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版~SGM之21~未來的人類(下)
如果要走出太陽系,一種設想是修建諾亞方舟式的巨型太空飛船,將人類送到遙遠的星系,其間人類可能經歷數代繁衍。低重力狀態下四肢無需像在地球般發達。人類的毛髮也不再有用。他們還可能讓生命進入長期休眠狀態,讓機器人進行導航。當到了新的殖民地後,再重新蘇醒,繁衍下一代,延續人類的存在。
但是由於太空探險的不確定性,作為地球生命的人類能否在太空極端的環境生存下來可能還是一個問題。因此,科學家還提出一種更極端的方法:把製造人的指令,而不是實體的人送到宇宙的另一個角落,機器人在某個行星上建設了基地之後,利用收到的人類指令製造出新的人類。
【未來人類長什麼樣?身高1米 圓圓腦袋沒有牙齒】根據公認的正式年表,人類起源經過了四個階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科學家指出,人類的這種進化並沒有結束,現代人的外形構造還存在很多缺陷,需要進一步改進。在最近的100年間,人的外形將會起很大變化,可能出現一種能擺脫現代人所有弱點的未來人。近日,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發表文章,介紹了幾位科學家對未來人類的構想。
國際人類研究中心的美國老年學家傑伊·奧利尚斯基、布留斯·凱倫斯和羅伯特·巴特勒在《科學美國人》雜誌上撰文,論述為了避免得一些疾病,人體結構到底會有哪些變化。下面便是他們的基本觀點:
現代人的很多毛病都與靠兩條腿走路有關,可我們的身體構造同靠四肢著地行走的遠祖並沒多大差別。人類的脊柱負荷太大,椎骨之間薄薄的軟骨盤在重壓下變形,壓迫神經和脊髓,易得軟骨病,所以得讓軟骨盤增厚,並且將軀幹的上部朝地面彎曲,以減輕脊柱的負擔。這就是說,人走路的時候得稍彎彎腰。但為了使眼睛仍朝前看,脖子得往上弓。
膝蓋骨是骨骼的一部分,常因摔倒或被撞擊而受損。為了減少損傷,還得改變膝關節的結構,可以拿去膝蓋骨。這樣一來,膝蓋不僅可以朝前彎,還可以向後彎。由於軟骨層增厚,關節的磨損將會放慢速度,而且人再不會得關節炎。
為了保持因年歲增長而自然變弱的聽力,應將耳廓擴大,並使其像動物一樣,能朝聲源方向轉動。經過如此這般改造後,人可以活到200歲左右。
這幾位美國老年學家斷言,就憑遺傳學、醫學和生物學現在發展的速度,50—100年後要使人體結構產生這些變化輕而易舉。
增加肋骨
科學家們對未來人類的設想各有側重,根據俄羅斯莫斯科第一醫學院解剖學家瓦列裏·沃羅比約夫和格利戈裏·亞斯沃因的看法,未來人個頭不高,身高也就1米左右,圓圓的大腦袋,軀幹短。
科學家們指出,從單個人體來看,未來人每個器官都會偏離所謂的正常狀態。這些異常分為重複祖先結構特徵的退化和表明下一步演化的進步。當列出幾十萬個表示進步的異常現象之後,研究人員試圖設計出未來人的外貌。他們應該是這個樣子:開始“短頭化”進程。也就是說,圓腦袋的人越來越多,長腦袋的人越來越少。
人們不再有智齒和上門齒。等不再用簡單而粗糙的飯食後,剩下的牙齒也沒有了。
為更好地保護腹腔,還得增加幾根肋骨;骨頭變得粗大,皮下脂肪層更加結實,這可以防止摔倒時骨折;為防止血液因停滯過久而腐敗,靜脈裏得添置一些專門的瓣膜;韌帶變粗,可防止脫臼和扭傷。
由於身高縮減和身子往前傾,摔倒的概率就少得多,脊柱縮短後,骨盆同顱骨的距離拉近,肩胛骨幾乎就在髖關節上。這樣一來,人從外形看很像一隻大青蛙。
植入電子晶片提高人類智慧的辦法之一
