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2 15:08:23幻羽

從廟堂到江湖---金庸武俠裡幫派的起落(上)



從廟堂到江湖---金庸武俠裡幫派的起落()
 

世上的江湖一直都在,現在的江湖叫社會,有幫派、有圈子、也有集團。以前的江湖應該是金庸筆下那個快意恩仇、兄弟情深那樣蕩氣迴腸的江湖。

只要心中有江湖,走在里都會遇到和一樣有江湖知心的朋友,如果心裡沒有江湖,就算遇到了江湖朋友也成不了同路人,江湖人在眼裡也只是一群熱血衝動的瘋子,只是只有少數人才能感覺得到而已!

金庸武俠裡按照北宋《天龍八部》--->南宋《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元末《倚天屠龍記》--->明代《笑傲江湖》(根據主流看法) 

一、《天龍八部》被很多的金迷推崇金書中的精品,也就是在這個背景北宋的時代,出現了那武俠迷無人不知的幫派---幫。其實按照嚴格意義上講,北宋是最不可能出現大型幫派的時代,基本原因有兩個:第一:北宋的國民生占當時世界的80%左右,軍隊是由國家包養的,這個軍隊就是幫的主要新鮮血液--難民或者流民。而且國家包養軍隊和官員的錢占了國民產值70%-80%,而宰相一年的總收入相當於現在的300萬人民幣。大家可以做個選擇,要是回去綠林還是政府。第二:宋朝重文輕武,國家這樣的政策,加上優厚的俸祿,老百姓不會到不去從文

閒話表過,還是按照書中的來說。
幫在北宋屬於一個徹底的民間組織,蕭峰死後邊關守將的態度就是最好的證明,屬於不被政府信任的角色,長期從事敵後騷擾及斬首行動,戰績也算顯赫。這樣的一個民間武裝力量,肯定是極怕武將作亂的宋政府的眼中釘。廟堂和江湖處在互相監視制約中,宋政府利用江湖力量對時常侵犯本國邊境領土的遼給與還擊,甚至從中牟利,而江湖力量也制約著宋政府,以保證他們對江湖的統治。《天龍》結尾時北宋元祐九年,即1094年,北宋處於較發達時期,後來與遼簽訂互信機制(檀淵之盟),邊關沒有戰爭。檀淵之盟的時間是在1004年,後來宋遼兩國之間維持100多年的和平時間,而且已經漢化很深,遼國統治者說: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于中華,說是白頭發的人也沒見過打仗,有點誇張。而耶律洪基(1032-1101),他和宋仁宗之間不論私交還是國交都很好,有40多年相安無事的時間,甚至宋仁宗駕崩後,他拉著宋使的手感歎: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這中間好像也沒怎麼打的難分難解。

又說了些閒話,表過。其實按照書中來看,那時候北宋和遼之間的關係就像廟堂與江湖之間的關係一樣,兩個字:微妙。遼國武力大,向宋稱臣,享受保護費。而宋因歷史原因,對幽雲十六州的淪陷始終很是不爽,也是這個原因的作祟,讓宋後來和金聯合滅了遼,此乃後話。看得出來武力不大的宋,還是有志於幽雲十六州的,幽雲十六州大致是今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基本上是武術家居住的地方。有此背景,江湖人士對幽雲十六州的感情是和廟堂一樣的,都讓祖宗蒙難過,從而幽雲十六州也成了廟堂和江湖有共同利益的地方。進而江湖搏的廟堂信任有加了一個碼,相信這一點遼也知道。但是互信機制的簽訂,讓政府沒有辦法直接手,所以以武林代表的宋民間勢力登上歷史舞臺打下了基礎。

