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8 19:52:52綺羅

大陸新周刊媒體大陣仗來台找 人 的答案

  陸媒大陣仗來台找答案
  • 2012-06-28 01:24
  • 旺報
  • 【(宮鈴/《旺報》特約主筆)】

 大陸媒體《新周刊》6月上旬全社70多名員工大隊人馬到了台灣,進行「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7月特刊報導。我獲邀擔任該期雜誌的導遊兼顧問,有幸在此過程中,目睹了一群年輕的大陸媒體人工作態度的認真開放與對台灣的喜愛。

 行前認真作足功課

 5月下旬,《新周刊》很認真地邀請我前往廣州對全社員工做台灣行的行前演講,我很認真地準備了演講的內容,以我在大陸7年多,從美好、到破滅再重新認識真正的大陸社會經歷等4個階段為主。

 當我講了一個多小時後,該雜誌執行主編封新城先生打斷我,說我的內容太深,大家聽不懂。這時候我才知道,這趟採訪《新周刊》是全社出發,從社長到一般行政人員,司機總共71人。他們跟其它一般大陸朋友差不多的是,一談到台灣的夜市、小吃、書店、知名景點,如數家珍,流露出高度興致。我注意到他們手中有不少的導覽書。

 為了規避可能的政治敏感,《新周刊》這期主題著重在台灣人的故事。不少大陸知識分子都在問同一個問題,那就是兩岸都是中國人,都從戰爭的破敗中在同一個起點開跑,多年以來為什麼兩岸社會呈現如此不同的面貌?是政治體制?政治信仰?不少媒體試圖在台灣人身上找出答案。

 兩岸開放接觸這麼多年以來,在我記憶中,台灣媒體沒有任何一家曾經對大陸做過如此大規模的採訪,台灣媒體很少關注大陸的個人,無論是達官貴族還是一般升斗小民。

 而我基於多年新聞工作的經驗,替《新周刊》做了許多我認為台灣值得報導的故事。例如,媽祖信仰的文化創意,各地方文化的保存,《天下雜誌》娜娜部落格對於本土的關懷、故宮某位貴婦義工對汝窯的熱愛、永康街師大夜市巷弄裡各種具有特色的小咖啡廳。而他們本身還約訪了參與台灣民主轉型的新聞工作者、家族傳承的著名小吃等等。

 我所感受到的是,有這麼一群大陸媒體工作者正用一種全新的視野,不帶偏見的態度,希望真正地認識台灣、瞭解台灣,試圖跨越因為政治體制造成的藩籬,他們拋棄了過去長久以來大陸官方的台灣宣傳,在政治上不分藍綠、在地位上不分官民的全方位接觸。這種狀態,記憶中,也不曾見過台灣媒體有過這樣的舉動。

 主編急為台灣說話

 旅途中,《新周刊》中一位知名女作家蔣方舟在永康街丟了錢包,在即將離開的那天晚上警方尋獲送回。所有人是不可思議的,我也不敢相信,後來得知蔣方舟向永康街派出所報案時,警方並未開立三聯單給她,由此可知,就連警方自己都判斷可能無法尋獲,而在報案流程上違規。當拾獲者將錢包送到其他派出所,警察是透過出入境資料得知係由《旺報》進行的邀請,這才透過《旺報》找到了蔣方舟。

 當時蔣方舟在新浪微博上寫道,台灣警方真是「海底撈」(大陸知名麻辣火鍋連鎖店名),他們也爭先恐後地告訴我各種陰暗揣測,例如警方知道蔣方舟在大陸知名,所以動用力量迫使扒手將錢包交出等等,令《新周刊》的執行主編封新城先生急得直說「拜託,人家只是一個正常社會,是我們自己不正常。」而在錢包未尋獲前,封新城則是護短似地安慰大家:「哪個正常社會沒有一兩個壞人?可以理解,可以理解。」而當我獲知錢包找到時,我的內心竟然第一個聲音是,「太好了,沒給台灣丟臉。」

