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01 21:18:25綺羅

大陸人看台灣-將台灣的精彩帶回大陸

  大陸人看台灣-將台灣的精彩帶回大陸
  • 2012-10-01 01:25
  • 旺報
  • 【(張曼玲/文化大學交換生)】

 來台灣交換學習將近四個月,我已習慣這裡的生活──美味的台灣美食、親切禮貌的台灣人,自由文明的生活氛圍。然而,我來台灣的原因,不僅是體驗台灣的文化,另一方面我希望可以將台灣的精彩帶回中國大陸。

 台灣不僅是一個好玩的旅遊景點,它是一個傳承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文化,以及引進自由風潮的地域。

 自由但法規嚴厲

 台灣人很「慢」,說話溫文儒雅,行事慢條斯理。我問一位台灣的男性朋友,為什麼店員說話都有點「娘」呢?他卻認為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反問道:如果一個售貨員用粗獷的嗓音跟你說「歡迎光臨」,不會覺得很奇怪嗎?而另一方面,台灣人對於大陸旅客在公共場所大聲說話的行為,則有點反感。

 在捷運上,常常會遇到喜愛讀書的台灣人。我遇過一位青年男子,他手裡拿著一本厚厚的書籍,中間還夾帶一張密密麻麻的書寫筆跡,嘴裡默念,我偷偷瞄了一眼,筆跡上寫的是一些善待他人、眾生平等之類的佛語。他看起來像是一個普通的上班白領,然而他寫的語句讓我覺得很溫暖。這樣的人在捷運上經常看到,能遠離喧囂靜下心讀書,將書籍奉為聖經品味的人,是有修養的人,而當這些人越來越多,並且用行動影響周圍的人時,不也意味著這個城市朝著高文化素養邁進嗎?

 談到台灣的自由氣息,我想起在報上看到一張群眾抗議的圖片。照片上,民眾用無數根筷子戳破馬英九的「頭」。如果是在大陸,這絕對會被戴上侮辱國家領導人的罪名。但在台灣,這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

 台灣媒體的報導是相對自由的,從而也造成了它的商業化。若隨意翻開一份報紙大多是社會類的新聞。新聞系的老師曾經跟我抱怨,台灣的社會新聞一團糟。他講到自己師傅那一輩在考慮標題時,涉及膻色腥的報導,會用「梨花壓海棠」等隱晦的文雅用詞來處理,而不像如今的媒體,用赤裸裸的標題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當然,一些維護社會公益的報導也是有的,比如關於「文林苑強拆事件」,學生們自主的組織起來向政府和房地產商叫板。(強拆不僅在大陸,台灣也有啊!)

 雖然報刊的內容顯得有些自由、甚至是放縱。然而,台灣對媒體的法規也是很嚴厲的,若違反相關的條例(例如菸酒廣告等),報社或記者都要賠償很大一筆金額。

 與泛綠和平相處

 大陸學校的老師在來台前一再叮囑我們,千萬不要和台灣人談論政治,很容易引起爭執。實際上的情況是,台灣的老師和學生不會主動和你聊這些敏感話題,他們也會注重你的感受。我連到泛綠的南部地區遊玩時,也沒有遭遇到綠營人士的冷待與排擠。

 我曾經和一位思想偏綠的墾丁民宿老闆聊了一個晚上的台灣政治。在大陸,有人說台灣是自由的、民主的。民宿老闆卻說這不是真正的民主。他舉例許多例子,比如國民黨花錢買票,財團與政府之間的勾結,這些都是妨礙民主進程的潛規則。他眼中的國民黨實質上為外黨人士,是從大陸逃過來的敗軍之將,來到台灣後,隨意劃分土地,擾亂當地居民的生活秩序。從與他的交流中,我瞭解「綠」黨人士的觀點,他們不是毫無根據的狂熱分子,而是有理地去爭取他們的話語權。

 老闆的另一個見解也讓我印象極深,他認為大陸就是十幾年前的台灣,政治尚未開明、人的素質仍要提高。在這一點上,我的確有點認可,禮儀和秩序這種民族素養是需要時間來形成的。

 其實在台灣,也有一國兩區或一國兩制的概念,馬英九認為的「一國」是中華民國,「兩區」就是台灣和大陸兩個區域,把大陸當作台灣的一部分。這種觀點可能會我們大陸人憤怒,我們會認為台灣這麼小的地方,怎麼可能把大陸這麼大塊土地變成台灣的領土。這種觀點其實雙方都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強說自己才是主要的那個部分。

 另外,我一直有一個疑惑,既然台灣人知道自己的祖先大部分是從大陸遷徙來的,那麼他們會覺得自己是中國人嗎?答案是:否!我認識的大部分台灣人對大陸不存在歸屬感,認為台灣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這四個月,我認識了許多單純善良、結成深厚友誼的台灣朋友。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區域,發現有一個異國人和你的想法可以如此切合,是一種奇妙的感覺,因為在這之前我們可是隔著千山萬水。

 放低姿態求進步

 放低姿態求進步

 我想起了一位老教授,他唯一的兒子娶了大陸媳婦,定居在上海。老先生和我說他很想念他遠在上海的兒子,以及剛出生的小孫兒。他發自肺腑地感慨道:我一生都希望大陸和台灣共同發展啊!聽到這句話後,心中的情愫都被牽動起來,我相信大陸和台灣之間還一條有難以割捨的情感臍帶,互相牽連。

 台灣離我們並不遙遠,有共同的文化淵源與情感基礎,讓兩地的人們可以有效溝通。說了這麼多的體悟,我似乎一直在吹噓台灣,揭露大陸與台灣的差距。事實上,我的想法是:只有將自己放低姿態,虛心學習,總結他人的經驗,才可得到更好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