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19 22:12:35阿不
【札】社區.觀光.與開發
就像一杯走了味的咖啡,即使它的出身多麼有名、多麼昂貴,但喝在口中,它已經不迷人了。從國民旅遊開始沸沸揚揚的時候,我剛好進入旅遊行業,當起了旅遊網站的採訪編輯。幾年內幾乎走遍台灣各地,許多知名景點更是重複前往數次。在離開採訪線上的今日,在時間為軸、經驗為緯的對照裡,我深深的嚐到,那種小鎮變調的感覺,那種樸拙變為商業,人情變為勢利的轉變,讓人不忍回顧。
可是想到生活在便利都市,享受科技化的現代生活,輕易就能接觸多元藝文活動的這樣的我們時,在這麼優渥的生活條件與貧富差距下,我們有什麼立場去反對小鎮的開發呢?當我們帶著相機,穿戴美美的去遊覽人家生活的小鎮時,除了錢,我們還能貢獻什麼?
雖然我是肯定著開發的價值的;只是我也知道我們開發的方向與目的都錯了。在文建會多年推廣的社區總體營造當中,確實有許多小鎮能夠在保存草根文化的同時,還能夠招攬遊客,改善在地的經濟條件。
只是我一直不解的是:『難道社區營造不能只是「凝聚共識,改善社區環境,讓社區成為一個大家樂於生活其間的大家庭嗎?」』不能僅止於此,而不要開放社區,不去挖掘觀光資源嗎?
難道我們所謂的開發,所謂的社區總體營造,只能用商機與遊客量來衡量,只能簡單的用「錢」來計算;那麼居民的快樂指數、幸福程度,這應該值多少錢呢?社區的規劃與未來,難道不能只由社區裡的人自己決定,為何國家介入後,每個發展社區營造後的小鄉小鎮,最後都要淪為「觀光」的戰場。
還記得幾乎是十年前初初拜訪九份時的那場寧靜的小雨;還記得學生時代步出內灣車站時,路上一個行人也沒,陽光大辣辣的撒在街上的靜謐;還記得九二一地震後集集線復駛時,在二水站看見一對在月台上拍攝結婚紀念照的新人,以及那個發出腐朽木頭氣味的終點站,車埕。
只是,還記得的都已經成為腦海裡的懷念,如今,我應該用新的眼光重新去注視,去記錄,在紛亂的雜沓裡,我還是很高興看見內灣戲院重新開幕了;在原本應該廢棄的集集線上,我看見許多小站重新穿上新衣,再度撰寫自己新的一頁;在九份,塵封的廢棄礦坑終於可以隨著金瓜石博物館的開幕而重見天日。
我想,如今我應該可以告訴自己,那份對於小鎮的懷念,我會永遠謹記。但小鎮的未來,希望我也有機會參與,不需惋惜,不需埋怨,更不要批評如果說我有能力改變什麼,可以使它變得更好,那麼我就盡力去做,但在我無能為力的時候,我會告訴自己:「睜大眼睛──注視著。」只要保持著澄澈的心,我知道,小鎮永遠在。
2004/6/19
圖:「清風.明月」,攝於苑裡老街
可是想到生活在便利都市,享受科技化的現代生活,輕易就能接觸多元藝文活動的這樣的我們時,在這麼優渥的生活條件與貧富差距下,我們有什麼立場去反對小鎮的開發呢?當我們帶著相機,穿戴美美的去遊覽人家生活的小鎮時,除了錢,我們還能貢獻什麼?
雖然我是肯定著開發的價值的;只是我也知道我們開發的方向與目的都錯了。在文建會多年推廣的社區總體營造當中,確實有許多小鎮能夠在保存草根文化的同時,還能夠招攬遊客,改善在地的經濟條件。
只是我一直不解的是:『難道社區營造不能只是「凝聚共識,改善社區環境,讓社區成為一個大家樂於生活其間的大家庭嗎?」』不能僅止於此,而不要開放社區,不去挖掘觀光資源嗎?
難道我們所謂的開發,所謂的社區總體營造,只能用商機與遊客量來衡量,只能簡單的用「錢」來計算;那麼居民的快樂指數、幸福程度,這應該值多少錢呢?社區的規劃與未來,難道不能只由社區裡的人自己決定,為何國家介入後,每個發展社區營造後的小鄉小鎮,最後都要淪為「觀光」的戰場。
還記得幾乎是十年前初初拜訪九份時的那場寧靜的小雨;還記得學生時代步出內灣車站時,路上一個行人也沒,陽光大辣辣的撒在街上的靜謐;還記得九二一地震後集集線復駛時,在二水站看見一對在月台上拍攝結婚紀念照的新人,以及那個發出腐朽木頭氣味的終點站,車埕。
只是,還記得的都已經成為腦海裡的懷念,如今,我應該用新的眼光重新去注視,去記錄,在紛亂的雜沓裡,我還是很高興看見內灣戲院重新開幕了;在原本應該廢棄的集集線上,我看見許多小站重新穿上新衣,再度撰寫自己新的一頁;在九份,塵封的廢棄礦坑終於可以隨著金瓜石博物館的開幕而重見天日。
我想,如今我應該可以告訴自己,那份對於小鎮的懷念,我會永遠謹記。但小鎮的未來,希望我也有機會參與,不需惋惜,不需埋怨,更不要批評如果說我有能力改變什麼,可以使它變得更好,那麼我就盡力去做,但在我無能為力的時候,我會告訴自己:「睜大眼睛──注視著。」只要保持著澄澈的心,我知道,小鎮永遠在。
2004/6/19
圖:「清風.明月」,攝於苑裡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