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6 15:59:08綺羅

從歷史看服貿 大國讓利,小國易危

從歷史看服貿 大國讓利,小國易危

 

一四九三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返回歐洲,帶動了歐洲濱海國家揚帆海洋的雄心壯志,突破過去不敢逾越的海域,為國家擴大版圖,增加稅收;也為個人增加財富。海貿獲利之豐,使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小國,成為十六世紀大國。

歐洲的海上英雄,因為國家鼓勵、支持,被稱為航海家、海上貿易家、探險家;但私下都被人稱為海盜,因為當時的海貿與海盜,是難以分辨,每艘船都有武裝,原則上是從事海貿,但遇上海盜或天災船難,為了糧食、飲水,只有回歸叢林法則,搶劫其他船隻,弱肉強食。

海貿充滿不測與風險,但擋不住歐洲人對航海的熱望,他們喊著:「航海勢在必行,生命無可惋惜。」他們來到東亞航線,發現有很多閩南人哼著:「有好命跳龍門,有好膽行海輪,兩代行海輪,三代跳龍門。」意謂有錢好命人可以讀書趕考,沒錢有好膽可以跑海,兩代辛苦夠讓三代讀書。

這些與歐洲航海家同樣追求海上際遇的東方人,卻因明朝與日本政府的鎖國禁海,被稱為海盜。他們也是,原則從事海貿,不得已才成為海盜。

明代文獻記載,鄭芝龍只要水、不殺人放火,還濟貧,可見一斑。台灣,是當時明朝與日本走私貿易基地,海盜倭寇巢穴。其實依歐洲航海家看法,應該叫國際貿易中途站,看看鄭芝龍的身邊,從俄羅斯到斯里蘭卡的保鑣,著各國服裝,展現的是鄭某的威風,更是海貿的輝煌。

鄭成功抗清十餘年,轉戰大陸東南沿海;來台不久逝世,鄭經又維持與清爭戰局面,龐大兵餉軍需經費從何而來?

鄭成功靠嚴密商業組織「五商」。分山路五商,收購各地名產輸往廈門,及海路五商,將東亞大陸物資運銷東北亞和東南亞各國,這不就是今天的「東協加三」嗎?鄭經則以對清朝的走私貿易,及與英國貿易維持開銷。

葡萄牙等小國能躋身當時世界性大國,鄭氏父子能以台灣一隅對抗滿清,皆因海貿的豐富盈利。廿一世紀是亞太世紀,亦是海洋世紀,台灣是海洋島國,能不保握這良機,重振台灣經濟?應積極與各國簽訂自貿協議,大陸是亞太經濟的引擎,兩岸有地緣之便,血緣之親,應正面思考簽定服貿協議,但也應看看下則歷史。

荀息建議晉獻公,將國寶美璧名駒送給虞國國君,借道伐虢後再滅虞,國寶又回來了。獻公問虞國之君會上當嗎?荀息說:「寶物在耳目之前,危險在滅虢之後,一般人是想不到的」。果真如願,滅虢滅虞,寶物回歸。

小國事大國,大國要利,小國易窮;大國讓利,小國易危,這是現實,也是歷史借鏡。所以兩岸簽訂服貿協議前,先訂定監督條例,有其必要。

老子說:「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意謂,大國只有對小國謙下,才能得到小國的信任。兩岸不論是否國與國的關係,總是極大對很小的關係,對台灣人的多心與多慮應予理解,而大陸若真有「兩岸兄弟一家親,全球經濟拚雙贏」的誠意,是否可先簽訂貨貿協議?讓台灣能獲海貿實益,建立互信後,再簽服貿協議。



全文網址: 從歷史看服貿 大國讓利,小國易危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637175.shtml#ixzz2zydtRPbI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