民間勢力代表的武林,他們組成的力量和岳家軍某種程度上有相似的地方,最起碼在廟堂上這是一個大家的基本共識。在帝國盛時期,武林只滿足於對江湖的統治,表示對廟堂的表面臣服;當帝國衰落的時候,武林就會趁機而動,投身奪取最高政權的軍事冒險活動,比如《倚天屠龍記》中的明。北宋的江湖上最活躍的就是幫了,此時他已經能與少林起名。佛家的思想精髓:無緣大慈,通體大悲。出世,也入世。有一種彈性生存空間,從而不論在何時都能保障其在江湖中地位和利益,北宋的佛家在蕭峰時代已經屬於消極入世,除了《天龍》最後一場全民大戲營救蕭峰之外,少林寺一直積極的保持著在廟堂和江湖中模兩可的地位。主動的與武林勢力進行斷尾,直接反映是在南宋的襄陽保衛戰之類的武林勢力保家衛國活動中邊緣甚至不存地位;與廟堂間的關係也是不置可否的,最起碼宋朝對佛家還是相當可以的,宋宗時期全國僧徒達到40萬,女尼6萬多,佛家生活還是很滋潤,但事實證明現在他們可不想給廟堂買單,他們甚至和更南邊的大理國保持著比較密切的聯繫。這樣以來,武林勢力居安思危的行動大計就基本落在了幫身上。

幫就這樣站在了風口浪尖上。而幫主流的一套保家衛國(實際是居安思危)的思想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一類帶有烈民族主義的思想。類似的激進思想在國家很有可能有民族衰亡的背景下,往往能凝聚很多民眾,而這種思想的氾濫,也直接導致了像蕭峰這樣的外國領袖的身遭到曝光,而引起暫時的內部紛爭。現在的幫儼然一副江湖領袖的風範,但實際上誰也團結不了,更不用說指揮了,即使幫新一代的領袖莊聚賢去奪取武林至尊的封號,也有很多人並不看好他們。少林將一個很大的帽子扣在了幫的頭上,幫卻沒有從中獲得任何利益。直到現任遼國的南院大王、上一代幫領袖---蕭峰被雙規發生之後,如同幽雲十六州一樣,蕭峰成了能讓武林各勢力之間合流的人,因他和所有的人都有關係:幫被一網打盡之後,是他解救的;少林寺裏有他的師父、也是他的母校,解救過少林主持;甚至和一般老百姓也有關係,因宋朝分裂子慕容家族曾今勸他出兵以方便借勢。

這裏面還有一個小曲,西夏人幫的人後,進了一個和上寺廟,只是把裏面的和走了,還戲謔了一番,問他們吃不吃肉,可見在外國列眼中,中原王朝的少林是一個純粹的宗組織。但在蕭峰被後,他們可不能置身事外,不關是出世還是入世,他們都難逃前往營救的命運。整個過程有點天衣無縫,更像是一場軍事行動,更詭異的是大理皇帝做盟軍的出現,做一個外國的國家領袖,要率領戰士進行跨國軍事行動,必須要得到宋政府的首肯,不然就會出現宋聯金滅遼的那一幕,我遼國收拾不了金人,還收拾不了宋人?從大理成功的千里奔襲可以推測,宋朝甚至給了他們後勤上的支持,要給?

被俘虜後的蕭峰一時成所有人眼中歷史未來走勢的風向標,首先幫承認了他合格的國外領袖地位,並且表態他可以繼續當領袖,從這裏也看出了宋朝當時也還沒有走到生死危亡的十字路口。後來包括神秘又勢力很大的靈柩宮都表示願意蕭峰鞍前馬後,所有的民間武裝勢力在這一刻出現了合流的趨勢。遼國高層坐不住了,下令一定要讓蕭峰停止呼吸;北宋高層坐不住了,下令邊關守將不能給與資助;西夏也著急,但不知道要怎麼下令,因高層人物就在那裏;但是不知道大理怎麼想。就在這個即將不能控制的事態越發壯大的時候,蕭峰自殺了。他的自殺充滿了詭異氛圍,更具蕭峰的解釋,理由很剛但是不充分。於是眾多的猜測出現了:有說:金庸的主人公一意孤行的居多,他們表面上狂傲得很,心裏也未嘗沒有惶惑和矛盾,蕭峰就是無法解決這個矛盾而自殺的。,也有人認同蕭峰本人的解釋。我的解釋是:他是所有國家利益結合衝突下的犧牲品,至於包不包括段譽,就不知道了。

