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4 20:24:36綺羅

嶽麓書院 七毀七建

  嶽麓書院 七毀七建
  • 2012-06-14 00:43
  • 旺報
  • 【文/記者楊慈郁】
 ▲御書樓現為湖南大學古籍圖書館,藏書逾5萬冊。■攝影/記者楊慈郁

 ▲御書樓現為湖南大學古籍圖書館,藏書逾5萬冊。■攝影/記者楊慈郁

 嶽麓書院建築錯落有致。■攝影/記者楊慈郁

 嶽麓書院建築錯落有致。■攝影/記者楊慈郁

 嶽麓書院裡一處小湖。■攝影/記者楊慈郁

 嶽麓書院裡一處小湖。■攝影/記者楊慈郁

 ▲嶽麓書院大門上的對聯寫著「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攝影/記者楊慈郁

 ▲嶽麓書院大門上的對聯寫著「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攝影/記者楊慈郁

 ▲學生坐在荷花池邊捧書而讀。■攝影/記者楊慈郁

 ▲學生坐在荷花池邊捧書而讀。■攝影/記者楊慈郁

 ▲愛晚亭就在嶽麓書院後方。■攝影/記者楊慈郁

 ▲愛晚亭就在嶽麓書院後方。■攝影/記者楊慈郁

 ▲講堂位於書院中心。■攝影/記者楊慈郁

 ▲講堂位於書院中心。■攝影/記者楊慈郁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嶽麓書院大門上的對聯,道盡書院人才輩出。身為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嶽麓書院,始建於北宋,如今置身湖南大學之內,仍延續辦學歷史,被譽為「千年學府」。

 來到嶽麓書院這天是5月下旬,遇上陰雨天,遊歷時常見學生就坐在書院長椅上捧書而讀。

 置身湖南大學歷史逾千年

 嶽麓書院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秀麗的嶽麓山下,現湖南大學校園之中,是中國最古老的書院之一,於北宋開寶九年(西元976年)創辦,歷經七毀七建,現存主要建築為清朝遺構。

 來到嶽麓書院,首要提及南宋理學家朱熹。南宋乾道3年(1167年),朱熹來嶽麓書院與理學家張栻會講,歷時兩月,史稱「朱張會講」。這次會講吸引大批學子聽講,「方其盛也,學徒千餘人」,「一時輿馬之眾,飲池水立涸」。

 朱熹講堂手書忠孝廉節

 如今位於書院中心位置的講堂壁上仍嵌著朱熹手書的「忠、孝、廉、節」四個大字,由清代山長歐陽厚均所刻,蒼勁有力,後堂則有由朱熹題寫匾額的「御書樓」,現改為湖南大學古籍圖書館,供教研人員所用,藏書逾5萬冊。

 講堂曾名「靜一堂」,後稱「忠孝廉節堂」,現存建築為清康熙年間重建,是嶽麓書院的教學重地以及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講堂中央懸掛兩塊鎏金木匾:一為「學達性天」,由康熙皇帝御賜,原額被毀,1983年依康熙字跡重刻;二為「道南正脈」,乾隆九年(1744年)御書,此為原物。

 嶽麓書院幾經更名,晚清改為湖南高等學堂,後又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1926年定名湖南大學,歷史逾千年。嶽麓書院雖幾經變革,但始終為湖南最高學府。湖南大學於1979年開始著手嶽麓書院的修復工作,並於1984年成立嶽麓書院文化研究所。1986年修復工作陸續完成,正式對外開放。

 中國四大名亭愛晚亭清幽

 遊歷完嶽麓書院,別忘了繞過後方走訪「愛晚亭」。此亭位於嶽麓山下清風峽中,坐西向東,三面環山,與醉翁亭、西湖湖心亭、陶然亭並稱「中國四大名亭」。愛晚亭也有兩百多年歷史,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為嶽麓書院院長羅典創建,原名紅葉亭,後由湖廣總督畢沅,根據唐代詩人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詩句,改名愛晚亭。抗日戰爭時期曾被毀,1952年重建,1987年大修。

 此亭形為重簷八柱,外簷四石柱為花崗岩,東西兩面亭欞懸以紅底鎏金「愛晚亭」匾額,是由當時的湖南大學校長李達函請毛澤東所書手跡而制。該亭前有池塘,四周皆楓林,深秋時紅葉滿山。

 

