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4 00:00:00綺羅

石原以私害日 為政警惕

 
石原以私害日 為政警惕

最近美日正在沖繩舉行聯合軍演,同時間中國南海艦隊也在進行奪島作戰演練,釣魚台事件似乎有升溫的趨勢。事實上釣魚台主權歸屬一直是台日、中日三方之間的矛盾,不過為顧全大局,彼此還是維持一定的默契及自制。

然而四月東京知事石原慎太郎卻打破了這樣的平衡。他發起日本民眾捐款,從私人手中購買釣魚台,其後演變為日本政府購島實行「國有化」。這個事件激起了兩岸三地政府及民間的強烈反應,尤其是中國大陸。數十年來的國仇家恨一夕間點燃,反日聲浪四起,民間抵制日貨,拒絕赴日觀光。中國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及凝聚的民族意識,讓日本嚐到苦果。自事件發生以來對中日兩國的經濟都有損傷,但對日本的衝擊更大,經濟大幅衰退,且情況還在持續惡化中。

中日恩怨情仇數十年,但石原慎太郎卻是直接挑起紛爭的元凶。石原運用民粹話語,挑起日人「反中」的情緒,成功迫使日本野田政權「國有化」釣魚台,藉此提高知名度、籌組新黨、整合右派勢力,並為其子之政治前途鋪路。然事件的發展卻使日本先蒙其害,日本失去中國市場,對經濟產生嚴重打擊。石原以一己之私,將日本推入了泥淖,又間接造成東北亞局勢不穩,甚至可能衍生成為全球的危機。

石原與釣魚島事件的風波,其實是很好的借鏡。大至國家政策方向,小至民生切身問題,政治人物在做任何舉動前都需要以全方位的視野來進行考量,不能以私害公,否則即使滿足了小我,對大我的戕害將會造成全民無以彌補的損失。

一些自私的政治人物將自己放在國家民眾之前,常為鞏固個人或政黨私利或權勢,任意發表言論或左右政策決定,置國家整體利益而不顧。就像選舉期間,常可見有些候選人大開社會福利支票,廣發年金來取悅百姓、爭取選票,卻不考慮國家財政是否能夠負擔。又或是一些地方官員,為了增加政績,不評估民生需求,卻將預算濫支在一些不必要的建設,最後惡果由全民買單。

更有甚者,為了意識形態,不顧現實局勢,堅持特定路線,甚至左右民眾、杯葛政策等。這些舉措不論對國家、人民或後代子孫都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石原及日本間的個人與國家的得失,值得我們深思,也希望政治人物能引為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