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2 14:25:04zorawu

【閱讀日本偶像劇】行銷一個城市--閱讀《小希》

    能登半島,就維基百科的描述,隸屬於日本北陸石川縣,與關西較為密切,說來關西腔鄉音濃厚,物產富饒,全島人口不到十萬人。最大的直屬大都市即是輪島市,大半能登人都聚集在此,能登半島曾因日本偶像劇《東京仙履奇緣(妹よ)》而聲名大噪,不過這也是1994年的事情了。後來大半推理劇集也因海岸線令人嚮往,屬意能登,然而相較於鄰近的伊豆半島是溫泉聖地,又是川端康成名著《伊豆的舞孃》的加持,就遠遜多了。

近期NHK晨間劇《小希(まれ)》的熱播,造成了一股能登半島旅遊的熱潮。姑且不論能登半島與NHK大阪局其中資本上的互通有無,然而,從偶像劇中倒是有諸多值得令其他城市學習之處。


《小希》這部作品以小希(まれ,土屋太鳳)為主軸,輻射出東京、能登半島、橫濱、金澤、大阪等生活圈,由於父親津村徹(大泉洋)是個不切實際的夢想者,老是想著一朝發跡,得以讓妻兒可以過上美滿的生活,卻是屢屢受挫,以致半夜落荒逃到能登半島,從此小希一家就落腳於此開始的日常生活,小希眼見父親的浮誇、屢戰屢敗,反其道而行,奉行著一步一腳印,腳踏實地,才是生活必然的保障。高中畢業進入公務機關,成為公務員,然而中學時期一次參與蛋糕比賽的挫敗,依舊讓她無法忘懷成為西點師傅的夢想,就在家人的支持下成為正統法式西點師傅,並且回到能登故鄉開設了夢寐以求的西點蛋糕店。

雖說是個看似一人一事的簡單劇情,筆者以為與其說能登半島迷人的輪島市支援了NHK大阪局晨間劇的收視率,毋寧說劇集成功的行銷了能登半島。如何為一個城市創造文化產值,不僅是日本本土為了國際觀光市場進行海外行銷,更值得台灣借鏡。

首先,輪島市的輪島大祭:大和民族一般日常生活十分拘謹與壓抑,幾乎遵守著日常生活作息,得以稍稍停消,非得到重要的節日或者祭典。能登半島的祭典,根據能登觀光協會記錄,每年的七月初到九月中,陸陸續續皆有屬於各町各市的主要祭典,《小希》既以輪島市為場景敘述中心,故第一週與第二週以輪島市八月十八、十九日「曾々木大祭
」與八月二十二、二十三日的「輪島大祭」為主,此兩大祭典對輪島市除了是能登島民對於日常生活感恩豐收為主,在《小希》一作中,腳本家昭告了十七歲的少年少女,面對自己人生前途的抉擇與成熟,都必須跨出一大步,不再仰賴父母與長輩,而是隨著自己的夢想找到努力的方向。



NHK電視台導播以近景、中景到遠景的鏡頭,以小希為主軸,俯瞰整個輪島市的狂歡祭典,行銷著輪島市的豐富、年輕活潑的生命力,儘管日本社會組織已經邁向高齡,而能登半島在《小希》中,卻是青春、熱情與創造力。除了小希、圭太(山崎賢人)、寺岡みのり(門脇麦)、蔵本一子(清水富美加)、角洋一郎(高畑裕太)、二木高志(渡辺大知)這群年輕演員為此作品創造收視率,更是輪島市活力的象徵。




再者,輪島塗於日本本土漆器是行銷海外的傳統工藝,當紺谷圭太決定捨棄學業成為漆器職人,即使身為第四代紺谷彌太郎(中村敦夫)極力的反對,更遑論就職於輪島市公所公務員父親,然而輪島塗的精緻與華麗,透過鏡頭,與輪島大祭、西式糕點相互輝映, 圭太第一件輪島塗筷子,成為與小希的定情物,為日本精緻工藝平添浪漫溫暖的日常氛圍。



東西合璧的行銷模式,提示著輪島塗儘管素樸但卻非一味守舊,城市雖在中部海岸邊陲,卻是得以與逐漸西化的東京相比,激發出日本既有的樸素又新潮的美感。這是城市行銷下利用工藝產品創造更多市場利潤,並且讓已經瞭解日本或者不太瞭解日本的西方人士,得以心嚮往之。

最後,農業物產,能登半島臨海,擁有豐富的水產魚貝,除此之外農業部分則盛產南瓜、馬鈴薯等,尚有白米千畝田稱號,小希嫁給圭太之後,一直以來是遠距離婚姻,直至爺爺彌太郎中風倒下後,回到輪島市,開始成為第四代老闆娘,卻在丈夫與父親的鼓勵下,繼續西點師傅的夢想,開設了一家標榜以能登「當地的食材」研發出法式正統「マルジョレーヌ」蛋糕。強調能登的氣味、空氣、食材,才能創造出有別於正統法式蛋糕的「マルジョレーヌ」,只有前往能登方能品嚐到此美好的糕點。


姑不論究竟有多少人真的踏上能登半島,進入輪島市就為了品嚐這道「マルジョレーヌ」甜點。除了網際網路部落格的傳播力量外,更重要的是利用鏡頭,透過甜蜜的甜點,塑造一個溫馨美滿的日本祥和社會,此一生命姿態,在偏遠的能登半島,行銷了屬於自己城市的奇蹟。當人口凋零,逐漸老化的社會甚至是國家,最珍貴的無過於歷史文化產物,能登半島成功的通過晨間劇一次次的進行城市行銷、農業行銷,甚且連海鹽手工製造方式,也成為能登鹽業最美好的印記。

反觀台灣,一代代受到殖民統治,好不容易回歸了屬於漢文化的時代,時代的弄潮兒終將過去,唯有歷史文化才是台灣最珍貴的資產,如何透過各類媒體平台,行銷屬於台灣的美好,不能僅靠「人情味」,尚須找出隸屬於台灣最美好的文化產值,重新站上世界舞台,讓這塊土地的人,甚至是不認識這塊土地的人,得以理解認識,以致愛上這塊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