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8-16 19:12:31阿不
【書】腐蝕人的是什麼?
當我們所衷心厭惡的,一瞬間轉而成為自己──讀夏目漱石「心」
人貴在「自知」;尋常人對於這點總是抱持樂觀的態度吧!也覺得自己能自知的話,可免除許多錯誤,進而讓生活變得更好。真的會如此嗎?我不認為。
「心」一書裡的主人翁「老師」,因為自知,最終選擇自殺為人生的結束。自知之於人,到底是怎樣的一種認識(能力)呢?
人生於世,有人憑藉著感覺過活,有人憑藉著知識過活,在感覺與知識之間,存在著另一個標準──自知,不管我們正做著怎樣的事,自知總在身後評判著,它並不指導,只是冷眼旁觀。但相信有許多人,是較少注意到自知這回事的,我深深覺得這些人是幸運的,至少某方面是如此。
當我們想獲得更高的人生成就,不管是財富也好,名位也好,道德也好,良善也好,自知是不可或缺的一項能力。但「心」書的主人翁卻為自知所苦,最後在不得不的情況下,自殺成為唯一解脫的途徑。這是什麼原因呢?
在我來說,自知僅是人所能獲得的,許多項有助於人生之旅的能力當中的一項,自知雖然讓我們得以避免錯誤的發生,卻也無可避免的讓我們得赤條條的面對錯誤,接受人性的鞭瘩。人生難免有錯,再怎麼剛強的自知,也無法完全避免掉個人錯誤的發生(因為我們都不是佛、不是上帝、不是完人)。這時候自知僅能扮演亡羊補牢的動作。
但如果所發生的錯誤,卻與我們所抱持的人生態度相違背時,當老師抱持著「討厭一切欺騙」為人生信條時,自己卻忽然(或不得不)成了欺騙的人時;「老師」因為內心對女主角的深愛,在好友K同時愛上女主角的時候,他被嫉妒所煎熬,被嫉妒所蒙蔽。而在K向他坦白自己對女主角的愛戀時,老師卻落井下石,造成K在人生一切都顯得不順遂、心志無法伸展,而又無法真誠的面對愛情時,只能選擇自殺後。老師雖然如願以償的和女主角結婚,獲得人間愛情的幸福快樂。但老師無法逃避自己內心的譴責,當自己所抱持的對「欺騙」的絕對厭惡的同時,自己最終卻要選擇欺騙自己最愛的妻子(他無法坦白告訴妻子,K曾向他表白自己苦戀她的事,而且在K為自己的苦戀徬徨時,老師勸諫K──「沒有進取心的人是傻瓜」,逼得K要忘記愛情,朝K自己既定的人生更高目標前進。因而K的自殺,在老師心上形成揮之不去的陰影。),因為內心的疙瘩,老師雖然在表面上和妻子幸福的過著婚姻生活,也還是深愛著妻子,但老師已經無法真誠的面對自己的妻子了。K的死,成為躲藏在老師與妻子間的陰魂,終於老師逃不過內心的譴責,只能以自殺來彌補自己在道德上所犯的過錯。
也許我們最後可以說,老師終於尋回他高尚的人格,他已為自己人性上所犯的過錯付出生命為代價來懺悔。但我不禁要感嘆,「自知」對於敏感的人,有著太大的殺傷力了。
也因此,如果我們何其有幸的,擁有或習得自知的能力,希望我們也能同時學會「坦白」,懂得釋放內心的醜陋在日光之下,如果為了償還所犯的過錯,人們永遠選擇自殺一途為最終,那麼試問,生命的價值又寄存在哪裡了呢?
2001/7/15 ZERO
人貴在「自知」;尋常人對於這點總是抱持樂觀的態度吧!也覺得自己能自知的話,可免除許多錯誤,進而讓生活變得更好。真的會如此嗎?我不認為。
「心」一書裡的主人翁「老師」,因為自知,最終選擇自殺為人生的結束。自知之於人,到底是怎樣的一種認識(能力)呢?
人生於世,有人憑藉著感覺過活,有人憑藉著知識過活,在感覺與知識之間,存在著另一個標準──自知,不管我們正做著怎樣的事,自知總在身後評判著,它並不指導,只是冷眼旁觀。但相信有許多人,是較少注意到自知這回事的,我深深覺得這些人是幸運的,至少某方面是如此。
當我們想獲得更高的人生成就,不管是財富也好,名位也好,道德也好,良善也好,自知是不可或缺的一項能力。但「心」書的主人翁卻為自知所苦,最後在不得不的情況下,自殺成為唯一解脫的途徑。這是什麼原因呢?
在我來說,自知僅是人所能獲得的,許多項有助於人生之旅的能力當中的一項,自知雖然讓我們得以避免錯誤的發生,卻也無可避免的讓我們得赤條條的面對錯誤,接受人性的鞭瘩。人生難免有錯,再怎麼剛強的自知,也無法完全避免掉個人錯誤的發生(因為我們都不是佛、不是上帝、不是完人)。這時候自知僅能扮演亡羊補牢的動作。
但如果所發生的錯誤,卻與我們所抱持的人生態度相違背時,當老師抱持著「討厭一切欺騙」為人生信條時,自己卻忽然(或不得不)成了欺騙的人時;「老師」因為內心對女主角的深愛,在好友K同時愛上女主角的時候,他被嫉妒所煎熬,被嫉妒所蒙蔽。而在K向他坦白自己對女主角的愛戀時,老師卻落井下石,造成K在人生一切都顯得不順遂、心志無法伸展,而又無法真誠的面對愛情時,只能選擇自殺後。老師雖然如願以償的和女主角結婚,獲得人間愛情的幸福快樂。但老師無法逃避自己內心的譴責,當自己所抱持的對「欺騙」的絕對厭惡的同時,自己最終卻要選擇欺騙自己最愛的妻子(他無法坦白告訴妻子,K曾向他表白自己苦戀她的事,而且在K為自己的苦戀徬徨時,老師勸諫K──「沒有進取心的人是傻瓜」,逼得K要忘記愛情,朝K自己既定的人生更高目標前進。因而K的自殺,在老師心上形成揮之不去的陰影。),因為內心的疙瘩,老師雖然在表面上和妻子幸福的過著婚姻生活,也還是深愛著妻子,但老師已經無法真誠的面對自己的妻子了。K的死,成為躲藏在老師與妻子間的陰魂,終於老師逃不過內心的譴責,只能以自殺來彌補自己在道德上所犯的過錯。
也許我們最後可以說,老師終於尋回他高尚的人格,他已為自己人性上所犯的過錯付出生命為代價來懺悔。但我不禁要感嘆,「自知」對於敏感的人,有著太大的殺傷力了。
也因此,如果我們何其有幸的,擁有或習得自知的能力,希望我們也能同時學會「坦白」,懂得釋放內心的醜陋在日光之下,如果為了償還所犯的過錯,人們永遠選擇自殺一途為最終,那麼試問,生命的價值又寄存在哪裡了呢?
2001/7/15 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