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2-24 21:59:27絕愛紅塵

矮=肥=短?!視覺刻板印象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視知覺的訊息接收與刻板印象之間的關係。藉由「胖的人看起來比較矮」作為實驗研究來探討視知覺的訊息接收與刻板印象之間的關係。所做的研究假設主要包括如下所述的二點:
1. 以偏見刻板印象而言,因為我們對於事物訊息的輸入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存在,所以我們會有認為胖的人較矮的認知層面。
2. 以特徵偵測理論而言,因為我們對於事物訊息的輸入會以該輸入物的特徵為視知覺的首要偵測對象,所以我們會有上類的迷思。
所採行的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以及深度訪談法此2項方式來進行研究資料的蒐集。研究的對象為慈濟大學二年級學生。其研究結果指出大部分的人都會直覺性地把「高-瘦」以及「矮-胖」配對為同一類,但卻往往說不出為何原因。本研究以刻板印象概念的形成和特徵偵測理論此兩項研究論點作為為論述基礎探究其原因。
本研究並非一個正式的研究設計。研究措施粗簡、但容易執行,由此研究結果,可提供為其他學者做為類似研究的參考。

Key Words:視知覺(vision)、刻板印象(stereotype)、體型(figure)

一、緒論
Introduction
在《國語辭典》有關〝知覺〞的相關解釋中,是將〝知覺〞歸屬為名詞,而最常被使用的解釋就是:眼睛與物體形像接觸所生的感覺。是由於眼球網膜上錐狀細胞和柱狀細胞受光波的刺激所引起的反應。
儘管時代背景的變遷,但是關於大腦之視知覺的議題和論述幾乎都沒有什麼改變,唯一改變較多的部分就非視知覺其後續所造成的議題莫屬了,但是不管研究者多麼努力地想要從中找出解答,其實他們的最終訴求就是希望能夠解開大腦中的奧秘,並提供未來有關人類之相關研究或是其他報告之所需,而不只是一個單一用途的研究報告罷了。
本文將以慈濟大學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人類認知觀念中的刻板印象對於個體在視覺上所知覺到的訊息是否會受到影響。近年來,隨者科學儀器的發明與醫療技術的蓬勃發展,愈來愈多人願意去探就人類身體上的各個神秘之處,並藉此些研究的發現而更加地知道人類不同於其他物種的奧妙。
不管是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或是社會心理學的觀點來切入,我們可以發現到:因為我們每天所要接收的訊息非常的多,所以我們為了能夠節省時間且能快速地對於外界訊息做適當的挑選與剔除,因此多多少少都會經由我們的學習歷程來處理訊息,並按照先辨識刺激的物理特徵,而後認識其內涵意義,是由抽象而具體的由下而上的順序處理,故我們認為自身的認知刻板印象是可以影響到我們對於視知覺的判斷。
Research Motivation
記得很久以前的一個廣告。嗯,那是白冰冰所拍的一個冬瓜露廣告。其廣告台詞為:「矮肥短,矮肥短,矮擱肥擱短,人都笑我矮肥短!」很奇怪,為什麼我們都會把矮、肥、短給聯想在一起?為什麼我們會對於矮、肥、短產生一種刻板印象呢?是不是因為這種刻板印象使我們會有「胖的人看起來比較矮」的視知覺偏誤產生?明明兩個人的身高一樣,只因體型一個瘦,一個胖,我們還是會很直覺性地認為胖的人比較矮!為了想替這疑惑找尋一個合理的答案的慾望便成為我此研究的動機所在!

Research Purpose
人類視覺系統在面對外在刺激時,必須分析光線、獲取意義,及時做出物體辨識的工作,以便能對之反應。由於許多資訊模稜兩可,因此視覺系統必須在各種不同的線索中找出一個唯一解。基於外界刺激的特性(如光源的方向等自然界的限制)、演化的形塑、解剖與生理的限制以及視覺系統的目的與功能等等的影響,形成目前我們所知,人類視覺系統種種的處理原則。就應用層面而言,瞭解人類視覺系統的運算法則可以在機器辨識、視訊輔助器材、影像處理、視覺傳達與藝術等方面多所應用;而就理論層次而言,以科學方法探討人類視覺系統已經卓然有成,在方法與結果方面都有值得介紹與繼續討探之處。
本研究的目的便是在於提供一個綜觀的角度,從視覺研究的歷史脈絡中,剖析視覺研究的方法以及研究的成果。由於視覺研究的科際整合特性,本研究內容將特別著重在視知覺的訊息接收與刻板印象之間的關係。

Assumption and Hypotheses
因為一般人總對於人們的身材有某些迷思議題存在,所以我們平時對於兩個身高相同但是體型不同的人來說,我們會認為體型較胖的那一個人看起來會比體型較瘦的人來得矮。以下我們此次所做的研究假設主要包括如下所述的二點:
1. 以偏見刻板印象而言,因為我們對於事物訊息的輸入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存在,所以我們會有認為胖的人較矮的認知層面。
2. 以特徵偵測理論而言,因為我們對於事物訊息的輸入會以該輸入物的特徵為視知覺的首要偵測對象,所以我們會有上類的迷思。

