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2 11:41:59綺羅

二次大戰東亞地區一 二事

二戰史實 中華民國海軍悲壯抗日

 

(中央社記者廖漢原華盛頓19日專電)二次大戰結束70週年,對日抗戰期間,中華民國海軍以些微戰力對抗海上強國日本,發揮阻滯攻勢的重要戰果,這段鮮為人知的史實也在回顧浪潮中浮現。

根據海軍近期編撰中英文對照的「海軍抗戰期間作戰彙編」指出,中華民國海軍在對日抗戰期間的艦艇為59艘,日本為265艘,戰後僅餘10艘。

大部分中華民國艦艇遭攻擊損毀,或戰術性沉艦堵塞港口與運輸要道,阻滯日軍西進;相對於陸軍與空軍,海軍悲壯的一頁戰史,因編制與艦艇較少而不為人知,也欠缺完整史料研究。

全球掀起回顧二戰史料熱潮之際,中華民國海軍對阻滯日軍攻勢的貢獻也引起各界重視。

日本海軍在明治維新期間,學習英法造艦技術快速發展,甲午與日俄戰爭後,獨霸西太平洋,中華民國海軍直至戰前,仍使用前清舊艦,在長期抗戰策略下,於長江口布雷構築封鎖線,並自沉40年舊艦切割航道,使日軍無法快速順長江西進。

此外,海軍官兵在弱勢下,遭遇日軍強勢海空攻擊,許多艦隊官兵作戰至彈盡援絕船沉,全艦官兵犧牲。為了達成阻滯目的,官兵仍控制長江要點,布置水雷,拆裝艦砲至岸上,為會戰作出貢獻。

海軍官兵浴血奮戰,28艘戰艦在上海與南京間的江口被炸毀沉沒,6艘沉於福建廣東沿海,但日軍3月亡華的口號未能達成,也未控制長江中上游與南方沿海。

2月出版的「海軍抗戰期間作戰彙編」,集合海軍戰時重要命令與戰術研析,善用沉船、要塞、砲隊與布雷等手段。1940年4月的資料指出,先總統蔣中正曾指「海軍遲滯日軍的長江行動,國軍沒有任何一項武器裝備,可以發揮同樣效果。」

美國近期掀起紀念二戰結束70週年熱潮,期間中華民國在太平洋戰區的活動史料也是回顧重點;駐美人員除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外,也提供完整史料,說明中華民國的貢獻。

發動戰爭的日本男人!牽扯2000萬死傷的世紀之役,外國人怎麼看?

 

2015年08月14日 17:26

天資過人叛逆不羈

逝世至今超過66年的石原莞爾,1889年1月18日出生於日本東北山形縣鶴岡市,父親石原啟介為當地警署署長。

石原莞爾自小夢想成為日本陸軍一員,他13歲進入「仙台陸軍地方幼年學校第六期」就讀,該校當年為讓士兵戰時能徒手繪製精準地圖設有寫生課,天資聰穎的石原個性叛逆不羈,他15歲時寫生課大膽畫下生殖器的不雅圖畫引起校方不滿即為一例。

 

Ishiwara Kanji YouTube
石原自小天資聰穎,在二戰太平洋戰區提出「日本不應全面侵略中國,以避免與英美為敵」,然未為主流。photo credit:YouTube

榮耀的軍刀組

2012年,導演Paul Jenkins執導,Subreal與Arturo Mio公司製作、德法公共電視台(ARTE)曾播出紀錄片《發動戰爭的男人》,針對二戰時期日本陸軍中將石原莞爾於歷史記載其為「太平洋戰區燃點事件『九一八事變』始作俑者」提供鮮為人知影像,吸引二戰史迷關注。

2012年法國製播《發動戰爭的男人》,2015年8月14日台灣公視播出

離經叛道的石原進入「陸軍大學第三十期」時,成績依然優秀,但學習態度仍特立獨行,他與一股腦兒苦讀、成績仍未及他亮眼的同學東條英機看不對眼,兩人日後在二戰戰場互不對盤的場面此時已可見端倪。

關東軍的大腦

陸軍大學畢業時,石原莞爾榮膺陸大「軍刀組」成員(全校前六名畢業者,可獲日本天皇賞賜軍刀),23年後「珍珠港事件」策動者之一的東條英機也是其中一位。

石原畢業未久即被派往中國武漢,在中國戰場他展現天才般的戰略觀,不僅被譽為「關東軍大腦」,1940年更寫下名著《最終戰爭論‧戰爭史大觀》傳世。

最終戰爭論

書中前衛直指「未來世界衝突將是東、西方文明衝突,而不可避免將與西方文明代表『美國』決鬥的,即是東方文明代表『日本』,世界也將因此衝突結果決定芸芸人類日後走向」。

Ishiwara Kanji book
石原莞爾二戰時期寫下《最終戰爭論‧戰爭史大觀》,有其獨特戰略史觀

84年前9月18日深夜,石原莞爾等人策動日本關東軍炸毀瀋陽「南滿鐵路」,依此嫁禍中國軍隊,欲主動製造「可砲轟中國軍隊瀋陽駐地北大營」藉口,戰期長達五個月的「九一八事變」自始而起。部份歐洲史觀中,甚至認為這間接促成世紀之役「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