時代的浪頭不由分說的打了過來,稀裏糊塗之間幫就成了民間勢力對遼隱形反抗的力量代表。後來的許多事實證明這個時候的幫其實還沒有準備好要挑大樑。少室山下的幫挑戰少林完全被人認陰謀家唆的結果,失去江湖勢力整合與利益再分配的基調,莊聚賢的失敗在他出發前就已近決定了。可見這個時候的幫還不是南宋時候的幫,有那樣氣萬里如虎的氣勢,但和廟堂一樣。北宋缺將,南宋缺相。幫在南宋時候,有出現了另一些問題,此乃後話,按下不表。幫、少林兩大利益集團在中原王朝的土地上,在江湖的利益驅使下對武林攻城掠地的時候,有些眼睛在仔細的觀察和敏銳的捕捉著一切資訊。可是觀察者們不是讓人歎息就是很富有喜劇色彩,一個個相繼衰落下去,最後讓一個不得不繼承天命的小子成了《天龍》最後遐想下唯一的勝出者。那個具有喜劇色彩的自然是慕容父子,說自己兵發山東、呼應大遼,吐蕃、西夏、大理一起起兵,五國瓜分了大宋。說起來琅琅上口,不過是不歷史的說法,當時西夏、遼國都向宋稱臣,享受著保護費和邊境貿易帶來的財富;大理走中間路線,略向宋傾;吐蕃在里?誰知道呢?而且當時的遼國正在都下坡,軍民反戰情高漲,東北方女人們又開始蠢蠢欲動,誰有工夫理。而且《天龍》中遼國版圖比歷史上要大,們在山東起兵基本上霎時間就成了遼的肘腋之患,蕭峰聽到慕容家如此說法時候,第一反應是什或許大家都能想像的到。

那個令人歎息的就是逍遙派新一代領袖虛竹子先生了,縱觀他的一生,都是逆來順受打著精神被迫走路,甚至連他的婚姻也是。稀裏糊塗之間整合了一個天下大幫,卻連武功正宗都沒有,以至於觀眾在《笑傲》中看到一個北冥神功和化工大法的雜合體的出現,這個名叫吸星大法的武功,同時伴隨有練習者可能隨時死於心肌梗塞等相關病症的危險。蕭峰死後武林勢力合流的希望破滅了,但是大家的激情還在,所以把目光投向逍遙派的虛竹子先生,但是虛竹子先生是徹底的逍遙,轉身就上了縹峰當女兒國的皇帝去了。他所領導的縹峰是一個軍事團體,長期利用生死符對下屬的機構實行嚴格意義的專制統治,隨後生死符的解除也讓下屬機構心悅誠服的聽從虛竹子領袖的號召,但對於九天九部的領導可能沒有感情,而且互相背負血仇。遠在海的星宿派也會借助無崖子嫡系的身加入,還有一個西夏背景的掌門夫人,從而使逍遙一派的前途出新當局不可把握的彷徨狀態。逍遙派被認是道家武學代表,出世的理念掌握了他們的走向,以前武學而武學的逍遙派出現了天下大幫的後期走向,但是根據後來局勢的發展看,逍遙派也就只能走到這裏了。

