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自己蓋房子》The End.在生命的最終
為什麼要一鼓作氣把房子蓋好?為什麼一定得給出一個完工日期?而如果一件事情是這麼的有趣,能夠為我的生活帶來挑戰、思考、新鮮嘗試、人生的學習,甚至是生命真味的體驗,那為什麼這份樂趣不能無限的延伸下去?
在生活周遭,發現許多現代人除了有遲疑、躊躇不前的毛病外,還常常在「懊悔」;為什麼在做了一件事情後又去感到後悔,如果錯誤的嘗試已經這麼令人扼惋,那怎麼還能浪費光陰去嘆息呢?
近來一直想為「為什麼要自己蓋房子」這件事寫一個Ending,而這個Ending正是希望能為上面的提問做出回答;不過更為重要的,還是想要讓更多人了解『為什麼要自己蓋房子』的根本需求與目的──如何活得快樂。
只要開始行動,人生永遠充滿可能
田間那幢木結構的房子,經過快要一年的風吹日曬雨淋已經變了顏色,再沒有那種立即可聞的木頭香味,當初切割過、散發幽幽香氣的檜木柱靜靜立在那裡,變得一點也不特別。
是的,一年的時間快要過去,至今房子還是沒蓋成,對當初提供資助的單位、朋友,還有一起參與工作假期的伙伴我感到抱歉;可是已無法再向外尋找幫忙了,因為這樣的話「自己蓋房子」這件事就會演變成一種乞求或者同情。
有些事情是需要自己來完成的,而且只能自己去面對。
回想一年多前,當我覺悟出自己這輩子最想做、也覺得最會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是:「助人」的時候,我當下毫不遲疑便開始著手去做。,為此我找了一個基金會加入它,那時覺得要把事情做好前,應該要先能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尋求一份基本薪資,因此加入一個有薪水可領的NGO組織似乎是一個正確的選擇。然而事與願違,雖然有了維持生活所需的薪水,但沒想到基金會的工作方向卻與自己想投入的青少年教育背道而馳,雖然同樣是做助人的事業,然而我應該繼續在基金會待下去嗎?尋思許久,我最後決定辭去工作。當時,只有一間學校接受我,讓我到學校擔任高關懷班的外聘講師,教授學生在校內從事有機農藝;時薪4百元,看起來似乎不錯,但每週只有三小時的課,一個月的收入加起來只有4800元,此外因為學校有寒、暑假,這時我連一丁點收入也沒有了。
慶幸的是,後來接觸了林口社區大學並有機會在社大開設課程,加上自己偶有的一些稿費、拍照收入,勉強維持了生活。緊接著,透過毛遂自薦或朋友介紹而多開拓了兩所國中。收入雖然仍少,但至少無憂。然後在這之間,因為意外的機緣,我開始嘗試自力造屋。
人生這般奇妙,當我想要有所倚賴時(加入有薪水可領的基金會),反而讓自己陷入了困頓。結果在拋下一切又變得一無所有時,機會卻接踵而來,甚至在遭遇難題、麻煩時,老天竟還都給我安排好助我度過難關的貴人。
回想過去一年發生的種種,除了心懷感謝、感恩外,再沒有其他感受可以形容。只是領受了這麼多人的恩惠後,內心時常覺得「心虛」,自己何德何能得到這麼多人的幫助,我能回報什麼呢?什麼也沒有。我沒有任何有形或無形的力量能回報眾人的無私給予。即使如此,我仍舊不能對所接受的這些餽贈、幫助無動於衷。
此刻,立夏的節氣已過,時值芒種,再不久就是讓人汗如雨下的盛暑了。撇除其他一些事項不談,去年七月底開始的協/自力造屋,至今還有許多工程尚待完成。在聽聞今夏的第一場蟬聲喧嘩時,我突然明白自己可以、也該怎麼去做──憑藉自己微薄的力量把屋子建成──這便是此刻我應該去做的,而且只能自己來做,因為這是我僅有的所能回報給眾人的最好的禮物。
不,這還不夠格稱為一份禮物,僅僅是身為一個人所應秉持的基本品格──做應做的事,讓自己成為所應該成為的那種人──努力鍛鍊自己,成為一個值得他人幫助的人。
在生命的最終,你只能對自己負責
這世界上僅有一個人,而且是唯一一個能陪你走到人生最後一瞬,那個人便是你自己。
沒有人應該為你的人生負責,你只能對自己忠誠,自己去譜寫自己的人生樂曲,是歡樂的歌,還是哀傷、怨懣的曲調,全部由你。
蓋一幢自己喜愛的房子,便是這樣的一件事──譜寫自己的人生樂章。世上有很多價值上億的房子,但更多的是硬紙皮所蓋的貧民窟,那我蓋的房子呢?至今花費約略不足30萬台幣。但是,我們衡量事物的標準只剩下「金錢」一種嗎?不,絕對不是,因為金錢無法衡量一切,過去如此,今日如此,明日也如此;錢不能買到時間,不能買到快樂,當然更不夠格買到友朋的無私與付出。
歸根究底,人的價值不是用金錢來定義的,所謂的富足與否,取決於你對他人付出了多少,而非你為自己賺取了多少。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要自己蓋房子?」房子到底代表什麼,只是一處供人遮風避雨的處所,還是能如杜甫詩文所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回想蓋屋之初所希冀的,是想要在田間打造一所二手書屋,並作為舉辦文學、生態、環保與有機農業等相關講座活動的處所,同時利用書屋座落的整個園區,我還想將其經營成一個實際展示儉樸生活的空間,與提供有需要的人來參與操作農、園藝課程的體驗教室。