 台媒落於偏頗刻板

 這次的交流對我個人,乃至整個台灣媒體界無疑是一次教育。當藍綠兩黨紛紛都在兩岸政策上投入更大心力時,當台灣人都想著賺大陸人的錢時,即便在現階段整體社會發展或有落後於台灣,但這群198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希望在台灣社會找到他們自己未來的希望,無關乎統一,無關乎政治,只是找出中國人可能的另一種形態。

 但台灣人、台灣媒體是怎麼看待他們的?有錢、粗魯、民族主義、功利、共產黨?不是各種負面報導,就是過於關注上層社會發展的功利主義式的讚頌,無論是「世界周報」還是「進行式」,都落於偏頗刻板。

 我希望《新周刊》能在台灣出版,台灣人需要知道大陸媒體如何看待台灣,更需要在他們看待我們的眼光中,檢討自己的偏執與無知。放下成見讓我們重新認識,這件事,大陸媒體乃至知識分子們,做得比我們好得太多太多,這也是大陸有關部門沒有看到的,真正可感動台灣人心的力量。

 

陸媒:台灣是大陸的鏡子

 

(中央社記者蕭保祥台北16日電)廣東媒體「新週刊」昨天最新一期雜誌的封面故事為「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執行總編輯封新城今天接受訪問時表示,台灣是中國大陸的鏡子,很多可以參考、學習的地方。

封新城晚間接受電話訪問時表示,這期封面故事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決定,而且標題就決定是「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封新城說,每個社會都有好有壞,對台灣來說,「特別是善的一面,對我個人衝擊很大。」

1996年創刊的新週刊,算是在中國大陸南方具有話題性的雜誌,幾個月前開始規劃這個專題,來台灣取材前就已經準備大量邀稿。

新週刊6月初有70幾名員工到台灣採訪,這期的台灣專題大約有200頁、超過15萬字、幾百張相片,等於整本雜誌都在寫台灣。

封新城說,這是創刊以來最大的專題,他們用101的概念來寫,包括訪問台灣101個民眾、101件需要知道的事情等等,讓台灣民眾說寶島、也聽中國大陸民眾講台灣,試著找出兩岸人民愛、恨台灣的理由。

「老實說,台灣的名山大水不比中國壯觀,人文才是我們覺得最美的。」封新城說,台灣人的生活型態,體現自己如何看待生命,「社會文化的載體終究是人,台灣民眾選擇了自己要的生活。」

對比中國大陸的社會矛盾與衝突,封新城認為,台灣是中國大陸的鏡子,很多可以參考、學習的地方,包括台灣社會如何民主轉型、人文氣質的社會教育等等,對於中國大陸相當具有參考價值。

新週刊在2010年刊出專題「民國範兒」,當時也引發話題,封新城解釋,「我們用意不是緬懷民國初期,而是懷念那種文化氣質。」他感嘆,一些文化氣質逐漸在中國大陸消失,文化大革命與改革開放消磨中國大陸的文化內涵。

近年來,兩岸交流更熱絡、自由行開放之後,大陸民眾對於台灣的想像已經化作真實的感動。1010716

陸媒《新周刊》: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中國時報【朱建陵╱北京報導】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廣州針對年輕族群的雜誌《新周刊》在

最新一期,以全本二百頁、十五萬字篇幅,很具創意且大膽地向讀者

推介台灣,是該雜誌創刊以來規模最大的專題。該刊總編輯封新城

說,全社所有人都出動到台灣採訪的結果,「和我們預先設想的完全

一樣,台灣最美的風景,就是台灣人。」

繼大陸作家韓寒,以《太平洋的風》一文寫下台灣令人感動的人文風

情後,主攻大陸年輕族群市場的《新周刊》,以台灣豐厚文化底蘊做

訴求,再度引發話題。

總部設於廣州、在全大陸發行的《新周刊》雜誌,這期主題就是〈台

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說起以「台灣」為主軸做特刊,封新城說,他

十年前就到過台灣,一直想做這題目,直到台灣開放陸客旅遊及自由

行後,他企圖告訴大陸讀者台灣真正魅力所在的機會,終於來臨。

 

