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01 16:46:25鼴鼠
傻瓜也會設計製造"被動式低音"(二),想法篇。
低音不夠怎麼辦?增加低音單體!
對,理論上是這樣沒錯,但實際上問題卻很多....
問題有:
1.技術上的。
2.金錢上的。
原本的喇叭已經是一個設計好,調整過組抗匹配,響應頻率調整的成品了;此時,如果你想多加入一組低音單體,基本上就算是改了原始設計!先不談技術問題什麼的,我們先說說金錢的問題,也許你會滿臉問號,這跟錢有啥關係?
有的,很有關係:簡單說低頻的分音器很花錢!(單體和箱體也不便宜)
還記得這個線上的分音器設計計算機嗎?
假設低音單體組抗是8Ohm,分頻點設在55Hz的話,計算結果為:
![](https://photox.pchome.com.tw/imgdata/czo0NDoiYnoyV2lOaWlPcCtDa2VaUGVHcGtOaklUckpPUnAyRE4wWlF4Q2hQWGdNUT0iOw==.jpg)
看到L2了嗎?其值為46.3mH!!
看到C2了嗎?其值高達180uF!!!
46.3mH的電感真的要買,在台灣估計沒有幾千塊是買不到的!180uF電容也許你覺得很簡單,但是如果是要用對音頻響應較佳的MKP電容的話,估計你是買不到的,可能只能選電解電容!!
這篇鼴鼠預計分為:
0.該選多大的單體?能發出多少低頻?房間要多大?你能聽到多低的低頻?
1.被動式低音與主動式低音基礎解說。
2.被動式低音分音器設計。
3.被動式低音箱體設計。
4.如何跟原本的喇叭接在一起?
5.被動式低音測量與調整。
抱歉,內容會很多,而且比較硬,可能真的要慢慢更新...
0.該選多大的單體?能發出多少低頻?
要鼴鼠說,你就選你能買到最大的單體就好了(死)!
根據定義,波長=音速/頻率
假設你想聽到35Hz的極低頻(一般家用設備能到35Hz就非常高端了),其波長約344(m/s)/35(Hz)約等於10公尺。
也就是35Hz的一次震盪,其長度約為10公尺,你的房間有10公尺深嗎?(笑)
一般來說,房間需要有你想聽到的波長的1/4(理論這邊省略不講,有興趣自己去估狗),也就說,你的房間要有2.5公尺的深度,你才能聽到35Hz的低頻,如果你的房間夠大,恭喜你!(笑)
鼴鼠之前拿12"的單體來實驗:
輸入35Hz正弦波時,確實能發出35Hz的聲音(麥克風測量到的),但在裝箱(雖然是紙箱,注意:不裝箱基本上會聽不到聲音,非裝不可!)後,雖然可以測到35Hz的聲音,但因為震動實在太大,整個箱體(也沒用螺絲固定)會發生很嚴重的共振,整個紙箱會在地版上跳動!!
估計諧波失真(THD)會高到不可思議吧!!
總之,我們需要:a.夠大的單體,b.夠貴的分音器零件,c.很重又很厚的箱體(避免共振),d.以及一堆計算分析與妥協。
妥協是什麼?除了金錢之外,單體的擺放位置也是個大問題!12"單體超巨大的!一般人的家裡恐怕沒辦用把正面放製12"單體的音響兩個拿來任意擺設的...(太佔空間)
鼴鼠打算用側置式低音(照片是:Focal Diva Utopia):
![](http://www.hifishock.org/galleries/speakers/focal/diva-utopia-be-0d-focal.jpg)
這種擺放就是一種妥協(好在低頻比較沒方向性,但是這樣擺還是會減少低頻量!好處是其它頻段也會被衰減,類似90度離軸的感覺,分音器可以省不少錢!例如就可以不用二階三階分音,可以改用一階分音了!)
後面慢慢補!
對,理論上是這樣沒錯,但實際上問題卻很多....
