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9 18:43:57綺羅

非核家園評估報告

台灣「廢核」有條件? 專家:經濟代價難想像

台灣「廢核」有條件? 專家:經濟代價難想像
台灣「廢核」有條件? 專家:經濟代價難想像
台灣「廢核」有條件? 專家:經濟代價難想像
台灣「廢核」有條件? 專家:經濟代價難想像
恆春核三廠二號機27日凌晨發生火警,不只讓附近的居民嚇到不敢睡,核能廠的存廢問題也再度引發討論。不過根據民間智庫所做的一份「非核家園評估報告」指出,如果未來10年核四不商轉、三座核電廠又陸續除役的話,台灣想維持正常供電,就得改用其他發電方式,一來成本提高,二來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在經濟與環境上,都得付出不小代價。

當地居民:「怕是不怕,因為有問題是台灣全省都有問題。」

屏東核三廠27日發生火警,讓附近的居民神經緊繃,因為廠房距離民宅只隔一條馬路,就怕半夜惡火,引發更恐怖的核災意外,台灣核電廠出包前夕,正好是車諾比核災屆滿29週年,用空拍攝影機進入災區,看似生機盎然,但電廠週邊的住宅、學校、遊樂園卻已成廢墟一片,如今尼泊爾又爆發芮氏規模7.8強震,讓人不禁聯想到,位在地震帶上,又有三座核電廠的台灣,該如何面對可能發生的核災危機。

環保律師蔡雅瀅:「三天兩頭就一個大的地震,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台灣什麼時候會發生問題,在這種狀況下,我覺得應該(核電廠)要儘速除役,其實如果你去看今天的電力供應,今天是核一、核二、核三,3座電廠都有一部反應爐停機,所以台灣只有一半的核電還在運轉中,可是我們還是可以過得下去。」

反核遊行(2014.4.27):「當核災發生,這就是我們打拚一輩子的台北市。」

一旦爆發核災,所有人都無法倖免,因此有政黨和環保團體強力主張廢核,但廢核後的代價又是什麼呢?

「核能流言終結者」成員唐慧琳:「他們不懂要有一個穩定的基載(電力),在這個基載(電力)不穩定的情況下,很可能是造成廠商大量出走,會大量出現失業潮,這不是說我們夏天熱一下就沒有事了,高耗能產業都離開嘛!那台積電還要不要留在台灣,我問一個最簡單的問題。」

民間投資需要穩定的電力當後盾,但根據經濟部委託民間智庫台綜院,所進行的廢核評估報告來看,假設2025年核四不商轉,、3座核電廠如期除役,在想維持正常供電的情況下,就得改用其他燃料,讓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增加15%,當燃料成本增加,電價也會連帶調漲10%,並衝擊GDP、增加失業數字,最糟的情境是,如果無法彌補電力缺口,一旦廠商出走,損失恐怕更加慘重。

台綜院院長吳再益:「民間的投資一年總共金額將近有2兆8千億,對我們整個國家來看這個經濟成長的話,它乘數效果是最大的,如果我們未來面臨一個限電的陰影,絕對會影響到民間的投資。」

環保律師蔡雅瀅:「透過積極的節能或是發展其他替代,友善環境的替代能源,這種做法事實上它是可以創造出很多新的就業機會,像之前韓國首爾,它們省下一座核電廠的計畫,就創造了許多節能產業的就業機會,或者是說有些人它可能去從事節能的相關服務就業機會。」

環保團體主張廢核,也不認同以火力發電來取代電力缺口,但專家分析,綠色能源供應不穩,絕不是替代選項,因為無論工業、服務業都需要24小時運轉,穩定又低成本的基載電力,其中只有核能和火力發電符合條件,如果一方面廢核又反對火力發電,等於理想雖好,卻難以實現。

「核能流言終結者」成員唐慧琳:「台灣是一個自產能源只有2%的國家,所以如果你要站在台灣的這個不管是能源安全、國家安全的立場來講,你都不應該去排除核能這個自主性能源,我們將來缺電的時候,德國可以跟法國買電,我們要去跟大陸買電嗎?我們要把我們的能源咽喉,掐在大陸手上嗎?」

國內3座核電廠10年內將陸續除役,無論走向廢核或持續發展核電,付出的代價,全台灣都得共同面對。       

新聞來源:TV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