協交換。對於弱勢族群的關懷,雖然比國民黨好很多,但是在左派文的眼中,完全不能稱之左派,就是另外一個跟財團相互結合,不重視弱勢勞工族群的政黨。對於蔡英文評價落差很大,在國內,國民黨或偏藍色的朋友認為她是妖,年輕偏時力的朋友認為她溫溫吞吞沒有魄力,台派的朋友,認為她沒有建國做出什努力,在台灣的朋友說好話的人,的不是很多。

但是跳到國外,突然發現媒體評論完全不同,不管是德國、法國、或英國的媒體,都認蔡英文是一個勇敢面對中國的總統。當世界各國了中國做生意,西方核心的價人權、自由和民主等等,彷彿不用在中國存在也無所謂,西方代表的梅克爾(Angela Merkel)痛批土耳其獨裁國家的情況,完全不會發生在中國身上。在拜訪中國時,雖然比英國好一點,但的言論中規中矩只能保持一點點德國的尊嚴,在G20時,只敢私下和習近平講一點劉曉波的事情。德國醫生被出來,劉曉波死亡的時候,只用書面發表了小小的感受。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蔡英文簡直是西方媒體中對抗中國的化身,我當然對蔡英文期許很高,失望也不小,像我這樣聯考世代出來的人也很不滿意蔡英文和民進黨執政的情狀。但是我偶爾會想到阿拉伯之春的第一個國家埃及。埃及國家的處境中,並沒有中國,一個在旁邊要併吞它敵,埃及只有類似蔣介石這樣獨裁統治的問題,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長期獨裁統治埃及高達30年。

阿拉伯之春後,原來在美國當助理授的穆爾西(Mohamed Morsi),經過兩輪的投票,成第一位沒有軍方背景,民主選的埃及總統。他改革的方式非常直接,勇往直前一步到位,這樣的方式常常變成,先宣布做什東西,然後再往後退讓,結果造成被改革的人不滿,想改革的人也很不滿。

穆巴拉克主政的期間埃及從來沒有停電,穆爾西當選總統,進行改革之後,埃及就不斷地停電,失業率從313%。結果被軍方政變,在牢裡面的穆巴拉克也被放了出來,穆巴拉克在阿拉伯之春殺了不少的年輕人,這件事情不僅被判決刑事無罪,還附帶決議民事不准求償,史稱阿拉伯之春的埃及是轉不了型的正義。

蔡英文有沒有堅持不承認九二共識,在這條線上沒有鬆口不予退讓?比較聰明機變的政治人物,不承認九二共識,也可以講一些灰色地帶善意的話,讓中國開心,例如說,「台灣人民不接受九二共識,但是兩岸之間的關係特殊,或許應該尋找一種新的共識」,這些話都沒講,知道台灣命運的所在,就是與中國的關係不能退讓。

蔡英文改革步調緩慢,新政府也有很多的問題,年金改革大家都不,但是有像埃及那樣動盪的地步?每每我講到這一段話,許多對蔡英文烈不滿認改革太慢的朋友,在我結論時,「或許這個時間點,我們有蔡英文這樣的總統,對台灣是一件好事」,大部分都笑笑地點點頭。我不知道是認我講得有道理,還是在笑我太天

     (文:李忠憲-成大電機系
-2017720日)



港媒撰文指出,習近平將在任內解決台灣問題。習去年底18屆六中全會確立「習核心」,又將在今秋十九大確立頂層改革大計,可說「中國夢」計畫已逐步實踐。對小英來說,當然不願見到這種情況。說到民意,台灣常說要顧民意,但大陸不也有13億民意要顧。面對大陸崛起及國際大勢所趨,小英還能再當縮頭烏龜、不正視形勢發展

兩岸漸行漸遠 習不會坐視

兩岸天平漸失衡。海峽彼岸,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正主導一場跨世紀改革工程,逐步實現「中國夢」;海峽這邊,民進黨上台後置「九二共識」於不顧,以「親美和日遠中」姿態,準備脫離彼岸越遠越好。大陸國力急升,台灣實力日竭,關切兩岸形勢專家會如此判斷台灣問題進入議事日程,看來不是沒原因。

兩岸天平 向大陸傾斜

中共19大今秋登場,「習核心」不僅將攀登權力高峰,對未來改革工程更是關鍵會議。但對兩岸,眼見蔡政府推動「柔性台獨」,讓兩岸漸行漸遠,作「知台派」的習近平,19大後思考的恐怕是,是否在「任內解決台灣問題?」或者說,在形勢達到失衡的頂峰之際,台灣問題就不得不解決。