一九九八年八月,在《新周刊》四十五期「城市魅力排行榜」專題

中,台北被評為「最陌生的城市」。本期特刊在前言說,多年後,

「台北街頭卻成為我們最感親切的地方」,「想像的彼岸變成了真切

的對岸」。

封新城指出,他們以台灣知名景點一○一大樓為靈感,用一○一個概念

來寫,包括「你必須知道的一○一個台灣人」,還有「你必須體驗的一

○一件台灣事」、「愛恨台灣的一○一個理由」等,還包含邀請台灣人

說台灣,及頻繁來往兩岸的大陸人談台灣事等,將台灣人、台灣事一

網打盡。

雜誌社七十一人全員出動,今年六月採訪一周後,「老實說,台灣的

名山大水不比中國壯觀,人文才是我們覺得最美的」。封新城表示,

台灣民眾選擇了自己要的生活。

大陸來台遊客至今近四百萬人次,目前每天平均五千人次陸客在台觀

光,封新城說,本期專刊希望做到的,是讓大陸遊客也能看到台灣最

美的風景-人,「正如岸這邊的我們,對自己的期許一樣」。他認

為,台灣是中國大陸的鏡子,包括台灣如何民主轉型、人文教育等,

對大陸相當具有參考價值。

封新城說,介紹台灣小吃、景點給遊客看,只是最初淺的目的,他真

正想做的,是讓大陸讀者感受台灣令人感嘆的人際關係,與中華傳統

文化的留存。

在台灣迷路 也是不錯的體驗

  • 2012-07-17 00:59
  • 中國時報
  • 【朱建陵/北京報導】

 路上的人情味▲《新周刊》建議來台試著迷路,圖為一位保全員指引問路民眾方向。(本報資料照片/陳信翰攝)

 路上的人情味▲《新周刊》建議來台試著迷路,圖為一位保全員指引問路民眾方向。(本報資料照片/陳信翰攝)

 路上的人情味▲《新周刊》建議來台試著迷路,圖為一位保全員指引問路民眾方向。(本報資料照片/陳信翰攝)

 路上的人情味▲《新周刊》建議來台試著迷路,圖為一位保全員指引問路民眾方向。(本報資料照片/陳信翰攝)

