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2 13:32:35綺羅

海研五號前輪機長之子:那艘船問題很大 父親修不好才辭職

前輪機長所言屬實船體與機械安全行政責任在國研院。


前輪機長之子:那艘船問題很大 父親修不好才辭職

一名自稱是海研三號前輪機長之子在批踢踢實業坊八卦版貼文指出,海研五號的船長和機組人員是外包的,三個月輪一次,這次出船正好是換班後第一次開船。

署名「天翔路行」的網友昨晚在批踢踢八卦版Po文指出,他爸爸曾是海研三號的輪機長,因為怕死所以幾十年來把船顧得很好,在船上比在家的時間還多,因壓力太大得了癌症,一年前退休。

「天翔路行」指出,他爸爸負責任的態度被海研五號請去當維修顧問,發現「那艘船問題很大」、「想要修理得更好,卻又常常被行政程序卡住」,心灰意冷之際在9月再次辭職。

他最後爆料說,海沿五號船長和機組人員是外包的,三個月輪一次,這次出船正好是換班後第一次的開船。

圖擷自PTT(10/11)

船長、輪機長、機組員 海研五號全外包

澎湖海巡隊與金門艦等艦艇在澎湖外海救援藻海的水手與科研人員時,在波濤洶湧中攝下海研5號沉沒的瞬間。
海岸巡防署提供

海巡隊艦艇昨晚駛近在澎湖外海擱淺的海研5號,由於海象惡劣,在甲板上施救的隊員都必須繫上固定繩,避免落海。
海岸巡防署提供
海研五號船難可能因船長和機組人員是「外包」惹禍?海研五號此次出航是執行環保署委託以海洋大學為首的研究團隊進行大氣汙染監測,海大校長張清風上午表示,海研五號的船長、輪機長、機組人員確實都採外包,「政府為了省人事費用,可能會造成螺絲鬆垮。」

科技部長張善政上午表示,科技部參考日本作法,評選專業的船務團隊,從五家公司評選由裕品得標,船長也曾在長榮的貨輪任職,資歷沒有問題;此外,「海研五號」出海時的天候符合出航規格,失事原因靜候海事調查,若有人為疏失也會釐清相關責任。

一名自稱是海研三號前輪機長之子在批踢踢實業坊八卦版貼文指出,海研五號的船長和機組人員是外包的,三個月輪一次,這次出船正好是換班後第一次開船。

「研究船的人員又不像清潔工只做簡單工作,外包是非常不好的制度。」張清風說,研究船要負責國家重要研究,如果人事上不穩定,會沒有安全感,也較難招募到好人才。

目前分別隸屬台灣大學、海洋大學、中山大學的海研一、二、三號,船長、輪機長及其他機組人員,編制都在大學,但也面臨遇缺不補的困境。

張清風說,海研二號人事編制在學校時,校方可以直接管理,但未來人員退休後不能再聘專任,只能聘專案人員;他已多次跟教育部反映,研究船人事涉及安全及研究,人員的穩定很重要,但教育部至今仍沒有正面回應。

海研五號9日因風浪太大提前返航,但返航途中失去動力;張清風說,海研五號能否出海由船長做決定,船上動力系統都有備用電力,卻完全失去動力,「非常不可思議」。

2700噸級的海研五號的設計特色之一,是在八級風浪時出海執行也不怕,而昨天失事地點平均風浪七級、瞬間風浪八級,並未超出耐浪度設計。

目前三艘海洋研究船中,海研一號800噸、海研二號及三號只有300噸;張清風說,這三艘研究船都已老舊且噸位小,無法行過巴士海峽。

海研五號沈船疑點

1.裝備性能

耐浪性八級風浪

疑點

當時平均風浪七級、瞬間風浪八級,未逾耐浪性設計

2.裝備性能

動力系統有多個備用發電機

疑點

完全失去動能,備用電力系統故障?或人為操作疏失?

3.裝備性能

是否人為操作不當

疑點

沉船前有多人聽到爆炸聲且獲救者中有人受嗆傷,應證實有爆炸及失火

4.裝備性能

海難水域有20至30公尺深,過去不曾發生海難意外;從圖中上看,也沒有礁石區

疑點

海研五號吃水深只有5公尺,沒有礁石,不可能觸礁擱淺,遑論碰到海底擱淺

5.裝備性能

設備不良或疏於保養

疑點

根據海難通報過程資料,海研五號先是通報「失去動力」,緊接著「沒電」,稍後「發電力全沒了」 (一艘船通常至少有2至3部發電機),緊急發電設施也失靈,更離譜的是特高頻無線也掛掉了。

資料來源:海大校長張清風

製表:王彩鸝、謝隆田



海研五號沉船 疑人為肇禍

多名獲救人員 指聽到爆炸聲

〔自由時報記者楊菁菁、黃立翔、劉禹慶/綜合報導〕「海研五號」船務代理公司昨天表示,船長黃余發當時回報,船體碰撞不明物體發出兩聲巨響,接著機艙進水、失去動力,海研五號從船尾沉入海裡;多名獲救人員則說事發前聽到爆炸聲,這兩聲巨響是什麼?尚待調查,不過,多名海事專家及資深船長研判,海研五號船齡才兩年,設備又先進,會發生船難「很不可思議」,與人為因素脫離不了關係。

