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低薪禍首 微軟台籍工程師Kyle:電子代工業
台灣低薪禍首 微軟台籍工程師Kyle:電子代工業
一名在美國微軟總部擔任研發工程師的Kyle,除了領有優渥的薪資,每天工時還不到8小時,沒靈感時更能隨時去度假。他不諱言指出,電子代工業已是非常落伍的產業,以微軟賣一台手機賺進600美元而言,代工廠可能連20美元都拿不到,利潤這麼薄,難怪薪水無法提升,而這也是造成台灣整體薪資無法提高的禍首。
根據《旺報》報導,畢業於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的Kyle,曾經也在竹科工作過,當時每天過著爆肝加班的生活,直到2004年和一群朋友到大陸創業,緊接著2007年又在因緣際會下,被推薦至西雅圖微軟總部擔任研發工程師。
Kyle談到,美國科技公司相當重視「研發」,公司聘有大量的研發工程師,縱使每天都要絞盡腦汁創新產品,但工作時間卻非常彈性,甚至在欠缺靈感時,上司還會鼓勵他們去度假。相較於台灣工程師瘋狂加班生態,他坦言,被操到頭昏腦脹的結果,就是什麼都想不出來。
Kyle進一步指出,像微軟賣一個產品,可獲得7至8成的收入,剩下的才分給代工廠或通路,也因此公司一名工程師,就能創造出1萬美元的附加價值,但台灣工程師卻可能連100美元不到,企業只好不斷逼迫員工加班,「這就是台灣科技業的悲歌!」
Kyle認為,代工就是幫人「打工」,「人家吃肉,我們啃剩下的骨頭」,也因此造成台灣科技業薪資和就業環境逐漸惡化。他建議,政府應適度讓部分競爭力不足的代工廠倒閉,而不是傾全國之力讓他們繼續殘喘,否則代價將是全民一起「陪葬」。
原文網址: 台灣低薪禍首 微軟台籍工程師Kyle:電子代工業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218/164573.htm#ixzz2LLKPzEMH
台灣薪資零成長 華爾街日報:過度依賴代工
台灣薪資倒退到13年前的水準,努力拚轉型卻10年換來一場空。這個現象連亞洲《華爾街日報》也注意到了,在3日登出一篇「解開台灣薪資停滯之謎」的報導,指出最近勞工團體常發動抗議,顯現出對現況的不滿,讓曾是成長經濟體中,居領導者的台灣,現在顯得相當無力。
據了解,報導談到,在一個成長經濟體中,通常薪資增幅應是高於通貨膨脹。星展銀行估計,從2000年至2010年間,南韓在扣掉通膨後的實質薪資平均每年增幅3.8%、新加坡1.8%、香港0.8%,但反觀台灣卻是「零成長」,甚至1到7月的平均薪資只剩4萬4360元,比2003年同期的4萬5369元還要低。
經濟學家分析,部分原因是太過依賴代工製造業,因此在2001年法規鬆綁後,多數廠商前進大陸和東南亞,留下了本地勞工,讓台灣在代工和自行打造自有品牌間陷入兩難,也因為微薄的利潤,無法讓企業進行大型研發,或以高薪來吸引人才,當然更無法生產出價值高的產品。
台大經濟系助理教授樊家忠指出,台灣如果要轉型,必需藉著大舉投資,來提升勞動生產力,雖然說了很多年了,但做起來卻很難。樊還提到,教育體系也需要重新調整,因為過度著重死背卻沒有創新能力,就算有很多大專學歷人才也沒用。
事實上,先前「外幣是穩定投資的天堂部落格」主編蔡佑駿(Joe)曾點出,台灣企業主思維跟不上時代,只想靠壓低勞工薪資來增加獲利,不僅企業自然吸引不了一流人才,也無法創新,更別說提升效率,最後整體國家效能與出口銷售將衰退,逐漸走向企業殭屍化的困境,失業率也就高居不下。
蔡佑駿還認為,台灣現今產業的問題不在於勞工,而是企業被政府「寵壞」了,得適當脫掉一些盔甲,逼著跟上國際潮流,才有機會成長和生存。他談到,國內企業沒有反思,未隨著時代進步而轉型,依然停留在過去「低毛利」的運作模式,僅靠政策保護維持微薄利潤,於是為了節省成本,跟人才斤斤計較薪資,如此惡性循環下去,最後吸引到的也只有「奴才」而已。
原文網址: 台灣薪資零成長 華爾街日報:過度依賴代工 | ETtoday財經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1004/110489.htm#ixzz2LLL6Dw7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