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詩行裏的鄉愁~~
流淌在詩行裏的鄉愁~~
中國人普遍有一種戀鄉情結。這種戀鄉情結在文人心中表現得尤為強烈。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飽蘸深情,用百轉千腸的思鄉情懷為我們留下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懷鄉詩詞。每每讀到這些文字,心頭總會自由不住地泛起淡淡的鄉愁。“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在中國文人的筆下,他們心中的鄉愁總是伴著暮春,夕陽,明月,在煙波浩渺的江河波浪之上,在月色朦朧蜿蜒崎嶇的鄉間小路上迷離著,蕩漾著……
鄉愁是中國文化最深厚,也最動人心魄的一部分。倘若沒有了鄉愁,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會大大地縮水,也就不會這樣豐富多彩。中國人與生俱來的鄉土觀念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其他民族都要來得強烈。家是中國人的根,是中國人的精神寄託。正因為如此,中國人的思想觀念裏,家與國始終是聯係在一起的。無論是平頭百姓,還是社會名流,逢年過節,不約而同想到的第一件事那就是回家。於是在清明節,中秋節,春節這些特別的節日裏,中國的交通顯得特別地繁忙,巨大的回鄉流不得不讓國家和政府採取特別的措施。節日客流高峰成了中國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
對中國人來說,回鄉不但但是與親人團聚,共用天倫之樂,而且還有很多其他的儀式和禮節與家人一塊舉行。這些禮節與儀式包涵著中國人千百年來積澱而成的倫理文化。正是這些文化因素的影響,讓中國人對家心存親切和敬畏之感的同時,對自己的祖先也格外敬仰。在故鄉舉行的這些儀式裏,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並最終形成一種無法割捨的思鄉情懷。每當離別家鄉,這種情懷便像一朵揮之不去的雲,時時縈繞在心頭,讓人對家有一種無限的嚮往。
鄉愁不單單是一種離懷愁緒。鄉愁往往是人們偶然遇到某種機緣,觸景而生發的思鄉之情。在詩人們的筆下,因“緣”而生發的思鄉之情,像一股淙淙流淌的高山溪流,把詩人們心中剪不斷的鄉愁,道不盡的懷念與思念,噴湧而出,以文字的形式,千古流傳,並引發了無數後來人情感的共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觸發詩人思鄉之情的便是秋夜一輪高懸天空的明月。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觸動將士們懷鄉之情的便是那婉轉悲切,如泣如訴的蘆笛之聲。“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觸動詩人情思的便是重陽佳節的來臨,讓獨在他鄉的詩人渴望與家人團聚的心情更加迫切。雖然時空跨越千年,每每讀到這些詩句,詩中流淌的那種那種濃濃的懷鄉、思鄉之情,仍像一首首婉轉動聽的古琴曲,撩撥著現代人的思鄉情懷。
鄉愁雖然人人都有,但每個人的感受卻是千差萬別的。在所有鄉愁詩裏,最令人難忘,感人至深的是那些反映因社會動蕩或戰爭離亂而造成的有家不能回的詩歌。詩中流露了詩人痛徹心扉的思鄉之情。這種情感中除了鄉愁因素,還摻雜著詩人們落寞傷感的愛國情懷。“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此詩淋漓酣暢,將詩人因戰亂而流離家園,與親人不能團圓的痛苦心情,因年衰而無力報效國家的無奈,躍然紙上。
望春而失春的強烈對比,讓人讀罷此詩,在一種撕心欲裂的情緒中,對戰爭帶來的家仇國恨有一種痛徹的怨恨。“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喪國之痛,激起詩人對家國的無限感懷。但家國對詩人來說,已成為過眼雲煙,屬於詩人的只有像滾滾東流的江水那樣浩蕩的一懷對故國家園思念不盡的愁緒。
這類鄉愁詩中,最有意境,最為絢爛的當數臺灣詩人余光中那首著名的《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詩人在大千世界之中,精練地提取了幾個單純的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意象和“這”、“那”兩個簡單的詞融合在一起,將彼此隔離的人、物、時間和空間緊緊聯係在一起,若有若無的距離和聯係,給那些整日在相思、別離和相聚間奔波在海峽兩岸的中國人一種強烈的共鳴,給人們一種難以言表的哀愁。
詩人在這強烈的情感中轉入對現在的敘述。現在,那灣淺淺的海峽,竟成了一個古老民族的深深傷痕,也是詩人心中的傷痕,是和詩人一樣的千千萬萬中華子孫的傷痕。詩的意境在這裏突然得到了升華。那鄉愁已不僅僅是詩人心中的相思和苦悶,它還是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相思和苦悶。詩歌由此具有了一種深層的象徵意義。那母親難道不是祖國的象徵?那情人難道不是詩人的自喻?
中國人常說,“葉落歸根。”根是什麼?根在何處?這根就是故鄉。無論走到天涯海角,無論在外面事業如何發達,中國人對故鄉之外的土地在心靈深處總缺乏一種歸屬感。帶著一顆漂泊的心,伴著一種遊子情懷,在異鄉的土地上生活得愈久,思鄉的情感就愈濃烈,愈迫切。
故鄉就像遠方的精神港灣,時時吸引著他鄉遊子思歸的心。“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異鄉的土地上,偶然聽到一句鄉音,或遇見一個鄉人,心頭便頓生一種久違的親切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當夜深人靜,獨自一人在他鄉的土地上輾轉反側,夜不能寐之時,天空一輪高懸的明月,投下一地細碎的鄉愁,靜靜的思念裏流動著千裏共嬋娟的濃濃祝福。
一首首思鄉的詩詞,像一朵朵美麗的浪花,載著不盡的鄉愁,凝結著深厚的民族情結,千百年來口口相傳,讓人們突破時空的限制,在心靈深處編織著一個個思鄉的夢,讓人們對生養自己的故鄉也多了一份格外的牽掛。正因為有了這份牽掛,中國人心中才湧動著一份思接千古,視通萬裏的鄉愁,也正是有了這份鄉愁,中國人才創造了如此動人心魄的鄉愁詩篇。在這些美麗而又哀婉的詩篇裏,寄託著、流淌著中國人一脈相傳,千古不變的家國情懷。
來源:新華副刊 文/博華 2011年04月03日
上一篇:*幻羽*舒懷
下一篇:~霞光禪滴~ *幻羽*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