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9 15:00:45+燦爛清晨+

從姓名看巴西人個性

巴西人的姓氏包羅萬象。說巴西人的姓氏幾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民族和語言的姓氏,也不為過。大多數人的全名中總有一個組成部分是非葡萄牙語名字。當然,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難以數計的外文姓氏常常念不出標準規范的讀法,而且聽了也寫不來,拼寫錯誤司空見慣。不過倒有一個好處,看過姓氏,大致可以知道對方的種族和宗教背景。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國家之一,也是多種族融合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據最新人口調查,全國白人佔53·8%,混血佔39·1%,黑人佔6·2%,黃色人種佔0·5%,印第安人佔0·4%。意大利後裔人數最多,達2200萬人。其他如來自德國、阿拉伯、東歐的移民也都有數百萬。源于亞洲的日裔有150萬,華裔也有幾十萬。巴西南方有“德國城”、“意大利城”,裏約熱內盧州有個“小瑞士”,聖保羅市有東方區、猶太區、阿拉伯區。因此,巴西人的姓氏正是反映了巴西多種族、多民族融合的兼容特性。

   巴西人習慣呼名不稱姓。父母一般都給子女起兩個名,而且往往雙名齊用。無論在家裏,還是公共場合,都只叫本人的名。不管什麼人都一律如此,現總統卡多佐不僅是國家元首,而且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學者,但舉國上下都直呼其名費爾南多·恩裏克,在巴西境內,很少有人用他的姓卡多佐,而在國際上則多稱他為卡多佐總統。

   在巴西,人們在稱呼問題上,即使書面行文也不習慣用姓氏,很少在名前加上“最尊貴的先生”和“閣下”這類客套的繁文縟節。在社交場合的待人接物、著裝、用餐等也遠不像歐洲人那樣處處清規戒律。巴西是一個沒有沉重歷史傳統的年輕國家,不崇尚陳陳相因、循規蹈矩。小孩子從學齡前就表現得無拘無束、大膽思維、談吐自然、不發怵不怯場,個個都像小大人似的。

    天性樂觀幽默

  巴西人喜用別名、愛稱和綽號。這些別號有的由名字脫胎簡化而來,如盧拉由路易斯轉化過來。有的則與名字毫無關係,由自己或親朋好友命名,如貝利、卡福等。

   很多名人以別號著稱,本人姓名反而不為人所知。在別號得到廣泛傳播後,不少公眾知名人物往往要求將別號登記為正式名字,當選總統盧拉就屬此例。別號在巴西盛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巴西人樂天、開朗、輕松、幽默的心理特質和事事從簡、不加修飾、隨意而為的行事風格。

   巴西人愛起新奇的怪名。一位競選議員的政治家自封別號“巴西的曼德拉”,並正式注冊為名字。有一個父親把巴西國歌的第一句歌詞分成三段,分別給三個兒子做名字,其愛國之心雖令人肅然起敬,但卻讓人覺得有點稀奇古怪。巴西是音樂之鄉,拿歌詞取名者大有人在。去年“9·11”恐怖事件後,一對夫婦竟然把剛剛出生的兒子取名為“本·拉丹”,讓不少巴西人唏噓了一番。以外國國名、地名、人名取名的也很普遍,比如80年代時有個球星就叫“中國”。

   顯然,巴西人如此取名並非偶然,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巴西人思維獨特、富有創意、喜歡獨出心裁、有時甚至隨心所欲的個性。(陳家瑛)

------------------------------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11/19/content_6339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