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第5屆)最佳女主角:《幾度夕陽紅》江青
1967(第5屆)最佳女主角:《幾度夕陽紅》江青
角色:李夢竹
夢竹原是重慶沙坪壩的女學生,與何慕天相戀,卻不知道他是有婦之夫,發現自己有孕的同時也揭發了這個殘酷的事實,加上獨力撫養她長大的母親過世,雙重悲憤下,下嫁了一直對她動心的楊明遠。
後來三人都隨國民軍遷來台灣,沒想到女兒楊曉彤與慕天的內姪魏如峰相戀,兩代人的愛恨情仇再度浮上檯面。
其他入圍:金馬於第15屆前,為事前公布得獎名單,因此無「其他入圍者」。
對於《幾度夕陽紅》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劉雪華與秦漢的演出,小時候可說是非常著迷於瓊瑤小說改編的連續劇,《庭院深深》、《啞妻》等戲看得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而後發現,瓊瑤在更早的70與80年代,更在電影界造成無法擋的風潮,二秦二林時代,甚至前一代的甄珍與柯俊雄,都讓瓊瑤無可救藥的浪漫,深植於當時的青年男女。
歸結瓊瑤受歡迎的原因,無不是當時社會戒嚴的氛圍,形成無法談論更嚴肅的社會或是政治議題,只能轉向感情世界這些小情小愛的探討,也因此瓊瑤角色中對傳統的反叛,以及對於自我期待的滿足(比方追求自由戀愛,反抗媒妁之言、抵抗階級門第等),也就成了對這個壓抑社會小小的反抗姿勢,發洩的出口。再加上男帥女美的主角,夢幻不合邏輯的語言,以及複雜情感糾葛的戲劇感,我想是當時轟動的主因。
《幾度夕陽紅》除了上述的內容外,更加上了大時代命運的糾葛,就如同表坊舞台劇《暗戀桃花源》中的經典台詞:「這麼大的上海,我們還能在一起。可是小小的台北,卻把我們給難倒了。」發生在上一代重慶的沙坪壩與下一代的台北,兩代相似的愛情,如果得到眾人的祝福與寬恕,就可以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讓當時的青年人有著強烈的共鳴與投射。
1967年上映的《幾度夕陽紅》共分上下兩集,由大導演李翰祥一手創立的國聯影業製作(李翰祥掛共同導演),國聯五鳳中的三鳳(江青、汪玲、甄珍)聯合演出,當年轟動一時,除了戲劇性強烈外,也有著李翰祥對於細節的考據(看資料查到,李翰祥為了重現沙坪壩的樣貌,還登報找尋老照片或是民俗資料,藉此更加傳神地重現原貌)。當中曲折離奇的劇情,也讓上下兩集加起來約三小時的長度,時不時有著轉折與高潮,的確讓當時觀眾大呼過癮。
以現代的眼光當然會不滿這齣戲充滿的各種劇情巧合安排,以及膚淺的角色設定,比方夢竹這一家是含辛茹苦的悲情母親、時不我予的悲憤父親,乖巧柔順卻一頭栽入愛情的女兒,活潑好動卻容易被教唆的兒子;慕天這家是隱忍悲痛過去卻永保獨身的父親,驕縱任性甚麼錯都怪給沒有母親的女兒,以及青梅竹馬原來花心大少的表哥,卻搖身一變成為正派的癡情男。這些設定其實與現代的偶像劇沒有甚麼分別,只差導演與演員詮釋的細膩與好壞,只可惜大部分的時候,都只能看到角色的果,卻無法看到因,也就讓全劇只停留在「戲」的部份,因此女主角夢竹因為有著最完整的敘述,也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角色樣貌(年輕時自信美麗卻為情所傷;中年後隱忍含莘,面對舊情雖難忘,但選擇家庭為最後的避風港),而讓演員更有發揮的空間。
當時年僅20歲的江青,擔負起這個重責大任,比飾演女兒的江玲年紀還要小的她,不只要扮老飾演母親,更要在片中看到兩個年代不同的角色樣貌,的確考驗演技,而江青也不負重望地詮釋出差別,尤其是扮演中年時期的夢竹,那個為家庭付出一切,提起往事就眉頭深鎖,似乎藏著很大的傷痛秘密模樣,的確有歷盡滄桑的憔悴。我最喜歡的一段是中年夢竹為了女兒,鼓起勇氣獨身前往與中年慕天談判的時候,兩人一坐一站分在鏡頭兩旁,兩人滿腹情仇卻欲言又止,冷靜自制地沉默著,然後才慢慢幽幽地互訴一路以來的過往雲煙。與江青演對手戲的是兩屆金馬影帝楊群,兩個人對於歲月的磨難與命運的捉弄,那種隱忍與悲痛,用一種收斂的方式詮釋,不只符合那代人的情感表達,更能感受天人交戰的情感糾結。
除了另外兩鳳:大美人汪玲一雙清純大眼讓人想到關芝琳,甄珍的任性嬌俏也充滿少女感,其他演員一字排開也都赫赫有名,不管是飾演弟弟的秦沛,飾演夢竹母親的劉商引以及奶媽的陶述(陶姑媽),雖然片中較無表現,往後才有更發光發熱的演出。我對於其中一段的描寫覺得耐人尋味,情竇初開的汪玲在房間聽到弟弟在那邊鬼叫,推開弟弟房門的她印入眼中的一雙強勁的腿,不停在她眼中晃動,她盯著腿看了許久後,才發現是弟弟在做運動。這個不太尋常的鏡頭感覺是要突顯某種情慾流動,為姊姊情竇初開後的對母親的反叛做點鋪陳,但汪玲的沒甚麼變化的木然表情卻白白浪費這個時刻,變成一種好像要幹嘛卻甚麼都沒發生的突兀鏡頭,浪費了可能的表現(還是一切都是我想太多,只是想突顯弟弟很好動?)而弟弟這個角色也很妙,除了如同年輕人般血氣方剛與活潑好動外,他會在姊姊第一次帶男友回家時,裝飾了一束花送給姊姊,也會與較年長的女性交往(甄珍的角色年紀應該比她姊姊年紀大一點),聽到姊姊男友可能的花心紀錄後,被甄珍慫恿,甚至不惜以命相拚,感覺這位男孩的心思不只那麼簡單,但編導無心探究,讓他像是功能性般地存在於戲中。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瓊瑤擷取明詞的句子,顯示一種過境千帆,看透成功失敗都是過程,就像戲結尾,上一代人體會了下一代愛情的苦楚,同時諒解了別人,也和解了自己,是非恩怨告此一段落,上一代的恩怨就留在當時(對岸),讓下一代展開全新的人生(台灣)。這個偷渡且意在言外的政治隱喻,是否存在李翰祥的想法,還只是我的一廂情願?我可能又想太多了。
必利勁:http://www.hamertw.com/shop/poxet-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