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原本以家居為主的拖鞋,踏出了室外,踩進許多公共空間,夾腳拖與人字拖成為時尚的配件。如今,大學校園也屢屢見到學生穿著拖鞋滿地跑。
當一個原本屬於「個人、私有空間,與顯露腳指」的拖鞋,因方便、流行、仿效後造成的次文化,蔓延與衝撞在「集體、公共場域,與群體協調」的教室中,勢必造成主觀與客觀上的糾葛。
其實拖鞋無罪,校園教室中穿拖鞋也不太需要用校規去約束。但是,這些大學生該思索的是一種「看待」拖鞋文化的方式,以及對於「教室」這個場域,我們學生是如何看待?
教室是一個實體空間,不像許多數位學習網路課程,學生可以穿著內衣,躺著寫報告。教室成員,也不是像臉書網路中的虛擬人物,衣著與外表,是一種互動意義的展現,老師與學生都需有適當的角色扮演,當拖鞋因氣味、視覺感官會讓人產生不同解讀時,便會有著群體中的抗拒。
教室這個場域,從大學生拿著手機低頭與拍照上課教材,到許多學生因排課滿堂,開始在課堂上吃飯喝飲料而傳染仿效,到如今許多人為了流行與自我,無意義的操弄著拖鞋文化的體現。
如果穿上拖鞋,低頭看著手機,課堂吃著雞排,能產生教室場域中學習的動能,那我支持!但如果只因流行或自我,那便模糊與喪失公共空間中成員該盡的角色,那我懷疑這樣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