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30 04:52:14幻羽

漫談~高爾夫與麻將~



漫談~高爾夫與麻將~

一些高爾夫的球友,他們往往會貶麻將而褒高爾夫,認為正是高爾夫這樣的應酬方式將他們從麻將桌上解放出來,讓他們得以在談生意的同時,還能健康身心;高爾夫不像麻將那樣,將自己固定在四方桌上,不能動彈,還要勾心鬥角,心累的同時身體也沒放鬆。那種從苦海中解脫出來的翻身形象,讓人以為高爾夫與麻將是徹底絕緣似的。

事實上,這兩者還有很多共同之處,某種程度上,高爾夫之於蘇格蘭與麻將之於中國,兩者都是起源於遊戲。

高爾夫是當年無聊的蘇格蘭牧羊人在海邊放牧時,為打發時間而將小石子擊入兔子洞的娛樂方式。隨歲月演變,原本存在於它身上的那種粗獷氣息,被一幫什麼都拿腔拿調的王公貴族們逐漸消磨掉,才登上了大雅之堂。

想當初,牧羊人哪里想過用木棍擊打小石頭時能有球童侍候,有那工夫,估計請牧童的工錢都有了;他們也不會想到,這擊石頭的木棍,最後能由柿子木演變成14只鐵杆,即便念過英文版的道德經,知道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恐怕也沒想過球杆能如此萬千變幻。當時他們最大的夢想,估計就是出門時,裝威士卡的酒瓶能再大些,在風雨飄搖的海邊牧羊,那麼一小瓶子威士卡只能解渴,勉強暖下身。

他們也沒想過,當時雜草叢生的草地上,會被那些設計師們圓整地規劃為18洞或27洞,乃至於如觀瀾湖那樣有著216洞的彙聚亞洲五大風情的球道,進而還引發出貴若黃金的果嶺、高爾夫別墅等這樣高規格的享受來。他們只想著,在草地上挖洞的兔子們不要太搗亂,擊打石頭時,不用太過分神。他們也沒想過,這項運動會成為蘇格蘭的國球,乃至於作為一種典型的西方生活方式,輸送到全球的上流社會,成為他們商務、生活的工具。

2000年悉尼奧運會開幕式上,澳洲國寶、前高爾夫世界第一諾曼曾在臺上擊打高爾夫球,向人們展示球技的同時,也讓人們看到高爾夫在入奧之前與奧運會的一次熱辣合作。

常在高爾夫球賽或是網球賽事當中聽到高爾夫球大滿貫”(Grand Slam),何謂大滿貫,其實大滿貫一辭來自於日本麻將,簡言之4台就是滿貫,所以一般我們稱在4大公開賽中取得冠軍頭銜,就稱之為大滿貫

職業高爾夫大滿貫的說法最早由高爾夫球名將阿諾德?帕爾默(Arnold Palmer)提出來的。但大滿貫實在不容易達成,因此後來又出現了一個新詞生涯大滿貫”(career grandslam),意思是說在不同的年份獲得過四大賽事的冠軍。

聞名世界的老虎?伍茲在24歲獲得英國公開賽冠軍之後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生涯大滿貫得主。鮑比*鐘斯(Bobby Jones)是第一位完成大滿貫的高爾夫球界傳奇人物,在1930年獲得四大賽(美國公開賽、美國業餘賽、英國公開賽、英國業餘賽)冠軍後宣佈退休,當年他才28歲,還是業餘球員。退休後建立奧古斯塔球場,該球場自1934年以來即為美國名人賽永久性的比賽場地。

再來談一談麻將,當年明末那些將馬吊牌、紙牌推演為麻將的玩家們,也並沒想過這一遊戲也會推陳出新。由最簡單的二五八調將演進到諸如推倒胡、碰碰和、七對、清一色這樣多的花樣,廣東麻將、四川麻將、上海麻將等各種地方特色玩法,更是讓麻將牌也有著不同版本的衍生品。隨著麻將桌的推出,連牌都不用自己洗了,按一下按鈕,就可以推倒重來了。

在當初,他們只是想著能有一個花樣不同的打發時間的遊戲品種,能讓麻將子落在桌子上擲地有聲,能讓這牌打得氣定神閑。古人們也沒想過,這項遊戲還真能光宗耀祖,漂洋過海地來到美國,成為美帝曾經最為流行的桌面遊戲之一。現在也居然有人寧願放棄午餐時間,也要玩把麻將,和身邊的人圍坐在一起,既促進了友誼,也增長了牌技,更可以日後來中國做首代時,多一門與中國人打交道的社交工具。

麻將之所以難以禁絕,根源在於人生來就有一種不服輸、想扳本,以及求刺激、愛冒險的賭博心理。與其說人生是一個拼搏的戰場,不如說是一個交織著成功和失敗的賭場,可不,人人都在賭,只是賭具和籌碼不同而已,玩股票是大賭,買彩票是中賭,而搓麻將則是小賭。

有人扔掉一個飯碗去謀求更好的,這同樣是一種冒險,是一種賭博,相比之下玩玩麻將是小巫見大巫了。凡是有毒的東西總是具有強烈吸引力的,所以有人會捨命吃河豚;有人明知吸毒會成廢人,可還是要去染指;對麻將而言,輸錢固然痛苦,可麻將的真正樂趣不在於結果,而在於那種跌宕起伏、激蕩人心的格鬥過程所帶來的心理體驗!古人云:借酒消愁愁更愁,酒確實不能解愁,而此物卻能。無論你多麼失意,無論你心中有多重的憂煩,一旦進入這個世界,頃刻之間都煙消雲散,化為烏有。此刻,一切的一切都會暫拋腦後,這就是這一百四十四塊魔方的神奇之處。

這一席對於麻將的歎語,委實道出了麻將的魅力,那就像是股不可抗拒的地心力,強勁地吸引著無數人,其中有做工的,有引車賣漿的,有寫書作文的,有工程師甚至教授,總之,無論勞力者或是勞心者,無論窮人和富人,於閒暇中都鍾情此玩,為之樂而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