二、研究設計
Noun Exegesis
1. 刻板印象
對某人、事、物或情境獲得印象後,所持的固定的態度或觀念稱為刻板印象。當再遇到同類的人事、情境,則給以固著的反應或觀念。

2. 先入為主
將最早聽見的說法當做是正確的,而不願做任何的改變。

3. 特徵偵測理論
基本想法則不以「整體」為分析單位,而以感官刺激的「組成分子」為分析的基礎,認為當兩種刺激相同的組成分子愈多時,愈容易造成錯誤的辨認,如把C看成G,但卻不會把C看成A。該派理論並且認為人對感覺刺激的知覺過程,是以其組成分子當作基本的分析單位,心理學家普萊查德(R. M. Pritchard)曾作過一個實驗,利用一種叫作「網膜上的影像固定法」的技術,讓受測者不管眼球如何轉動(人的眼球無法長期固定的注視某一點,大概在兩百毫秒左右就會跳動到別的注視點),總是會看到同樣的影像(如BEEF這個刺激字),注視時間一久,影像便會慢慢消褪甚至看不見,但是消褪的過程,並不是隨機的,而是經由下列的程序:BEER→BEE→BE→………,消褪後所看到的英文字對受測者而言,都是有意義的較小的語文單位。

4. 認知
心理學上指個體經由意識活動而對事物產生認識與理解的心理歷程。

Research Method
此次研究主要是採行下列此2項方式來進行研究資料的蒐集:
深度訪談:以半結構式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為主要的訪談方式。即事先必須準備好訪談的主題和問題大綱,但是訪談者(我自己)不採取主導的地位模式,訪談過程仍是由受訪者自行決定表達的方式與內容,且將以一種問答的敘述型態來呈現出訪談的內容。
問卷調查:以封閉式問卷調查(open questionnaire)為主要的問卷調查方法。藉由慈濟大學學生們所填寫的資料來分析出其間的相似點與相異點,並再加以比較之。

Participants
本研究採用機率中的簡單隨機抽樣(當母群體是已知數時,編號抽籤以決定代表性樣本的辦法,且一個母群體中的每一個元素均有相同的機率被選取成為樣本。引自《張氏心理學辭典》)方式。
受試者的來源主要是從慈濟大學二年級學生為主要的取樣對象,並將之分為2部分,一部分直接進行口頭詢問,即訪談;另一部分則採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直接口頭詢問的受試者一共有23人;而在問卷調查方面,受試者共有27人,問卷回收率是100%,故此27份問卷單均列入本研究的資料分析。此外,問卷部分在1/1時發出,並在1/6間回收完全。

Research Instrument
本研究所使用的問卷與訪談問題均是從所蒐集到的參考資料中匯整出來而自行設計而成的一份封閉式問卷,共1個題項。問卷中的問題主要是期望受試者能夠挑選出高胖、高瘦、矮胖及矮瘦此四項形容詞中,哪幾個聽起來較為常聽或是順耳者,並請求告知原因。

三、研究結果
Data Arrangement and Analysis
本研究的資料主要是為訪談和問卷兩部分。首先,將訪談的結果轉換為統計資料,以作為較具明確性且清晰的資料檔,此外,再進行問卷部分的結果統計,以供本研究所需之資料。統計資料分述如下:
訪談部分:
表一:
高胖 高瘦 矮胖 矮瘦
人數 0 23 22 1

問卷部分:
表二:
高胖 高瘦 矮胖 矮瘦
人數 0 27 24 3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發現:詚多數的人在被問到你覺得高胖、高瘦、矮胖及矮瘦時,我們通常的直覺反應就是會覺得高瘦和矮胖是最適合的,但是當我們詢問受試者為什麼會覺得這些高瘦和矮胖聽起來較順耳的時候,大多數的人都是說〝因為常常聽到別人這樣說,所以就會很直覺地覺得高瘦與矮胖的配對是理所當然的〞。不過若是要求受試者說出這兩這間真的有如此的相對關係的時候,多數受試者會認為其實是事實也不盡是如此。

