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7 19:03:40幻羽

《菩提心修法篇》

文殊師利菩薩法像

《菩提心修法篇》

 

若說誰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何等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者是所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若為以身得為以心得。若以身得。身則無知無覺。如草如木如塊如影。無所識知四大所造。從父母生其性無常。假以衣服飲食臥具澡浴而得存立。此法必歸敗壞磨滅若以心得。心則如幻從眾緣生。無處無相無物無所有

 

菩提者但有名字。世俗故說。無聲無色無成無行無入。不可見不可依。去來道斷過諸言說。出於三界。無見無聞無覺無著。無觀離戲論。無諍無示。不可觀不可見。無嚮無字離言語道如是能證菩提者。以何等智證菩提者。所證菩提法者。如是諸法但有名字。但假名說。但和合名說。依世俗名說。無分別分別說。假成無成。無物離物。無取不可說無著。彼處無人證。無所用證。亦無法可證。如是通達是則名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異離異無菩提相

 

菩提相者出於三界。過一切世俗名字語言。過一切嚮無發心發。滅諸發是發菩提心住。是故諸菩薩摩訶薩過一切發是發心住。無發是發菩提心住。

 

發菩提心者。無物發住是發菩提心住。

 

菩提心者。無障礙住是發菩提心住。

 

發菩提心者。如法性住是發菩提心住。

 

發菩提心者。不執著一切法是發菩提心住。

 

發菩提心者。不破壞如實際是發菩提心住。

 

發菩提心者。不移不益不異不一是發菩提心住。

 

發菩提心者。如鏡中像如熱時焰如影如嚮如虛空如水中月。應當如是發菩提心住。

 

諸菩薩摩訶薩有四種心。能成就因能成就果。何等為四。一者初發心。二者行發心。三者不退發心。四者一生補處發心。

 

初發心如種種子。第二行發心如芽生增長。第三不退發心。如莖葉華果初始成就。第四一生補處發心。如果等有用。

 

初發心如車匠集材智。第二行發心。如斫治材木淨智。第三不退發心。如安施材木智。第四一生補處發心。如車成運載智。

 

初發心如月始生。第二行發心如月五日。第三不退發心如月十日。第四一生補處發心如月十四日。如來智慧如月十五日。

 

初發心能過聲聞地。第二行發心能過辟支佛地。第三不退發心能過不定地。第四一生補處發心安住定地。

 

初發心如學初章智。第二行發心如差別諸章智。第三不退發心如算數智。第四一生補處發心如通達諸論智

 

初發心從因生。第二行發心從智生。第三不退發心從斷生。第四一生補處發心從果生。

 

初發心因差別分。第二行發心智差別分。第三不退發心斷差別分。第四一生補處發心果差別分。

 

初發心。如取藥草方便。第二行發心如分別藥草方便。第三不退發心。如病服藥方便。第四一生補處發心。如病得差方便。

 

初發心。學法王家生。第二行發心。學法王法。第三不退發心。能具足學法王法。第四一生補處發心。學法王法能得自在

 

諸菩薩摩訶薩略道有二種。諸菩薩摩訶薩是二道。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為二。一者方便道。二者慧道。

 

方便者知攝善法。智慧者如實知諸法智。

 

又方便者觀諸眾生。智慧者離諸法智。

 

又方便者知諸法相應。智慧者知諸法不相應智。

 

又方便者觀因道。智慧者滅因道智

 

又方便者知諸法差別。智慧者知諸法無差別智。

 

又方便者莊嚴佛土。智慧者莊嚴佛土平等無差別智。

 

又方便者入眾生諸根行。智慧者不見眾生智。

 

又方便者得至道場。智慧者能證一切佛菩提法智

 

復有二種略道何等為二。一者功德道。二者智道。功德道者集種種善根。如經助道者五波羅蜜故。智道者通達一切法。如經斷道者般若波羅蜜故。

 

復有二種略道。何等為二。一者有礙道。二者無礙道。有礙道者五波羅蜜者。以行三界故。此初地以前。無礙道者般若波羅蜜者。以過三界入初地證智故。

 

復有二種略道。何等為二。一者有漏道。二者無漏道。有漏道者五波羅蜜者。以成就世間果故。此初地以前。無漏道者般若波羅蜜者。以成就出世間果故。此已得出世間智故。

 

復有二種略道。何等為二。一者有量道。二者無量道。有量道者取相分別者。以遍取識境界故。無量道者不取相分別者。以過識境界不見遍取故。

 