月內釐清責任 船長10萬交保

交通部航港局表示,昨已啟動海事調查,已蒐集海研五號上即時傳回的航海數據資料,必要時派潛水員下海撈取船舶黑盒子(VDR),VDR記錄航行參數、機艙參數、安全參數,甚至包括駕駛台通話和其他通信、雷達等資料,預計兩週內完成初步調查報告後,再花兩週完成完整評議報告,釐清責任歸屬。澎湖地檢署昨日約談船長黃余發,訊後以十萬元交保,並限制出境。

兩聲巨響 船進水、失去動力

交通部航港局表示,昨已啟動海事調查,已蒐集海研五號上即時傳回的航海數據資料,必要時派潛水員下海撈取船舶黑盒子(VDR),VDR記錄航行參數、機艙參數、安全參數,甚至包括駕駛台通話和其他通信、雷達等資料,預計兩週內完成初步調查報告後,再花兩週完成完整評議報告,釐清責任歸屬。澎湖地檢署昨日約談船長黃余發,訊後以十萬元交保,並限制出境。


負責海研五號船務代理及船員管理的裕品實業,船長及船員都由該公司負責管理,該公司副總經理陳明泰就是海研五號第一任船長。他說,黃余發船長當時回報,船體碰上不明物體發出兩聲巨響,接著發現機艙進水、失去動力,這就像是汽車引擎泡到水熄火一般,無法再發動。

船長建議不要出海 被打回票

他表示,海研五號最大耐受程度為八、九級風浪,但前天中午過後出現十級風浪,船長評估風險,決定返航;陳明泰強調,這是正確的決定。黃余發昨天則說,前天出海前,因風浪過大,他曾建議不要出海,但被打回票。

獲救者說,前天晚餐後,船長廣播尾艙進水,要大家棄船逃生,接著船身就開始向右傾斜,隨即發生船難。

目前船難原因仍在調查中,但包括多名海事專家都認為,以「海」船僅兩年船齡、船上又有最新的聲納設備可躲避礁石,會發生意外「很不可思議」;多名澎湖資深船長則認為,船難與人為因素脫離不了關係。

設備可避礁石 意外不可思議

澎湖磯釣協會理事長呂正林表示,當地海流湍急、暗礁多,雖然有海圖與衛星監測儀器輔助,但每隔一段時間暗礁會遭破壞,或被流沙掩蓋,導致資訊不正確,加上東北季風與大潮肆虐下,大船很容易偏離航道,在九級風情況下,會造成誤差二浬,約有五公里距離,因此偏離航道可能性很大。

另外,常載客前往查某嶼、查坡嶼海域磯釣的船長賴一志則表示,海研五號設備新穎,又是鐵殼船體,吃水只需要五米,當地水深約二十幾米,若非受到觸礁重創,不太可能會發生沉船意外,懷疑可能是離岸過近,或者是先前已觸礁進水,未立即處理,才會被海流帶動漂流,船艙進水後導致失去動力;部分澎湖海巡隊隊員也抱持相同看法。澎湖海巡隊資料也顯示,海研五號觸礁通報與沉沒地點相隔約二浬。

航港局長祁文中說,調查人員昨已前往澎湖了解,並將逐一訪談包括船長、輪機長、大副當值駕駛(輪機)人員及代操公司管理人,確認「到底當時發生甚麼事」,並由航港局台北任務管制中心調閱船舶定位系統資料。



資深船長 推測機件故障撞暗礁

〔自由時報記者林欣漢、黃文鍠、李欣芳、黃立翔/綜合報導〕海洋大學造船工程出身、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工程力學系博士,現任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館長的吳俊仁表示,發生沉船的原因很多,初步看來海象、機械或人為問題都有可能。

吳俊仁指出,儘管海研五號是新船,能抵擋八級風浪,但大海底下變化無窮,是不是有可能剛好在執行地質探勘、研究海流任務時,海象或操控上發生狀況?現階段掌握的資料,還無法判定。海大校長張清風認為,海研五號是二千七百噸級新船,動力系統也都有備用電力,對於港務公司接獲通報完全失去電力,「當然感到很不可思議!」

國立基隆海事職業學校校長陳詮說,海研五號不是第一次出航,失事原因仍有待實地調查才能釐清。

見證海研五號成軍啟用的「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海洋中心」前主任、成大水利系教授高家俊,對此意外內心沉重,他表示,應靜待調查結果,以免因議論誤傷無辜。

高家俊指出,根據國際資料,一般研究船壽命從三十年到五十年不等,海研五號應該在三到五年的調適期內。

高家俊表示,事發時,海面約有七、八級風浪,對二千七百噸的海研五號來說,這種風浪「只是小CASE」。

他認為,應先釐清船隻是因為失去動力漂浮撞到礁石,或是先撞到礁石後失去動力。

而針對此船難,行政院發言人孫立群昨表示,行政院長江宜樺已指示交通部專案處理,以釐清事故發生的原因。

航港局官員認為僅是惡劣海象導致船難機率不高,資深船長認為,機件故障後失去動力,撞暗礁進水最有可能,但還是要等船長及當時值班輪機人員確認說法才能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