去年520年小英上台後,兩岸陷入「冰點」,蔡政府對內「去中國化」措,更助長民共間的不信任。「武統」會在內部甚囂塵上,顯示大陸軍方及鷹派的不耐。對這些聲音,習近平不可能沒聽見。

鷹派聲音 習聽在耳裡

儘管大陸對台「和平統一」政策基調不會變,但戰略不變,戰術卻可能隨時轉化。馬英九執政時期,在「九二共識」前提及國共長期默契下,大陸不提中華民國、一中各表,但卻很程度上默認。這代表,國共當時高層平台彼此信任。也因此,「馬習會」能在2015年底行,陸委會主委能與國台辦主任互訪並建立熱線機制。

期待藍綠 不如靠自己

國民黨成在野黨後,大陸對台政策一樣沒變,但形勢卻變了。如今國民黨再提中華民國,再只說「一中各表」,大陸態度就不會相同。至少和過去相比,大陸如今選擇了「以我主」的路,不若以前遷就台灣說法。

習近平是歷屆最了解台灣的大陸領導人,會用「台灣語言」和台民交流,因此也提出「兩岸命運共同體」、「共同家園」、「心靈契合」之說;但習更了解形勢比人,與其指望民進黨「轉性」,指望國民黨「再起」,不如靠自己做對台工作來得更有效率,不礙手礙。因習深知,失衡的天平,重心已向陸方傾斜,台灣再不自救,也不能怨天尤人了。

北京漸失耐心 對台轉守

繼此前外媒推測大陸「武統」台灣條件將在2018年成熟後,近日港媒再披露,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要在任內解決台灣問題」。文章說,有學者建議在廈門設「台灣特別行政區籌委會」,並試行「台灣特區護照」。

由香港知名新聞人紀碩鳴創辦的《超訊》,近日發表題「習近平任內要解決台灣問題」專文指出,隨著蔡政府上台一年遲不願承認「九二共識」,北京轉守攻,把解決台灣問題擺上議程日程。

報導指出,北京已逐漸失去耐心並開始行動,包括與台邦交國建交、阻台在國際場合登台、不讓台灣代表出席國際會議等。

報導引消息人士表示,「可肯定地說,在習近平任內北京要解決台灣問題,中國國力增使其國際話語權倍增,更重要的是,中國有一位深入了解台灣且作風硬、勇於擔當的領導者,現在是條件最有利的時機。」

習近平2012年上台後從「反貪」及揭示「中國夢」,可看出其堅的意志力。熟悉台灣的習近平201311月在印尼APEC會議上,對到訪的我方代表蕭萬長說,兩岸存在的政治分歧終歸要解決,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已顯示解決台灣問題的急迫感,也是對當年馬政府「只經不政」立場初顯不耐。

小英執政後,知情人士說,「然台灣執政者不願承認『九二共識』,並在台獨路上越走越遠,北京無所顧忌,且也有能力解決以拖待變」,北京會步步緊逼,不會手軟,更不會以台灣的意志行事。

報導還引述消息說,北京考慮選址廈門,成立「台灣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將邀台灣知名人士參與。近來曾有台灣民眾拿台灣護照進聯合國被拒,《環球時報》社評直稱,「聯合國不認台灣『護照』,這就是現實」,點出台灣邊緣化的國際處境。

鑑於此,大陸學者提議,北京可試行「台灣特別行政區護照」,從港澳開始,逐步擴展至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認可,供有需要的台灣民眾試用。讓台灣民眾知道搭上大陸發展便車的便利性。

報導表示,遺憾的是,在此大趨勢下,蔡政府不是以溝通、和談來應對,反而硬還擊。在力量差異下,蔡英文要以勢對勢,最終受傷的只會是台灣和台灣民眾。

小英當政一年多,港媒對兩岸未來,確實不少評論,但斬釘截鐵說到「習近平任內要解決台灣問題」,《超訊》專文可說第一篇。從過去到現在,再關照習提出的兩岸觀點,的確有跡象顯示,習或許心中有了腹案。

兩岸關係 和平發展不會變

但不管腹案何,大陸現階段對台「和平發展」政策不會變,只是從「和平發展」平台上,加入了「習近平元素」。習的特性表現在幾方面:一,性格悍,勇於承擔;從「反貪」到「整黨」,外界看到其決心。二,方法不通,就改變。習上台後改變「九龍治水」常委結構,成立十數個隸屬中央的委員會,顯示其變通有道,繞彎路好做事。三,靈活不守舊;習改變過去總書記不管經濟常規,提出「供給側改革」,讓大陸經濟轉型,展現靈活度。

