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29 05:34:01黑夢
當一切都安靜下來,之後?之一
荷西曾說:沉默是一種怯懦的瘋狂。
一隻酒瓶。兩隻酒瓶,一雙。三隻酒瓶,真正起始的孤單。
歸謬以及循環。三,接著是多數,最後是無限。
一個人。兩個人,情人或是朋友。三個人,理所當然是成串了。
白日被僵硬的希望給隔除了。一個夜晚。兩個夜晚,星子與霧雨。三個夜晚,耐性一點,是可能尋獲一種氣溫與地圖的關係。
一隻酒瓶倒了,一個人倒了,一個夜晚接著……。
兩隻酒瓶倒了,兩個人倒了,兩個夜晚接著……。
三隻酒瓶倒了,三個人倒了,三個夜晚接著……。
援適前理,所有的酒瓶都倒了,所有的人都倒了,所有的夜晚都始終會是夜晚的模樣。
然而,遠景與現況彼此膠融在一塊了。
是嗎?
特別在這樣的時刻--書寫肇始的時刻,沒有人應該去提及……因為一切尚未明朗。
□□
「醒了啊,睡飽了喔!」
「談不上飽不飽,總之……是醒了。」
「怎麼不再多睡一會兒?」
「因為……醒了,所以……就……起來了。」
「要不要喝點酒,熱的?」
「也好。」
「明天,我要離開了。」
「離開?去哪?」
「你讓自己接受不快樂的狀態,這樣……很不好。」
「你快樂嗎?」
「不快樂。但是,我拒絕,儘管……能使得上力的地方少得可憐。」
「我必須坦承--以前,我以為我是快樂的,不,這麼說太過果斷,至少稱不上是不快樂吧!」
「自從你開始寫作之後,我想,你很少是快樂的。」
「這麼明顯嗎?」
「問問你自己吧!」
「如果寫作這件事對我個人而言,存在著所謂的啟示,小小的啟示,那就是-我遠不如自己想像的那般快樂。」
「你不能不寫作嗎?」
「如果停止寫作,我想…….我無法忍受自己的不快樂。」
「可是………」
「我知道,我依舊不快樂,只是寫作可以讓我不那麼直接地……意識到自身的不快樂。」
「你假裝自己可以……代替筆下的角色……然後光明正大地不快樂。」
「或許吧!然而,理由跟藉口的差別究竟在哪裡?」
「你要去哪?」
「外頭下起雨了。」
羽濕的鳥,千萬別轉進暗巷,你看起來像剛剛經歷了一場思想上的風暴。
「我想……重點並不在於要去哪裡,而是離開,化作實際行動的離開,純然是個人性的理由與需求,只要離開就夠了。」
「或許太夠了。」
「我無法解釋或者預示什麼……要等到真的離開之後,我才可能以言語標示出那一個即將前往的所在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張臉。」
「也就是說,此時此刻,鐘面的數字與針的夾角,我跟你兩個人所在的這個悶不通風的房間也能算是一個目的地了嗎!」
「邏輯上……的確是如此,但……」
「但這是最差的、你最不想見到的選擇?」
「說不上是選擇,頂多只能算是一種不願接受的意外的結果。」
認輸,或者自取其辱。
□□
荷西離開了。
後來,他們再度相遇。
這樣能算是一種事實的描述嗎?
是,也不是。
我懷疑是否有人察覺到上述陳述中隱含著的必然性。
(他們再度相遇。)
我應該提醒各位:這裡並非是現實世界,而是文字與意義的廢墟荒城。(我必須承認,不信任現實世界中的人們是我的當然責任,我的自信心來源,一旦我開始述說,提起了筆,我就甘願成為這樣的我。)
結論。或者符合期望下的結局只能是如此。
(他們必然再度相遇。)
但前此種種均非我真正想說的(我的這種反應亦是此必然性的一部分),我想談及的是後來這個字眼,更確切地說,是「……後來……」這種形式的陳述句。
「……後來……」,是你們所在乎的嗎?
