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1 23:35:49幻羽

《面對地球的災難~地震》


地震雲

《面對地球的災難~地震》

早在17世紀中國古籍中就有“晝中或日落之後,天際晴朗,而有細雲如一線,甚長,震兆也”的記載,1935年我國寧夏的隆德縣《重修隆德縣誌》中記載有“天晴日暖,碧空清淨,忽見黑雲如縷,婉如長蛇,橫臥天際,久而不散,勢必為地震”

但是,世界各國對於地震雲的研究還是最近幾年的事,其中以中國和日本處於領先地位,中國對地震雲的研究始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後,目前成功的例證有十餘個,日本利用地震雲預報地震成功的例證有上百個,有趣的是,首先提出“地震雲”這個名字的不是地震學者,而是一政治家,他就是日本前福岡市市長鍵田忠三郎,他曾經親身經歷過日本福岡1956年的7級地震,並且在地震時親眼看到天空中有一種非常奇特的雲,以後只要這種雲出現,總有地震相應發生,所以他就把這樣的雲稱為“地震雲”。

  

那麼,什麼樣的雲才是地震雲呢?這種雲的最大特點在於“奇”,與一般的雲有著明顯的區別。蔚藍的天空中有時會留下一條飛機的尾跡,常見的條帶狀地震雲很像飛機的尾跡,不過更加厚實和豐滿些,它一般預示震中處於雲向的垂直線上。另外有一種輻射狀的地震雲,則有數條的帶狀雲同時相交在一點,猶如一把沒有扇面的扇骨鋪在空中,雲的交點垂直于地面就是震中所在地。此外還有一種條紋狀地震雲,形似人的兩排肋骨,根據此雲判斷震中較為複雜。

 

地震雲出現的時間以早上和傍晚居多,地震雲持續的時間越長,則對應的震中就越近,地震雲的長度越長,則距離發生地震的時間就越近,地震雲的顏色看上去越令人KB,則所對應的地震強度就越強。

 

目前,對於地震雲的形成原因眾說紛談,雖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整的解釋地震前出現的這種現象,所以至今還是個謎,而且地震本身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所以預報地震,最好採用綜合法。

 

江蘇省泰州市市區的東風大橋上突然出現數萬隻小蟾蜍,並被理解為“近期河水缺氧,大量小蟾蜍為了尋找新的生存空間,只得集體遷移”。

從地震科普網瞭解。對於地震災害,目前尚不能準確做出預報,但是長期的觀察研究表明,地震前是會出現一些徵兆的,如動物出現異常、地下水發生異常等等。這對於預防地震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有首”地震現象”歌訣

震前動物有前兆,發現異常要報告。

牛馬騾羊不進圈,豬不吃食狗亂咬。

鴨不下水岸上鬧,雞飛上樹高聲叫。

冰天雪地蛇出動,老鼠癡呆搬家逃。

兔子豎耳蹦又撞,魚兒驚慌水面跳。

蜜蜂群遷鬧轟轟,鴿子驚飛不回巢。

1976728淩晨34253.8秒,那一個黑色的可怕瞬間……在河北省唐山市的地殼下12公里深處,長期集聚在這裏的巨大能量驟然爆發,相當於400枚廣島原子彈在城市底下猛烈爆炸。在唐山這座著名的工業城市被地震化為廢墟的同時,北京中南海紅牆內的毛澤東正在承受著疾病的巨大折磨,他於病榻上簽署了生前的最後一個檔案。

唐山大地震,不僅是中國有史以來為害最烈者,也是迄今為止400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為悲劇的一頁。據不完全統計,唐山大地震造成242769人喪生(包括天津等受災區)164851多人受重傷、70萬多人受輕傷、15886戶家庭解體、7821個妻子失去丈夫、8047個丈夫失去了妻子、3817人成為截癱患者、25061人肢體殘廢,遺留下孤寡老人3675位、孤兒4204人、數十萬居民轉眼變成失去家園的難民,全國人民被投入到巨大的悲痛之中。

 

北京也遭嚴重波及,許多老舊民房倒塌,故宮大殿前用漢白玉雕刻的巨龍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震裂的痕跡;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塔尖五星被震落。就連毛澤東居住的中南海也未倖免,同樣遭到唐山強烈地震的襲擊·…