著名物理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斯蒂文·霍金認為,應該從遺傳學角度對人進行完善,否則將來機器人會超過人。霍金說:“與人類智慧不同的是,電腦的效率每18個月提高1倍。因此,不排除它們有一天會征服世界。”
照霍金看來,如果想讓生物體優於電子體,只有兩條出路:一是人類不得不考慮通過基因工程來完善自己的基因,二是想出將電腦和人類大腦合為一體的辦法,科學家想出的最好辦法是往人的神經系統植入電子晶片。類似的手術已成功進行。
將一個3毫米的晶片植入凱文·瓦立克的左手腕裏,再往中部神經埋入100個電極。連接的電線埋在前臂的皮下,然後再連接到電腦,便可以將神經衝動傳給電腦,由它去執行諸如開門或開燈等指令。
另外一些科學家則擔心,“電子人”對“人”的概念將是一個挑戰,如果連支配人類思維和行為的神經系統也能用電子替代品替換,人還能否稱為“人”?不過,這些評論沒能阻止人類探索的腳步。美國的一家科技公司現在正在生產一種根據人腦細胞設計的電腦神經晶片。日本的科學家也已在著手建造具有相當於1000個人腦的人造生物體。
美國科學家藍田稱未來人類可能長成外星人那樣。
人類進化成電影中出現過的外星人模樣,大腦袋,細身體,這是有可能的。昨日,美國科學家,芝加哥大學遺傳學終身教授藍田博士在廣州作報告時這樣說。這次報告是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今年的首次專題學術報告,由留交辦、廣州國際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與中山大學幹細胞與組織工程研究中心共同主辦。
藍田博士稱,早先基因證據表明,人類和黑猩猩在約600萬年前由共同的祖先“分家”,此後人類祖先的大腦快速進化,並產生了較高級的認知功能,直至距今約20萬年前現代智人出現為止。在人們的習慣觀念中,現代人類大腦在生理上已經“定型”了,但其實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藍田博士還發現,與大腦相關的基因中,神經發育基因的進化速度最快。
由藍田博士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一共找出了24個有關與大腦進化有關的基因,並對人類體內管理腦容量大小的兩個基因的演變進行分析。他們共搜集了世界各地59個民族、1000多人的基因樣本,並發現這兩個基因都正在進化中,現代人的大腦沒有“定型”。藍田博士解釋說,這種進化並不是同時發生在整個種群中,而是一個漫長的選擇過程。
極少數個體率先發生基因變異,出現新的形態,而基因的新單模態使這些個體獲得生存和繁衍的優勢,然後在整個種群中傳播。有證據表明,直到現在為止人類的大腦一直在快速進化過程中,而且這種進化與人類文明的興起有密切聯繫。可以模糊地推測,人類以後進化成我們現在在電影中所見的外星人模樣或者其他不可思議的模樣,在理論上都是有可能的。
說法一:未來人走路的時候膝蓋向後彎。
國際人類研究中心的美國老年學家傑伊-奧利尚斯基、布留斯•凱倫斯和羅伯特•巴特勒在《科學美國人》的雜誌上撰文,論述為了避免得一些疾病,人體結構到底得有哪些變化。下面便是他們的基本觀點:現代人的很多問題都與靠兩條腿走路有關,因為我們的身體構造同靠四肢著地行走的遠祖並沒多大差別。
脊柱的負荷太大,椎骨之間薄薄的軟骨盤在重壓下變形,壓迫神經和脊髓,由此易得骨軟骨病和脊神經根炎。所以得讓軟骨盤增厚,並且將軀幹的上部朝地面彎,以減輕脊柱的負擔。這就是說,人走路的時候得稍彎彎腰。但為了使眼睛仍朝前看,脖子得往上弓。