驚艷世人漢墓馬王堆

  • 2012-06-14 00:43
  • 旺報
  • 【文/記者楊慈郁】

 湖南省博物館一早就大排長龍。■攝影/記者楊慈郁

 湖南省博物館一早就大排長龍。■攝影/記者楊慈郁

 ▲到長沙一定要嘗嘗黑色臭豆腐。■攝影/記者楊慈郁

 ▲到長沙一定要嘗嘗黑色臭豆腐。■攝影/記者楊慈郁

 ▲橘子洲頭的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高達32公尺。■攝影/記者楊慈郁

 ▲橘子洲頭的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高達32公尺。■攝影/記者楊慈郁

 ▲石刻「指點江山」。■攝影/記者楊慈郁

 ▲石刻「指點江山」。■攝影/記者楊慈郁

 ▲馬王堆漢墓陳列展間。■攝影/記者楊慈郁

 ▲馬王堆漢墓陳列展間。■攝影/記者楊慈郁

 ▼橘子洲景區觀光電動車。■攝影/記者楊慈郁

 ▼橘子洲景區觀光電動車。■攝影/記者楊慈郁

 湖南是毛澤東的故鄉。來到湖南不妨到橘子州走一趟,看一看大陸最大的青年毛澤東雕塑。橘子洲位於長沙市區對面的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眾多沖積沙洲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洲,因洲上種有柑橘數千株而得名,每逢金秋時節,橘果纍纍。

 來到這裡,花費20元人民幣就可以乘坐觀光電動車遊覽景區。

 金秋時節橘果纍纍

 橘子洲形狀狹長,西望嶽麓山,東臨長沙城,四面環水。1904年後,長沙闢為對外開放商埠,橘子洲上並建有英國領事館、長沙新關。毛澤東1893年出生於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1925年,曾回到湖南重遊橘子洲,他後來寫下《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橘子洲因而聲名大噪。

 1960年,洲頭始建橘洲公園,占地14.2公頃,並從湘江大橋修一專用支橋直通島上。橘子洲上隨處可見與毛澤東相關聯的景點。洲頭面江處聳立一塊巨形漢白玉紀念碑,上刻有毛澤東手書「橘子洲頭」四個大字和《沁園春·長沙》詞句。

 最著名的景點是橘子洲頭的「毛澤東青年藝術雕塑」,總高度32公尺讓人不得不抬頭多望幾眼。該雕塑以1925年、時年32歲的毛澤東形象所打造,由廣州美術學院設計,高32公尺,長83公尺,寬41公尺,為鋼筋混泥土框架結構,基座達3500平方公尺,由8千多塊採自福建高山的永定紅花崗岩石拼接而成,總重量約2千噸,於2009年完工揭幕。

 值得一提的是,橘子洲也是長沙的「慶典重地」,每逢節日或重大盛事,橘子洲便成為煙火燃放點,遠近馳名的瀏陽煙火與湘江水相輝映,美麗至極。

 省博物館賞馬王堆

 因一具千年不腐女屍「辛追夫人」驚艷世人的漢墓「馬王堆」,也位於湖南,出土文物都珍藏於湖南省博物館,來到湖南當然得來博物館一覽文明瑰麗。

 湖南省博物館基本展間免費開放,一大早館外就大排長龍,全天門票不到11時就發罄。大部分的遊客都是為了「馬王堆」而來,當地政府目前也正研擬在原址修復墓地,興建博物館,再將文物遷回展出。

 馬王堆原址位於長沙市東郊瀏陽河西岸、長瀏公路北側,距離市中心約4公里,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軑侯利倉的家族墓地,深達20米,於1972至1974年發掘,先後出土三座漢墓。其中二號墓主為利蒼,一號墓是利蒼妻子辛追夫人,三號墓是利蒼之子。

 辛追夫人防腐奇蹟

 「馬王堆」共出土3千多件珍貴文物和沉睡2100多年的辛追夫人遺體。據考證,辛追死於約西元前186年,時年約50歲,其出土時皮膚保有彈性,關節還可彎曲,甚至血管清晰可見,毛髮尚在,內臟完好,防腐奇蹟震驚全球。

 馬王堆並出土5百多件光亮如新的漆器,還有保存相當良好、仍華麗輕柔的絲綢、帛畫等。文物之一「西漢直裾素紗襌衣」薄如蟬翼,疑為辛追夫人內衣,「西漢T型帛畫」則為出殯時張舉的一種銘旌,其中一T型帛畫就覆蓋在辛追墓的內棺上,該T型帛畫上寬下窄,長205公分,上端寬92公分,繪有天上、人間和地下三大部分,右上角一輪紅日,日中有金鳥,日下的扶桑樹間,還有8個太陽,說明古人已有神話想像與永生渴望。

