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13 03:14:02水彩

導演工作坊(1)之2

看的練習

A、往前走

導演給指令:

待會你們走路就好。不要想像自己是在舞台上。走的時候,盯著一個焦點,自然的前進就可以了。

學員兩兩一組往前,導演蹲踞對面,密切注意迎面而來的動態。幾次之後,他要求大家不再緊盯著一個點,用眼睛餘光,把視野擴大。再下一次,雙手向兩側平伸來幫助視野延伸地往前走。

練習幾次,也觀察其他人以後,我發現,緊盯著焦點時,眼睛會不自覺的用力,面部肌肉緊繃。反之,用餘光來看,目光柔和,肌肉和情緒狀態也比較中性。想想自己緊張的時候,常常眼睛瞪大,焦點緊鎖在某人或某物上面,怪不得人家總驚嘆:你的眼睛好大!唉。原來不是讚美。

不管是用餘光,還是盯著一個焦點,我都會忍不住被目標帶著走,身體往前傾,直往前衝。好像大家普遍都有這個問題。

走順了,導演開始加新指令。只見他走到中間,俐落的一個翻滾,毫不猶豫起身望前走。「盡量一轉身,視線就回到定點。」他說。

這個就比較難了。因為高度和方向瞬間轉換,需要迅速調整視線。而且,翻滾雖然簡單,對於運動神經不好的人,未必一學就會。像我,很不會記動作,就做得很狼狽。

導演說:第一次做翻滾,我沒有要求動作的精準,這沒有關係。重要的是,要保持在一條直線上,同時盡快抓到視線。

過程中,導演也不時给予指令和提醒:要走一直線,肩膀放鬆,臉部放鬆,眼睛保持著直視前方、馬上回正等等。同學們忽然轉頭不知望向那裏,他很訝異地問:你為什麼轉頭?有人一肩高一肩低,他擔心道:你肢體有障礙嗎?進步了,他誇讚說:很好,很好,這次比上次好了。然後給新的建議。

B、三條線

下一個「看的練習」是三條線。可不是櫻桃小丸子臉上那三條,而是三個人各在一條直線上,只用餘光,不互相望,感覺著彼此做互動,然後到達對面。一出去後面的人馬上補進來。互動時可以停頓,可以前進、後退或改變姿勢等等等等。

導演找了做過這個練習的我和另外一位同學,三個人一起互動一次。然後開始。一陣子之後,指令逐步增加。從單純往前走到可以改變速度,可以跑;接著加上轉身,改變高度,前面的人一到中線身後人就可進場……等等等等。我想玩法一定還有很多。

同學們先是有些生澀,但很快進入狀況。有時候前後三人相距甚遠,導演會說:很好,現在有新的關係出現,如果有人在你後面,要怎麼去感覺他?大家在場內待久了,導演說,有時候也可以快速流動,練習很快的出去。太在意自己要做什麼了,導演說,憑著直覺行動,不要去想,反應就好。有時候三人陷入僵局,他提醒,不要怕模仿,你也可以反映別人的動作。

去跟大家同在一個流裡面,去抓到那個流。去反應。他說。

我自己覺得這個練習很需要對節奏和互動的敏感度。不只是在直線上的互動,甚至何時進出,都很考驗你的時間感。你必須不斷調整,包括動作,學習不過於急躁或流於拖拍。很久沒做這個練習,這次我終於明白,這是我最弱的一環。

影片觀賞

做完肢體的訓練,現在來點腦部充電。導演挑了一部電影《讓愛自由》(Moonlight Mile)的幾個片段,讓同學們反覆觀看、發言,搭配解說。大家都非常有想法,而且勇敢表達,這種感覺真好。

他選的片段分別如下:(1)岳父偕未婚女婿回到女兒被槍殺的快餐店,傷心失態。(2)岳父岳母和未婚女婿三個人的衝突戲。(3)岳父走出工作室向對面的快餐店怒斥,怎麼還不把殺手擊碎的玻璃修好?

第一段導演主要要大家看岳父達斯汀霍夫曼的精湛表演,同時說明他某些神來之舉。第二段的衝突戲,導演要大家去注意岳父邊發怒邊來回移動於廚房飯廳之間的場面調度和拍攝方式。他舉例說明,當岳父摔盤子時,並不補鏡頭剪接處理,而是一鏡到底,以音效來表現。

他也要大家注意看編導可以如何安排生活的細節。像是岳父發怒時,並不是停滯不動,而是同時在做著收拾碗盤的動作,甚至女婿想幫忙,他一揮手不讓,有這樣細緻生動的表演。

導演也要大家了解調性。女婿剛進門,客人向岳母道別時,種種尷尬難堪,其實是喜感的調性。岳父一發飆,調性迅即轉變。

第三段達斯汀霍夫曼要衝出去罵人以前,窗外有一輛卡車經過。導演說,這是非常有趣的安排。和劇情其實一點關係也沒有,可是卻出現一種詩意。

聽他講完,我開始有點明白,開課說明上寫的:言說之外的視覺元素。透過錄影帶分享,我確實注意到以前不會去觀賞的重點。

今天的課程,我覺得蠻有收穫,最大的刺激,是對「空間」的重新認知。我感覺到導演在使用這個名詞時,是很廣義的,但我還不太理解。期待著之後的更多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