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上的舞者~吉姆-莫里森
火焰上的舞者~吉姆-莫里森
吉姆·莫里森,美國著名搖滾樂隊“大門”的組建者。傳奇歌手吉姆·莫里森的傳記《此地無人生還》由搖滾文化與流行文化專家傑裏·霍普金斯與“大門”樂隊的核心工作人員丹尼·蘇格曼共同完成,首版於1980年問世,當即就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並且停留了9個月之久。這是與搖滾有關的傳記作品第一次獲得這樣長久持續的成功。
《點亮我的火焰》和《結局》等名曲是如何創作出來的?美國搖滾史上著名的紐黑文事件與邁阿密醜聞有著怎樣的秘密?成名後的酗酒、沉湎與自毀,乃至逃往巴黎之後的神秘死亡,吉姆·莫里森的一生經歷了怎樣的傳奇?上世紀60年代搖滾樂隊“大門”傳奇歌手吉姆·莫里森傳記《此地無人生還》,引發無數吉姆迷的關注。
在逮捕拘役的醜聞與演藝生涯的輝煌之下,吉姆·莫里森真實的形象卻日漸模糊,他的真正才華與靈感也沒有得到完整全面的認識。《此地無人生還》的出版,可以讓人瞭解一個真實而完整的吉姆·莫里森。莫里森作為一個普通人來描述,並沒有把他抬上神壇,而是如實地描述了一幅光明與陰影交織的肖像——受到媒體惡評的時候有孩子氣的嫉恨,在和女性交往的時候有天真和自私。他酗酒,無休止地鬧出惡作劇,“考驗”身邊每一個人,甚至傑裏·霍普金斯都說:“當我寫完這本書的初稿之後,我其實不像剛開始寫書的時候那麼喜歡吉姆·莫里森了。”但是正因為如此才使得此書更加真誠可信。
在這本書的另一大價值是展示了莫里森在詩歌、電影甚至心理學方面的探索。罕為人知的是,在投身搖滾樂之前,吉姆曾對心理學有過精深的研究,他在大二時關於大眾心理學的學期論文曾被導師評論為“足以用來
吉姆於
1967年對於“大門”來說是一段輝煌的歲月。在這一年裏,似乎全世界的大門都在向他們敞開。他們發行了第一張專輯——樂隊同名專輯“大門”。專輯在四軌機上錄製,全部錄音過程僅用了六天。這是一張搖滾史上真正偉大的堪稱史詩的作品。人們幾乎閉著眼睛就能對這張專輯中的傑作如數家珍:令人熱血沸騰的《點燃我的火焰》 激昂而富於哲理的《突破》; 迷幻奇異的《靈魂廚房》; 晶瑩剔透的《水晶船》; 活潑放蕩的《亞拉巴馬之歌》; 狂亂神秘的《門後的男人》; 瀟灑的《順其自然》; 憂傷的《夜之盡頭》; 當然,還有著名的搖滾史詩《結局》……幾乎每一首歌都成為經典。
接踵而來的一切,30年來已為樂迷們耳熟能詳:專輯在美、英兩地上榜,《點燃我的火焰》 作為單曲推出並在Billboard Top 100上持續數周名列榜首。樂隊成為電臺與雜誌的寵兒,很快在全國大受歡迎。開始在一些較高級的場地演出,並開始全國巡演。在樂隊最輝煌的時候,也是吉姆·莫里森最為放蕩的時期,他使用各種致幻藥物,和他的女崇拜者們不停地上床,他的思想更為陰鬱,他的行為越發狂亂而難以預測。就在這一年,發生了著名的紐黑文事件:
在“大門”巡演至康涅狄格州的紐黑文時,吉姆和一個女崇拜者在後臺一個廢棄的浴室裏“來了點隱私”,被巡視的員警粗暴地制止,吉姆還手的時候,員警把對付流氓的噴藥噴到了他眼睛上。其他人迅速趕到,帶走了吉姆並給他清洗了眼睛。“大門”還是按時出現在了紐黑文的舞臺上。吉姆的演出如往常一樣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然而就在演出進行了一半的時候,吉姆用他一貫的戲謔,冷嘲熱諷的風格,把發生在後臺的事情告訴了觀眾們。然後員警們出現在臺上,宣佈演出結束並逮捕了吉姆, 理由是煽動公眾和當眾污言穢語。
1968年,“大門”發行了第三張專輯《等待太陽》(Waiting for the Sun)——由於選曲時的混亂,這張專輯中沒有《等待太陽》這首歌,這首歌在他們的第五張專輯中才出現——這張專輯風格同樣圓熟多樣: 直接而迷人的情歌:《嗨,我愛你》(Hello, I Love You)和《我們可以如此之好地在一起》(We Could Be So Good Together)—— 前者成為繼《點燃我的火焰》之後“大門”的第二首冠軍曲。這張專輯在英美兩地的排行榜上都取得了冠軍的佳績。