背對大陸 台灣失崛起助力

5年執政下來,習讓大陸脫胎換骨。對台提出「兩岸命運共同體」、「心靈契合」,應用到國際外交,習改變了鄧小平過去「善於守拙、決不當頭、韜光養晦、有所作16字緘言,順從中國崛起大勢,不僅領導國際組織,也讓美總統川普及歐盟領袖折服。

形勢比人。在全球都視大陸最大市場、正向看待中國更健康發展之際,台灣何背對他?何不好好利用同文同種優勢,讓大陸崛起成台灣崛起重要助力?兩岸融合及統一問題,終歸要解決。不是今天,不是明天,但小英總歸要正視未來兩岸發展。 (中國時報-2017年07月30)




2016年10月21日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書上PO文表示,北市府在106年度(2015年)預算編列了史上最高的86億元債務還本數,若持續努力應可還更多。柯文哲調不要「債留子孫」,這一代可解決的,就不要拖累下一代,他還在文中標註自己是「還債市長」。

柯文哲表示,他上任時接下1469億元債務,104還掉166億元,105上半年再還掉36億元,目前債務餘額已下降到1267億元,今年(2016年)下半年預計再還30億元。

柯文哲說,事實上台北市的債務並非只有1000多億元的公共債務,還有226億元的勞健保費爭議款,其中「99以前年度」積欠款72.38億已還掉48.98億元,剩餘的23.40億元預計今年底前可全部還;另外「100年以後年度」積欠款153.45億元,也已還掉46.74億元,剩下的於107年前全部償完畢。

柯文哲表示,其實這些債務是歷任市長留下來的,他上任後未曾債過一毛錢,即使台北市還可1800億,他堅持寧願現在辛苦一點,也不要讓下一代承擔,要隨時在心中想著「我們要留下一個什樣的台灣給下一代」?

柯文哲還在文末以Hashtag標註自己是「還債市長」,還標註「我們改變的現在是下一代的未來」。

2017年8月6日台北市長柯文哲受到凱達格蘭學校邀請參加年領袖夏令營,以「2050城市願景」題進行演講,他重提2014年的選調自己當時不是在打選戰,而是當成文化運動,明年選主軸則有個念,就是進步價

柯文哲還提到,自己2014年選時,不旗子,不買廣告,最後只製作了一支廣告,就是「這票要聽孩子的話」,才播了5天,就花了1100多萬元。

柯文哲說,過去年輕人都不投票,但在2014年台北市長選時,年輕人投票率一超過70%,後來被解讀是世代戰爭,這就是要相信手中那張選票,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也可以改變台灣歷史的未來。

他重提2104年的選調自己當時不是在打選戰,而是當成文化運動,明年選主軸則有個念,就是進步價。他表示,過去年輕人投票率低,但在2014年時投票率高,「要相信手中那張選票,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也可以改變台灣歷史的未來。」

柯文哲引述蔣渭水的話,表示如果不能改變台灣人的思想與文化,社會運動便不會成功。此外;他以自己在2014年九合一選的經驗例,「坦白講,那場選選完,我們原本不曉得會贏,輸的人也不知道會輸」,後來花2年時間思考發現,我們要相信我們手上那張選票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台灣的未來。

柯文哲先是反問聽眾「希望改變什樣的政治文化」?表示自己當年在錦州街的蔣渭水紀念公園宣布參選時,打著「改變台灣從首都開始,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這是一場以文化主體的社會運動」參選;後來發現2014年那場選有很的效應?「因我們把他當作文化運動在打,而不是一個選戰。」

此外,柯文哲也表示,過去年輕人都不投票,「過去在地方選2029歲的族群投票率沒有超過50%;投票率最低的是2029歲,最高是70歲」;但在2014年台北市長選時,年輕人投票率一超過70%,「後來我們解讀是世代戰爭」,這就是要相信手中那張選票,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也可以改變台灣歷史的未來。(聯合新聞網-2017年8月5)

【 柯文哲(195986日-),臺灣新竹市人,中華民國無黨籍政治人物,現任臺北市市長。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臺大醫院急診部醫師、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臺大醫學院授,專長外科重症醫學、器官移植 、人工器官等,是臺灣第一個急診與重症加護專職醫生,臺灣器官標準移植程序的建立者,也是首位將葉克膜(ECMO)技術引進臺灣的醫師。綽號柯PKP(「P」指授之英譯「Professor」,臺大醫學院內的習慣稱謂)。在2006年後開始在媒體曝光而知名,2014年參選臺北市市長選,並以「在野大聯盟」號召,當選臺北市第15任直轄市市長,成臺北市改制直轄市後首任無黨籍市長。配偶: 陳佩琪 (結婚於 1991 ) 。】

 



           蔡英文:年改是
台灣未來~盼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