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6 14:13:11幻羽

~:~略識台灣的核武一段史~:~

 

核彈爆炸圖片~美國深知若台擁有核武器,可能會將一場衝突無限升級,將禍殃美國,因此在控制臺灣發展核武上,一改平日“口是心非”的策略。

 

 

台灣曾透過中科院,在一九七○年代及一九八○年代秘密研發核武,但最後都在美國發現及施壓下中止。一九八七年美國派到中科院臥底多年的張憲義上校攜帶台灣發展核武的機密文件叛逃美國後,台灣被迫拆除相關設施,放棄多年的核武計畫。如果不是張憲義叛逃,當時美國情報官員評估,台灣頂多再一、兩年就可以製造出核子彈。後來接替蔣經國擔任總統不久的李登輝,還曾向美國總統雷根書面保證,台灣會終結核武計畫,並關閉研究用的核子反應爐。

 

台灣目前並未發展核武,加上技術遠不如前、當年負責研發的科學家退休、國際原子能總署將台灣核子反應爐也列入管轄範圍及美國有共識等因素,都是台灣成為核武國家的障礙。但台灣重啟核武計畫最關鍵的限制及最重要的因素,不在技術,而是政治意願。一份美國學者席格爾在一九九八年訪問台灣中科院研究人員的說法表示,「如果有政治意願」,現有製造武器材料,在三到四個月內就可以;「如果台灣遭美國背棄,只要不到一年,台灣就利用現有的民用核子反應爐,快速蓋出鈽再處理廠。」

 

不過席格爾也表示這位台灣消息人士談話可能嚇阻的成分較大,一般估計台灣如果重啟核武計畫,至少要八到十年。如果台海軍力失衡擴大,台灣覺得靠美國保護無法因應中共一開始的攻擊,可能會考慮成本及效果遠較傳統武器高昂的核武;此外,如果美國背離協防台灣的承諾,也可能讓台灣當局毫無選擇餘地,考慮發展包括核武在內等極端手段。雖然台灣目前並未發展核武,顯然也拆除了過去曾尋求發展核武的硬體設施;不過,一旦內在或外在條件改變,迫使台灣改弦易轍,台灣恢復核武發展,不需要太多時間。

 

此外過去美台堅強穩定的安全合作關係,使台灣免於中共攻擊,也避免台灣發展核武,但如果兩岸穩定的狀態有變,加上美國無法提供台灣抵禦中共「速戰速決」的可靠防禦,以及東亞地區如北韓的武器擴散情況惡化,和台灣島內強勢民族主義日益增長,傳統限制台灣發展核武的力量就可能消失。

 

台灣曾經兩度發展核武,分別是一九六七至七七年以及一九八七至八八年,兩度都在美國壓力下結束。另外一九九五年中共在台海試射飛彈時,曾考慮發展核武,不過只有幾天就因為美國不滿而不再談。現在台灣沒有研發核武,而且也存在若干障礙。第一,台灣的核子材料及處理技術已經遠不如當年。第二,當初研發核武的科學家多已退休,甚至已經過世。第三,一九九六年起,國際原子能總署對核能反應爐的管制範圍擴大,台灣的核能反應爐已經列在管轄範圍內,很難再偷偷轉換其他用途。第四,台灣和美國有共識,也有互信機制,台灣很難違反規定。

 

但是否發展核武,最重要的因素是政治意圖。如果台灣真的在政治上決定發展核武,很多基本技術,台灣早已擁有,所以需時可能不會太久。到底多久?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只要三、四個月,現有的武器級材料就可以發展為核武所需。所以如果台灣真的被美國背棄,可能不出一年,台灣就能建起鈽的再處理工廠」。另一種說法則是「全力研發,需時八至十年以重建核武發展能力」。

 

不過即使只是政治一個因素,也仍然存在若干限制。第一,中共犯台的理由之一是「台灣擁有核武」。中共宣稱不會以核武對付自己的同胞,同時中共也不容許台灣擁有核武。第二,台灣是個民主社會,如果偷偷摸摸發展核武,很容易曝光。第三,台灣的政治和軍事力量看法不同。軍方大多不認同民進黨的台獨走向,不願見到因為台獨而迫使軍人上戰場,而核武可能具有不惜一戰的意涵。第四,台灣反核聲浪很強,連核能電廠都遭到很大阻力,遑論核武。第五,美國強烈反對台灣發展核武,以免破壞美國在全球推動的反擴散工作。第六,美國反對兩岸任何一方挑釁,台灣核武很可能被視為挑釁,並可能把美國捲入與中共的衝突中。美國可以藉凍結軍售逼使台灣就範。而且台灣對核電依賴度達二○%以上,核能原料又全數從美國進口,只要美國停止供應核能原料,台灣的社會和經濟立即受到重大衝擊。

 

另一種可能:如果台海軍力嚴重失衡,台灣認為愈來愈無法抵禦中共的閃電攻擊或全面進襲,台灣就可能把核武當作「撒手」,以嚇阻中共。或者台灣認為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減弱,台灣別無選擇,只好發展核武。米德偉的結論是:堅強的美台安全關係,一方面可以防範中共動武,一方面也可以約束台灣不要發展核武。但是如果美國不能保證阻止中共速戰速決,而東亞的制止擴散機制又失效,同時台灣內部的民族主義情緒不斷上漲,各種約束力量可能就有問題了。

