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6-05 12:11:56zorawu
【閱讀筆記】真實與虛構
文字的表述在某個層面是極端私密的,針對經常在生活理執行的日記寫作這件事情,不管對於任何人而言,端屬於個人的心靈對話,除開寫作者部分,唯一得知的就是流洩在筆下的文字,知道現在內心所展現的狀態。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日記記載,可以看見自己真實心情的披露,理解自己當下意圖、想法,並且想要傳達的意思。某個程度上是另一種救贖,對於寫作日記者而言。
只是當日記脫胎換骨的轉生為一種公諸於世的存在,日記體成為一種文學類型,對於創作者帶來的是瑣碎事物的一種轉化,如果生活是一連串的駁雜瑣碎的片斷連結的話,日記體所承載的便是這日常生活的另一番表演,我們正讓自己赤裸裸的公開演出,以文字敘述的方式,表述著自己的存在,不管是從任何一個角度去檢視或觀賞。在這樣的觀賞過程中,所帶著的心理機制是一種帶著意淫的方式,似乎刺探他人的私密地帶,所帶來的些微快感,足以滿足人類的偷窺慾望,彷彿爬進他人的住處的窗戶,一窺人類的動靜,彷彿楚門秀又活生生的在文字世界裡,藉由日記體的形式搬演給帶著意淫的偷窺者,一般稱為讀者,滿足著私密探索人性的部分。
日記之於撰寫者而言,既然勉強算得上是一種救贖,其中真實的部分,多多少少是可以受到肯定的,畢竟是一種私密的個體活動,無關乎他人。真實部分的追求不可諱言的成分上肯定是存在的,私密的撰寫,對於作者而言,只是透過文字凝固自我的生活、思緒與當下的念頭。耐人尋味的是,在這種私密的活動下,以文字來凝固過去時光的書寫形式,對於身為撰寫日記者是帶著一個怎樣的情思打算將自己的過去,或者是過去的想法透過文字加工,利用符號讓其意義確定下來。若我們去追索日記創作者的心態,不難發現作者期待與他人對話的心路歷程,即使是一場非常私密的活動歷程。那麼從其中我們要去探知其真實性,從思維圖像裡轉化為一種文字構圖,不知不覺反而虛構起來。究竟文字足以承載多少人類的思維?而語言與之期待對話的過程當中,不正是觸發著他人的偷窺欲?期待著有個真實的人相與達到一種互通的訊息方式,其後的意義斷片正是做為作者將之抽離,成為另一個讀者,成就另一個私密的偷窺意淫。
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將可以發現,日記中過去的歷史的承載,在意義上又明顯的不穩定起來,本來打算以文字加以凝固化,就在化身成為讀者的同時,離開當下的時刻,反過頭來檢視起初的歷史圖像,又是意義的叛離背反,因為當下已不再是當下,而是一種軌跡的存有;真實已不再是真實,而是過去的一段虛構的事件。
連帶的日記體的存在,虛構大於真實便是一種無以迴避的真相。在日記體裡所表述的心情對於作者而言,究竟虛構多還是真實多,作者自有一番辯解,只是我們不得不清楚的認識到,當日記體的披露代表了以文字的形式將自己的私密活動公開化,即使作者信誓旦旦的不斷的自我表述公諸於世的日記是帶著多大的真實,毋寧是重新將虛構真實化。虛構的意義本就不穩定,一旦打算將不穩定的虛構以文字加以真實,其實真正可以說服讀者的,「真實是一切都是虛構的」。過往私密的活動將以具體的利用符號保留並且攤開在閱聽者面前,無疑是公開的邀請讀者進入意淫的偷窺裡。這種偷窺意淫的慾望進入了公眾領域,並且不斷的透過媒體,利用著大眾的心理機制,無非正是將之私密空間加以虛構後,再度披上真實的外衣,召喚著意淫的慾念,以之達到公開的偷窺,活生生的將虛構架設在真實裡,虛構意義便在這公共領域裡起著穩定作用。
日記體本來是屬於私領域的自我表述,成為一種文學類型,公開了個人私密的領域,混淆了公眾領域,從中獲取的無非正是透過閱聽者的偷窺行徑來凸顯身處公眾領域者的大眾,也正被作者意淫著,作者通過虛構的建構出一個閱聽者自以為真實的私密空間,填入大量的虛構空白來召喚閱讀者真實的投入這場心理遊戲,在此同時,讀者扮演著偷窺的角色,作者也在讀者解讀中,反覆的將所虛構出來的真實,益發在讀者的視野底印證其真實性。