這些老年學家還說,還得改變膝關節的結構,可以拿去膝蓋骨。膝蓋骨是骨骼的一部分,常因摔倒或被撞擊而受損。這樣一來,膝蓋不僅可以朝前彎,還可以向後彎。由於軟骨層增厚,關節的磨損將會放慢速度,而且再也不會得關節炎。
還有耳朵。為了保持因年歲增長而自然變弱的聽力,應該將耳廓擴大,並使之像動物一樣能朝聲源方向轉動。經過這樣改造過後,人可以活到200歲左右。這幾位美國老年學家還斷言,就憑遺傳學、醫學和生物學現在發展的速度,50-100年後要使人體結構產生這些變化完全輕而易舉。
說法二:不會再有卵形頭人。
根據俄羅斯莫斯科第一醫學院解剖學家瓦列裏•沃羅比約夫和格裏戈裏•亞斯沃因的意見,未來的人個頭不高,身高也就1米左右,大大的圓腦袋,軀幹短,細細的胳臂,3指。科學家們指出,從單個人體來看,每個器官都會偏離所謂的正常狀態。這些異常分為重複祖先結構特徵的退化和表明下一步演化的進步。當列出幾十萬個表示進步的異常現象之後,研究人員試圖設計出未來人的外貌。他們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開始“短頭化”進程。也就是說,圓腦袋的人(短頭人)越來越多,卵形頭人(長頭人)越來越少。不久人們不再有智齒和上門齒。然後,等不再用簡單而粗糙的飯食後,剩下的牙齒也沒有了。脊柱縮短之後,骨盆同顱骨的距離拉近,肩胛骨幾乎就在髖關節上。這樣一來,人從外形看很像一隻大青蛙。而據美國科學家的意見,經過遺傳學家改造後的“理想人”應該是這個樣子:
身高:由於身高縮減和身子往前傾,摔倒的概率就少得多,也減少了脊柱的負擔;胸廓:為了更好第保護腹腔,還得增加幾根肋骨; 膝關節:為了減少關節表面的磨損,膝關節可以“向後翻”; 脖子:為了還照常往前看,脖子得稍稍彎曲; 脊柱:椎間軟骨盤增厚; 骨骼:骨頭變得粗大,皮下脂肪層更加結實,這可以防止摔倒時骨折; 血液循環系統:為了防止血液因停滯過久而腐敗,靜脈裏得添置一些專門的瓣膜; 韌帶和腱;韌帶和腱變粗,可防止脫臼和扭傷。
說法三:“機器人”的出現已經為期不遠。
著名物理學家、不列顛皇家科學協會會員和美國科學院院士斯蒂芬-霍金號召從遺傳學角度對人進行完善,否則將來機器人會超過人。霍金十分有把握地說:“與我們的智慧不同的是,電腦的效率每18個月提高一倍。因此,它們擁有智慧和有一天會征服世界的危險是完全有可能存在的。”
照霍金看來,只有兩條出路:人類或不得不考慮通過基因工程來人工完善自己的基因,或想出將電腦和人的大腦合成一體的辦法。“我們只有走這條路,”霍金深信不疑地說, “如果我們想讓生物體照舊優越於電子體的話。”
未來學家詹姆斯-馬丁也表示過類似的意見。他還在30年前就曾預言,環球網將在2000年之前佔領整個世界。他在新近出版的《國際互聯網之後:別人的智慧》一書中又預言將出現比人聰明無數倍的人工智慧。而且,現代人為了不至於在自家的行星上被拋棄,他們就得同機器結成親密的夥伴關係。目前科學家們想出的最好辦法是往人的神經系統植入電子晶片。
類似的手術已於去年在牛津成功進行,那是將一個3毫米的晶片植入凱文-瓦立克的左手腕裏,再往中部神經埋入100個電極。連接的電線埋在前臂的皮下,然後再連接到電腦,便可以將神經衝動傳達給電腦,由它去執行諸如開門或開燈此類的指令。美國的 BioSoft Corp公司現在正在生產一種根據人腦細胞設計的電腦神經晶片。日本的科學家已在著手建造具有相當於1000個人腦的人造腦的類人生物體。
說法四:人類的臉每1000年縮小1%—2%
