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的葉永來從小就學《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圖為葉永來在整理字模。(大紀元資料室)
【大紀元2018年07月30日訊】近日,浙江衢州市柯城區萬田鄉的氣溫已達攝氏30多度,一棟青磚黛瓦的仿古四合院在群山裡顯得異常幽靜,28歲的葉永來坐在院子裡的池塘邊。做著一份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的活計——活字印刷。
葉永來是杭州人,這棟仿古四合院有500平米左右,是他朋友租的。在這裡做仿古活字印刷已經3個多月了,他的目標是刻完所有的漢字,做一套完整的木活字印刷工具。
「我沒其它愛好,就愛國學和書法,不喜歡喧囂的都市,只有書法和雕刻讓我快樂。」葉永來說。
一刀一刀刻《康熙字典》
手邊有一部《康熙字典》,字典裡有47,035個字,葉永來按照字典上的字逐一寫在木質字模上,木頭是棠梨木。「和宋元時期的活字印刷的底板大致相當了,字模最好用梓木,但現在梓木比較難找,棠梨木也是上品。」現有漢字7萬個左右,他的目標就是將所有的漢字都做成活字印刷的字模。
他每天要對著字典大約寫1,000個字,棠梨木字模上寫好字後,就是用刻刀在字模上刻出凸出的字,葉永來每天要刻一百多個小字模。「一刀一刀的,力度深淺都不一樣,刻刀刻出的聲音對我來說是最好的音樂。」
按古法做活字印刷
每天下午,葉永來還要和朋友一起試著古法活字印刷:將雕刻好的字模按照文章有序排列,把墨水用水稀釋一下,然後調好的墨水均勻刷在底板上然後鋪上宣紙。葉永來用刷子在紙上來回刷著,大約十秒後,一張類似於古體書的印刷本就出來了。
「這就是800年左右宋元年間流行木活字印刷術,我完全按照古法在操作,還有很多技術細節需要攻克,但現在已經做得很接近了,有人勸我用電腦雕刻會省時省工,但我拒絕了,那樣的活字印刷是沒有靈魂的。」葉永來說。
私塾先生帶大 愛國學和書法
葉永來出生在杭州建德的一個古村裡。「村子裡有很多老屋,我就出生在一座清朝初年建的一棟老房子裡。」他是爺爺帶大的孩子,爺爺做過私塾先生。
葉永來說,別的孩子開始學拼音字母的時候,他開始學《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別的孩子開始拿鉛筆,他開始拿毛筆。不僅如此,爺爺還要求孫子守禮法。「比如,吃不言睡不語,比如節日的禮數,都要求我嚴格執行,否則就會挨打。」
從小到大,葉永來都是村裡書法最好的一個,但也是喜歡獨處的一個。2011年,他被西南大學美術專業錄取,主攻書法和版畫。在大學裡,葉永來依舊喜歡獨處。成績優秀的葉永來本有機會留重慶,但他還是選擇回家。「打小爺爺就叫我不要忘故鄉,在外面感覺沒有家裡好,所以我選擇回家。」
「我就喜歡獨自書法和雕刻,這是我最喜歡的生活方式,沒有單位讓我這麼自我地工作。」經人介紹,葉永來認識了衢州的一個朋友,朋友願意給他提供場地並給予生活補貼,助力實現願望。「不把木活字印刷弄好我是不會走的,我要像紀曉嵐編《四庫全書》那樣專注地做這個事情。」葉永來說。
找個「可以寫入家譜」的妻子
葉永來只談過一次戀愛。「還是上大學的時候,是女孩子來找我,我不善交際,也不太會主動,她主動找我可能是欣賞我的書法和版畫吧。」
女孩是重慶人,畢業時要求葉永來留在重慶,但葉永來選擇回鄉。「捨不得那個善良的女孩,但我更眷念家鄉。」
葉永來說,他找妻子就要白頭偕老,永不分離。「和我結婚的女孩是要寫入我家家譜的,結婚的那天我也會種一棵萬年青的,這個儀式肯定是不能免的。」
責任編輯:心鑒
重現畢昇活字印刷 師大:證實中國發明
【大紀元2017年05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台師大團隊利用3D列印塑膠活字,再加工變泥活字,印證宋朝畢昇的泥活字版印刷術可行,證實中國最早發明活字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台師大團隊依製造活字、字盤、檢字、排版、刷印到還字等印刷程序,模擬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的過程。今年也拿到2項專利,包括製作畢昇泥活字的方法,另一個則是手提裝置的教具,可以讓大眾實際體驗畢昇的泥活字印刷術,也可排版、印刷。
過去曾有陸媒體提到,韓國人主張發明世界上最早的金屬活字。徐照夫說,韓國主張的是金屬活字,和中國古代的泥活字並不相同。
台師大圖傳系兼任副教授徐照夫提到,在上印刷科技史課程時,探討世界最早的活字版印刷術,都會提到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的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但沈括的著作和泥活字版印刷術相差40年,且非親眼所見,而是經過傳述,因此無法得知印製過程中應有的要件,後代雖有專家學者模仿印製,但都和畢昇泥活字版印刷術有些差異。
據《夢溪筆談》記載,畢昇的泥活字版印刷術在製造活字時,「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這次實驗用3D列印機輸出薄如錢唇的塑膠活字,再翻製成母膜,之後以溼陶土翻製成膠泥活字,經陰乾、修邊後,放在炭火中燒烤或電爐處理,達到不會壓碎的程度就成為泥活字。
在排版時,團隊用炭火爐當熱源,發現泥活字放在上面不會傾倒,且可任意滑動,因此具有多種形狀的排列功能,這是後來的木活字印刷或鉛活字印刷不易實現的版面設計功能,但此技術並未在沈括的記載中或歷代考證中出現,徐照夫推測畢昇未利用泥活字印製整頁作品,可能因為他是平民,沒能力印製成書,也因此無成品留存。
責任編輯:呂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