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逆行者
十二月二十六日,星期六早上九點五十分,許多人寧可躲在溫暖的被窩裡繼續發懶睡覺,在桃園縣新屋鄉永興村,卻有一群人聚集在社區活動中心,為家鄉的未來而奮鬥。
位在村子內部的活動中心,其實距離海邊很遠了,但還是可以聽見海風呼地呼地的聲音,我心裡想著這麼強勁的風力,難怪會引起風電公司的興趣,計畫在觀音、新屋兩地設置風機。設立風力發電機聽起來不錯,但是新屋鄉永興村的居民會不歡迎呢?
『因為蓋風機就要砍防風林,會造成風洞效應,讓我們家遭受到海風侵蝕』、『那個風扇在轉的時候噪音會很大聲,會睡不著覺啦!』『我們三個村一定堅決抵抗到底』『為什麼要動工都沒有知會我們鄉民呢?根本是黑箱作業』公聽會上村民們七嘴八舌的說出自己反對的理由。
因為這一場公聽會,還不是開發單位或是政府舉辦的,而是當地居民自發性的舉辦,自己家鄉要做風力發電自己卻不能參與,而是由那些在冷氣房裡召開環境影響評估的專家、學者和官方、開發單位所決定,當事人也就是當地居民卻被蒙在鼓裡,一直到九十四年發現開發單位在畫定測量範圍準備動工,村民才知道要蓋風力發電廠,也才有陸續的抗爭行動。
這世間的事情往往都是這樣的荒謬,只有在地人才知道當地事物的珍貴在哪裡,但是卻往往不願意聽當地居民的意見,一般人可能想說砍砍防風林有甚麼關係,人家也不是答應你要種回來嗎?但只有世代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才知道,這片防風林當年是多麼艱辛的與海爭地才有今天的成果,遠從日治時期就栽種的防風林綠帶,在今日北部沿海幾乎都已經毀了,只剩下新屋鄉這片綠帶最完整漂亮,除了砍除會破壞自然生態,對居民的身家財產也會造成威脅。因為防風林除了可以定砂,也能避免村民的稻田、房舍受到強勁的海風吹襲,我們今天看看其他地區在沿海種的防風林,五、六年的時間也不過是寥寥稀疏的小苗,就會知道,想要蔚成這麼一大片,其實是很困難的。
長年在觀音鄉的潘忠政老師也挺身而出替這片綠帶說話,現在北部沿海就只有新屋鄉僅存的自然綠帶,保存下來不光是自然生態的因素,也為了從日治時代流傳下的歷史意義;中央大學周錦宏老師也提出四大理由,表示要支持當地村民,第一個是自然景觀對當地居民生活是緊密相依的,第二個是環境公義,為什麼要犧牲這裡的村民權益,來成就全台灣電力需求,第三個這個事情公民參與不夠,政府資訊也不夠公開透明,第四個則是環境產業該要如何永續?是否有替當地規劃比較長遠的作法?
其實不難理解開發單位的立場,畢竟他們是個商業機構,賺錢是他們的基本宗旨,但台灣地方小,能設風場的地方相對有限,能設的我想幾乎都設了,他們還有一個對手,台電為了做業績也在拼命設,所以對英華威來說想要設風機的位置,一定就會有些問題,我認為未來風力發電的爭議一定都會再出現。
我想根本的問題還是台灣對再生能源的態度,到底是認真的要讓它融入生活還是做做樣子而已,再生能源似乎大家馬上聯想到的就是風力和太陽能(太陽能其實也有他的問題所在,但這次姑且不談,還是先說風力就好),回到我們的地方小的這件事,我們沒那個條件像外國設置大面積的風場,難道真的要把台灣沿海沿線弄得整個都是風機嗎?(用風機把台灣圍起來當作防護線好像也不賴~哈!)當然也有一些人會想,那就設在海上就好,不會破壞陸地,但問題是難道海底生態我們就不用顧了嗎?先不用說海底的成本會是筆天文數字,就你想像在我們海面上有一根根的巨大燈塔一樣大的基座設在上面,底下是不是也要夠足夠大的平台,才會平穩,那是不是就要剷平珊瑚礁,那是不是魚類資源也會跟著受到影響?
事情是一體兩面的,不可能一件事完全就只有好的一面,而時至今日,開發是一定會有的事情,只是要如何取其害較輕的,以及是否真的有必要開發?
我個人認為如果真的要發展風力發電,我們可以在密集的社區型大樓設置比較大的風機,以及家戶的可以用的小型風力發電,當然發電效率沒有大隻的好,但我想只要搭配節約用電的措施,至少我們的電力可以節省很多,會議中環保人士文魯彬也有提到所說的台灣真的缺電嗎?台灣浪費電的情況太多了,光從你一天的生活裡其實就能發現,沒必要開燈、開電視的,常常都是在順手動作就浪費掉電,還有我們在建築設計時,以前根本沒有考慮過要引進自然光,所考慮的都是如何用燈具,雖然現在綠建築的概念有導入這樣的概念,但是大多數的建築還是需要在白天時使用燈光,這實在是很荒謬的事情。當然,還有還有更大的用電怪獸是那些高耗能產業,未來也該輔導它們減少電力需求,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好像扯太遠,再用力的轉回來吧~在這件事情上,值得高興的是,看到台灣人民對家鄉環境的重視,以往大家都會認為說政府做甚麼隨便他,不要跟政府做對,現在居民漸漸有了公民意識,知道我們才是政府的頭家,我們有權也有資格監督政府的一舉一動或是決定我們的家鄉面貌。像新屋鄉永興村的居民不只自己村子了開了好幾次會,還特地拍攝紀錄片,拜訪已經設立風機的村落和村民,去聽聽他們的意見,再回家鄉討論。從這件事情上我們看到他們不是為反對而反對,而確實是經過理性討論所做出的決定。
雖然抗爭的路通常要走得很漫長,但只要全村民凝聚共識,堅持信念就能走下去。選擇順風而行,或許就會走上一條簡單的路,但永興村的村民們卻選擇一條逆風而行的路,堅持著家鄉的美好,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