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30 22:41:01幻羽

《在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的金庸》附~金庸表兄:著名詩人徐志摩



《在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的金庸》

 

走進位於香港北角海旁的明河出版社,迎面只見那幅筆走龍蛇的著名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幅以金庸平生所著武俠小說的書名之首串成的對聯,與沿牆而立的落地大書櫃中滿滿擺放的不同時期不同文字的小說版本,見證著金庸八十餘年的快意人生,也成為金庸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的最好批註。

金庸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時說:能獲得這一殊榮,我很開心。如果說能在弘揚中國文化方面做一點事情,讓世界更多地瞭解和欣賞中國文化,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更精彩,我也覺得很欣慰。”85歲的金庸在接受專訪時談到他的獲獎感受。  

以中國內地、香港、東南亞、美加等地區最富影響力的十余家華文媒體共同舉辦的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前兩屆終身成就獎獲獎者分別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教授和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教授。世界因你而美麗──2008影響世界華人盛典頒獎禮於20083月底在北京大學舉行,金庸出席接受頒獎。 

金庸本名查良鏞,金庸只是筆名,相熟的人稱呼他先生,或查大俠,對先生的稱謂,他不太認可。金庸1924年出生于浙江海甯,雖然成年後大部分時間生活在香港,但至今言談中仍帶著濃厚的家鄉口音。  

1955年起,金庸開始撰寫《書劍恩仇錄》,到1972年以《鹿鼎記》封筆,共著有15部武俠小說,不但在全球華人中家喻戶曉,更被翻譯為英文、法文、日文、泰文、越南文、馬來文、朝鮮文等,在世界範圍流傳。他的新派武俠小說自創一格,膾炙人口,深入人心。他的全部作品都曾被改編為電影、電視連續劇、廣播劇或舞臺劇,半個世紀以來,不斷在世界各地上演。有的經典作品更有多個改編版本,經久不衰。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作品。 

這也就難怪金庸說,我做過很多工作,但影響最大的還是寫小說,最看重的也是文學創作。但金庸對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謂文以載道的思想卻有不同意見,他說,我自己寫的小說不會載道載道也不應用小說去載,我寫的社論可以載道。小說、詩歌是用來抒發個人情感,表達個人理想的。

對於曾經有媒體報導說,金庸最喜歡筆下的角色是韋小寳,金庸予以否認。他最喜歡的其實是《天龍八部》中丐幫幫主喬峰,一生行俠仗義,正氣凜然,憂國憂民,是俠之大者的代表。

在金庸看來,中國傳統的儒家、道家思想歸根到底是要教化世人做一個好人,我自己都是這樣做人,我寫的武俠小說都是希望表現這樣的美好精神和願望。金庸希望能夠藉助筆下的那個俠義世界,呈現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情感,父子之情,手足之情,愛人之情,朋友之情;他希望那些飛簷走壁、出神入化的武林高手,不僅能在談笑之間化解對方的招數,更能憑藉他們的傳奇故事,將中國文化的精髓傳揚到世界每一個角落,展現華人的風貌,提升華人的形象,將做一個好人的理想經歷一代又一代的潛移默化,得以發揚光大。

華人文化圈曾以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來形容金庸馳騁于時政評論與武俠小說之間的揮灑自如。金庸憑一隻筆、一張紙起家,於1959年一手創辦了香港《明報》,之後又相繼創辦《明報月刊》、《明報週刊》等,以一介書生,獨闖香江,兼跨小說創作、新聞出版、企業經營、社會活動各大領域,奠定畢生基業。他主掌《明報》期間,撰寫社評數十年,高峰時期每日一篇,尤以中國大陸和香港問題為主,愛之愈深,痛之愈切,或縱橫捭闔,或鞭辟入裏,累計數千萬字,影響深遠,被譽為香江第一健筆

1980年代初期,作為《明報》社長的金庸在訪問剛剛改革開放的大陸期間,獲得鄧小平接見。他也是第一個受到鄧小平接見的香港人。這不僅體現了對金庸文學地位的肯定,更是對金庸一顆拳拳愛國之心的肯定。近30年後的今天,談到這次接見,金庸仍然記憶猶新。當時,鄧小平親自等候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福建廳的門口,熱情地對金庸說:歡迎先生回來走走!你的小說我讀過,我們已經是老朋友了。金庸還記得,鄧小平說,歡迎各界朋友對祖國建設提出不同的意見和觀點。

