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我是一個從小出生在上海,之後去英國留學,遊走了全世界30多個國家,最後嫁來台灣的新移民。我在這裡生活了一年多,感受到台灣是全世界對大陸人最不友善的地方。可偏偏奇怪的是,台灣人又比任何其他地方人更想賺大陸人的錢,占大陸的便宜,卻又對大陸一百個不滿意。
每一次逛小店買衣服,店員似乎都會強調,這是日本貨、這是韓國貨……不是大陸貨!有時候,明明包裝上都寫了「中國製」,店員還是會把看起來品質好的說成是日本貨,把看起來品質差的說成是大陸貨,如果再問他的話,他會回答說這是日本人找的大陸廠,因為日本人把關嚴,所以品質好!
事實上,大陸的商品有品質好的也有品質差的,相對的,有價格高的也有價格低的。可是台灣進貨商大多只挑價格便宜的,自然品質就相對差,結果就形成「大陸貨=品質差」的印象,品質高低的大陸貨在大陸各有其市場,如果台灣商人專挑品質差的進貨,難道不是因為台灣有市場嗎?
還有一次在台北街頭,我穿了一件去年買的衣服,結果被一位看起來很時髦的台妹在街上攔住,詢問衣服是哪裡買的,我告訴她是在上海買的之後,她居然很誇張的說道:「不可能,上海怎麼可能買得到這麼漂亮的衣服!那裡的衣服不是應該都很土嗎!」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邏輯,可是事實上是,很多去年甚至前年,我在上海看到的衣服在台北卻被當成新款在賣!
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有很多台灣人,從來沒有去過大陸,甚至從來沒有出過國,但卻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真是讓人又好氣又好笑。
比如我在某著名髮廊剪髮,那個設計師居然還在用十幾年前的手法,擺明就是剪壞了,還驕傲得說:「不滿意就回你們大陸去剪啊!」實在是沒知識加沒禮貌。我從高中時期就為頂級沙龍做髮型模特,從來沒有如此恐怖的經歷。因為剛到台灣不熟悉,於是根據網路推薦找到這家,結果卻令人心寒。
還有那些去過大陸的,多數會驚歎於「大陸這些年的進步神速」,請問為什麼會有這些井底之蛙?到底是誰的媒體在誤導民眾?
之前WTO姐妹會聯絡我去參加節目,那期節目內容是台灣護照真好用,剛好是在美國免簽政策公布那個時期。在這個請來各國嘉賓,讓人覺得台灣是世界上最美好地方的節目,我用深紅色大陸護照已經遊走了30幾個國家,倒是未有台灣護照不知其好用所在,所以最後只能作罷。
隨著自由行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大陸人來台灣旅遊,促進了台灣的消費,可是台灣人是怎麼對待大陸客的呢?當我隨台灣公司員工旅遊,導遊在車上熱心告知大家,如果等一下在景點看到小攤販賣給大陸客的東西比給賣給你們的貴,千萬不要傻傻說出來,還不忘消遣諷刺一下大陸客。
人家是滿懷真誠的來台灣,有骨氣的話就不要去賺人家的錢,又想占人家便宜,又看不起人家,這是什麼扭曲的心態啊?我的感受就是,台灣人好像特別針對大陸,視為眼中釘,這在其他任何國家都是沒有的。
陸巴子的莫名好感
《旺報》9月21日的「大陸人看台灣」,刊出舍草的文〈莫名其妙的優越感〉,有熱烈的回應,很多正反的意見吵翻了天。
舍草的文說:「人家是滿懷真誠的來台灣,有骨氣的話就不要去賺人家的錢,又想占人家便宜,又看不起人家,這是什麼扭曲的心態啊?我的感受就是,台灣人好像特別針對大陸,視為眼中釘,這在其他任何國家都是沒有的。」
這在我4年前〈台巴子要專政〉文中早就講了:「大陸經濟好了,台巴子現在反羨大陸的錢,尤其是沿海的2億人,生活比台巴子不差,台巴子也有百多萬在沿海。台巴子想大陸觀光客來,就是看錢,看香港受益,眼紅。但又不改那貶中怕窮親戚的心理,又把大陸人當賊防,來歹丸仍麻煩,故大陸人少來,少來這鬼島。本來大陸人當之寶島,現知其那麼恨中,當然也厭台了,但台巴子看人來少了,又怪馬英九開門政策沒效,賺不到賊的錢。這就是台巴子最可惡、最爛的地方,不但占了便宜還賣乖,沒占便宜就叫冤,偷不到東西還怪客人不上門,皮包鎖太緊。賊喊捉賊,歹丸向來如此。」
當初,我想「台巴子」就是台灣在大陸財大氣粗的人,不完全是貶意的。後來此字被討論得很多,其正確意思是上海人說人鄉巴佬,常給外鄉人加個巴子的稱號,比如說「川巴子」等,「台巴子」就是有錢的台胞,有點像台灣人說的「田喬仔」一樣。
但經過30年的發展,台灣人是求「台巴子」而不可得了。當年台灣錢淹腳目,台灣人在大陸是呆胞,出手大方,人家小費100,我給300,所以大陸服務人員,雖背後講「台巴子」,但看到台灣人來還是當大爺般侍奉的。但這種情形早沒有了,大陸有錢人太多了,其消費能力早超過台灣人,是他們一擲千金。