段譽是個被迫順應天命的皇帝,一個明顯證據是不遠學習大理官方武學一陽指。他統領著大理軍民完成了歷史性的使命。這時候他的年齡最多20幾歲,但是按照他的身證,事實上,最後他不超過11歲。按下不表。首先把幫天下的大理過度一個主權國家。雲中鶴曾今介紹段正明時用到了段老師的稱謂,想來不是信口起的,可見大理在百姓心中不具備主權的主權國家。後來在少室山下段譽打敗慕容複,茶餘飯後讓大家津津樂道說起的時候是:大理世子打敗了南慕容。可見段譽不在武林名冊之中,也後來能搏的南帝稱謂的段皇爺打下了結實的基礎。其次是大理擺脫了牆頭草的尷尬政治處境,大理皇帝營救蕭峰時的一次跨國軍事行動,搏的了宋政府對其的信任,公開的和遼翻,直接倒向大宋,進行了兩國命運捆。江湖中的其他幫派在這次營救蕭峰成功之後,失落於沒有任何利益,幫、少林、還有七七八八的其他幫派,徹頭徹尾做了一次火中取栗的事情,他們甚至他們連武林後期的團結希望都沒有見到,看到的只是女人崛起的背影。

江湖上一幕幕的表演讓廟堂上的演員們很高興,事態的發展比北宋廟堂預測的理想很多。後來女人崛起,宋政府與其簽訂海上之盟,連金滅遼,武林的力量再一次被邊緣化。到此《天龍》的故事也就結束了,也可以說沒有結束,因1094年《天龍》結束到《射雕》開始1205年,這中間有111年,還可以再寫寫。首先出場的慕容複、黃裳、獨孤求敗,把他們三個弄在一起?慕容複已經瘋了,按下不表。黃裳,人稱演山先生,九陰經作者,1034-1129年,《天龍》結束時50歲,徽宗下令讓他刻錄《萬壽道臧》時1115年,72歲。《射雕》說他與明大戰,思考四十餘年始成九陰,開來得提前數十年。獨孤求敗的年代無法考證,甚至有人說是慕容複瘋了之後自稱獨孤求敗,還有人說黃裳即獨孤求敗,三人關係到此止。嶽飛,1103-1141年,《天龍》結尾後9年出生,後飛被迫害致死,韓世忠手下上官劍南奪取岳飛屍骨和武穆遺書,振興鐵掌幫,大1100年出生,天龍結尾6歲。後來靖康之變發生,有此引出南宋開端。



二、《射雕英雄傳》和《
雕俠侶》

《射雕》是中國人家戶曉的作品,甚至整個華人世界。《神雕》也不錯。北宋是在趙匡胤半推半就下黃袍加身開始的,一個王朝的大戲就不明不白的開場了。南宋皇帝康王趙構,也是不具有合法皇位繼承地位,南宋王朝也算是不明不白開場的。在南宋歷史的江湖世界裏,風口浪尖上的弄潮兒還是幫,但是廟堂的地位卻不一致,先是金國、後是蒙古、再到南宋滅亡,在大蒙古帝國野心下南宋生存力確實不得不讓人驚訝,因阿拉伯帝國在面對蒙古鐵騎時,大食們滅亡的速度也讓人驚訝。宋連金滅遼,這一場跨國軍事行動讓金國人認識到宋朝戰力和嘴皮子是不成正比的。有了客觀的認識,又有宰相王黼指引的七天康莊道,所以金人一鼓作氣下,滅遼之後緊接著就開始發動對宋的戰爭。這場宋金之戰也和宋遼之戰一樣打的曠日持久,1141年和議了,中間金也沒有能力解放南宋,南宋也沒有能力光復失地。蒙古人卻沒有閑著,那裏出生了一個叫郭靖的人,差不多的時間完康也出生于金國。

江湖上的幫派也在休養生息,可是乞的工作卻沒有閑著,而且不知道什時候,乞的人數開始不斷增加,並且其中不乏知識子的身影,一個合理的解釋是宋氏南渡。幫執行著宋朝厚待士人的政策,士人們終於在南方有了自己根據地,生活有了保障,書生意氣就又出現了。都是了國家和民族,幫內部出現了不同的爭方向,淨衣派和汙衣派,穿在《射雕》《神雕》幫中的爭路線就這樣晰的呈現出來。於是《射雕》《神雕》以郭靖和完(宋與金、蒙與金)、武穆遺書、整合幫、蒙古崛起、南宋滅亡線索開始娓娓道出一個新時代下的江湖。