吉姆·莫里森的生命如同一團烈火,熾烈,狂亂,甚至妖詭,在狂風中依著自己的節奏和韻律跳著奇幻無端的舞蹈。終其一生,這團火焰一刻也未停止過在他的內心熊熊燃燒。1971年3月,“大門”樂隊解散之後,早已厭倦了美國的淺薄與輕浮的吉姆·莫里森帶著女友,來到他心目中最後的文化堡壘——巴黎。在那裏他全心全意地關注著詩歌和電影,實踐著自己的文化夢想。這個自稱一生都處於一種“混亂與無序”的人,第一次享受到了罕有的內心的寧靜。然而命運的弓弩與矢石並沒有因此放過這個逃出了美國的青年。
年僅28歲的莫里森猝死於公寓中。根據潘蜜拉的證詞,官方記載是這樣的:“那天他是半夜1時到家,當時我在洗盤子,他看上去氣色不錯。然後我們聽了一會兒音樂,大約是在2時半睡的覺,那晚我們沒有做愛。在3時左右,我被他呼吸時發出的怪聲吵醒,我推醒他問是否需要叫一個醫生來,他說不用隨後他起身去洗澡,他讓我繼續睡,說他沒事。我也不知睡了多久,醒時發現他不在身邊,我跑進浴室,看到他躺在浴缸裏,好像睡著了……他的頭沒有浸在水裏,而是靠在浴缸邊上,我試圖將他拖出來,但拖不動……”救護車于9時24分趕到,人們給莫里森施行了心臟按摩,但一切已經太遲了。死亡證明于當日下午2時開出,莫里森被法醫認定為死於“肺充血引發的連續性心肌梗塞”,屍體未做解剖。
潘蜜拉於四天后飛離巴黎,並於一年後死於吸毒過量。莫里森被草草葬於巴黎著名的貝爾拉雪茲公墓。每年數以萬計的青年在這座不起眼的墓碑前灑下淚與酒,擺放玫瑰與菊花,燃起煙與大麻,還有哼唱莫里森永遠的詩句。
派特麗夏·肯尼裏1969年1月在紐約廣場酒店遇到吉姆·莫里森。她高挑、一頭紅發,當時是《爵士樂與流行音樂》——一本搖滾樂業內頗有影響力的雜誌的編輯。1970年6月,吉姆與派特麗夏舉行了凱爾特式的婚禮——這一幕1991年出現在奧利弗·斯通的影片《大門》裏。吉姆死後,派特麗夏寫了一本書《陌生的日子》加以追憶。
美國迷幻搖滾傳奇大門(The Doors)樂隊發行一部紀錄片《When You're Strange》,這部紀錄片將收錄樂隊的12首經典單曲和五段珍貴視頻。而好萊塢的當紅影星約翰尼-德普(Johnny Depp)在其中朗讀由主唱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創作的詩歌。影帝約翰尼-德普在電影《When You're Strange》不僅朗讀了莫里森,並完成了全片的旁白。
這部紀錄片由美國導演湯姆-迪切羅(Tom DiCillo)執導,該片收錄了這支來自洛杉磯的四人樂隊從一支酒吧樂隊開始逐步紅透美國,直到主唱吉姆-莫里森逝世這段歷程中的很多罕見影像資料。這部紀錄片在德國柏林電影節上公映,大門樂隊的鼓手約翰-丹斯莫爾(John Densmore)在觀看過該片後表示,當看到樂隊的那些早年影像時,自己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
丹斯莫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部紀錄片真實的還原了樂隊以及吉姆的早年時代:他的純真、羞澀以及其他的一切,這才是我所知道的吉姆。”這部紀錄片還告訴觀眾與樂迷一個樂隊的秘密:即使是在莫里森離開美國前往巴黎之後,大門樂隊仍有重組的可能。
丹斯莫爾回憶說:“吉姆當時曾問我,《LA Woman》這張專輯的反響如何。我對他說:‘非常棒。’我告訴他單曲《Love Her madly》已經作為單曲發行了,而唱片公司還想再要一首單曲。他說:‘嗯,也許我會考慮重新回來。’”吉姆-莫里森在去世前曾發行過兩卷詩集,而在他死後,他的更多詩集得以出版。由莫里森朗讀的詩集出現在大門樂隊的各種選集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