 大陸最新一期《新周刊》以「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為題,製作

了台灣特刊,以其新銳筆法,介紹了台灣的人情味。在「你必須體驗

的一○一件台灣事」中,他們跨越了在台灣問路得到善意的感動,建議

大陸人來台也試著迷路,認為這是一種不錯的體驗;更建議大陸人在

熟悉街道後,也試著學台灣人向陌生人指路,他說:「在說國語的街

頭,我們很少能有這樣卸下防備的時候。」

 在「你必須體驗的一○一件台灣事」中,《新周刊》扎實地提出一○

一件建議,包括吃喝玩樂所在,去「批踢踢」了解台灣輿情,看一場

王建民比賽,學幾句例如「好康」、「麥安內」、「瓦愛利」的台語,在酒吧看球,聽台灣人罵「搞什麼搞,吃大便啦!」

 此外,《新周刊》建議大陸人來台體驗一下「問路問到乾脆被送往

目的地」的感覺,說台灣人「詳細告訴你如何走是基本動作,帶你到

目的地是熱心,而我們甚至遇到打電話問親戚朋友怎走,然後帶你去

到目的地的超級好人。」

 如果方向感好,《新周刊》建議大陸人不妨學台北人給人指路,如

果地方你不認識,務必像台北人一樣,立刻轉問第三、四人直到問清

楚。《新周刊》說:這禮節也許過於周到,令隨身攜帶谷歌地圖的人

感到不屑,但卻是一種善意的傳遞─在說國語的街頭,我們很少能有這樣卸下防備的時候。

 對方向感不好的人,《新周刊》建議,在台北迷路也是不錯的體

驗。他說,台北城市格局並無高明的規劃,多是為生活便利或商業發

展需要形成的聚落,因此有些亂。一個人拿著地圖漫無目的地走在台

北街頭時,雖然會迷路,但不會有被拒之千里的感覺,街頭是熟悉的

語言、可口的小吃,雖然超多紅燈,但幾乎沒有無禮的行人和駕駛

員。

 《新周刊》說,台灣人並不是沒有焦慮、也不是沒有煩惱。台灣也

總是在忍受著颱風與地震的肆虐,和無法預測的暴雨侵襲,但你始終

能在這個四面環海、每年陸地面積都在縮小的、只有三萬多平方公里

的小島上,找到「活在當下」的終極意義─與人為善。



新周刊大製作 讚台灣人最美

  • 2012-07-17 00:59
  • 旺報
  • 【記者盧虹/台北報導】

 大陸深具影響力的《新周刊》雜誌,最新一期製作專輯「台灣最美

的風景是人」,多達200多頁,罕見大製作,深度全面向大陸讀者介紹

台灣。不僅訪談兩岸人士談台灣,並且精選出「你必須知道的101個台

灣人」、「你必須體驗的101件台灣事」、「愛恨台灣的101個理

由」、「最有人情味的10個台灣創意」和「兩岸的10大橋樑」。

 「他們來自各行各業,以自身的努力和成就,讓台灣人成為台灣最

美的風景」──「你必須知道的101個台灣人」不僅收錄了台灣知名作

家、商界代表、藝文界人士,如白先勇、柏楊、蔡康永、侯孝賢、林

懷民等人,更收錄了陳樹菊、丘如華等有大愛的「小人物」。

 《新周刊》也關注到台灣人「認真」的特質,專門列出了「20位認真的台北人」。

 「台灣現象」版塊描繪了平時較少見諸於大陸媒體的一些現象。例

如海歸反哺,還有大學生創業、文化登陸、心靈雞湯等都被視為值得

推薦的台灣經驗。

 訪台屢獲熱情相助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專輯,集《新周刊》全體員工之力達成

,今年6月,全社70多名員工赴台進行專題採訪及觀光。同行的台灣媒

體人宮鈴見證了這群年輕有活力的大陸媒體人認真開放的工作態度及

對台灣的喜愛。

 《新周刊》雜誌編務總監黃俊傑說,雖然採訪量大,且在台只有短

短7天,但因來台前準備充分,事先約好受訪者,並在旅途中遇到台灣

人熱情相助,此行採訪相當順利。返回廣州後,大家分享赴台心得,

感受最深的就是台灣人情味及台灣對傳統美德的傳承,因此,專輯命

名為「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也是「岸這邊的我們對自己的期

許」。

 本報連載精華內容

 ,是「中國最新銳的時事生活周刊」,其讀者群如今已是推動社會

前進的中堅力量,目前發行量達60、70萬份。

 《旺報》將擷取該專題精華內容,在「兩岸徵文」版陸續刊出。今

起先連載〈從火燒島到綠島──我的台灣轉型之旅〉,由大陸自由作家

笑蜀撰寫,從馬場町、二二八紀念館,到景美、綠島人權園區,笑蜀

用細膩的筆觸,記錄其台灣民主聖地之旅及其個人深度思考。

 

錢包失而復得 從此愛定台灣 總編:帶著偏見來 帶著讚美走

  • 2012-07-17 00:59
  • 中國時報
  • 【朱建陵/北京報導】

 《新周刊》執行總編封新城承認,他是帶著「偏見」來台灣採訪

的。

 《新周刊》一行七十一人,透過《旺報》邀請,在六月上旬浩浩蕩

蕩來到台灣。封新城說,這是一趟旅遊兼採訪的行程。

 

 在大陸發展多年的台灣媒體人宮鈴,是《新周刊》此行導遊兼顧

問。她說,採訪期間,《新周刊》副主編蔣方舟在台北永康街丟失了

錢包,沒找到前,封新城頗為「護短」地安慰眾人說:「哪個正常社

會沒有一兩個壞人?可以理解,可以理解。」但和多數掉了東西的大

陸遊客一樣,蔣方舟的錢包後來居然被警察找到,這時封新城就毫不

客氣地讚揚起台灣了。

 封新城哈哈大笑地承認這段故事。他強調說,這次專刊的主標題是

〈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副標題〈想象的彼岸與真實的對岸〉,

他太喜歡台灣的人情味以及對中華文化的保存,因此特別想把台灣這

麼多年來成長的歷程,把他所知的「真實的對岸」介紹給大陸讀者。

 

