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3 19:14:25綺羅

組圖:臺史博館推「有囍!囍字文化生活展」


組圖:臺史博館推「有囍!囍字文化生活展」

【大紀元2014年01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囍」之一字,是中國吉祥圖像中不可缺少的象徵。值此新春喜慶之際,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別推出「有囍!囍字文化生活展」,展期自即日起至3月23日止,內容包含飾品、洞房、版畫、銀錠等主題,以應年節氣氛,敬祝國人新春快樂,身體健康,亦頌國泰民安。


相傳「囍」字的由來,是宋代王安石於趕考途中,路過馬家莊,見到馬員外出了一副對聯,上聯是:「走馬燈,燈馬走,燈熄馬停步」,而徵求下聯。王安石因急於赴京趕考,未有理會,怎知在會考時,主考官以「飛虎旗」對聯考王安石,主考官出了上聯「飛虎旗,旗虎飛,旗捲虎藏身」,要求對下聯,王安石立刻想起馬員外的上聯,便立即以「走馬燈」來對「飛虎旗」,讓主考官印象深刻。


雕花門框 208x78 私人收藏。(國立歷史博物館)

王安石後來到馬員外家,以「飛虎旗」為下聯對上聯之「走馬燈」。馬員外以為此聯是王安石的即興創作,非常有才華,便將女兒許配。成親當日,王安石接到金榜題名的喜訊,中了進士,因為喜上加喜,就寫了雙喜字於門上,從此「囍」字便在民間傳開。然而,這傳說有相當多與史實不合之處。首先,王安石的夫人,姓吳不姓馬,而且王安石就只娶過這位夫人,加上她本人出生於金溪的書香世家,與王安石是遠親,雙方情投意合。因此,可以確認的是,這個雙喜臨門的故事主角,不會是王安石。


囍字銀製片 7x7 私人收藏。(國立歷史博物館)



囍字荷包 14x9 私人收藏。(國立歷史博物館)



亞型鎖 5x6 私人收藏。(國立歷史博物館)



禮盒 竹木 清末民初。(國立歷史博物館)

飾品

「紋飾」,常見於各類工藝品中,陶瓷、首飾、衣物、日常用品等,均可以看到藝師們巧思設計。除了常見的花草神獸外,其他造型的回紋、雲紋、水波紋等也是經常出現的樣式。以字體出現的長命富貴或是褔禄壽喜更是直接將祝褔賦予物件上,給予如幸運符般的作用。雙喜字(囍)的出現,強調「喜」的意義,增加了字體紋的豐富性。


囍帳 270x176cm 私人收藏。(國立歷史博物館)

洞房

「囍」字的具體出現,可見於北京故宮坤寧宮內東暖閣,該房為清皇帝大婚的洞房,房內充滿喜氣,到處可看到「囍」字的使用。但「囍」字正式被明定於婚禮中使用,則要等到七○年代臺灣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訂定在《國民禮儀範例》一書中。現在從喜帖到喜餅、從婚禮到洞房、從訂婚到結婚,雙喜圖像在整個婚禮過程中,隨處可見到廣泛使用,似乎官方的推廣尤為重要助力。


門神 清末 版畫 52X65cm。(國立歷史博物館)

民俗版畫

民俗版畫是一種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內容大致取材自中國的神話傳說、民俗故事或小說戲齣裡的情節與人物;通常以福、祿、壽、喜、財、瑞等吉祥意涵反映出一般平民百姓的思想和願望,作為驅邪納福、招祥致瑞的祈告對象。民俗版畫融合了繪畫的精緻線條與刀刻的粗獷風格,樸拙的造型美感與色彩展現了民俗的審美趣味,是學術研究的重要史料。


銀錠 3.4×3.8×5.5cm。(國立歷史博物館)

吉慶吉語銀錠

銀錠自元代以後,被稱作「元寶」(取其「元朝之寶」、「元朝寶貨」之意),常被寓有吉慶祥瑞之佳兆。古人除了喜愛把銀錠的圖樣表現在生活器物或飾品上,更將吉慶用語直接戳印在流通的銀錠上作為餽贈之用。使用場合與情形主要有:一、婚姻、壽誕、節慶;二、銀爐或銀鋪等商店開張;三、祝賀或祝福科舉考試順利。其中第一種是最普遍的吉慶吉語銀錠,錠面上多印有「喜」(或「囍」)、「福」、「祿」、「壽」等吉祥銘文。

近年來,臺灣眾多的文化創意商品,常以此吉祥字樣為圖像製作商品,「囍」字圖騰已不再受限於婚慶使用,亦大幅擴展至日常生活中。畢竟,喜事有各式種類緣由,也為生活不斷增加喜樂氛圍,當然亦受到國人的喜愛。史博館邀您一齊來沾染喜氣,讓新的一年喜上加喜,喜事連連!

(責任編輯:高靜)


http://www.epochtimes.com/b5/14/1/22/n4065989.htm組圖-臺史博館推「有囍!囍字文化生活展」.html?phot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