未及埋葬的哀傷

紀錄片《發動戰爭的男人》最特殊影像在石原親自拍下部屬與他自己的日常社交生活,透過一個個關鍵角色與證人雙眼,俾使觀眾見證人類戰史傷亡最重(據載超過2千萬死傷)、資源耗損最烈的黑暗時代。也期望觀眾能從片中這場似已遠離的戰爭中,漸層體會那未及埋葬的哀傷。

http://www.storm.mg/lifestyle/62595

 

沖繩母親被日軍逼迫親手悶死嬰兒...日本教科書欲掩蓋的歷史,二戰最血腥的一役

 

2015年08月14日 18:00
沖繩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血腥的戰場,超過三分之一的平民在此時喪生,當嬰兒在鐘乳石洞裡哭泣,理應保護他們的日本軍人竟用槍逼迫母親摀住他的口鼻、要她親手悶死自己的孩子,當有人想爬出戰壕向美軍投降,就會日軍射殺--這是一段連日本人都不太了解的黑暗歷史,沖繩戰役。

這些平民被當成拖延美軍用的棄子,被迫用生命守護天皇,沒有說「不」的權力也沒有活下去的權力。諷刺的是,身為敵人的美軍可能比日軍還友善,給予沖繩戰俘足夠的飲水與食物、保護他們的安全。這段歷史真實呈現軍國主義的瘋狂與殘酷,能讓人深刻體會到戰爭之可怕,政府卻打算在2016年的新版歷史教科書掩蓋這段最不堪的過去,沖繩人始終等不到一句道歉……

他們沒有選擇權,即使想活下去,也必須用生命拖住美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節節敗退,而盟軍為了準備攻入日本,勢必要奪取沖繩作為補給基地,因此在1945年4月,沖繩戰役開始了。

對日本來說,這場戰爭的意義並不是贏,而是拖延本島決戰的時間,賭上所有人的性命來阻擋美軍——包括平民百姓。約莫10數萬、三分之一的沖繩人在此時喪生,幾乎每個家庭都經歷死亡的陰影,而且他們不一定是自願的。

 

沖繩居民可能死於美軍的砲火,但有更多是死於日本人的殘暴對待,許多沖繩人被日軍當成間諜殺害、被推上戰場當肉盾、被搶奪食物後活活餓死、甚至被強迫自盡。

HimeyurinoTo.jpg
電影《姬百合之塔》,記錄女學生隊當年在戰場上照顧傷兵、之後死於戰火的悲傷往事(圖/WikiMedia)

身為敵人的美軍,可能比日軍還友善

在沖繩平和祈念資料館裡,有一幅讓人永生難忘的景像:嬰兒在戰壕裡哭泣了,為了避免美軍聽到聲音,母親被日軍威脅用雙手掩住他的口鼻,讓他慢慢窒息而死。

日軍恐嚇沖繩人,一旦被「鬼畜米英」俘獲,男性必死無疑、女性則會遭美軍性侵凌辱,身為天皇的子民寧死也不能投降,因此許多沖繩人被迫從斷崖一躍而下,葬身在他們最愛的那片海洋,也有父親砍殺妻子兒女以後自盡,或眾人群聚以後引爆手榴彈而死。至於想活下去的,也很可能在爬出戰壕打算向美軍投降時遭日軍射殺。

最諷刺的是,身為敵人的美軍,可能還比日軍友善。在電影《甘蔗田之歌》中,一名小女孩用英語詢問美軍「你會殺我嗎?」,對方聞言即放下槍械,帶她到安全的地方。而據《朝日新聞》報導,現年81歲的倖存者玉城清輝當時向美軍投降後發生的事遠超出他的想像——不只有足夠的飲水與食物,也有衣服穿,比跟著日軍還自由:「如果早點知道這些的話,或許就不會有那麼多人自殺了。」

20150624-085336_U1085_M69253_37af.jpg
參與沖繩戰役的美軍,走過殘破的村莊(圖/WikiMedia)

他們被迫去死,日本的歷史課本卻想說:「一切都是他們自願的」 

戰爭是殘酷的,敵國如何侵略都難以預期,但更難想像的,恐怕還是國家恣意殺害自己的國民吧。日本政府在2016年即將推行的歷史教科書中,將沖繩戰役時日軍逼迫當地居民自盡的行為美化為「集團自決」,好像他們自願以身殉國似的,也徹底掩蓋日軍的暴行,引發沖繩人強烈抗議。

沖繩戰役已結束70年,沖繩人的戰爭卻還未結束,歷史的問題、美軍基地、新安保法案帶來戰爭的隱憂,仍持續困擾著他們,數百年來都活在被外來者統治的命運,過去逐漸被淡忘,未來則還不知道在何方。