由於在文化領域成就卓著,近三十年來,金庸獲得不少榮銜,包括英國政府OBE勳銜,法國政府榮譽軍團騎士勳銜,香港政府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英國劍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等等。但是,金庸並沒有固步自封。2005年,金庸以八十一歲高齡赴劍橋大學攻讀歷史學博士。金庸說,我一直覺得,對人生來說,歷史是最重要的課程。 

金庸20073月通過英國劍橋大學碩士論文口試,取得碩士學位。約一個月後,金庸再赴倫敦,繼續花三年時間攻讀博士學位。

金庸的碩士學位除了須遞交論文外,還要接受劍橋大學學術委員會的面試。金庸說:評委們考慮到我正在香港度假,124進行的面試就採用視頻對話形式,題目不算太難。最有趣的是評委們詢問我攻博的選題,多次被否定後才通過了。

金庸回憶,首先提報的博士研究選題是有關最後的羅馬兵團。但歐洲學者認為匈牙利與中國歷史上的匈奴無關,匈牙利人只是中亞西亞人的一支。於是,金庸又提報另一個研究選題:武則天。評審委員表示,武則天題材寫的人已經很多,林語堂研究得頗有成果,外國也有不少,選題不太有新意,建議換選題。

隨後,金庸提出研究唐朝的大理國。但考官說:大理國後來在歷史上消失,此研究課題距現實太遠,沒有必要為此耗費時間。最後,評審委員對玄武門之變很有興趣。金庸說,自己對玄武門之變一直存疑最近的考古證實他疑之有理:當時太子的東宮與皇帝的宮殿間有一條直接的通道,而歷史記載的玄武門之變卻繞了那麼多彎道,這段歷史有必要重新審視。

金庸說:歷史是文人受命而寫,皇帝為了穩固自己的皇權,授意文人按自己的意願寫歷史不可避免。當之前幾個選題被否定後,評委們認為這個選題很有研究價值,認為玄武門之變是重大歷史事件,而且有新的考古發現作為佐證,值得研究,總算通過一個選題。

談到三年的博士選題,金庸說:仍然是研究唐朝歷史,我會向劍橋大學學術委員會提出申請,到北京、西安做選題研究。研究唐朝歷史,到實地考察,與相關專家一起討論會大有裨益。我的這個申請理由能夠成立,相信會得到學術委員會的支持。

金庸還說,他打算赴臺灣,臺灣故宮博物院近期會展出一批館藏珍品,難得一見。我希望能親眼目睹,這不僅是讀博士的需要,也是一種文化享受。

金庸還透露,預計在修完博士課程後,他可能會把目光重新投向封筆多年的武俠小說,目前在念書進修沒有時間,念完了書,有時間我想再寫小說。對金庸迷來說,這不啻為一大喜訊。  

而對自己以前的作品,金庸希望能夠精益求精。金庸說,當年在報上寫連載小說,當天寫當天登,沒時間修改考證。雖說迄今為止,他的作品集已做過三次修改,並引起爭議,但金庸還是堅持,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最好每十年就做一次修改。當然經典的故事情節不會改,但文字方面會潤色得更好一些

~~金庸表兄:著名詩人徐志摩

徐志摩生於1896年,金庸1924年出生。

追憶起表兄,金庸說,他是個浪漫的人,輕輕地來,輕輕地去,讀了一年學,沒有畢業。我不學他,我要做學問!

1914年,浙江袁花小鎮的新郎查樞卿與新娘子徐祿結為夫婦,徐祿即徐志摩父親徐申如最小的堂妹。成親以後,查樞卿與徐祿先後生下長成的良鏗、良鏞、良浩、良棟、良鈺等五子二女,查良鏞(金庸)是老二。年幼時,查良鏞常隨父母到表舅徐申如家做客,與回鄉度假的表兄徐志摩做伴。徐志摩乘飛機失事遇難後,查家以挽聯司勳綺語焚難盡,僕射餘情懺較多表示哀悼。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現代詩人、散文家。浙江海甯縣硤石鎮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幼申。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雲中鶴。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