(暫停。我允許你們打岔,但發言權依舊在我。)
目前我只能說--沒有後來了。
因為一切尚未明朗。
有一個我可能從屬於的故事:
他從鏡子中看見,女人閉著眼睛,微抿著唇,有光丟出的手指,塗抹著乳液。
他站在女人背後。
後來,他會站在鏡子前--(他只能站在鏡子前了。)
然而,這個故事也可以是從屬於荷西這個人。
一個後設歷史的前提:我曾經送了一本書給荷西,或者另一種不礙題旨的類比等同,像是一封信(包括未及寄出的可能)、一則請託某事的便箋、一張卡片,更容易上手借題發揮的是一場談話--暗昧的生命宇宙偶有的火花。談話。蘇格拉底與柏拉圖。實像與鏡像。無形的思緒與可見的文字。歌者與聞聽之人……不計其數由慌張的文字嘔慾所擬造出來的一組組詞語。
必須重新開始。否則容易偏離主題,否則關乎「……後來……」的正當性與可能性將被剝奪。
……後來……我曾經送給荷西一本書……後來……。
文字無法消解掉文字自身的重量。這是一開始就必須承認的。一開始,我尚未遇見荷西之前,我尚未再次與荷西相遇之前。
「我都快忘了你了……」
「就像忘記……」
「這些年,你都去了哪些地方?」
「是啊!我都去了那些地方!」
「說不定,真正離開的人是你才對。」
「是啊!只要改變支點的方向就行了。」
喝多了,老船長忘了起錨,甲板上的黑貓打起了盹,海上的女妖被吞進信天翁的夢裡去了。
你們可能會問,一個從他方回來的人,帶回來了什麼?
(我們何時被允予了逼問來人的權力?)
「他方」的孤寂意涵:……總是在可見的地平線之外……。
此岸習以為常的未知,以及彼岸不容想像的未知。
思緒之錘,無點可擊。
或者該疑惑的是--究竟是什麼將一個誓言離去不回頭的人,又帶了回來?
起風了,門掩閉鎖的家戶,無人居住,裡頭棲息著幽靈。而門扉洞開的人家,是倉皇離去的痕跡。牆陰躺倒著瞎眼的老人,孩童的笑鬧聲自巷弄深處傳出,不見影踪。
死城。古井如鏡,波紋漣漪缺無。如詩一般的熱烈吵鬧忙碌著的孤寂。
他帶回來了一首詩。或者,荷西被一首詩無知順從地帶了回來。
理所當然
理所當然 生命中會有快樂的事情發生
理所當然 應該的
你我的生命中 會有快樂的事情發生
然而 不快樂是需要被允許的
假使你我的孩子 來得及誕生的話
我預備 換另一種方式
告訴他 關於快樂以及其他………
希望 當鐘聲響起
我仍有勇氣回憶起 曾說過的
「理所當然 生命中會有快樂的事情發生 然而……」
一隻酒瓶。兩隻酒瓶,一雙。三隻酒瓶,真正起始的孤單。
歸謬以及循環。三,接著是多數,最後是無限。
一個人。兩個人,情人或是朋友。三個人,理所當然是成串了。
白日被僵硬的希望給隔除了。一個夜晚。兩個夜晚,星子與霧雨。三個夜晚,耐性一點,是可能尋獲一種氣溫與地圖的關係。
一隻酒瓶倒了,一個人倒了,一個夜晚接著……。
兩隻酒瓶倒了,兩個人倒了,兩個夜晚接著……。
三隻酒瓶倒了,三個人倒了,三個夜晚接著……。
援適前理,所有的酒瓶都倒了,所有的人都倒了,所有的夜晚都始終會是夜晚的模樣。
然而,遠景與現況彼此膠融在一塊了。
是嗎?
特別在這樣的時刻--書寫肇始的時刻,沒有人應該去提及……因為一切尚未明朗。
□□
「醒了啊,睡飽了喔!」
「談不上飽不飽,總之……是醒了。」
「怎麼不再多睡一會兒?」
「因為……醒了,所以……就……起來了。」
「要不要喝點酒,熱的?」
「也好。」
「明天,我要離開了。」
「離開?去哪?」
「你讓自己接受不快樂的狀態,這樣……很不好。」
「你快樂嗎?」
「不快樂。但是,我拒絕,儘管……能使得上力的地方少得可憐。」
「我必須坦承--以前,我以為我是快樂的,不,這麼說太過果斷,至少稱不上是不快樂吧!」
「自從你開始寫作之後,我想,你很少是快樂的。」
「這麼明顯嗎?」
「問問你自己吧!」
「如果寫作這件事對我個人而言,存在著所謂的啟示,小小的啟示,那就是-我遠不如自己想像的那般快樂。」
「你不能不寫作嗎?」
「如果停止寫作,我想…….我無法忍受自己的不快樂。」
「可是………」
「我知道,我依舊不快樂,只是寫作可以讓我不那麼直接地……意識到自身的不快樂。」
「你假裝自己可以……代替筆下的角色……然後光明正大地不快樂。」
「或許吧!然而,理由跟藉口的差別究竟在哪裡?」
「你要去哪?」
「外頭下起雨了。」
羽濕的鳥,千萬別轉進暗巷,你看起來像剛剛經歷了一場思想上的風暴。
「我想……重點並不在於要去哪裡,而是離開,化作實際行動的離開,純然是個人性的理由與需求,只要離開就夠了。」
「或許太夠了。」
「我無法解釋或者預示什麼……要等到真的離開之後,我才可能以言語標示出那一個即將前往的所在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張臉。」
「也就是說,此時此刻,鐘面的數字與針的夾角,我跟你兩個人所在的這個悶不通風的房間也能算是一個目的地了嗎!」
「邏輯上……的確是如此,但……」
「但這是最差的、你最不想見到的選擇?」
「說不上是選擇,頂多只能算是一種不願接受的意外的結果。」
認輸,或者自取其辱。
□□
荷西離開了。
後來,他們再度相遇。
這樣能算是一種事實的描述嗎?