台灣現在只有軟實力可談談,也就是硬實力,錢,早沒得談了。
1979年,葉劍英在〈告台灣同胞書〉中,說台灣財政困難,大陸可予補助。這被台灣笑死了,報紙還有個漫畫,一個騎腳踏車的人向個開賓士車的人說要不要補助?台巴子是看扁了大陸,但現在大陸是豪華車最大的市場,賓士只是中上車。
現在,倒真是大陸在提供台灣財政補助,ECFA的讓利就是一例,《服貿協議》也是對台灣大開放。其實大陸的公司,對到台灣來開業並沒有太大的誘因,因為台灣的市場太小了,大陸的生意就做不完,很多大陸公司要來台灣,其實是名大於實,想要在其企業版圖上加個旗釘,讓其看起連台灣都有公司,布局廣袤而已,並不是真在台灣市場賺什麼錢。
服貿開了,是對早想進入大陸大市場的台灣企業有利,但對那本來就不想去的企業,就沒什麼需要,故他們就反對,怕大陸的大規模企業來台灣,他們的小巴子經營就沒做頭了,所以反對的就是這些老闆,他們怕關門,但受益的是員工、勞工,他們在大陸公司來了反而可以提高薪資,增加工作機會。這就是簽定《服貿協議》對台灣經濟的整體好處。
就像那些好山好水,我們都不去看了,就是「陸巴子」來看,來探險,交了大錢被砸死還前仆後繼。太魯閣前幾天又有個大陸女童遭難,九曲洞大陸觀光客已死了4、5人,就像當年台灣電影發達,西門町招牌砸下來都會打到個導演一樣。
有錢就是大爺,我們該歡迎陸資來台,多來些「陸巴子」,我們還是可以保有齊人之驕,一些「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彼此想要的是一份尊重
日前閱讀《旺報》,看到大陸朋友投書,表示台灣人對於大陸朋友存著「莫名其妙的優越感」。為此我沉思了很久,台灣人對大陸朋友,是否真有著所謂「優越感」?
這樣的言論的確是許多大陸朋友的共同心聲。一個大陸朋友曾狠毒地告訴我,到一趟台灣自由行,發現很多台灣人是「井底之蛙」。對於大陸的印象停留在十年前仍不自知,洋洋得意地問讓人啼笑皆非的傻問題。
不可否認,我就曾經當過井底之蛙。身在台灣,我對於社會的包容自由感到驕傲,並認為對岸不開放、沒有言論自由、學生思想古板等等。來到北京讀書後,第一堂的討論課,大陸同學們個個砲火四射,抨擊當今政府的不是,絲毫不輸台灣的政治名嘴。
直到現在,當時受到的衝擊還記憶猶新。大陸的確不如台灣開放自由,但也遠遠沒有一般台灣人想像的不自由。
這樣的觀念轉變,後來在北京生活的一年多內發生無數次。原來這裡的學生並不是只會讀書的書呆子;原來北京人注重禮貌,對客人是用敬語「您」;原來就算是沒受過教育的民工大嬸,被讓座了也會好開心地大聲道謝無數次。
原來除了素質不好、不排隊和髒亂差之外,大陸有多種美好的不同面貌──這是來到大陸後,我最寶貴的體驗。
個人認為,多數台灣人絕不是井底之蛙或故意抱持優越感。我身邊的台灣朋友滿世界跑,去美國去澳洲去日本,他們知道大陸崛起,他們善良聰明,但多數人沒有接觸過大陸人,也沒有去過大陸。他們得知關於大陸的資訊,絕大多數來自於台灣媒體,這正是刻板印象的最主要來源。
台灣媒體對於大陸的報導,不外乎是飛彈、經濟、沒素質的陸客,正是這樣造就了所謂「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因此許多台灣人看大陸人,也不外乎是有錢的暴發戶、沒素質愛吐痰等印象。大陸如今是台灣重要的貿易夥伴,但台灣媒體對於大陸的負面報導遠多於正面。
我不認為一切源自於台灣人「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一切只是「不了解」所引發的誤解。
在北京時,我也曾被問過各式各樣怪問題──「妳是台灣人,普通話怎麼這麼好?」、「台灣現在很慘吧?人民生活是不是很辛苦?」等等,甚至曾在國外被大陸遊客當面稱呼「台巴子」,總讓我哭笑不得。優越感乃世界通用,可不只是台灣人的專利。
兩岸分隔一甲子,近期雖然開放許多,但要改變雙方人民的觀念,哪裡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刻板印象和錯誤觀念,是無法避免的人之常情。
不論台灣人喜歡與否,大陸是台灣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是公認的世界市場,未來兩岸交流只會更密切。對於台灣媒體,希望可以多報導一些大陸風土人情,而不只是吐痰刻字人傻錢多;也希望台灣年輕人多到大陸走動,必有不同收穫。
期望兩岸人民可以敞開心胸,用平和的心態交流互動。其實,彼此所想要的不過是一份友善和尊重,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