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白色恐怖歷史 「和時間賽跑」
一九五○年,台大醫生蘇友鵬因參與學生聯盟組織遭特務逮捕,判刑十年;日治時期萌生婦女解放思想的女學生馮守娥,因曾加入共產黨,戰後被捕判刑十年;因贊助農民運動者簡吉逃亡而入獄的許月里,被迫在獄中生下兒子。一九五○到七○年代白色恐怖陰影,讓許多青春的人生突陷黑暗,無數家破人亡的故事殘酷上演。
為銘記這段歷史而生的「國家人權博物館」,二○一一年十二月十日正式成立籌備處,成為文化部所屬三級機構,下轄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籌備處成立將屆滿一年,昨天文化部邀請十八位受難者與家屬茶敘。
人權館籌備處主任王逸群報告,目前館方以「搶救歷史記憶」為要務,四月至今已拜訪過多位政治受難者家屬,七月歸還受難者江炳興的遺書等。目前正與中研院合作進行受難者口述歷史記錄,十二月將出版受難者文集第一輯《秋蟬的悲鳴》。
昨出席的受難者家屬中,張瑛玨的大哥、二哥、父親等人皆入獄或處死,她感慨政府這麼多年來談補償,卻連名字都尚未公布清楚,建議人權館從國防部檔案局調出所有受難者姓名、刑期並刻出來。
七十五歲的受難者劉辰旦表示過去景美園區不斷改名且人事更迭,去年起人權館開始採訪受難者,深感館方人力不足,希望能擴大編制與預算。
在場多位受難者都長年投入人權相關工作,他們強調當事人不斷凋零,必須「與時間賽跑」。
一九七○年代曾入獄的作家陳列(本名陳瑞麟)直言,他收到的是「諮詢會議」開會通知,到了現場才發現是茶會,每人發言時間短暫,人權館報告太過簡略,「若他們做的只是那樣,就太少了。」
文化部長龍應台一一向受難者致意,表示人權館確實人力、預算不足,但她在立院預算審查會議為明年的人權館多爭取到六千萬預算,另還編列推動庶民口述記錄的「國民記憶庫」相關預算。
至於園區名稱與定位爭議,她會在即將成立的諮詢委員會討論後正名,「人權館沒有藍綠、統獨,我們的立場只有人權。」此外也將與國防部等跨部會取得相關資料,並整合民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