在沖繩南端的和平紀念公園豎立一座座石碑,刻印那些死在戰爭的人們,這不是哀悼或自憐,而是期望世人能記得沖繩戰役的悲劇,並深刻地反省,讓戰爭永遠不再發生。

如果有機會到沖繩,不妨去看看這些歷史吧!這裡並不是單純的度假勝地,在那片美麗的大海裡,其實有著最深的悲傷,以及對和平最熱切的渴望……

 

http://www.storm.mg/lifestyle/59965

「反正都要殺死她們,不如就先強姦她們」日本老兵自述純真少年的墮落

 

2015年08月12日 11:43
1937年12月,中國將領拋棄軍隊自行逃走,士兵潰散一片,隨後日軍進駐南京,開啟慘案序幕。戰俘鮮血浸染沃土,平民也無法倖免於難,被燒死的男性屍堆如泥土般腐爛一地,必須用鏟子挖起,女性則在被性侵之後殺害……南京大屠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慘烈的惡夢之一。
為什麼這群日軍能夠若無其事地犯下如此惡行?甚至他們有大半是剛離開學校的孩子,上戰場前的眼神是那樣純真——或許,當事人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公視日前播出的記錄片《南京大屠殺》(Rape of Nanking),由法國、比利時、瑞士及澳洲聯合攝製,以無數珍貴歷史影像還原大屠殺現場,同時也訪談許多曾參與南京大屠殺的日本老兵,他們將親自告訴你:為什麼,年輕的他們會成為殺人機器?

媽媽希望他活著回家,但在戰場上唯一要做的是服從

nanking02.JPG
那時的日本人,從小就被教育要為了祖國而犧牲(圖/公視提供)

老兵金子真一郎回憶他上戰場前和母親的對話,當年他驕傲地說,一定要在戰場上立功,帶著滿滿勳章回家,但母親的回答是:「媽媽要的不是亮閃閃的勳章,而是你平安回家。」

 

金子完全無法理解母親這番話的意義。當時,將生命奉獻給祖國的概念早已在他腦海根深蒂固,母親卻只要他活著回家、抱著茍且偷生的念頭,因此他打從心裡鄙視她。

他並不是唯一一個抱持這種想法的人,在長年軍國主義教育下,日本的孩子只知道「一切都是為了祖國」,所以可以任意剝奪他人的性命、可以隨時犧牲自己,奪走他人未來的同時,也看不見自己的明天,手中滿是鮮血與死亡。

——這就是,那些孩子成為殺人機器的第一步。

用真人練習刺刀術、開槍殺人、強姦婦女,久了就習慣了…

nanking04.jpg
日本兵村瀨拍攝飄浮於江邊的屍體(圖/公視提供) 

 「作戰是一件沒有感情的事,但對新兵來說,很可怕。」金子說,上戰場的新兵都還是孩子,為了避免他們在殺人時退縮,新兵練習刺刀術時一概用真人進行——直接將中國囚犯綁來,讓那些孩子熟悉把利刃刺入人體的觸感,熟悉殺人。

因為缺乏糧食,日軍將領決定大量處決南京戰俘,他們將機關槍圍成圓形、揮舞刺刀、一口氣處決上千名囚犯、叫士兵開槍殺光一整村的平民。上級的命令就是天皇的命令,士兵拒絕服從的話也會被處決,所以他們根本沒有時間猶豫。

一開始他們只敢閉著眼睛開槍,但日子久了就習慣了,甚至可以稀鬆平常地和夥伴一起擄走、強姦、殺害婦女。  

nanking08.JPG
被性侵的婦女一批批被送到安全區讓西洋人救治,傷勢非常重(圖/公視提供)

「反正都要殺死她們,不如就先強姦她們。」老兵加藤久治曾和同袍結夥姦淫婦女,她們只要反抗就會被殺,根本不敢逃走,因此士兵連繩子都不需要準備。即使長官禁止這種行為,但幾乎每個士兵都會做這種事,完全沒辦法管,大家也都習慣了。

——「習慣了」,這就是戰爭最殘酷的過程。習慣以後就再也聽不進任何人的哀號,下手時再也不會猶豫也不會心痛,他們正式成為殺人機器。

二戰結束70年,除了譴責與仇恨,更重要的是反省

nanking05.jpg
當年的日軍登陸地點,一切慘劇就是從這裡開始...(圖/公視提供)

南京大屠殺不只是中國的傷口,也是許多日本老兵難以抹去的回憶,因此日本學者松岡環蒐集許多參戰者的證言、日記、影像記錄,希望不管是中國人、日本人、全世界,都好好記住戰爭的殘酷,別再讓那些單純的孩子化身為戰場上的惡魔。

「戰爭,瞬間便失去掌控,結束永遠比發動困難。戰爭,不僅給士兵、也給老人和孩童帶來災難,不僅給身體、也給心靈刻上深深的創痕……」——京都大學自由與和平維護者會,反對安保法案聲明書

日本廣島和平紀念館,也記錄著日軍在南京侵略後的死傷人數,提醒世人戰爭的可怕。我們需要記住南京大屠殺,記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流下的鮮血,但絕不只是譴責與仇恨,而是為了一個不再有戰爭的世界……

 

http://www.storm.mg/lifestyle/6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