四、研究討論與建議
Conclusion and Discussion
本研究是主要是藉由刻板印象概念的形成和特徵偵測理論此兩項研究論點為論述基礎。首先從刻板印象概念的形成而言,在概念形成的理論中提到,我們對於外界刺激訊息的概念形成是藉由刺激物的外顯性而形成的,也就是說,我們對刺激物所形成的概念是根據刺激物呈現給我們其本身較具有特別訊息者的部分而形成。因此,當我們在看到身高較高的人時,其所呈現給我們的刺激是屬於垂直直線式的,以注意力資源分配的觀點來說,我們只注意到此人〝高〞的特色而忽略了其在〝體寬(胖)〞的部分,再經過多次的經驗累積之後,當我們在看到身高高的人的時候,我們視覺所接收的訊息將會特別活化大腦中首〝高〞的反應。此外,因為在人類的視覺功能中,垂直直線會有向上延展的效用,所以我們當看到高的人的時,該體型以被其身高的向上延展效用抵銷了,故我們常常會將高和受配對加以產生連結。而我們會認為胖的人會比較矮的原因則是因為我們常常會只注意到該人體型〝胖〞的部分,再加上胖有向左右延伸的作用,所以較易將人的體型逐漸形成一個〝圓〞的形狀。另外,在將圓曲線將直垂直直線做比較的話,我們可以發現到:垂直直線有向上延展的效用,而圓曲線則有向左右擴大的功能。以此觀點套入人類體型中,很容易會讓我們在對刺激形成概念時產撐這樣的錯誤刻板印象的認知,也就是社會心理學中常常會被提到的兩事件之間錯誤連結效應。
另外再以特徵偵測理論來說,因為特徵偵測理論是指物體乃由各種特徵所組合而成的,而我們則是藉由這些物體特徵的存在而知覺到此物體的存在,所以當我們在知覺到兩個身高相同的人時,因為他們在身高上就不會特別強調出此兩人的差別,所以我們就會特別偵測到他們兩人之間不同的特徵---胖或是瘦。再加上如上所述,體型胖有向左右擴張的效用,因此胖和他的身高之間就會產生相互抵銷的作用。而在特徵偵測理論中,我們在直線中找斜線與在斜線中找直線的困難度是不同的。在斜線中找直線的工作對我們來說比較困難,因為我們對由上到下的特徵較為敏感,所以平時我們已經對垂直線是已經習以為常了,因此當我們在知覺到直線和橫線的出現時,我們就會較易將注意力放在我們不熟悉的橫線上。以此類推,當我們遇到體型較胖的人時,我們會特別偵測到他們胖的部分,而在不知不覺中則忽略了他身高上的高度了,故我們較會容易認為胖的人在身高上的高度就較沒有瘦來的高(前提:兩人同高)。
總而言之,我們視知覺所接收到的外界刺激訊息不一定凡是就真的是正確的,而是還要配合上當時的外在環境、個人知覺習慣…等其他因素,故〝矮=肥=短?!〞的迷思之造成原因是我們視知覺和刺激知覺習慣彼此交互作用所造成的結果。

Research Limitation
在本研究中,因為在訪談部分和問卷調查的部分並沒有將男女兩者的性別差異列入研究變項中,所以在此次的研究裡,並不打算另外討論在視覺刻板印象中,男性和女性的視知覺會展現出什麼樣的差異。目前我們未找尋到有一些研究已經提及男性與女性在視覺的刻板印象上有所差異,因此,建議往後相關研究宜關注性別問題以及視知覺對於刻板印象的反應。由上述研究可知,雖然平時男女性別在生理上的視覺系統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實際上,男性與女性之不同的刻板印象對視訊息傳入可能造成的影響卻是不容忽視的,所以此後研究可以針對此議題而加以探討,故此為本研究的一項限制之一。
本研究的第二個限制就是在於訪談與問卷調查的受試者人數並不夠多,所以在最後的資料分析結果中或許就較不能蓋括於整個受試者之母群體。

Introspection
在自我省思方面,我們覺得自己在尋找訪談受試者來源的時候還不夠廣泛,或許是因為此次進行研究的時間太緊迫,所以自我們所找尋到的受試者樣本數並不夠多,因此希望我們自己在下一次的研究中能夠更積極地在於受試者的問題上更加強,以讓我們在每一次的研究報告中均能獲得許多經驗上的成長。
除此之外,在於參考資料的蒐集方面,我們覺得自己總是太過於依賴網際網路上的簡易搜尋方式,所以只要一遇上網路斷線或是其他問題時,可能在資料的尋找上就會出現困難,因此希望我們能夠在多多向班上同學學習有關圖書館資料利用的技巧,不要常常只是靠著幾份資料就想要做好一份研究報告,而且也希望我們能夠不只是使用中文書籍的資料而已,若是還有能力的話,我們期許自己也能有利用到原文書較新有關現階段視知覺之錯覺上的新資訊,讓我們的視野不是只受限於國內的視覺議題研究罷了。
雖然在這一份報告中仍然是有些許的不滿意之處,但是我們敢確認自己在這一份報告中也注入了屬於自己的一份心力,不管別人覺得這是一份什麼樣的報告,但是我們可以很堅定地說:「我們確實盡力了,但對於缺失的部分,我們由衷地歡迎大家不吝於批評與指教,以讓我們能夠再繼續進步下去。」

Gratitude
雖然這還不是一件很完美的研究報告,但是我們相信我們都曾經為此份報告盡過一份心力,而往後在做研究報告時,則會在多多留心於此次報告的缺失,以求再加以改進。
最後,也非常感謝老師們在本研究中的資料提供與細心指教,也非常感謝各個受試者願意花時間來協助我們完成資料的蒐集,真是感恩大家的熱心幫忙與參與。

Reference
安.韋伯 1995 趙居蓮、莊耀嘉、葉光輝 聯合校閱
偏見與歧視。社會心理學 第12章 P.201-214。桂冠圖書公司。
鄭昭明 1994
概念與歸類。認知心理學 第9章 P.304-P.305。桂冠圖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