究竟「日記」此一文體的存在,是真實的存有抑或虛構的架空,在閱讀的過程裡,虛構真實的交錯下,其中斷片浮現或者才閃爍事實的光輝。
只是當日記脫胎換骨的轉生為一種公諸於世的存在,日記體成為一種文學類型,對於創作者帶來的是瑣碎事物的一種轉化,如果生活是一連串的駁雜瑣碎的片斷連結的話,日記體所承載的便是這日常生活的另一番表演,我們正讓自己赤裸裸的公開演出,以文字敘述的方式,表述著自己的存在,不管是從任何一個角度去檢視或觀賞。在這樣的觀賞過程中,所帶著的心理機制是一種帶著意淫的方式,似乎刺探他人的私密地帶,所帶來的些微快感,足以滿足人類的偷窺慾望,彷彿爬進他人的住處的窗戶,一窺人類的動靜,彷彿楚門秀又活生生的在文字世界裡,藉由日記體的形式搬演給帶著意淫的偷窺者,一般稱為讀者,滿足著私密探索人性的部分。
日記之於撰寫者而言,既然勉強算得上是一種救贖,其中真實的部分,多多少少是可以受到肯定的,畢竟是一種私密的個體活動,無關乎他人。真實部分的追求不可諱言的成分上肯定是存在的,私密的撰寫,對於作者而言,只是透過文字凝固自我的生活、思緒與當下的念頭。耐人尋味的是,在這種私密的活動下,以文字來凝固過去時光的書寫形式,對於身為撰寫日記者是帶著一個怎樣的情思打算將自己的過去,或者是過去的想法透過文字加工,利用符號讓其意義確定下來。若我們去追索日記創作者的心態,不難發現作者期待與他人對話的心路歷程,即使是一場非常私密的活動歷程。那麼從其中我們要去探知其真實性,從思維圖像裡轉化為一種文字構圖,不知不覺反而虛構起來。究竟文字足以承載多少人類的思維?而語言與之期待對話的過程當中,不正是觸發著他人的偷窺欲?期待著有個真實的人相與達到一種互通的訊息方式,其後的意義斷片正是做為作者將之抽離,成為另一個讀者,成就另一個私密的偷窺意淫。
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將可以發現,日記中過去的歷史的承載,在意義上又明顯的不穩定起來,本來打算以文字加以凝固化,就在化身成為讀者的同時,離開當下的時刻,反過頭來檢視起初的歷史圖像,又是意義的叛離背反,因為當下已不再是當下,而是一種軌跡的存有;真實已不再是真實,而是過去的一段虛構的事件。
連帶的日記體的存在,虛構大於真實便是一種無以迴避的真相。在日記體裡所表述的心情對於作者而言,究竟虛構多還是真實多,作者自有一番辯解,只是我們不得不清楚的認識到,當日記體的披露代表了以文字的形式將自己的私密活動公開化,即使作者信誓旦旦的不斷的自我表述公諸於世的日記是帶著多大的真實,毋寧是重新將虛構真實化。虛構的意義本就不穩定,一旦打算將不穩定的虛構以文字加以真實,其實真正可以說服讀者的,「真實是一切都是虛構的」。過往私密的活動將以具體的利用符號保留並且攤開在閱聽者面前,無疑是公開的邀請讀者進入意淫的偷窺裡。這種偷窺意淫的慾望進入了公眾領域,並且不斷的透過媒體,利用著大眾的心理機制,無非正是將之私密空間加以虛構後,再度披上真實的外衣,召喚著意淫的慾念,以之達到公開的偷窺,活生生的將虛構架設在真實裡,虛構意義便在這公共領域裡起著穩定作用。
日記體本來是屬於私領域的自我表述,成為一種文學類型,公開了個人私密的領域,混淆了公眾領域,從中獲取的無非正是透過閱聽者的偷窺行徑來凸顯身處公眾領域者的大眾,也正被作者意淫著,作者通過虛構的建構出一個閱聽者自以為真實的私密空間,填入大量的虛構空白來召喚閱讀者真實的投入這場心理遊戲,在此同時,讀者扮演著偷窺的角色,作者也在讀者解讀中,反覆的將所虛構出來的真實,益發在讀者的視野底印證其真實性。
究竟「日記」此一文體的存在,是真實的存有抑或虛構的架空,在閱讀的過程裡,虛構真實的交錯下,其中斷片浮現或者才閃爍事實的光輝。
上一篇:【閱讀筆記】身為讀者
下一篇:【閱讀筆記】「打扮」?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