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了-人類的這抷土知多少呢?(7-7)
21世紀了-人類的這抷土知多少呢?(7-7)
2011年2月中旬分析500顆系外行星“由於所有系外行星都不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因此發現外星生命的概率幾乎為零。”這句出自世界頂尖天文學家之口,該預測無異於給那些致力於尋找外星人的宇宙愛好者們潑了一盆冷水,不過現實往往就是這麼殘酷無情。據英國《每日電訊報》近日報導,美國哈佛大學資深天體物理學家霍華德·史密斯教授是在分析了迄今為止發現的500顆系外行星之後得出上述結論的。
最近又有科學家發現一顆圍繞紅矮星“Gliese
作為探索宇宙奧秘工作的科學家也在積極地探索地球以外的生命,也在積極地搜尋有沒有外星人的資訊。這種科學的探索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1935年,美國一家電臺廣播說火星人來到了地球,引起了一場虛驚。而英國一位作家創作了一本名為《大戰火星人》的科幻小說,其中對火星人作了許多繪聲繪色的描述,更引發了一系列有關"火星人"的小說和電影的誕生。到底有沒有火星人?在只有望遠鏡的時代,它一直是個謎。
到了六十年代,探測飛船終於上到了火星,解開了這個一直困擾人們的謎:火星比地球冷得多,表面到處是泥土石塊,經常狂風大作,飛沙走石,上面沒有任何生物,當然更沒有火星人。這個謎解開以後,天文學家進一步分析認為:在太陽系裏,除地球外,其他行星都沒有生物生存所必須的環境條件。因此,地球上的人類是太陽系裏唯一有智慧的生物,要找外星人,必須到太陽系之外。
1972年,美國發射了"先驅者10號"飛船,它於1987年飛出了太陽系,飛船上的金屬片刻畫了人類的形象、人類居住的地球以及太陽系的位置。1977年,美國的"旅行者一號"又給外面的世界帶去了更豐富的資訊,包括一部結實的唱機和一張鍍金的唱片,唱片上收錄了幾十種人類語言和多首音樂作品(其中有中國的古曲)。人們熱切地期望外星人會收到它。
為了和外星人取得聯繫,科學家們甚至還製造了龐大複雜的設備,試圖向外星發射資訊和接收來自外星的資訊。但是,經過了許多努力,人們依然沒有找到外星人。一些見到外星人的說法也僅僅是傳說,難以得到有力的證實。值得一提的還有飛碟。許多人看到了它。也猜想它就是外星人駕駛的飛船,可這也僅僅是一種猜想而已。那麼,到底有沒有外星人呢?科學家分析,宇宙間象地球這樣這樣的行星肯定還很多,某些與地球環境相似的行星確實很可能有外星人,但是由於我們的航太、通訊技術尚未足夠發達,要找到他們我們還必須加倍努力才行。
為了尋找地外生命,
相比之下,此次發送的信號比德雷克的那此內容更為豐富,而且被地外生命接收到的可能性更大。該信號的發送頻率為5010千赫茲,比電視廣播強10萬倍,長度達到40萬比特,它包括一系列頁面,有地球和人類的詳細資料、基本符號、用邏輯描述的數位和幾何、原子、行星及DNA等資訊,並在三小時內重複發送三遍。當然,兩次資訊的發送都使用同一種二進位數字學語言,因為只有這種語言,我們才有可能和宇宙中假定存在的地外生命溝通。科學家們相信,任何具有一定數學知識的地外生命都有能力破譯這些二進位編碼,進而瞭解其內容。如果他/她/它真能截取並記錄下這些信號,那麼就會瞭解地球、太陽系、人體、人類文化和技術水準的大致狀況。
另一方面,由於缺乏功能足夠強大的電腦,科學家們還建立了SETI@home系統,以便在處理射電望遠鏡收集到的地外生命信號時,得到全球電腦用戶的幫助,防止這些信號溜掉。除此之外,這個由國際上多家航太業、資訊業和生物化學業領域的知名企業聯合組成的“相遇
古往今來,茫茫宇宙充滿了神奇色彩,點點繁星更使人對它充滿了幻想。宇宙給人類留下了許多奧秘!它充滿著我們生活的角落,充滿著整個世界!千百年來,多少人嘔心瀝血。前赴後繼,期盼能撩開其神秘的面紗,但終因大氣層的阻隔和遙不可及的距離而未能如願。不斷揭開宇宙的奧秘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偉大使命!探索宇宙奧秘也成為人類永恆的主題。
2009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發起了“2009國際天文年”活動,主題是“探索我們的宇宙”。這是2009國際天文年(IYA2009)正在進行的一項世界級的大型活動。據說30多個國家在150多個地點組織天文愛好者在路邊仰望天空。在我國,也約有1000萬人參與其中。太空茫茫,宇宙神秘,宇宙中至少還有96%的部分人類尚不清楚。現代天文觀測分析表明,人類觀測到的可見物質的品質只占宇宙的4%,而另外的23%是有萬有引力的不可見的暗物質和73%的暗能量。而對這些暗物質與暗能量人類現在還不清楚,需要我們以開放的心態去探索。