是,也不是。
我懷疑是否有人察覺到上述陳述中隱含著的必然性。
(他們再度相遇。)
我應該提醒各位:這裡並非是現實世界,而是文字與意義的廢墟荒城。(我必須承認,不信任現實世界中的人們是我的當然責任,我的自信心來源,一旦我開始述說,提起了筆,我就甘願成為這樣的我。)
結論。或者符合期望下的結局只能是如此。
(他們必然再度相遇。)
但前此種種均非我真正想說的(我的這種反應亦是此必然性的一部分),我想談及的是後來這個字眼,更確切地說,是「……後來……」這種形式的陳述句。
「……後來……」,是你們所在乎的嗎?
(暫停。我允許你們打岔,但發言權依舊在我。)
目前我只能說--沒有後來了。
因為一切尚未明朗。
有一個我可能從屬於的故事:
他從鏡子中看見,女人閉著眼睛,微抿著唇,有光丟出的手指,塗抹著乳液。
他站在女人背後。
後來,他會站在鏡子前--(他只能站在鏡子前了。)
然而,這個故事也可以是從屬於荷西這個人。
一個後設歷史的前提:我曾經送了一本書給荷西,或者另一種不礙題旨的類比等同,像是一封信(包括未及寄出的可能)、一則請託某事的便箋、一張卡片,更容易上手借題發揮的是一場談話--暗昧的生命宇宙偶有的火花。談話。蘇格拉底與柏拉圖。實像與鏡像。無形的思緒與可見的文字。歌者與聞聽之人……不計其數由慌張的文字嘔慾所擬造出來的一組組詞語。
必須重新開始。否則容易偏離主題,否則關乎「……後來……」的正當性與可能性將被剝奪。
……後來……我曾經送給荷西一本書……後來……。
文字無法消解掉文字自身的重量。這是一開始就必須承認的。一開始,我尚未遇見荷西之前,我尚未再次與荷西相遇之前。
「我都快忘了你了……」
「就像忘記……」
「這些年,你都去了哪些地方?」
「是啊!我都去了那些地方!」
「說不定,真正離開的人是你才對。」
「是啊!只要改變支點的方向就行了。」
喝多了,老船長忘了起錨,甲板上的黑貓打起了盹,海上的女妖被吞進信天翁的夢裡去了。
你們可能會問,一個從他方回來的人,帶回來了什麼?
(我們何時被允予了逼問來人的權力?)
「他方」的孤寂意涵:……總是在可見的地平線之外……。
此岸習以為常的未知,以及彼岸不容想像的未知。
思緒之錘,無點可擊。
或者該疑惑的是--究竟是什麼將一個誓言離去不回頭的人,又帶了回來?
起風了,門掩閉鎖的家戶,無人居住,裡頭棲息著幽靈。而門扉洞開的人家,是倉皇離去的痕跡。牆陰躺倒著瞎眼的老人,孩童的笑鬧聲自巷弄深處傳出,不見影踪。
死城。古井如鏡,波紋漣漪缺無。如詩一般的熱烈吵鬧忙碌著的孤寂。
他帶回來了一首詩。或者,荷西被一首詩無知順從地帶了回來。
理所當然
理所當然 生命中會有快樂的事情發生
理所當然 應該的
你我的生命中 會有快樂的事情發生
然而 不快樂是需要被允許的
假使你我的孩子 來得及誕生的話
我預備 換另一種方式
告訴他 關於快樂以及其他………
希望 當鐘聲響起
我仍有勇氣回憶起 曾說過的
「理所當然 生命中會有快樂的事情發生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