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七修行系列六之(三)第五篇
禪七修行系列六之(三)第五篇
對於塵世間的情執愛染,要淡然些,要能放得下,確實很不容易!也正因為執染難捨而再再輪迴不得解脫啊!要識得破,才走得過,也才能專心修道證道而得解脫!
若修行能證得達初果羅漢-須陀洹-還要往還於人間4次天上3次。
若修行能證得達二果羅漢-斯陀含-還要往還於人間2次天上1次。
若修行能證得達三果羅漢-阿那含-還要往還於天上1次。
若修行能證得達四果羅漢-阿羅漢-修得無漏學得解脫生死。
斷惑究竟的修行者,在已證得三果後,又能夠再進一步斷「五上分結」-色貪、無色貪、掉舉、慢、無明-即可證入阿羅漢果。證入阿羅漢果的聖者,將會自覺:「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阿羅漢於『六恆住』法,常善安住-在面對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境時,恆常而不動心!「不苦不樂,捨心,住正念正智」之中。對一切的外境緣相,皆「不能妨心解脫、慧解脫」,而得三明六通!
依經典記載阿羅漢有二:一為阿羅漢慧解脫,是因為智慧而解脫!二為俱解脫阿羅漢,為慧解脫與八解脫俱足而不受後有!而慧解脫阿羅漢雖不是依於禪定而修,於四禪定還未能俱足自在,但也是「生死已斷,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是已斷除三界愛的阿羅漢,故慧解脫也是四果的聖人。
阿羅漢位階已斷除了在三界六道之中的無明凡夫眾生(稱為六凡)所持的見思煩惱(即見惑即思惑),脫離輪迴,入了四聖法界,不再分段生死。阿羅漢的果位不能與菩薩相提並論,在大乘佛教中,阿羅漢必須迴小向大-發菩提心-才能入菩薩位,阿羅漢乃為協助佛和菩薩來普渡世人之聖者。
大家都提起正念來!發起心來!『我是誰?』『我是誰?』『我是誰?』~~疑情起---!參~~~~~~~~
*幻羽*淨心書於早香時段
上一篇:禪七修行系列六之(三)第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