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9 22:13:21夷希微
蝴蝶效應
1961年,美國科學家Edward Lorenz,一如往常操作氣象電腦,他把溫度、溼度、壓力等氣象數據輸入電腦,要電腦計算氣象的可能變化。
他想更快知道後續的變化,就把前面預估的結果再輸入電腦,讓電腦去計算更後面的結果。
Edward Lorenz就這樣重複作了幾次之後,發現初期輸入數據些微的誤差0.000127,到後期竟然造成了天壤之別的結果。
這些微的差異說明了要長期、準確地預測天氣,根本是不可能。
再好的觀測、再深的了解以及再強的電腦,也只能使天氣預報準確到某種程度而已,超過兩星期以上的天氣預報是不可能的,也毫無意義。
從頭到尾都沒講到蝴蝶。
土撥
2007-03-10 00:29:17
蝴蝶效應,後來可以用來影射網路時代的文字媒介「寫者無心,看者有意」。
這也是「文字」傳意的侷限。 2007-03-10 17:03:46
蝴蝶是不是向來都暗指「飄忽不定、無法預測的路線」?
像是……蝴蝶球…
版主回應
恩,非常有道理。蝴蝶效應,後來可以用來影射網路時代的文字媒介「寫者無心,看者有意」。
這也是「文字」傳意的侷限。 2007-03-10 17:03:46
夷希微
2007-03-09 22:25:31
蝴蝶效應,後來出現多國版本,台灣是這樣說啦:
一隻蝴蝶輕輕飛起,無意間揚起了地上的灰塵,掀起了一陣微微的風,不僅擾亂了台北上空的氣流,也牽動了太平洋西岸的氣壓。
於是一傳十、十傳百…
幾個月後,在太平洋東岸引發一場海嘯…
「寫者無心,看者有意」是網路基本的心態 很正確
至於氣象的預測 其實就是電腦的模擬計算 這中間有幾個因素 一是 因為電腦的速度和容量限制 無法細部模擬 每個空間單元很大 很粗糙 無法精準 二是 其中知道的物理現象 很多還是不知道的 無法正確模擬 三是 要模擬 就要有原始條件和邊界條件 這些是要實際的量測數據的 目前還無法得到 只能有限點的量測 所以 數據不夠
理由當然不是所謂的蝴蝶效應 那等於是說 人一走路 氣象就變了 還沒到那程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