一個長居蒙古的宋僑郭靖來到中原王朝,並且在女友相助之下練成高深武功,女友也一當時有天下第一大幫雛形的幫領袖。面對了自己指腹兄弟的人,首先就是人身攻擊,這讓養尊處優完康受不了。郭靖自小接受的育讓他始終以宋民族自視,投身報國也是在所難免,完康可不是,豈能不日思夜想滅到南宋的大計。依仗郭靖自己當時的實力這無異于自尋死路,所以只能先幫助女友整合幫,以爭取更大的支持。幫內部的爭路線問題被提上了議事日程。黃蓉借助蒙古遊俠郭靖的勢力、聯合汙衣派魯有,對淨衣派進行了殘酷的政治洗,將幫原來的君主制發展專制君主制,後來的魯有已經變成了的家奴一般的人,不過勝出的不是汙衣派,而是淨衣派。汙衣派被邊緣化到只能簡單推薦洪七公武林盟主的叫喊聲中,幫勢力的做大也讓當局十分不滿,最後幫以正面迎敵方式用慘重的代價獲得了宋政府的批准,成了生死襄陽的南宋民兵。黃蓉同時整合著桃花島,不過那裏只能住像大小武這樣缺乏品行的暴民。至此東邪和北的勢力已經落入兩位主角的手中。

在郭靖他們對抗金人的幾十年前,已經有一個叫王重陽道士做過這些,不過除了手段殘酷之外,他的手法單調且損兵不多,王道士的方法是將他們餓死。王道士仙逝後,他的徒子徒孫們沒有一個爭氣的,除了武功練不楚之外,還經常不辨是非,好算是依靠祖宗樹蔭,黃藥師沒有對他們下手。後來的全真教開始慢慢向郭靖黃蓉靠近,雙方在一致的利益下輔助了幫,成就了全。南邊的已經出家的皇帝對當前局勢的變化自然是瞭若指掌,當年高姿態的他此時也選擇了明暗相間方法幫助郭靖和黃蓉。自此東邪、南帝、中神通、北的勢力基本已經落入了郭黃二人手中,還剩下一個西毒,但是這個人不容易對付,而且他也有金作後盾,於是郭黃二人準備殺雞儆猴,可憐的雞就是遠在湖南西部的鐵掌幫。可能和眾多的影視劇一樣,了節省場地費用、劇情集中的緣故,即使是從事高端職業收入不菲的兄弟姐妹們都擠在一起住。裘千仞、瑛姑、段皇爺便也模仿著他們都住到湘西去了。

鐵掌幫完全是裘千仞個人能力展現的幫派,武功比五低一點的他卻很低調,倒是有個孿生兄弟裘千丈比較善於利用品牌效應,這和《天龍》中的那個遠在海的星宿派很相似。對付這樣的人其實也不容易,而且他也和金國有染,並且有個善於打煙霧彈的兄弟,一唱一和的配合也差點讓黃蓉喪命。他最後的結局比起其他歪門邪道中人可以說死都不如,當和了。西毒雖然很厲害,但是得罪兩位主角是沒有好下場的,他失去了記憶,最後醒的一刻,和北兩個在雪上相擁而亡。得一提的是他是個武學奇才。於是整個江湖勢力全部臣服于郭黃二人,那一年蒙古人來搗亂了,整個江湖卻對付不了他們,因現在的主角是楊過,但是他的年齡和性格限制了他本應該擁有的遠大發展,郭黃二人長期把持經營下的江湖倒向了他們,過程雖然讓郭黃二人不爽,結局的一定化對他們來說沒有懸念。

