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手壓井 李家古厝風華再現
▲後代為呈現李家古厝原貌,特地找來50年前協助鑿井師傅,舊址重造手壓井,民眾忍不住技癢,還親自下場體驗。(林和生攝) |
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內惟李家古厝,後代為完整呈現古早原貌,特地找來五十年前協助鑿井的師傅,在原地、以純手工方式重新開挖手壓井,因為過程難得一見,吸引不少民眾到場觀摩、紀錄,更有人忍不住技癢,親自下場體驗。
利用咕咾石為屋基、興建而成的古厝,代表高雄市與海洋共生的開發過程,但近期因政府都市計畫將它劃設為新巷道,而面臨拆除命運;所幸在眾人奔走下,拆遷計畫暫緩,雖政府仍未鬆口保留,但也露出一線曙光。
李家後代李育嘉表示,近期不少民眾參與保存計畫,不僅瞭解文化保存的價值,也學習到聚落景觀維護的重要性;為讓古厝能更趨於原貌,他昨日找來五十年前幫祖厝施作手壓井的老師傅,重新在舊址打井,企圖重現古厝風華。
當年還是廿多歲的年輕人,如今已七十六歲老師傅黃水洲說,看到這古厝就想到他剛出社會時,因為農業社會手壓井的需求量大,幾乎家戶都有,但隨著自來水發達,人們大多將井填平,古厝也是如此。
這次重回舊址,因地勢熟悉,不到一天時間便將井給打好,且全程純手工施作,一早就有不少人等在一旁記錄這難得景象。
主辦活動鄭傳宗說,內惟是高雄市少數幾個保存完整聚落,如最具代表性建築遭到拆除,非常可惜,希望藉由活動讓民眾知道,保留古厝不單是協助李氏後代保住房子,也能作為內惟部落重塑風華契機。
永續綠建築花博新生館北投圖書館與老樹共舞
▲花博新生三館的建物與周遭樹木和諧共處,綠屋頂還可讓民眾看飛機起降。(本報資料照片) |
前言:宜蘭千年神木被砍,差點引起兩個原住民部落「出草」,最後以血祭儀式言和,誓言共同保護大自然山林。近來,隨著環保意識抬頭,過去動輒砍伐老樹事件已不復見,不少建築物在設計或興建過程,為尊重原生樹木,有的想辦法移植,有的則是建物退縮,有的乾脆想辦法讓樹木、建築物共存,「老樹」成為建商整修或蓋房子,不容忽視的問題。
台北市北投圖書館及花博公園新生三館(生活館、未來館與夢想館),都是建築物與周遭樹木和諧共處的最佳展示。負責設計的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張清華建築師表示,北投圖書館在舊址重建,屋頂綠化目的在將舊址的草地面積還回來,聯結周邊豐富生態。
張清華構思新生三館時,為讓遊客可在綠屋頂看飛機起降,特別保留原有基地內的老樹,讓主體建築物退讓空間,整體設計以曲線造型呈現,呈現「與老樹共舞」的視覺效果。
新生三館位於松山機場航線區,她刻意讓三棟建築物高度不能高於老樹,並將參觀動線設計成引導遊客走上綠屋頂欣賞飛機起降,屋頂也綠化成草皮,使人彷彿走在綠地而不是突兀的建築物上。
其實新生三館原址有很多樹木,但為了滿足展館的空間需求,張清華將比較不具保留價值的先趨樹種、果樹等移植他處,展館使用的木建材也選擇出自永續林場,及台灣常見的柳杉等。新生三館使用的木材及鋼材,皆可回收再利用,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衝擊。
最近獲得美國網站評選為全球廿五家最漂亮公立圖書館之一的北投圖書館,於民國九十六年獲得綠建築鑽石級標章證書,屋頂綠化目的在將舊址的草地面積還回來,聯結周邊豐富生態。且綠化屋頂可涵養水分,自然排水至雨水回收槽,再利用回收水澆灌植栽及沖水馬桶,達到綠化與減少水資源浪費。
新生三館則是永續綠建築,張清華認為,綠建築並非以高科技為號召,而是利用當地氣候條件,適度就地取材達到節能減碳,以消耗最少地球資源、使用最少能源及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才是真正的綠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