在梵蒂岡埃及博物館的收藏物中,人們發現了一張古老的埃及紙莎草紙,記錄了西元前1500年左右圖特摩西斯三世和他的臣民目擊UFO群出現的場面:22年冬季第3日6時……生命之宮抄寫員看見天上飛來一個火環,火環長一杆,寬一杆,無聲無息。抄寫員驚慌失措,俯伏在地……他們向法老報告。法老焚香禱告,祈求平安,並下令將此事記錄在生命之宮的史冊上以傳後世。
迄今為止,科學家尋找火星生命的征程仍被打上“失敗”烙印,假想中的小綠人根本不見任何蹤影。但我們不必為此擔心,因為除人類生存的地球外,有近4萬顆地外行星可能存在智慧生物,並且非常興旺。
研究人員經計算得出結論,在我們的銀河系,有多達37964萬顆地外行星可能擁有對生命友好的環境,至少對與人類一樣的智慧生物是這樣的。天體物理學家鄧肯·弗甘(Duncan Forgan)創建了一個電腦程式,能夠將與人類已知的330顆左右的地外行星有關的資訊進行比較,並計算出適於生命居住的行星比例。在此之後,通過參考溫度、水及礦物質可用性等因素,研究人員利用估計出的比例推斷出整個銀河系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數量。
研究中,生命繁衍的3個想定也在參考因素之內。第一個想定,生命很難形成但進化之旅比較順暢。根據這一想定,至少有361顆行星存在智慧生物;第二個想定,生命很容易形成但進一步繁衍難度較大。根據這一想定,可能存在智慧生物的行星數量為31513顆;第三個想定,在小行星幫助下,生命可能從一顆行星遷徙到另一顆行星,根據這一想定。可能存在智慧生物的行星數量達到近38000顆。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地外生命形態並不是像變形蟲這樣需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的簡單生物,而是發育完全的外星人,原因在於:科學家對智慧生物的定義為高級程度至少和人類一樣的物種。弗甘相信300到400年之後,人類便可以與生活在遙遠行星的居民取得聯繫。他表示:“我認為存在361個地外智慧文明是最為準確的一種估計。它們一定是與地球最為接近的文明,但存在更多智慧文明的可能性也一定是存在的。絕大多數地外行星的歷史都要超過地球,我很希望發現更多比人類社會更為高級的文明。”
2011年2月開普勒空間望遠鏡在距地球2000光年處發現了一個極不同尋常的小太陽系,其由六顆行星和一顆黃色矮小的恒星組成,更令人驚奇的是,我們甚至不知道這樣一個行星系統能夠存在。這個編號為kepler-11的行星系統由開普勒望遠鏡拍攝於去年八月份,解讀後的資料顯示該系統內各大行星的軌道十分靠近這顆恒星,且呈現出驚人緊湊、平整。換句話說,Kepler-11內部相當飽和,這已經超出了以往對大多數緊湊型行星系統的認識。
美國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的科學家Jack Lissauer解釋說:“這是個驚人的發現,這個行星系統是不同尋常的。一般觀測時恒星只有一顆淩日行星(淩日是指行星圓面經過恒星表面,並在恒星表面投影下小黑點),而Kepler-11卻出現了超過三顆(如圖)。該系統中所有的行星都圍繞著一顆黃色矮小的恒星,只比地球稍大。最大的一顆行星體積相當於天王星或者海王星。
最靠近恒星的,是一顆編號為Kepler-11b的行星,其到恒星的距離只有地球到太陽的十分之一(十分之一個天文單位)。往外依次排序是:Kepler
通過對距離最近的五顆行星進行體積和品質的測量,我們可以確定其是目前發現最小的系外行星之一。這些行星由岩石和氣體組成,可能含有水。行星品質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岩石,而氣體則佔據了大部分行星體積。從結構和動力學上看,Kepler-11是一個典型的行星系統。Kepler-11d, Kepler-11e和Kepler
開普勒空間望遠鏡將繼續對該系統進行觀測,當觀測到更多的行星淩日後,通過對恒星的光線以及引力的變化,將更精確地計算各個行星體積和品質。或許我們能發現第七顆行星,這對關於銀河系內行星系統多樣性的研究是很有幫助的。
附~~2011年4月每日天象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