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8 11:44:42幻羽

(續)附錄:【南懷瑾先生講:且說“三際托空”—禪宗的觀心法門】

注意當下就走“三際托空”的法門,三際托空,就是《金剛經》上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就是這三際,過去、現在、未來。

諸位,們跟著我做一下,現在就學我!學注意!諸位來,提起精神叫一聲,!(眾:!)不是“屁”,不是放屁的屁。是!(眾學:!)這一念過後,還有沒有?

然後,感覺到有,是後念,後念不怕,馬上掉了,所謂過去不可得,就是現在不可得,過去的已經過去,“”一下,已經過去了。未來念頭還沒有起來,就不管了。

一來念頭就是現在,現在不可得!沒有!是不是這樣?隨時注意,起心動念,念念在三際不可得,這樣用功下去,這就是話頭!什是話頭?《金剛經》告訴,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學佛走的路子有兩個:一是加,一是減。使空掉就是減,其他宗的修法,如密宗修法都是加。密宗修法時,自己前面擺供燈,還要香花、水、果,一天忙到。然後戴上帽子,穿上法衣,坐在那裏觀想佛像,嘴裏又念,手上搖鈴,握杵,放下來又結手印,了半天,一身大汗,三個鐘頭過去了,然後放下休息。

密宗的修持方法很多,想發財,有財神法;要升官,有升官法;要兒子,有送子法;要早點死,有頗哇法。給加上半天,加累了,只好休息,還是三際托空。

現代人心太複雜,空不掉,只好用加法,加到挑不動了,只好放下,就成功了,就是這個道理。

禪宗不給加,也不給減。要我們看楚這個心念,本來空的,還要找什!何必要找個明心見性呢!我們本來就很明的,因有個佛法,反而把我們弄得不明了,不要找,放下來就是了,很簡單,很自然。

三際托空就是禪?不是的。什道理?因這時只是意識狀態把空掉。其實只要上坐以後,大聲地“!”一聲,就沒有了,空了,這是密宗的大法門。我當年學這一聲,花了十幾萬塊,方法是:第一步先坐好,端正、調息,“”一聲,完了。

當然我們不行,一下,只是幾秒鐘沒有念頭,過後念頭又來了,來了再!後來就不行了,再不走了,這就是凡夫。世人愛假不愛,“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閒看。”

上面這個道理,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因這句話而悟道。個例子:我們聽到別人講話,心不是生了?話聽完了,我們的心也就丟開了,本來無所住而生其心,何必守個心呢!

如果能做到念念看楚就行了,不須修個什氣功,打個什坐,求個什道。有本事的人就那信,沒有本事再來!初步能保持三際托空的境界就好了。

指月錄卷七記載,有位元樓子和,有一天從歌樓下走過,聽到樓上有人唱歌聲道:“你既無心,我也休”。當時他正在系鞋帶,聽到這句歌聲,就悟了。悟了什?我們本來無心,每一句話講過了,都沒有留在那裏,你既無心,我便休,算了!也是空的道理。

三際托空雖然還沒到家,但將三際截斷,一直保持下去,也幾乎沒有人能做到。原因是對“能”與“所”,認識不楚,這個問題,以後介紹唯識時再談。

很多修持的人,充其量到了因位菩薩,果上就難了。前五識眼耳鼻舌身,包括了這個肉體;第八阿賴耶識除了包括肉體外,也包括了整個物質世界。五、八要果上圓,要證到了果位才能轉,談何容易!要修就修個全的,修一半只好來生再來,如果來得及,最好這一生完成了

 

﹝2012年9月29日下午 當代大師南懷瑾先生病逝蘇州太湖大學堂,享年九十五歲。南懷瑾一生充滿傳奇,精通儒釋道三學,長年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在兩岸影響巨大。上世紀九十年代,他還充當兩岸密使,在香港重開國共兩黨秘密會談,同時間接促成汪辜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