 湖南省為中國八大菜系「湘菜」發源地,特色是「油重色濃」,講究酸辣;無辣不成席,尤以「辣重臘香」聞名。特色菜餚不勝枚舉,諸如:神仙雞、剁椒魚頭、臘味合蒸等。而有人說,來到長沙就一定要嘗過「黑色臭豆腐」。顧名思義,黑色臭豆腐外觀呈現黝黑色,必須先用滷汁浸泡多時,酥炸過後搭配辣椒等香料調和的醬料一同入口,外皮爽脆,裡頭軟嫩多汁,實在是一絕。

 

長沙山水洲城

  • 2012-06-14 00:43
  • 旺報
  • 【文/記者楊慈郁】

 ▲古城入口廣場的鳳凰雕像。■攝影/記者楊慈郁

 ▲古城入口廣場的鳳凰雕像。■攝影/記者楊慈郁

 ▲鳳凰古城風景如畫。■攝影/記者楊慈郁

 ▲鳳凰古城風景如畫。■攝影/記者楊慈郁

 ▲少數民族老人沿途兜售花圈。■攝影/記者楊慈郁

 ▲少數民族老人沿途兜售花圈。■攝影/記者楊慈郁

 ▲保存完好的苗族吊腳樓。■攝影/記者楊慈郁

 ▲保存完好的苗族吊腳樓。■攝影/記者楊慈郁

 ▲遊客小心翼翼走在跳岩上。■攝影/記者楊慈郁

 ▲遊客小心翼翼走在跳岩上。■攝影/記者楊慈郁

 ▲橋上賞景,又是一絕。■攝影/記者楊慈郁

 ▲橋上賞景,又是一絕。■攝影/記者楊慈郁

 ▲遊人駐足遊覽。■攝影/記者楊慈郁

 ▲遊人駐足遊覽。■攝影/記者楊慈郁

 

 湖南省,位於中國大陸中部,地靈人傑。省會長沙是一座「山水洲城」,湘江穿城奔流,橘子洲長臥,嶽麓書院文化燦爛,還有考古奇蹟「馬王堆」,這裡更是毛澤東的故鄉,來到省的西南邊,走訪鳳凰古城,領略少數民族風情。

 從長沙市乘車約6小時先來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再歷經約1小時的顛簸,又走過蜿蜒山路,終於才來到名聞遐邇的鳳凰古城(又稱沱江鎮)。這個被譽為「中國大陸最美小城」清幽秀麗、如詩如畫。

 這裡還是台灣遊客鮮少前往之地,但來自周邊省市的遊客絡繹不絕。若不走高速公路,也可選擇搭機抵達張家界荷花機場,再乘車前往古城。

 最美小城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位於湘西州西南邊,始建於清康熙43年(1704年),已有300多年歷史。鳳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古城因此而得名。

 鳳凰古城其實面積並不大,但地理位置重要,與湘西州首府吉首市的德夯苗寨,永順縣的猛洞河,貴州的梵淨山相毗鄰,也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

 沱江穿城過風景如畫

 苗族木結構吊腳樓布滿山坡,清淺的「母親河」沱江穿城而過,鳳凰古城風景秀麗、依山傍水,猶如一幅山水畫。來到這裡,先映入眼簾的是潺潺沱江,江水清澈,江上有數座木造舊橋,可登上小船撐篙漫遊。沱江的南岸則是用紫紅沙石砌成的古城牆,另外還有北門跳岩,吸引遊客爭相「走跳」合影,有時還可見苗族少女著傳統服飾行走在跳岩上,頗有風情。

 吊腳樓、跳岩必訪景點

 沱江跳岩舊時是東北向進出鳳凰古城的主要通道之一,清末曾被洪水沖毀,後在原址上游20公尺處重修,全長100米,共15個岩墩依次橫列,岩墩以紅砂塊石修砌而成,墩與墩之間相距5公尺,上用木板搭鋪,木板再用鐵鍊捆牢,固定在河兩邊的鐵樁上,以防被洪水沖走。1999年底,鳳凰縣人民政府又在原址修復老跳岩。上下兩跳岩,成為古城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