問題有:
1.技術上的。
2.金錢上的。
原本的喇叭已經是一個設計好,調整過組抗匹配,響應頻率調整的成品了;此時,如果你想多加入一組低音單體,基本上就算是改了原始設計!先不談技術問題什麼的,我們先說說金錢的問題,也許你會滿臉問號,這跟錢有啥關係?
有的,很有關係:簡單說低頻的分音器很花錢!(單體和箱體也不便宜)
還記得這個線上的分音器設計計算機嗎?
假設低音單體組抗是8Ohm,分頻點設在55Hz的話,計算結果為:
![](https://photox.pchome.com.tw/imgdata/czo0NDoiYnoyV2lOaWlPcCtDa2VaUGVHcGtOaklUckpPUnAyRE4wWlF4Q2hQWGdNUT0iOw==.jpg)
看到L2了嗎?其值為46.3mH!!
看到C2了嗎?其值高達180uF!!!
46.3mH的電感真的要買,在台灣估計沒有幾千塊是買不到的!180uF電容也許你覺得很簡單,但是如果是要用對音頻響應較佳的MKP電容的話,估計你是買不到的,可能只能選電解電容!!
這篇鼴鼠預計分為:
0.該選多大的單體?能發出多少低頻?房間要多大?你能聽到多低的低頻?
1.被動式低音與主動式低音基礎解說。
2.被動式低音分音器設計。
3.被動式低音箱體設計。
4.如何跟原本的喇叭接在一起?
5.被動式低音測量與調整。
抱歉,內容會很多,而且比較硬,可能真的要慢慢更新...
0.該選多大的單體?能發出多少低頻?
要鼴鼠說,你就選你能買到最大的單體就好了(死)!
根據定義,波長=音速/頻率
假設你想聽到35Hz的極低頻(一般家用設備能到35Hz就非常高端了),其波長約344(m/s)/35(Hz)約等於10公尺。
也就是35Hz的一次震盪,其長度約為10公尺,你的房間有10公尺深嗎?(笑)
一般來說,房間需要有你想聽到的波長的1/4(理論這邊省略不講,有興趣自己去估狗),也就說,你的房間要有2.5公尺的深度,你才能聽到35Hz的低頻,如果你的房間夠大,恭喜你!(笑)
鼴鼠之前拿12"的單體來實驗:
![](https://photox.pchome.com.tw/imgdata/czo0NDoiYnoyV2lOaWlPcCtDa2VaUGVHcGtObHB1dGFuSjRaMVMxbXNkeXg3ejd4Zz0iOw==.jpg)
輸入35Hz正弦波時,確實能發出35Hz的聲音(麥克風測量到的),但在裝箱(雖然是紙箱,注意:不裝箱基本上會聽不到聲音,非裝不可!)後,雖然可以測到35Hz的聲音,但因為震動實在太大,整個箱體(也沒用螺絲固定)會發生很嚴重的共振,整個紙箱會在地版上跳動!!
估計諧波失真(THD)會高到不可思議吧!!
總之,我們需要:a.夠大的單體,b.夠貴的分音器零件,c.很重又很厚的箱體(避免共振),d.以及一堆計算分析與妥協。
妥協是什麼?除了金錢之外,單體的擺放位置也是個大問題!12"單體超巨大的!一般人的家裡恐怕沒辦用把正面放製12"單體的音響兩個拿來任意擺設的...(太佔空間)
鼴鼠打算用側置式低音(照片是:Focal Diva Utopia):
![](http://www.hifishock.org/galleries/speakers/focal/diva-utopia-be-0d-focal.jpg)
這種擺放就是一種妥協(好在低頻比較沒方向性,但是這樣擺還是會減少低頻量!好處是其它頻段也會被衰減,類似90度離軸的感覺,分音器可以省不少錢!例如就可以不用二階三階分音,可以改用一階分音了!)
後面慢慢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