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4-10 00:12:26阿不
【影】來自對岸的《那山那人那狗》
好久沒上電影院了,雖然不是嗜影如痴的人,但久沒上電影院時,心底總也是不自覺的冒出一股渴望。還好自己對院線片並沒有太大興趣,所以現在到書局、百視達花1、2百元買些下架片或特價優惠的舊片,似乎也蠻可以抒解一下心情的;況且,一部好的片子,對我來說,絕對是值得一看再看的;就像王家衛的《東邪西毒》、淺田次郎的《鐵道員》、王穎的《半支煙》…等,而總在時間經過後,回頭再看以往的影片,都會得到新的收穫,或者因為知識的增長,而更深刻的了解到導演在影片中所要傳達的意念。
昨天到敦南誠品書局晃了一個下午,在B2的音樂館買下《那山那人那狗》,今天午間醒來後,細薄的雨絲,依就在窗外忽大忽小的下著,想想實在沒什麼要緊事可幹,便泡壺茶,在房間裡看了起來。很驚訝於導演(或者應該說原著作者)只用了短短三天的郵路之旅,就幾乎道盡主角與父親、母親三人的一生,並從中述及,因為父親擔任山地郵差經常不在家,所造成的父子間的親情與矛盾,與人因為生活的環境所造成的生活形態差異,還有人活在世上所應該抱持的處世態度。說真的,雖然沒有看過追憶逝水年華,也沒有把尤里西斯看完,但還是知道導演把「意識流」的真諦與技法在這部電影中揮灑的淋漓盡致,當然電影之所以好看,絕不僅僅是是魔幻的創作技巧與電影形式,因為技巧與形式只是支撐一部電影(或作品)的皮肉和骨架,要判斷一部電影的價值,最終還是必須歸於電影所闡述的內容與內容背後隱含的情感。而《那山那人那狗》,則是皮肉骨架和深刻的內涵都表達到了。
這部電影的好,可以討論的地方太多,自己無法(也不夠資格)去一一敘述,只能總結說它是值得一看再看的好電影,還有,肯花時間的人,也許更可以去找原著來讀,那應該會帶來更多且更深刻的體會,而我應該也會這樣去做。
在這裡,我只能就自己簡陋的思想,說一說此刻留存心中且印象最深的一段對話,在電影開始不久,劇中男主角問父親:「為什麼人要住在山裡?」父親回答說:『因為他們是神仙的後代。』之後,在另一次談話當中,男主角回憶自己也曾問過在山中長大的母親同一個問題,母親的回答則是:「山裡面的人住在山裡,就像腳放在鞋子裡,舒服。」
看到這一幕時,我多年的疑惑終於解開了。古人常說:「仁者愛山,智者愛水。」可我就是無法用這句話來解答自己對山的喜愛,今天看到電影裡的這句對白,我終於了解了,在鄉下農村長大的我,終究,是要生活在大自然裡才會感到舒服,理由就是這麼簡單。因為誘惑我的靡靡之音,不是蔡依琳、不是游鴻明,更不是電子音樂,而是記憶裡,鄉下晒穀場前午後吹過竹林的風聲、每日晨起的群鳥啁啾、晚間的蟋蟀、青蛙交響,還有夏天滿山遍野的蟬鳴,只有這些聲音,讓我感覺自己活著、觸摸到幸福;讓我想住下來並感覺舒服的環境,不是五星飯店、不是豪宅別墅,而是一個被看似一成不變的山脈、河流所環抱的無名村莊。
我只想說,自己是個無法擺脫「大自然」魔力的人,而且,我甘心如此。
2003/4/10 Z.H.
圖:阿里山太和休閒農業區
昨天到敦南誠品書局晃了一個下午,在B2的音樂館買下《那山那人那狗》,今天午間醒來後,細薄的雨絲,依就在窗外忽大忽小的下著,想想實在沒什麼要緊事可幹,便泡壺茶,在房間裡看了起來。很驚訝於導演(或者應該說原著作者)只用了短短三天的郵路之旅,就幾乎道盡主角與父親、母親三人的一生,並從中述及,因為父親擔任山地郵差經常不在家,所造成的父子間的親情與矛盾,與人因為生活的環境所造成的生活形態差異,還有人活在世上所應該抱持的處世態度。說真的,雖然沒有看過追憶逝水年華,也沒有把尤里西斯看完,但還是知道導演把「意識流」的真諦與技法在這部電影中揮灑的淋漓盡致,當然電影之所以好看,絕不僅僅是是魔幻的創作技巧與電影形式,因為技巧與形式只是支撐一部電影(或作品)的皮肉和骨架,要判斷一部電影的價值,最終還是必須歸於電影所闡述的內容與內容背後隱含的情感。而《那山那人那狗》,則是皮肉骨架和深刻的內涵都表達到了。
這部電影的好,可以討論的地方太多,自己無法(也不夠資格)去一一敘述,只能總結說它是值得一看再看的好電影,還有,肯花時間的人,也許更可以去找原著來讀,那應該會帶來更多且更深刻的體會,而我應該也會這樣去做。
在這裡,我只能就自己簡陋的思想,說一說此刻留存心中且印象最深的一段對話,在電影開始不久,劇中男主角問父親:「為什麼人要住在山裡?」父親回答說:『因為他們是神仙的後代。』之後,在另一次談話當中,男主角回憶自己也曾問過在山中長大的母親同一個問題,母親的回答則是:「山裡面的人住在山裡,就像腳放在鞋子裡,舒服。」
看到這一幕時,我多年的疑惑終於解開了。古人常說:「仁者愛山,智者愛水。」可我就是無法用這句話來解答自己對山的喜愛,今天看到電影裡的這句對白,我終於了解了,在鄉下農村長大的我,終究,是要生活在大自然裡才會感到舒服,理由就是這麼簡單。因為誘惑我的靡靡之音,不是蔡依琳、不是游鴻明,更不是電子音樂,而是記憶裡,鄉下晒穀場前午後吹過竹林的風聲、每日晨起的群鳥啁啾、晚間的蟋蟀、青蛙交響,還有夏天滿山遍野的蟬鳴,只有這些聲音,讓我感覺自己活著、觸摸到幸福;讓我想住下來並感覺舒服的環境,不是五星飯店、不是豪宅別墅,而是一個被看似一成不變的山脈、河流所環抱的無名村莊。
我只想說,自己是個無法擺脫「大自然」魔力的人,而且,我甘心如此。
2003/4/10 Z.H.
圖:阿里山太和休閒農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