 除了跳岩,苗族吊腳樓也很吸睛。鳳凰縣自古以來就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由於山區地勢不平,加上氣候潮濕,苗族人就在陡坡峭壁上搭建吊腳樓。這些吊腳樓多為木質結構,一般為橫排四扇三間、三柱六騎或五柱六騎,中間為堂屋,供祀歷代祖先神龕,是家族祭祀的核心。

 根據地形,吊腳樓樓分半截吊、半邊吊、雙手推車兩翼吊、吊鑰匙頭、曲尺吊、臨水吊等。富足人家雕樑畫棟,簷角高翹,石級盤繞,大有空中樓閣之意境。沿沱江而建的吊腳樓群就位於在東門虹橋和北門跳岩附近,保存完好。在鳳凰古城成為知名觀光景區後,部分吊腳樓已改為客棧、咖啡店甚至酒吧,吸引遊客造訪。

 

鳳凰古城

  • 2012-06-14 00:43
  • 旺報
  • 【文/記者楊慈郁】

 ▲夜晚人潮擠爆狹小的街道。■攝影/記者楊慈郁

 ▲夜晚人潮擠爆狹小的街道。■攝影/記者楊慈郁

 ▲店家奮力捶打製作木錘酥。■攝影/記者楊慈郁

 ▲店家奮力捶打製作木錘酥。■攝影/記者楊慈郁

 ▲鳳凰古城巷弄間有許多當地小吃。■攝影/記者楊慈郁

 ▲鳳凰古城巷弄間有許多當地小吃。■攝影/記者楊慈郁

 ▲沈從文故居。■攝影/記者楊慈郁

 ▲沈從文故居。■攝影/記者楊慈郁

 ▲血粑鴨中的血粑,外型口感類似豬血糕。■攝影/記者楊慈郁

 ▲血粑鴨中的血粑,外型口感類似豬血糕。■攝影/記者楊慈郁

 滿街霓虹燈閃耀,紅、黃、藍、綠,色彩斑斕, 吊腳樓、古橋都點上燈火,鳳凰古城進入夜裡就宛若一座「不夜城」

 入夜後的沱江映上各式色彩,不妨住上一晚,感受古城的黑夜魅力。

 江邊酒吧林立夜裡熱鬧

 在鳳凰街上和沱江邊有諸多飯店,還有當地人經營的特色民宿,但價格落差大,入住前多比價。

 鳳凰古城夜裡往往被酒吧的嘈雜聲淹沒,雖流露出濃厚商業氣息,但也別有一番風味。沱江邊酒吧林立,走在巷弄間,轟隆樂聲不斷,酒吧的主持人拿麥克風賣力炒熱氣氛,酒客則忘情跳舞飲酒。

 特色咖啡館臨江休憩

 經疲勞轟炸過後,若想遠離塵囂,建議選間咖啡店,享受片刻寧靜。當地的咖啡店大多位於臨江的老建築裡,必定要選個靠窗座位,點杯咖啡享受河邊的徐徐涼風,和古城夜景。

 古城內青石板街道及朝陽宮、古城博物館、楊家祠堂、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天王廟、大成殿、萬壽宮等建築,無不具特色。

 鳳凰古城人文薈萃,作家沈從文就誕生在鳳凰古城中營街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裡,現規畫成為「沈從文故居」。四合院是沈從文曾任清朝貴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於同治五年(1866年)購買舊民宅拆除後興建,是一座火磚封砌的平房。四合院分前後兩進,中有方塊紅石鋪成的天井,兩邊是廂房,大小共11間。整座建築古色古香,具有濃郁的湘西明清建築古城特色。

 血粑鴨味濃口感如豬血糕

 在鳳凰街主街道上,四處都有小販兜售手工編織圍巾、布包,還有苗族銀飾。這裡的小吃也很多,血粑鴨子、薑糖、獼猴桃(奇異果)製品、涼皮、核桃酥、木錘酥、鳳凰酸蘿蔔、苗家酸湯、苗家菜豆腐等。

 血粑鴨子是鳳凰乃至湘西最具特色的地方菜餚之一,製作方式與口感就像台灣的豬血糕。當地人喜歡將血粑與鴨肉一同加香料燉煮,鴨肉鮮美味濃,血粑軟Q,很受歡迎。

 