義大利古城拉奎拉在200946淩晨發生芮氏6.3級地震,造成大量建築物倒塌,許多熟睡中的居民因為沒能及時跑出而身亡。大地震過後,災區餘震不斷,而在隨後9日淩晨發生的5.3級地震再次襲擊了拉奎拉及其附近村莊,令搜救行動更加困難。據估計,本次地震對義大利造成了20億到30億歐元的經濟損失。造成上百人死亡、1500多人受傷,5萬人無家可歸。這是義大利近30年來造成最慘重傷亡的地震。

 

一些地質學家分析,這次地震級別雖然相對不高,但發生時間以及震源深度等因素可能顯著增加了地震破壞力。另據義大利媒體報導,一名專家地震發生前數周曾警告這一地區會發生“強烈地震”,但地方政府卻未予理睬,反而要求警方以“散佈恐慌”為由調查他。

英國地質勘查研究所專家羅傑·馬森認為,從地質學角度分析,義大利所屬的亞平寧半島本就屬於地震多發地,發生裏氏5、6級地震從概率上說“不足為奇”。 他解釋說,亞平寧半島以西屬於歐亞大陸板塊,以南為非洲板塊,後者以緩慢速度向北移動。此外,半島以東還存在一個朝東北方向移動的阿德里亞小板塊,幾大板塊間的擠壓或者拉伸可能引發地質活動,待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爆發。北愛爾蘭大學地球物理學教授約翰·麥克洛斯基說,義大利地質結構“極其複雜”,地質斷層幾乎貫穿“整個國家”。

過去一個世紀中,亞平寧半島及周邊地區發生的5次大地震共奪走約3.4萬人生命,6日的地震也是不到12年中,這一方圓140公里區域內發生的第三起主要地震。2009年4月以來,這一地區已經經歷至少9起級別較低的地震。地質學家擔心,這次地震產生的能量進一步加大了附近地質斷層所受壓力,可能在今後數月內引發級別不小的餘震。讓這次地震造成如此嚴重損失,卻是時間、震源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首先,地震震中位於阿布魯佐省首府拉奎拉市附近地區,且震源只有10公里。法新社更是援引義大利地質研究報導,震源深度僅5公里,如此靠近地面的震動給方圓30公里範圍內的地區造成損失。其次,巴黎全球物理研究所(IPGP)專家羅賓·拉卡森認為,這一地區地下屬於沉積土結構,地震發生時,這一地質結構非但不能緩衝,反而會助推地震衝擊波,進而加重地震危害。 第三,地震發生于當地時間淩晨3時32分,當時大多數居民仍處於睡夢之中。當樓房屋頂在突如其來的地震中坍塌,處於黑暗中的居民難以有足夠時間和反應逃離。最後,不少遇難居民死于房屋坍塌,而大量房屋坍塌則歸因於這些建築的抗震性差。拉奎拉市許多建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根本不可能抵禦持續約半分鐘的地震。

專家預警當局無視?當救援人員仍在搜尋地震倖存者時,一名地震學家的先前預警成為義大利輿論焦點。早在1月中旬,拉奎拉市附近地區就發生過一次小地震,隨後地震以一定頻率發生,引起專家警覺。3月初,生活在拉奎拉市的義大利地震學家詹保羅·朱利亞尼基於地震活躍地區氡氣體的濃度預測,拉奎拉市即將發生一次“強烈地震”。

此後,拉奎拉市街頭不時出現車輛播放廣播,告誡居民撤離住所,這一情況引起市長不滿。不久後,警方以“散佈恐慌”為由對他展開調查,迫使他從網際網路上刪除自己的預測。義大利民防局上月31日曾召集有關專家展開地震風險評估會議,最終作出“常規震動”的結論,以安撫焦慮居民。朱利亞尼告訴《共和國報》記者,自己先前在義大利國家核子物理研究所工作過程中得出上述預測,但苦於沒人聽信他的警告。