最近,一系列科學研究表明,自從人類進入農業社會以來,面部就慢慢變小。密歇根大學的人類學教授佈雷斯表示,人類的臉每1000年縮小1%到2%。人類面部的骨骼逐漸縮短,牙齒也開始減少和變小。1萬年前,每個人都長著智齒,而現在,我們只有一半的人有智齒。韓國產業資源部技術標準院2004年進行了一次“韓國人25年來外貌變化”的調查。
結果顯示,韓國人的面部居然在25年出現了明顯的變小趨勢。1979年,韓國男性和女性的頭部平均長度分別為24.6釐米和23.3釐米,但在2004年,韓國男性和女性的頭部平均長度分別為23.6釐米和22.3釐米。為什麼人臉會變小呢?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人類學教授拉森解釋說,人類飲食的變化是面部變小的主要原因。
進入農業社會以來,人類學會了烹飪並漸漸改變了專吃生食的習慣,開始吃烹飪好的糧食和肉類,這就意味著牙齒、頭骨和肌肉不用像過去那麼強壯。也有科學家認為,人臉的變化或許與性選擇也有關係,人類在潛意識中可能更偏愛臉小的人做伴侶。
說法五:女性身材發生很大變化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食物的日漸豐富,人類的體型也隨之發生變化,身高普遍增加,而腰圍卻越來越粗。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調查了6318名本國女性後發現:46%的人是“長方形身材”,從上到下一樣粗細;超過20%的女性是“梨形身材”,臀部比胸部大;14%的女性是“倒三角”,胸圍比臀圍大;8%的人擁有完美的“沙漏形身材”。
“韓國人25年來外貌變化”的調查表明,與1979年同一年齡段的人相比,現在處於20—29歲男性的平均身高增加了6釐米,達到173.2釐米,而女性增高4.6釐米,達到160.0釐米。50—59歲的人腰圍變化最明顯。與25年前相比,男性腰圍增加了11.6釐米,達到87.5釐米,女性增加9.6釐米,達到83.0釐米。倫敦大學學院和倫敦時裝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現在英國女性的平均腰圍比20世紀50年代增加了15釐米。英國一些服裝公司表示,將針對逐漸變化的體型趨勢,製作更適合女性的服裝。
說法六:未來人可能像青蛙未來人類的外貌將如何變化?
科學家認為,人類未來的外貌進化將揚長避短。首先,男性的長相將雌性化。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的科學家珀雷特指出,在一些大城市,社會以女性作為消費訴求的物件,因此,會出現帶有女性化特點的男性形象。
他們與過去那種承擔歷史重任的男性形象不一樣,氣質柔和的男性要比外表有力的男性更加不具有攻擊性,也更容易接近。其次,為避免得一些疾病,人體結構將會出現一些變化。美國老年學家奧利尚斯基指出,人類獨特的走路方式讓脊柱負荷太大,椎骨之間薄薄的軟骨盤在重壓下變形,壓迫神經和脊髓。未來人類的軟骨盤會增厚以保護脊柱,軀幹上部將朝地面彎曲以減輕脊柱的負擔。
因此,未來人類看上去都有些“駝背”。俄羅斯莫斯科第一醫學院的解剖學家沃羅比約夫甚至猜想,未來人類的外貌可能像青蛙。科技的發展使得人類坐著的時候增多,因此未來人個頭會越來越矮,身高也就1米左右。由於身高降低,脊柱會縮短,骨盆同顱骨的距離拉近。這樣一來,人從外表看很像一隻大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