一切似乎離這個最初的希望還很遠,渺小的我實不該懷抱這麼大的夢想,要放棄嗎?這個看來註定失敗的計畫。已經蓋好的一個還算穩固的基礎骨架,改以「自己的渡假小屋」為目標繼續下去吧!或者放一把無名火,當作一切未曾發生?(反正自頭自尾其實花費的錢根本大多都是從別人口袋掏出的)
當我面對兩難的抉擇時,總會這麼問自己──如果明天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對於所經過的一生,我會否了無遺憾?只要這麼一想,當下該做什麼?而什麼無須擔心?所有臨到人生面前的輕重緩急便立即豁然開朗。
在撇除枝微末節的雜事後,若還有兩件以上的事必須去做,那麼曾在電影《喜馬拉雅》看到的一幕場景會成為我做出最後抉擇試金石。電影裡,年老的村落酋長在大兒子運鹽死去後,轉而寄望當喇嘛的二兒子能離開寺廟和他一起加入商隊運鹽,從小就被酋長強迫入寺學習的兒子完全沒有帶領犛牛運鹽的經驗,他一口回絕了父親的請求,讓酋長傷心的離開了;就在酋長準備獨自帶領商隊出發時,他的兒子回來了。最後酋長在途中問兒子你為什麼要回來,兒子對父親轉述了一個上師對他說過的話:「當你面前出現兩條路時,選擇最難的那條。」
至此,讓時間再回到去年,當協/自力造屋的機會出現時,我毅然選擇嘗試這個看似不可能成功的夢。如今,房子的骨架雖然建成了,但未完工的部分和已經完成的一樣多,甚至在內心的藍圖裡,其實需要繼續去做的事情比起已經做好的還多更多。
當生活在前進時,我不時會低頭看著自己腳下,我發現支撐著自己平安走到今日的是這個社會上許多我認識與不認識的人,在領受了親人以及諸多好友的那麼多幫助的此刻,剩下的蓋屋工程我應該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會這麼說的原因,我不是想證明自己有多厲害,而是「把書屋建成」是我唯一能夠回報眾人的方式。
因為在「為什麼要自己蓋房子」這件事上我起了頭,那麼讓故事有個結尾,這是我對自身生命負責所應有的表現。因為若不這麼做的話,我就辜負了大家的付出,把一件美好的事變成了一個可笑的鬧劇;而且也將讓這個蓋房子的故事成了自己生命的遺憾。
最後,僅讓我以奧地利心理學家法蘭可所說的一句話做結尾:『歸根結柢,人不該問自己的生命意義何在,而必須自己找出答案。』
對我來說,練習自己蓋房子和我所做的其他許多事情,都是我在尋找自己生命意義答案的過程,結果因為我所做的事對他人與社會產生了正面影響,所有的付出在最後都變成了收穫,因為我發現──自己每天都活得很快樂;若下一刻我將死去,我可以很欣慰的說:自己了無遺憾。
阿不,我非常贊同大姐說的喔。
也贊同你說的,就做自己吧!
那段日子,對我而言,是個獨特且快樂的回憶呢!
自在的做自己吧。
只是有些東西還是會覺得不足,
那「不足」的就是一種「自我實踐」,
而在這個造屋工作假期的末尾,
我需要去做這個自我實踐,
不為了別人,
就是為了豐盛自己的生命,
而這件事,當然只有自己能做。 2009-06-18 22:57:40
阿不:
生命走到哪,隨著心靈狀況的改變,會遇見什麼樣的人,都自有安排,所以我一向珍惜也隨緣,沒有刻意,也尊重這一些短暫而獨一無二的交會。
年輕時候,有個好朋友跟我說:人一輩子都會有朋友,但不會有一輩子的朋友。
當時對這句話很不以為然,覺得她不重視我跟她的友誼,十幾年過去之後,覺得這話的重量愈來愈沉,尤其是網路這瞬息萬變的流動世界,無常之迅速,連期待都省了,活在當下成了唯一的真實和智慧。
你是個用力踩在土地上,和土地及人連結的人,所以也承載著大地的祝福,所有付出的能量,都會回到自己身上來,我相信創造力,也相信業力,它們創造了所有的可能。
這幾天南部有了難得的雨,樹木花草快樂許多,我也快成為樹木了,一下雨就開心,只是雨後的高溫,仍舊熾熱灼人!
同意你所說的。
人世的聚散離合真是怎麼也說不準的。 2009-06-17 01:13:43
這一年,常被稱呼大姐,忍不住多在鏡子前面看兩眼,我真的已經這麼大年紀了嗎?以前都是我稱人家大姐,現在換成我被稱大姐了。
好吧!就接受事實吧!年紀大就是大了,還能怎麼欺騙自己?雖然心裡還總是覺得自己其實才30歲,哈!
收到你南下的課程表,這一天我還不清楚我的時間,原則上我星期日會有課程要帶,到時候看情況,也許去聽你的演講。
南下有需要協助的地方的話,說一聲,辦公室有客房可以借住,靠近高鐵站。
上面「雪」的留言裡所說的「大姊」是指上上篇留言的piana啦!雪和piana都是當初有參加我的造屋工作假期的好朋友。
很高興你有興趣來聽我演講,
不過根本沒有所謂的「我的演講」喔!
只是去工作坊分享生活經驗的人之一而已。
倒是《半農半X的生活》一書值得一讀,
讀過後再參加旗美社大今年辦的這場農村工作坊,
相信會有很多收穫。
因為「半農半X」就是一種強調在「生活中實踐」的真實生活方式,
我想很符合你現在想做、想嘗試的「在生活中學習」。 2009-06-18 22:5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