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莉史翠普計畫:《紫苑草》
導演:Hector Babenco
合演:傑克尼克遜(Jack Nicholson)
奧斯卡:第60屆最佳女主角入圍
角色:居無定所,常露宿街頭的女流浪漢海倫。
職業:曾經當過電台駐唱歌手,如今無工作。
準備:不只衣著邋遢,臉部蒼白憔悴,甚至牙齒都故意弄得黃黃的,貼近社會邊緣人的形象。唸白部分則是把音調提高,速度加快,讓角色的狀態看似一點點瘋狂的感覺。
威廉甘迺迪(William Kennedy)改編自自己的同名普立茲得獎小說「紫苑草」,講述發生在1938年發生在美國阿爾巴尼(Albany)鎮上流浪者的故事,焦點集中在流落街頭已經22年的男子法蘭身上。
當初前途看好的法蘭因為失手殺了人與自己的孩子,而離家逃避了22年,在這段自我放逐的日子裡,她與同病相憐的女子海倫曾經同居一段時間,但是酗酒的毛病與居無定所的悲哀,使得兩人關係也若即若離。如今,法蘭突然回到熟悉的鎮上,往日的記憶與悔恨也隨之而來,但已經失去一切的他,似乎也如同路邊被風吹散的紫苑草一樣,四散飄零,隨風而逝。
所謂隔行如隔山,威廉甘迺迪作為普立茲獎得主,又是改編自己的小說,照理說應該得心應手,水到渠成,但是做為一個編劇家,威廉明顯二流,也許一部分要歸咎於導演功力,因為全劇主題不明,情節鬆散,節奏窒礙,兩小時多的電影昏昏沉沉,兩位明明優秀的演員也無施展拳腳的空間,只落得看似同情於社會邊緣人的悲哀,卻無法深入這些流浪者的心靈。
我認為原小說應該非常好看,比方那個開場的蒸汽火車(與最後的離別呼應),那輪明月,那些一棟棟今非昔比的房子,那些陰魂不散的亡魂幻象與記憶,那些是否能夠重新開始的關係,那些仍舊懷抱夢想的流浪者,那些無法抹去的悲傷與遺憾......似乎每一個點都耐人尋味的,講述的又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社會邊緣流浪者,電影應該算好發揮,但也許是作者本身貪心,小說可用許多篇幅深入每個環節的發生,電影卻要在短短時刻講完一個故事,因此本戲就變成每個都講到,卻每個都不深入的窘境,加上導演調度與節奏能力極差,甚至常常有不知所云的時刻,讓小說改編成電影的失敗例子又添一樁。
梅姨飾演和法蘭一樣同是流浪者的女子海倫,她也有一段難堪的過往讓她倫落於此,但不知是電影篇幅還是小說本如此,即使貴為全劇女主角,但在刻劃上面卻是面貌模糊,不只她的背景交代都是對話式的,甚至她與法蘭的關係上,也無法產生相汝以沫的情感連結,於是乎當最後,她病死在她贖出她與法蘭所有家當的房間中時,你也只有輕嘆,而無法延伸更深的情感。
其實有幾段海倫似乎可以非常有發揮空間,也可以一窺她的痛苦與生活,比方梅姨在片中最搶眼的片段是她在酒館中唱歌的那段,曾經是歌者的她突然被拉上舞台,在吟唱與觀眾熱烈的回應中,她似乎又找到她往日的風光與勇氣,但突然鏡頭一轉,原來剛剛的是她的想象,真實人生中,她的歌聲既差又破,根本無人搭理,於是兩相對照,只留傷悲。這段梅姨不只用表演,甚至歌聲都能夠表現出兩段的差別(也許是這段讓梅姨入圍的)。這段算是導演調度比較理想的,其他幾段,不管同宿街頭的女街友突然暴斃,為了求得晚上安身之處不得不忍受其他街友的性遭擾,甚至那段對上帝怨懟的獨白,我真的覺得不是梅姨的錯,她已經盡全力在表演了,但遇到了這麼笨拙的導演與無法編劇的作家,讓每一段如同白開水,淡而無味,也就無法堆疊出甚麼感觸與遺憾。
身為奧斯卡男性入圍(12次)與得獎的紀錄抱持人(3座:2男主1男配),傑克尼克遜算是很努力想要表現出法蘭的痛苦與悔恨,但是那些揮之不去的幽魂與人事已非的現實與記憶,實在沒有呈現出任何厚實的感情,你知道他要講悔恨,知道要講身不由己,但種種只停留在「呈現」,卻無法體現。與梅姨不多的幾場對手戲也不深刻,尤其那段戲劇張力最強的片段,離開原先想投靠一晚的朋友家時,氣憤的兩人把怒氣宣洩彼此身上,卻又後悔悲傷,再到最後和好,應該是兩人最好發揮的時刻,但傑克的咆哮與梅姨的怨懟始終無法讓張力加溫,只能說不過不失,兩人當年男女主角的奧斯卡入圍,不知是當年其他候選人不爭氣還是評審震攝於原著小說的光環,或是良心不安地同情流浪人(真是偽善),因為本片實在排不上兩人表演作品中的傑出行列裡面。
當年女主角得主是雪兒的《月暈》,入圍的有荷莉杭特的《收播新聞》、葛倫克蘿絲《致命的吸引力》與Sally Kirkland 的Anna(很抱歉,這部電影我沒看過)。每次都和奧斯卡擦身而過的葛倫克蘿絲這次在《致命的吸引力》中的惡女是用來恐嚇外遇的人,還有梅姨在《紫苑草》裡的無關緊要,最後得主雪姨以她獨特的喜感與魅力把《月暈》裡等愛的女生詮釋地非常討喜,讓《收播新聞》中傑出詮釋外強內弱女主播的荷莉杭特敗陣下來,好險之後荷莉杭特用更無可挑剔的演出贏得奧斯卡,就不知道葛倫克蘿絲有沒有這種命了。
上一篇:梅莉史翠普計畫:《蘭花賊》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