 《新周刊》大隊人馬在台灣採訪一個星期,只是這期特刊工作的一

部分,宮鈴說,五月下旬,《新周刊》就很認真地邀請她到廣州,對

全社員工做台灣行的行前演講。而這群「八○後」的《新周刊》員工,

當時多人手持導覽手冊,對台灣的夜市、小吃、書店、知名景點,已

經如數家珍。封新城說,此行如有遺憾,就是太過匆促,否則可以取

得更多的影像資料。

 

大陸才女蔣方舟: 台北 贏在旺盛的生命力

  • 2012-07-17 00:59
  • 中國時報
  • 【朱建陵/北京報導】

 台灣真有大陸人說得那麼好嗎?今年才從北京清華大學畢業、在大

陸有才女之稱的《新周刊》副主編蔣方舟,在本期《新周刊》台灣特

刊中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想像的祖國」。

 

 談到與北京早已無法相提並論的台北城市面貌,蔣方舟說:台北是

很容易讓人喜歡上的城市,剛到其他大城市的時候,迎面而來的往往

設計和規劃過的「城市印象」,而在台北,面對的則是一種複雜和

旺盛的生命力。

 蔣方舟在大陸的出名,始於二○○八年考大學時,由於看中她的才

氣,北京清華大學有意降低六十分錄取。蔣方舟七歲開始寫作,九歲

就出版散文集,到十五歲已經出版六本書。

 談到台灣的美食,她說:在這裡,經常會有「原來是這樣!」和

「這樣才對嘛!」的醍醐灌頂感。尤其是食物。「原來這才是銅鑼

燒!」「原來這才是章魚小丸子!」自己原來吃過的同名食物,只是

長得很逼真而已。

 很多大陸人讚揚台灣,台灣人都自覺承受不起,蔣方舟也注意到了

這點。她說:我忍不住想,大陸人對台灣的愛之深,有多少是源於對

自己的恨之切?

小芳 2012-07-17 16:06:39

新周刊在臺灣有得買嗎?
我們有辦真心鳳梨酥產品故事漫畫比賽,有獎金和獎狀,請大家來幫忙,幫小芳替媽媽完成最後一件事,感恩++++++
請幫忙傳遞出去,怕活動辦不成,沒有人參加,大大感謝.

7/16報名時間開始,請快點來看看產品故事,並開始畫畫ㄛ,有獎金和獎狀,拜託,拜託,感謝,再感謝.替小芳幫往生的媽媽辦好最後一件事.

SANBEECLE-賞蜜口真心鳳梨酥-產品故事漫畫比賽開始報名,請大家告訴大家,拜託拜託!
7/16報名時間開始,請快點來看看產品故事,並開始畫畫ㄛ,有獎金和獎狀,拜託,拜託,感謝,再感謝.替小芳幫往生的媽媽辦好最後一件事.

四、活動期間:

A). 2012年5月至7月5日 競賽活動訊息告知

B). 2012年7月16日至 8月15日競賽作品收件-參賽格友,開始引用我發表的主文以及產品故事且PO出參賽作品(同時舉辦格友票選猜第一名活動)

C). 2012年8月16日至8月31日 評審期(含格友票選猜第一名活動期)

D). 2012年9月1日結果公布

E). 2012年9月16日起郵寄獎品獎金及獎狀至10月1日

活動部落格:小芳の窩:http://tw.myblog.yahoo.com/dubai1104/

請看看聯合報的平面報導,還有影音內容,請幫忙傳遞出去,拜託大家幫忙我把真心鳳梨酥產品故事漫畫比賽辦好,替媽辦妥最後一件事,

感恩.

請點進去,
全文網址: 為母研發低糖鳳梨酥 意外熱賣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191690.shtml#ixzz1zG6sVQHh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