王重陽當年餓死金兵的地方,現在居住著一個孤獨又美麗的女孩子,對世間任何的東西都不感興趣,準備選擇像金兵一樣在這裏終老,唯一不同的是是自願的。男主角始終是要和女主角在一起的,所以郭靖領著楊過來到了小龍女鄰居那裏學藝,也就是王道士那些功夫始終練不明白的徒子徒孫們。一次拜師學藝的旅程成了全真教再次傾向郭黃的原因。而男主角始終不能和男人們朝夕相處,所以他被迫進了古墓派。許多年之後,楊過成了一代大俠,作者了不讓他在江湖中的利益與郭黃發生衝突,退而求其次,他成了一位黑社會大哥式的領袖,同時了表示對主角歉意,郭黃的兩個女兒先後都喜歡了楊過。一個新的平衡武林勢力的規則又誕生了,提議人是黃蓉,但是看看西方、中間、南方各自的統治者們,楊、周都是不管事的,和早就失去這個力量了,黃藥師是黃蓉的父親,大家再一次明白郭黃二人對武林的把持力度還是非常的。事實上,他們對武林的統治和南宋一樣,都有過危急時刻,可是要把持全部江湖勢力,怎麼會沒有風險呢?

南宋廟堂上的統治者們已經幫了。1141年宋金和議之後,南宋中興四將都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而金國人也在中原王朝的富庶與文化先進下,開始日漸糜爛。歷史的畫軸開始繼續向前滾動,歷史下定決心不想再讓南宋偏安下去,同時也看透了金國人志向,草原上的人們開始瞭望中原甚至更遠的地方。1234年金國在不思進取下滅亡了,代替的是一個地域廣大的帝國---大蒙古帝國。這是一群喜歡用軍刀說話的人們,他們所奉行的是:順我者亡,逆我者更要亡。也就是說,在他們面前有兩條路,痛快的死和等待的死。一行鐵騎們塵而去,消逝在人們不知道的遠方,享受著他們對未知世界開拓所帶來的厚回報,當他們轉身眺望時才發現,南宋的偏安生存力超乎了之前的想像。憤怒之下的勇士們列隊于城前,他們相信很快那裏又是一個安樂窩,直到一個人出現在城頭上時,勇士們才第一次明白恐懼原來可以來的這實在。站在城頭上的正式金刀駙馬郭靖。南宋廟堂上對突如其來的偏安力量欣喜若狂,幫也就終於成了政府首肯的正規軍,過去汙衣派敵後武工隊的首領們的得利益被無情的奪取,淨衣派高素質的前線指導員迅速的取而代之,歷史洪流沖去了幫很多年的內部爭。

武林作江湖的統治勢力一向對廟堂只是表面上的臣服,幫成的重大的變化也讓武林其他勢力有了前所未有的挫敗感,苦於郭黃對江湖的高把持力度,除了與其進行類似斷尾的行動外沒有其他可周旋的餘地。襄陽英雄大會上,武林中的貴族人物趙老爵爺等找了個階級理由沒有參加;單獨作戰或者小兵團作戰的百草翁等人也沒有參加,理由是不屑於,得玩味;還有一些類似黑社會的人物不許參加。原本的幫全國性大幫派現在已經轉變成了全國最大的民兵團,慢慢的離江湖而去。得一說的是山西一窟鬼之流的類似黑社會的人不讓參加一事,應該是作者在男主角楊過和江湖勢力把持者郭黃之間找平衡,郭黃直接與他們進行斷尾,從而楊過領導這群人,就說明郭黃與楊過不會有江湖利益上的衝突,讓本身就因他們大女兒而失去手臂的楊過不會與他們有再戰江湖的理由,楊過算是在江湖勢力中分到了一杯羹。最後他們搭上了一個女兒,如此結局不免殘酷,但是對於有著殺父之仇、欺妻之恨簡直搶風頭動,郭襄一生的幸福付諸流水也算是平復了楊過對世界的不滿。他從容去山林隱居,將南宋最後江湖上能與郭黃比肩的自己放逐山林,楊過的隱居符合各方的利益訴求。後來的事實證明,他能過上隱居生活自己也很開心,他的後人甚至還出手救了幫。

