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古剎幽境。。。
恆山懸空寺是中國現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它修建在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懸崖峭壁間,面朝恆山、背倚翠屏、上載危岩、下臨深谷、樓閣懸空、結構巧奇。懸空寺共有殿閣四十間,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出奇,虛實相生。寺內有銅、鐵、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壯觀”二字,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古人雲:“蜃樓疑海上,鳥道沒雲中。”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嘆其為“天下巨觀”。
遠望懸空寺,像一幅玲瓏剔透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近看懸空寺,大有凌空欲飛之勢。登臨懸空寺,攀懸梯,跨飛棧,穿石窟,鑽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幾經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視一線青天,俯首而視,峽水長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宮闕,猶如騰雲歸夢。
懸空寺建築構造也頗具特色,形式豐富多彩,屋檐有單檐、重檐、三層檐,結桅構有抬梁結構、平頂結構、斗拱結構,屋頂有正脊、垂脊、戧脊、貧脊。總體外觀,巧構宏制,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的獨特風格,它既融合了我國園林建築藝術,又不失我國傳統建築的格局。
蒼岩山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西南50公里,地處井陘縣境內。蒼岩山海拔並不高,只有1000余米,但其氣勢卻足以令人驚嘆,一是山體的顏色通紅,給人強烈的視覺震撼,二是其峭壁平整開闊,險峻明朗之勢非其他同等海拔之山可比。正因如此,此山才素來享有“五岳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唯蒼岩”的盛譽。但是蒼岩山引人注目的還不止這些,其遍布山中的福慶寺古建築群才是蒼岩山的靈魂之所在,當然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數《臥虎藏龍》中玉嬌龍縱身跳下的橋樓殿了。
蒼岩山福慶寺內,洞底怪石嶙峋,谷中鳥鳴叢林,山腰峰迥路轉,崖頂古柏懸空。橋樓飛架斷崖上,古剎隱居峭壁間,諸景融聚一體,別具一恪。這里自然風景與人文景觀巧妙結合,構成了著名的“蒼岩山十六景”,引人步步入勝。建築依山就勢,迂迥曲折,巧妙地利用地形地物,宜建則建,宜空則空,把大自然裝點得和諧得體。飛架于崖間的橋樓殿,充分體現了古代高超的建築藝術和豐富的審美觀,是一組藝術價值很高的建築物。福慶寺建築群,按其空間布局大體可分為下、中、上三個層次。主建築物在中層的斷崖峭壁之間。
福慶寺內古柏蒼勁傲然、雄偉挺拔,白檀包石貼岩千姿百態。白檀學名青檀,是蒼岩山獨特的名貴樹種,它根系發達,皮薄心空,奇形怪狀,構成福慶寺又一大景觀。福慶寺歷史悠久,在歷史上福慶寺是臨濟宗較大的寺廟之一,加之歷代均有擴建修葺,從而積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目前雖然帶有較濃的“三教合一”色彩,但仍以佛為主,是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相融相即的一種生動體現。
相傳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來杭州,看到這里山峰奇秀,以為是“仙靈所隱”,就在這里建寺,取名靈隱。
靈隱寺還有一個別名叫雲林禪寺,一說康熙皇帝南巡時,曾登寺后的北高峰覽勝他看到上下雲林默默,整片廟宇籠罩在弄弄的晨霧之中,顯得十分幽靜于是賜名為雲林禪寺。 靈隱一帶的山峰怪石嵯峨,風景絕異,印度僧人慧理稱:“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以飛來?”故稱“飛來峰”。
無石不奇,無樹不古,無洞不幽。飛來峰的廳岩怪石,如矯龍,如奔象,如臥虎,如驚猿,仿佛是一座石質動物園。山上老樹古藤,盤根錯節;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宏道曾盛贊:"湖上諸峰,當以飛來為第一。
華岩旅游風景區位于重慶市九龍坡區境內,距市中心十五公里,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華岩歷史悠久,古因山岩有洞有泉,雨時潤泉從洞頂飛濺而下,狀如散花,故古人以花為洞名,而后建寺,以洞著稱,遂稱花岩,亦稱華岩。
華岩寺位于九龍坡區華岩鄉大老山,因寺南側有一華岩洞而得名。該寺始建年代無史可考。清康熙及道光、同治年間,均相繼培修擴建,現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華岩寺岩高百丈,形狀像笏,寺內外松竹修茂,十分幽邃,有天池夜月、萬嶺松濤等八景;華岩寺分大寺、小寺。
大寺殿堂建築系傳統庭園式磚木結構建築群;分為前、中、后三殿堂,即大雄寶殿、聖可祖師堂和觀音堂;寺左側為接引殿;大雄寶殿內的十六尊者木浮雕,為各寺院所少見,寺內還珍藏有印度玉佛及銅、玉、石、木、泥雕像多尊及大金塔模型等;小寺即華岩洞,與大寺隔湖相望,為華岩寺之祖廟。
掩映于懸崖絕壁之中,九秋臨絕頂,洞有雲,崖有泉,松有濤,花鳥林壑有情,憶八載星霜,關河奔走,難得栖遲故里,來嘯傲金碧湖山。
三清閣,位于太華山南面的羅漢山。由北向南眺望,山形外廓酷似大肚彌勒,故名羅漢山。羅漢山懸崖峭壁,與南面挂榜山千仞削壁相連,山麓下即浩渺滇池。三清閣九層十一閣道觀建築群,層疊嵌綴于懸崖絕壁之上,成“懸空寺”險境。
元代,統治雲南的梁王由羅漢山麓築“千步崖”石磴上山,開辟羅漢山南崖之避暑宮。過去一度認為今之三清閣即元梁王避暑宮,實際梁王避暑宮在三清閣、龍門下層更南,臨挂榜山邊緣。
雲峰寺(又名太湖寺)始建于唐,因首殿門前左側有一玲瓏滴翠的太湖石,故而得名太湖寺,現改名為雲峰寺。宗教文化區為占地百余畝千年古剎雲峰寺。雲峰寺是一個以宗教文化為支撐的風景名勝地,距滎經縣城4公里,景區總面積15平方公里,年均氣溫15℃,最低海拔1010米,最高海拔2628米。該景區由宗教文化區、農業生態區、自然生態觀光區、民居接待區、三部分構成。
雲峰寺位于四川省滎經縣縣城東南4公里,掩映于古木參天的成片楨楠林中,四周群山合抱,林木幽深,溪澗清流,蟬鳴蛙叫,夜半禪鐘,猶如世外桃園。其禪林建築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其神殿鍍彩鎦金,氣勢恢弘;其歷史源遠流長,歷經朝代更迭,歲月滄桑,依然保留了儒、佛、道三教于一體的歷史本色;其名聲遐邇聞名,門前車水馬龍,游客、香客絡繹不絕,年接待10余萬人次,可謂川西著名漢地禪林。
中岩寺位于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東南9公里的瑞峰鎮中岩村,傍岷江東岸,分上、中、下三寺,統稱中岩寺。中岩寺區域面積26平方公里,游程10華里,頂峰慈姥岩海拔高度為616米。
千古中岩,鐘靈毓秀,人文精萃。蘇東坡年輕時曾經在此讀過書,現存有東坡讀書樓,宋時,范成大、陸游等來過此處,被范成大譽為“西川林泉最佳處”,陸游贊為“川南第一山”。
上一篇:禪七修行系列五之(四)第六篇
下一篇:附錄~生。死。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