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集
本鎮在清乾隆35年(1770年)以前係屬樹木蒼生,山野荒蕪之地,台灣原住民雜居之處,至乾隆36年(1771年)開始有福建省樟州府饒邑人黃寬等3人在湳底盤(林尾里)等地開墾至乾隆45年(1780年)方墾成田園,自此後由外界逐漸遷入者俱增居民日廣逐漸伸展散佈,將墾殖收穫集中固定場所,資做相互交易生活必須物資,所謂「集集」因而得之。
起源-1919年日本政府為興建日月潭發電場運送材料起見,乃興建由二水通往今水里鄉車埕之縱貫鐵路支線,於大正11年(1922年)元月十五日通車。在集集支線未建以前,集集對外交通主要靠輕便車及挑夫運輸,運輸量少且轉運不便,集集支線鐵路興建後,本鎮之對外交通大為改善,同時亦帶動沿線鄉村之興起及經濟之繁榮。
而集集站因位於集集線鐵路之中心點,日據時期屬台中州新高郡,為地方行政中心。昭和八年(1933年)將原車站拆除加以改建,採純檜木建材,外型極為典雅拙撲,據今已六十餘年之歷史,為目前本省僅存之少數古老火車站,如今成為觀光旅遊、攝影、拍照之最佳外景。
1986年以後,台灣鐵路局以集集支線嚴重虧損為由,有意停駛並拆除集集線火車,幸賴也方人士極力反對而免遭拆除之「集集鎮」的地名,初看有些奇怪,其實,他是由當地的開發過程自然形成的。開發之初,日常生活的所需十分匱乏,為了互通有無,散居於附近各村落的大陸移民,就想出最原史的一個辦法,約定一個固定的地方和時間,把各自生產的東西,集中起來互相交易。而”集集”就是當初被選為集中交易的地方,所以就從此自然而然的稱此地為「集集」了。此外,也有人認為「集集」是當年平埔族的地名,但已無從查考。
資料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8022208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