 

台灣當局曾多次公開宣示台灣不發展、不製造核武的政策,前國防部長湯曜明任內,還曾特別在立法院說明我國對核武的基本立場,並堅持核武「五不政策」,即不發展、不生產、不取得、不儲存、不使用核子武器。張憲義事件前,有關台灣發展核武傳聞相當多,連季辛吉於回憶錄中亦稱,一九七四年美「撤離在台灣所有核子武器」。直到今天,台灣始終被列為有能力發展核武的國家之一。

 

有關台灣早年發展核武情事,除了張憲義事件,國防部依檔案法公開五十年代國軍極機密檔案中,顯示五十年國軍曾與美軍研擬計畫,使用金門的八吋砲向廈門發射戰術核子彈,攻擊中共砲兵、船團、戰備集運地,並規畫使用太武山東北坑道儲存核子彈,最後因美態度保留,未將核子彈運交國軍,全案歸檔。根據這分解密檔案,前參謀總長彭孟緝在五十年四月四日下達極機密指示,對金門八吋巨砲向大陸發射核武進行研究。而這也是國軍早年發展核武唯一有確切檔佐證者。

 

蔣介石靈柩暫厝在臺灣桃園慈湖,該處附近還有一個“後慈湖”,在國民黨集團剛剛到臺灣時,是蔣介石的秘密作戰中心,裏面還有可以防止核武攻擊的地下防空秘道,號稱是全臺灣最安全的地方。

 

台灣受到中共在民國五十三年試爆第一枚原子彈刺激,蔣中正總統決定我們也要有。中科院成立後,一所研發原子彈(後來的核研所),二所研製投射載具,即中程飛彈。五十八年,台灣從加拿大購入一具重水反應器TRR,六十二年開始運轉,外表係和平用途,實則為研發核燃料再處理和濃縮技術,並自製原子彈需要的原料。印度於一九七四年試爆第一枚原子裝置,他們買的是同樣的反應器。

 

接著,中科院悄悄地從外國購入鈾燃料,相關研究在美國政府「默許」和原子能總署「監督」的正反作用下,逐漸從實驗室規模進階到能夠製造完整核子裝置。六十三年,美國中央情報局評估,台灣有能力在五年內可以製造核子武器。只不過,在美方嚴控下,要累積足夠一枚原子彈內的鈽原料,需要技巧和時間。譬如TRR內被裝了監視系統,並不定時有人來突檢,但曾於六十五年被查獲失蹤十支燃料棒,可以提煉半公斤的鈽。

 

其間,一所在美國壓力下更名為核能研究所,改隸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下;但實際運作仍由中科院節制,警衛也是憲兵。當時蔣經國總統曾發表談話「我們有能力,也有設備製造核武,但我們絕不製造」,引發許多聯想。六十八年中美斷交,據美國智庫研究,美方顧慮「台灣可能因為沒有協防條約而考慮發展核武」,是促成制訂「台灣關係法」的原因之一。

 

中美斷交後,美方更有理由懷疑台灣真的想要擁有核武,所以掌握和監控比以前更緊。核研所的工作,設法逃避美方監督之餘,仍要與時間賽跑,一點點累積可作為核武器用的鈽原料。據郝柏村「八年總長日記」記載,七十五年四月核研所所長劉光霽向郝柏村報告,「一旦奉有命令,可在短期內完成核子武器的製造」。此語至少顯示,核研究不但研發核武器,而且在短期間內可聚集足夠的原料造出核彈,投入實戰。

 

不過,這些努力,都因七十七年初張憲義叛逃而毀於一旦。張憲義為美方工作遭到識破,張舉家逃往美國,接著美國總統雷根派出特使到台灣興師問罪,除給李登輝總統一封信,要求解決問題,並提出毫無談判餘地的協議書,要求我方在一周內簽字。在最後通牒威脅下,我方被迫接受美方所有條件,包括核研所「真正」改隸原能會下,與中科院斷絕關係,TRR停爐,其運轉媒介酖酖重水全部被美方取走。至今十餘年來,核研所已不從事核武的技術研發,當年參與核武計畫的科研人員四散,有的退休、出國移民、在校教學,也有人還在原委會、核研所任職,工作性質也與核武脫節。

 

由中科院一所研發原子彈,二所研製中程飛彈,一九七四年,美評估台灣有能力在五年內製造核武,展開嚴密監控。在美壓力下,一所正名核能所,中美斷交後,美監控更緊,一九八六年不但研發核武,且可在短期內完成製造。一九八八年所有努力因張憲義叛逃而毀於一旦,美迫我接受所有條件,重水反應器停爐,一切研究終止。台灣秘密研發原子彈至今已有近四十年歷史,雖今計畫全面終止,但此後風波從未停歇,美國注意到,隨著中共軍事威脅日升,台灣領導人或高層人士主張重新研發核武的聲音不斷,連帶地台灣也一直在研發核武的可疑名單上。

 

 

被稱為“印度核武推手”的費南德斯,2007年多次秘密訪問臺灣,並獲臺灣“國安會”高規格接待;而臺灣“國安會”前後任副秘書長江春男及張旭成,以及臺灣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都曾多次秘密訪問印度,成為印度國防部的“貴賓”。

 

 

臺灣曾秘密研發核武如成功將可擁有300枚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