翁丁村

  • 2012-06-14 00:43
  • 旺報
  • 【文/記者李鋅銅】

 ▲翁丁村的紀念品販售店。攝影/記者李鋅銅

 ▲翁丁村的紀念品販售店。攝影/記者李鋅銅

 ▲翁丁村。攝影/記者李鋅銅

 ▲翁丁村。攝影/記者李鋅銅

 ▲翁丁村保留了佤族傳統布落樣貌。攝影/記者李鋅銅

 ▲翁丁村保留了佤族傳統布落樣貌。攝影/記者李鋅銅

 ▲寨主拿著家人的照片,高興和外人說家裡的故事。攝影/記者李鋅銅

 ▲寨主拿著家人的照片,高興和外人說家裡的故事。攝影/記者李鋅銅

 ▲翁丁村,有明顯路標。攝影/記者李鋅銅

 ▲翁丁村,有明顯路標。攝影/記者李鋅銅

 ▲寨主夫人。攝影/記者李鋅銅

 ▲寨主夫人。攝影/記者李鋅銅

 ▲翁丁村民迎外賓。攝影/記者李鋅銅

 ▲翁丁村民迎外賓。攝影/記者李鋅銅

 ▲翁丁村寨門。攝影/記者李鋅銅

 ▲翁丁村寨門。攝影/記者李鋅銅


 沿著蜿蜒山路,牛的頭骨吊掛在高高低低的木棍上,翁丁村到了,是大陸保存最完整的佤族原始村落。「翁丁」在佤語中的意思是「雲霧繚繞的地方」,4個自然村分布在海拔520至1600公尺山區,雨量充沛,平均每年有147天是霧日,因而得名。

 翁丁村是大陸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佤族村落,從最完整的佤族欄杆式茅草房、佤族圖騰、莊寨、祭祀房、木鼓房,到傳統家庭式手工藝作坊,凝聚佤族民俗文化、宗教信仰和建築藝術的現代活寶庫。

 佤族歌舞 熱情迎賓

 尚未進入寨門,耳際已傳來佤族男女迎賓歌聲,待觀光客腳步踏進寨門,就成了佤族最熱情的賓客,高亢歌聲不絕,傳統舞蹈不歇,眼界裡迎來最大色彩,傳統佤族服飾以黑紅兩色為基調,飾物則以銀飾品為主。男子頭纏包巾,上著黑色圓領短衣,領外以紅色布條壓邊,手袖粗短而寬大,下著褲腿肥短的黑色大擺襠布褲,腰縛黑或紅布帶。婦女是黑或藍色無領小短衣,下用由黑紅藍等色交叉組成圖案長至膝下的貼身筒裙,額上配戴兩個或多個彩色小絨球,頭髮自然後披,胸前配戴銀項圈,耳有銀耳環,手戴刻有小花的銀鐲。

 翁丁村原始的信仰、建築和服飾有等級觀念,生活方式也保持許多傳統,散發獨有吸引力,2006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最後的原始布落」,並被雲南省政府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7年被評為雲南省歷史文化名村。

 翁丁村落 原始神祕

 沿著彎窄土路穿梭在村內,可以到寨主家拜訪,邊看寨主媳婦在客廳和飯廳共用的室內2樓木板地熱騰騰炒菜,欣賞寨主夫人依草窗獨享水菸的悠然自在;也可到佤王府拜訪佤王,佤王和家人也很樂於擺個傳統雄壯的POSE,和遊客一起拍合照。聽說,佤王有時還幫人算命,會為被算命者帶來好運。

 翁丁村民常聚在大樹下賣些簡單吃喝,多間小店也販售紀念品。佤族工藝品以木雕和染織為主,木雕尤為突出,多為宗教而生產,色彩單一、線條簡潔,表現出沉重和壓抑的原始神祕。佤族紡織以當地的棉、麻及天然染料製成,從紡線到編織,透過精細工藝展現出濃烈的民族風情。

 觀看鏢牛 自行決定

 對多數遊客來說,「鏢牛」是最讓人感到驚悚的傳統節目。1頭活生生的黃牛,被繩繫在木樁上,參加祭典的佤族男子,手持長槍或長刀,或刺或砍,致牛於死,再砍下牛首,完成獻祭;對族人來說是神聖的祭儀,但對不少外人來說,卻不見得是可以坦然面對的畫面。

 祭儀開始前,現場都會廣播即將開始的訊息,也會警告「如有心臟病、高血壓者請勿觀看」,是否觀賞自行決定;不觀賞者,可以到樹下乘涼,或光顧一下佤族人的小吃攤,或爬到村裡最高點,體會原始部落在群山中的另種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