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1-10 00:21:15絕愛紅塵
若你是老師,你將如何讓我們改變態度去預先做閱讀原
就以改變態度的方法來說,我們可以利用:a. 訊息學習方法Message Learning Approach;b. 詳細說明可能性的模型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c. 行為學習模式Behavior Modeling…等的方法來讓我們達到說服別人的目的。首先以Message Learning Approach而言,其對於態度改變的基本看法是:a. 只是種基本的學習歷程;b. 是幫助我們取得獎賞或是避開處罰的工具。因此若是以其理論內容來作為改變他人態度的依據時,那麼我們又可以藉由4個影響態度改變的因素來做進一步說明:a. Who傳遞說服訊息者→傳遞說服訊息者的可信度愈高,則我們愈容易被說服。Ex:我們可以請求老師(Credibility)來為我們介紹當時她出國唸書時,其在面對了這麼多的原文教科書的學習環境下,她是如何學會在短時間內就能掌握到此chapter中較為重要的內容部分。因為我們知道孫老師跟我們一樣均是受到同樣的教育方式(Similarity),再加上其本身亦蠻強調閱讀原文書所能為我們帶來的優點,且其上課的投影片又以英文的為主,所以老師對於我們而言算是一個可信度高的說服者。畢竟一個與我們有相同受教背景的人都能夠將原文書的閱讀當作是在閱讀中文書一樣,那我們也應當可以做到預先閱讀原文教科書的習慣。b. What說服訊息本身→說服訊息本身的內容極組織對於傳遞說服及態度改變均有重要的影響,其特色有訊息訴求清晰、引人注意且帶有震撼力效果、提供嚇人性訊息、使用幽默的口語和採用單方面訊息vs.雙方面訊息。Ex:老師在一開學前就必須非常明確地表明說,其非常著重於學生對此堂課教科書的課前預習(Clarity),並特別強調在每一週上課前均會抽點2-3位的同學摘要出其在預習中所讀到的一些內容(Vividness)。此外,告訴學生在學期的各次測驗中,會有一些課本中有提到但是老師上課卻沒有教授到的某幾個基本理論或是觀點的考題會出現在其中,而此部分占測驗卷的50%,因此若是沒有看的話,學生的考試成績就有可能會不及格(Fear-Arousal)。另外,我們必須再告知學生若光只是閱讀中譯本的書籍的話,雖然我們在準備考試上或許會有短暫性的幫助,但是此書籍中可能對某事件的切入角度是採用社會學的角度為依據,因此就會與我們以心理學角度切入的觀點有所相異,再加上原文書在閱讀上確實比中譯本來的耗費較多的時間且困難度較高,不過我們卻能夠藉由此機會來增長我們的英文閱讀能力並引發我們挑戰困難的決心,且進而獲得更新、更完備的社會心理學訊息(One-Sided vs. Two-Sided)。c. Whom接收說服訊息者→我們的說服訊息本身必須要能夠符合接收說服訊息者的程度,若是說服訊息本身不能符合接收說服訊息者的能力的話,我們就就沒有辦法來達到說服的目的;反之亦然。Ex:若是當老師在學期初對於此社會心理學預習原文教科書的規定之說明是採用英語講述的話,那可能會因為大多數學生的英文聽力均未能夠達到如此正確的情況下,學生對於老師所述及的內容根本都沒有了解,更別說是要學生去遵從了,因此老師必須採用學生聽得懂的中文來請楚說明其對於此科目的訴求。此外,在班級中,學生其本身的學習又可以分為幾種:1. 英文好且會自動預習者:適時地給與他們鼓勵,並建議學生可以在另外閱讀一些其他相關的訊息。2. 英文好但卻不自動唸者:告知學生英文的閱讀能力是長時間持續性練習而來的,因此平時若沒有閱讀原文書的習慣的話,那其能力將會逐漸消退。3. 英文普通且會自動預習者:告知其課本中有些可以省略掉的地方,使其不會因為內容過多而打退堂鼓不願意閱讀了,且亦要適時地給予獎勵。4. 英文普通但不想預習者:鼓勵之,並告知其既然有能力去閱讀,那為何不是著去做做看。5. 英文不好卻想要唸者:事先替其規定出最為重要的地方,並建議其配合著中譯本的部分一起做閱讀,使之逐漸習慣此種讀書方式,之後再漸漸擴大其閱讀範圍。6. 英文不好且也根本不想念者:使用行為改變技術。即強制規定其每週必須閱讀的幾個小範圍,且同樣配合著中譯本做閱讀,並抽考之,使其有督促自己做閱讀的動力。d. Which傳遞訊息的途徑→傳遞訊息的途徑有許多不同的方式,而這些方式並沒有所謂的好壞之分,而是只有適不適合於我們的說服訊息本身的差別而已。Ex:老師可以發給我們一篇論述有關課前預習對於我們在學習上所造成的優良效果(Printed),且再對我們進一步地說明使用原文書與中文書的優缺點,並特別強調社會心理學原文書對於我們初次接觸者來說較中文書能提供更明確的訊息內容(Face to face)。再來以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而言,其理論認為我們的態度改變是根據於收訊者會去思考此問題的可能性會有多高而定的。此理論模型還包含了收訊者對於說服訊息本身的2個條件之存在,即收訊者的動機與能力。收訊者動機是指其對於此說服訊息本身是否具有動機去對之做進一步思考;而收訊者能力是只收訊者若對於此說服訊息具有動機的話,那其是否具有能力來對之做判斷的條件。Ex:因為在一個班級中,其實每一個人的英文能力都不盡相同,有人的英文閱讀能力好;有些人閱讀能力差,所以老師可以藉由期末總成績之加分權利來激勵同學做課前預習的習慣(Motivation),或是藉由事先提供學生有關下一次上課時所會教授到的頁數範圍,使英文閱讀能力低的同學也能夠多多少少會預先閱讀一部分的內容(Ability),而至於那些閱讀能力較好的同學而言,老師亦應該適時地對他們給予獎勵,以督促他們能夠更進一步地學習。最後以Behavior Modeling來說,其理論內容是強調態度隨行動而變。學習者的行為有了具體的改變,並體會行為改變所得到的益處,在心中產生了內化,如此態度才會改變。Ex:老師在學期初的時候乾脆就強制規定每一個人再每週的上課都要先繳交一份摘要,並明確地規定摘要不可有出現互抄的情形,且若是沒有按時繳交者,則給予之扣分;反之,若是表現好的話就給予加分或是口頭讚賞。實行半學期之後,等學生大多都能夠從課前預讀中得到效果時,其就較會養成課前預習的學習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