“我不知道該找誰,我因為說將發生地震而接受調查,”朱利亞尼說,“現在,應該有人出面向我道歉。”在媒體窮追不捨的情況下,義大利總理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稱,現階段應該將精力集中於救災,“我們稍後會討論地震預測事宜”。 義大利民防局局長吉多·貝爾托拉索6日仍堅稱,依全球科學界觀點,地震“不可能預測”。

目前從全球來看有詳細記載的、可供研究的地震記錄是從1900年開始的,現在僅有百餘年的歷史,所以還不太確定此次活躍期會持續多久,目前來看10年可能是會有的。自印尼大地震之後,2008年中國已經發生了汶川地震,這就說明這種板塊活動對中國大陸已經產生了一定影響。現在全球的板塊活動加強,南北美均受到影響,大地震的出現不會只局限在一個地點,中國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也難免會受到一定影響。據稱此次臺灣地震已經引發了大規模山崩,無法預知現在和未來會出現哪些次生災害,但臺灣本身處於地震多發帶,6.7級的震級比較常見,應該不會對臺灣產生特別大的破壞。

而從去年末至1月以來,全球多地接連發生強震,前有海地7.3地震,後有智利8.8級地震,臺灣高雄發生6.7級地震。地震頻繁發生,加之對“2012世界末日預言的聯想,引起人們廣泛討論。最近幾年8.5級以上強震確實比較密集,顯示了比較強烈的地球內部運動,但是不是說地震已經進入了一個強震頻發期,或者說公眾希望瞭解是否緊接著還會發生一系列如此巨大的地震,實事求是地說地球科學理論和觀測到目前為止尚未能給出明確的結論。

依據對過去100年地震歷史資料的分析20世紀以來,全球發生8.5級以上地震是7次,也就是從1964年的阿拉斯加8.5級地震以後,在之後的四五十年裏,全球沒有發生過一次8.5級地震。但自2004年底的印尼9.1級大地震以來5年多的時間,全球發生了48.5級以上的強震。

假設:強震可能存在一個百年週期,每一百年的前幾十年容易發生強震,後幾十年則相對平靜。以我們現在地震觀察資料,歷史的尺度太短,僅僅由100年的資料來預測百年尺度的週期性也不夠科學。多位元地震專家均不願作出直接回應。最近幾年8.5級以上強震確實比較密集,顯示了比較強烈的地球內部運動,但是不是說地震已經進入了一個強震頻發期,或者說公眾希望瞭解是否緊接著還會發生一系列如此巨大的地震,對此,實事求是地說,地球科學理論和觀測到目前為止尚未能給出明確的結論。

地震活動有一個規律已經被大量的地震觀測發現,地震活動往往經歷一個相對平靜時期之後進入一個相對活動時期,反之亦然。因為地震特別是8.5級以上的巨大地震的能量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積累起來。地震學家尚未發現地震從平靜到活動、從活動到平靜是經歷哪個地震、在什麼時候必然轉折的。對於大家關心的近期是否會再次發生強震,從概率上看地震近期趨於緩和比趨於更強烈可能性更大。

在科學上,地震究竟能否準確預報?在倫敦召開的地震預測框架評估國際會議上,與會者達成一個廣泛的共識:地震本質上是不可預測的,不僅現在沒法預測,將來也沒法預測!因為地球處於自組織的臨界狀態,任何微小的地震都有可能演變成大地震。這種演變是高度敏感、非線性的,其初始條件不明,很難預測。

如果要預測一個大地震,就需要精確地知道大範圍,而不僅僅是斷層附近的物理狀況的所有細節,而這是不可能的。如果想通過監控前兆來預測地震,也是不可行的。多數甚至所有的地震前兆可能都是由於誤釋,令人懷疑地震前兆是否真的存在。因此,美國地質勘探局明確表示,他們不會預測地震,只做長期概率預報,對地震災害做出評估。例如,20094月,美國地質勘探局評估說:在未來30年內加州發生6.7級以上地震的概率為99.7%,但不能預測地震發生的具體地點和時間。相對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這20年,地殼運動在過去15年間確實更活躍了。現在也沒有找到其中的原因,這可能只是因為地球岩石圈的應力場由於自然原因而發生了暫時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