楊過自身性格是他在專制條件下底層的生活過分緊張所導致的,如果有鹿鼎公韋爵爺那樣一番機遇,他的成就也不會比韋爵爺差,有一個能壓倒韋爵爺的優勢是他很帥。還沒出生,父親就著去投胎了,由母親拉著在陋巷成長,是應了武俠主人公多是父母早亡的定律,不久母親也去世了。生活給的磨練比給韋爵爺的還多。稀裏糊塗之間又認識已經是失憶症患者的歐陽鋒,好不容易上了桃花島沒學到功夫倒過了一把讀私塾的癮。因和歐陽鋒學了點功夫,就被安逸多年總算找到事幹的蝙蝠給排擠上了終南山。生活有時候還是很樂意給人幽一默的,以後楊過的性格發展沒有因那些之乎者也而趨於郭靖那完美,甚至看不到們發揮作用的影子,是具有諷刺意味。現在的他和以後被人稱作神雕俠的他不能相提並論,不論武功還是性格。楊過的性格被感情和身體殘疾所左右,雖然後來普遍認可了他是一位蕭峰一樣的俠士,但是觀眾眼裏的這個俠士最起碼得了嚴重的抑鬱症。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是薄弱的,雖然星宿派、鐵掌幫這些幫派完全是個個人展示的舞臺,可總是要找些雞鳴狗盜之輩來宣誓自己也有人承認。楊過對江湖的統治欲望不是很烈,而是更追求簡單的物質滿足,比如能逛逛花花世界,這點也和韋爵爺很像,韋爵爺對功夫沒有興趣、對升職做大官的追求也不那麼強烈,要是說烈,那驅動力一定是錢或者女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楊過始終要有自己在武林中的勢力,於是的伯父伯母給了他一個席位,而他要做的就是入席,最後他入席了。

《神雕》最後登場的是一個王朝的苟延殘喘,和廟堂一樣的地方是江湖統治勢力的苟延殘喘,後來被封號五
的人們,對江湖的走向已經沒有把握力度,武林等待的是郭黃的退出,以期望下一次江湖勢力的整合,蒙古人幫助實現了期望。廟堂苟延殘喘的側面寫照是第三次襄陽保衛戰,細心的讀者很容易發現參與者的年齡和精力會震撼世人,至少郭黃已經過了60歲的退休年齡,而《射雕》中的前輩們更是超過了耄之年。江湖的發展漸漸與廟堂的發展形成一致的形勢。那個曾今傲立武林的幫此時元氣大傷,呈現出不能恢復的跡象,他們曾今的新鮮血液流民們不願意王朝的覆滅買單,正向另一個後來成功奪取最高政權的江湖勢力明靠近,而明走的是幫的老路。廟堂的之上的人們擔驚受怕的時間太長了,武林期望的江湖勢力的群雄逐鹿,蒙古鐵騎的所向披靡也受了挫敗感,歷史也等不及讓他們接著表演,以一場名崖山海戰的最後決戰結束了所有人的不耐煩。

郭黃二人的小女兒現在顯得沒有用處,楊過的隱居讓這個春心萌動的姑娘知道了什叫做寂寞。附會的找了個藉口出走了,像楊過這樣決心要隱居的人,天知道他在里。出走的郭襄拿了多少盤纏不是我們所關心的,關鍵是帶出來了一個有名幫派---峨眉。一個男領袖要有稱手的武功,也可以像楊過那樣因身體殘疾而使用器械作輔助,一個女領袖因先天因素和審美需求,所以必須要有稱手的兵器,很慶倖的是小東邪的武器是---倚天劍。到此《射雕》《神雕》的故事也就結束了。但有一個陰謀論讓筆者疑惑,郭襄知道張君寶跟著覺遠練習了過《九陽經》,並且二人相處時間很長後,建議他去投奔自己的父母。這件事讓人想起《笑傲》中岳靈珊和林平之的故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