復有二種略道。何等為二。一者智道。二者斷道。智道者謂從初地乃至七地者。以如實知有為界故。斷道者謂從八地乃至十地者。以如實知無為界故

 

諸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智。何等為十。一者因智。二者果智。三者義智。四者方便智。五者慧智。六者攝智。七者波羅蜜智。八者大悲智。九者教化眾生智。十者不著一切法智。

 

諸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何等為十。一者身發。欲令一切眾生身業清淨故。二者口發。欲令一切眾生口業清淨故。三者意發。欲令一切眾生意業清淨故。四者內發。以不虛妄分別一切諸眾生故。五者外發。以於一切眾生平等行故。六者智發。以具足佛智清淨故。七者清淨國土發。以示一切諸佛國土功德莊嚴故。八者教化眾生發。以知一切煩惱病藥故。九者實發。以成就定聚故。十者無為智滿足心發。以不著一切三界故。

 

諸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行。何等為十。一者波羅蜜行。二者攝事行。三者慧行。四者方便行。五者大悲行。六者求助慧法行。七者求助智法行。八者心清淨行。九者觀諸諦行。十者於一切愛不愛事不貪著行。

 

諸菩薩摩訶薩有十一種無盡觀。何等為十一。一者身無盡觀。二者事無盡觀。三者煩惱無盡觀。四者法無盡觀。五者愛無盡觀。六者見無盡觀。七者助道無盡觀。八者取無盡觀。九者不著無盡觀。十者相應無盡觀。十一者道場智性無盡觀。

 

諸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對治法。何等為十。一者對治慳貪心。雨布施雨故。二者對治破戒心。身口意業三法清淨故。三者對治瞋恚心。修行清淨大慈悲故。四者對治懈怠心。求諸佛法無疲倦故。五者對治不善覺觀心。得禪定解脫奮迅自在故。六者對治愚癡心。生助決定慧方便法故。七者對治諸煩惱心。生助道法故。八者對治顛倒道。集實諦助道生不顛倒道故。九者對治不自在心。法時非時得自在故。十者對治有我相。觀諸法無我故。

 

諸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寂靜地。何等為十。一者身寂靜。以離三種身不善業故。二者口寂靜。以清淨四種口業故。三者心寂靜。以離三種意惡行故。四者內寂靜。以不著自身故。五者外境界寂靜。以不著一切法故。六者智功德寂靜。以不著道故。七者勝寂靜。以如實觀聖地故。八者未來際寂靜。以彼岸慧助行故。九者所行世事寂靜。以不誑一切眾生故。十者不惜身心寂靜。以大慈悲心教化一切眾生故。

 

諸菩薩摩訶薩。如實修行得菩提。非不如實修行得菩提。云何名為諸菩薩摩訶薩如實修行。如實修行者如說能行故。不如實修行者。但有言說不能如實修行故。

 

諸菩薩摩訶薩復有二種如實修行。何等為二。一者智如實修行道。二者斷如實修行道。是名諸菩薩摩訶薩二種如實修行。

 

諸菩薩摩訶薩。復有二種如實修行。何等為二。一者調伏自身如實修行。二者教化眾生如實修行。是名諸菩薩摩訶薩二種如實修行。

 

諸菩薩摩訶薩。復有二種如實修行。何等為二。一者功用智如實修行。二者無功用智如實修行。是名諸菩薩摩訶薩二種如實修行。

 

諸菩薩摩訶薩復有二種如實修行。何等為二。一者善知分別諸地如實修行。二者善知諸地無差別方便如實修行。是名諸菩薩摩訶薩二種如實修行。

 

諸菩薩摩訶薩。復有二種如實修行。何等為二。一者離諸地過如實修行。二者善知地地轉方便如實修行。是名諸菩薩摩訶薩二種如實修行。

 

諸菩薩摩訶薩。復有二種如實修行。何等為二。一者能說聲聞辟支佛地如實修行。二者善知佛菩提不退轉方便如實修行。是名諸菩薩摩訶薩二種如實修行

 

諸菩薩摩訶薩。有如是等無量無邊如實修行。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學如實修行。諸菩薩摩訶薩若能如是如實修行者。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以為難

 

一說者清淨。以於諸法得自在故。二所說法清淨。以如實證知清淨法體故。三依所說法得果清淨。以得淨妙境界故。是故歡喜。

 

《摘編自: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


如意輪觀自在菩薩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