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全台登革熱疫情持續延燒,網路盛傳適度放流大肚魚、孔雀魚等魚類,透過「生物防治法」將有助於防制登革熱病媒蚊滋生!不過,學者表示,若貿然將上述外來魚種放至於開放性水體,恐對該水域生態造成威脅,建議不如改以目前正復育中的台灣原生本土種「台灣稻田魚」,或是本土蓋斑鬥魚較為合適,而明年將有望提供台灣稻田魚魚種予相關單位繁殖。
在海洋大學研究團隊的努力下,原先瀕臨滅絕的「台灣稻田魚」現以成功復育達700尾左右。
(圖片/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陳義雄教授提供)
愛吃蚊子幼蟲!「台灣稻田魚」生存量拉警報
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陳義雄教授表示,「台灣稻田魚」是一種台灣本土稀有的原生種魚類,主要以蚊蠅幼蟲為主食,屬於傳統的卵生魚類,與外來的大肚魚(食蚊魚),以及孔雀魚等卵胎生魚類並不相同。
正因為「台灣稻田魚」是傳統的卵生魚類,相較於外來的卵胎生魚大肚魚、孔雀魚繁殖力較弱,常會不敵外來淡水魚種的競爭與威脅。再加上近10年來低海拔水體汙染下,本土的原生魚類台灣稻田魚,在大部分的台灣水域,已近乎絕滅,僅剩下新北市及宜蘭縣僅存為數不多的零星台灣稻田魚族群。
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陳義雄教授表示,「台灣稻田魚」是一種台灣本土稀有的原生種魚類,主要以蚊蠅幼蟲為主食,屬於傳統的卵生魚類。
(圖片/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陳義雄教授提供)
學者:「台灣稻田魚」已成功復育 明年可望加入登革熱防疫作戰
所幸,在海洋大學研究團隊的努力下,從北臺灣僅存的少數族群,帶回少數20多尾野外親魚進行繁養殖研究。且值得慶祝的是,今年夏天在新北市與海洋大學在貢寮場域合作的「水生生物研究暨保育中心」已成功建立「台灣稻田魚」的自然繁殖畜養系統。
陳義雄教授也透露,除了「台灣稻田魚」外,其實同樣屬於台灣原生種、以蚊子幼蟲孑孓為主食的蓋斑鬥魚也是另一選擇。
(圖片/取材自維基百科)
至今已順利自然繁殖出新生族群至少達600到700尾,成功為本土「台灣稻田魚」建立了基礎保種族群,而未來也將持續建置此自然繁殖系統,順利擴增足量的自然族群資源,預計今年底前可望繁殖至5000至10000隻左右。
陳義雄教授也指出,由於目前「台灣稻田魚」仍在保種階段,因此暫時仍無法施用於杜絕登革熱病媒蚊滋生上,若外界真有魚苗需求,也需等至明年,繁殖族群超過1萬至2萬尾左右,屆時才能提供種苗供外界繁殖。
消滅孑孓本土蓋斑鬥魚也可行!學者:與台灣稻田魚可共存
此外,陳義雄教授也透露,除了「台灣稻田魚」外,其實同樣屬於台灣原生種、以蚊子幼蟲孑孓為主食的蓋斑鬥魚也是另一選擇。且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將「台灣稻田魚」、蓋斑鬥魚放置同一開放性水體,由於兩者間可相互共存,因此也無需擔憂彼此會相互競爭、干擾。
需多方評估!學者:成功滅蚊光靠流放魚苗不夠
但陳義雄教授也強調,不論是選擇透過放流「台灣稻田魚」,還是蓋斑鬥魚來達到減少登革熱滋生源的目的,事前都應有完善、全面性的評估,包括是否為適合其順利生存繁衍的棲地、水質是否曾遭受污染(工業廢料、化學農藥)、水流量充足與否、魚隻供應量、繁殖條件等都需納入考量中。
最重要的是,想要成功滅蚊,光是此一環節努力可不夠!事實上,包括居家環境周遭的定期清潔、有無裝設紗窗、清除空地閒置物品、定時消毒、噴藥等,彼此環環相扣,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