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31 14:03:00*欣兒*
《守財奴》與《溫夫人的扇子》
回國後的第一份教職,是兼任於某校應用外語科,教授「英文專題:戲劇」;課程的目的呢,就是幫助學生完成畢業製作,藉此展現該科英語教學成果。今年二月,在看過學校以及與主任面談後,本來不想接此教職,但終究還是抱著「必須自謀生路」與「累積教學經驗」的心態,答應了主任的力邀。
在面談與應聘時,我謹慎詢問該課程的傳統與要求,主任回答我,「一切由妳安排,只要協助他們完成畢製即可。」初出社會的我不懂箇中奧妙,滿心以為我真的可以享受教學的自主權,懷抱滿腔熱情,準備循序漸近地讓學生認識劇場的多元面向。結果開學沒多久,先是有老師倚老賣老,要我這個「台大一路上來」的菜鳥老師,不要對學生有太高的期待,批評學生程度很差云云;當我拿著學生作業反駁時,他們或是置之不理,或是冷笑說:「妳既然對他們期待這麼高,到時候就等著看妳的(「笑話」兩字未說出口)囉!」同時,也許是某些和科辦老師交情甚篤的學生,表達了我教學方式與教她們學長姊的前任老師不同,讓主任「高度關切」—曾經不只一次在我上課中間敲門找我談話;甚至有我素未謀面的老師在課堂上也說:「這個老師年輕、沒經驗」…連學生看不下去,在教學評鑒仗義要主任別給我太大壓力時,主任竟然狂笑數聲…(以上係學生向我打小報告)。從此我直接進教室,懶得跟那些理念不合的人打交道,也抱定帶完這屆就走人的打算。
簡而言之,這是個讓我覺得自己格格不入的教學環境,但反而更加強我幫助學生經驗劇場、證明自我的信念。
因為他們沒有劇場經驗與戲劇背景,我先是介紹劇場的多元可能,到了5月確定劇本(之前的老師在開學第二週就開始研讀劇本了)—《守財奴》與《溫夫人的扇子》,各富其趣的喜劇,在學期結束前完成選角與規劃工作進度表等事宜。我為他們設了三巨頭—製作人掌公關、宣傳、財務等行政事務,導演掌表演,舞監掌幕後設計與執行。6月,導演和我討論詮釋風格,製作人接洽場地,演員則從暑期開始背詞。9月開學之後,我們檢討暑期進度,並更縝密地重新設定近程計畫。我也刻意安排上課時間為午餐時間的3、4、5、6堂課,增加與他們共事的機會;11月起,更增加星期四下午時段,陪他們排戲、修戲。然這期間,我從他們科上其他老師所得到的,只有門外漢似的干涉與批評(他們對表演場地的考量,在賓客送花籃、獻花是否方便,有無電視台可以錄製播放,達招生之效…*^%$@*&%),對學生富創意的巧思不屑一顧;而對我,就像對他們的學生一樣般地充滿不信任。我於是一肩扛下畢製所有事務,避免不必要的干擾。
兩班的風格大不相同,B班自信活潑,A班敏感內斂;前者稱冠多次話劇比賽,有多位自認為是明星的學生,與科辦關係良好;後者對表演興趣缺缺,當初是為了不要被併入敵班才湊足修課人數—兩班之間互存敵意已行之有年,我不強化,也不刻意消除,因為這是驅使團隊向前的重要動力來源;但不可諱言地,這些嫌隙造成畢製過程中(尤其對外接洽部分)的許多困擾。在演出之前甚至我教學之前,幾乎所有的老師都看好擁有眾多「明星」的B班,不但受寵獲得科辦支援錄影,甚至有些失格的老師諄諄告誡學弟妹不用看A班演出…。也因此,A班團結一致,抱著「必勝」的堅毅決心,再加上有個扮黑臉的魔鬼製作人,在人力動員與協調上,展現驚人的成果。
11月,在演員背詞進度落後的同時,和北藝大展演中心接洽也遭遇未預料到的挑戰。由於我的疏忽,行前訓導不足,參觀劇場的學生屌兒啷噹,給北藝大主事者相當差的印象,擔心這些學生在有趣但危險的劇場中製造災難,甚至興起不接這個case的想法。12月學生兩手空空、也沒預先告知我就去開技術會議,更是讓臨時到場的我滿臉是線、無地自容;當展演中心要求由有經驗的團隊負責裝台、操控燈具等專業工作時,我真有陷入絕境之感—在經費有限的情形下,我又要到那兒幫學生找能支援技術的團隊呢?(在北藝大任研究員的學長幫我估算過,以學生在外裝、拆台的行情與時段計算,光是兩位裝台人員,一班就要增加一萬多元的開銷。)我真是一個頭兩個大。
事實上,接觸這種沒有劇場實務經驗的團隊,的確是北藝大展演中心前所未有的經驗—他們必須勞心費時地解釋從前台到幕後的每一個環節(對這些部門缺乏經驗的我,畢竟沒有他們這些前輩解釋得清楚明白)—事實上,除了那位因憂心而面有慍色的長輩,其他行政、技術人員都是很友善的(我陪學生與展演中心開技術與前台會議)。而也是拜學長之賜,為我找到一位在台灣戲曲專科學校任教的老師,願意帶著學生,完全不計酬地幫助我們;確定霎時,我真有「天降神兵」之感,除了藉此勉勵學生要用心與爭氣,也終於得以專注在指導學生的表演,督導宣傳、前台等行政事宜。
然而,到了畢製末期,我對兩班還有著不同的擔憂—A班團結有餘,然導演因私人因素無法專注於導/表,有愧為表率;而長達近2小時的表演,對演員記憶台詞乃至開放肢體更是一大考驗。B班自我意識過強,宛如一盤散沙,落得部分肯做事的同學常一人身兼多職,身心俱疲;也有許多問題因礙於情面,沒人肯當黑臉,因此懸而未決。僅管憂心,我還是全力以赴地陪伴他們,幫他們設計甚至示範逗趣的動作;提醒配角「只有渺小的演員,沒有渺小的角色」,讓他們也能自信地在舞台上散發自信與光采;另外鼓勵台詞超多的演員「沒有觀眾手上有劇本,所以遇到忘詞,彼此支援就過關了」…等。
演出前一個禮拜,我出面和主任協調演出細節—因為我赫然發現他們有著可怕的傳統:除了背景布幕上釘著「XX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科畢業公演」大字報,演出前還有冗長、不關痛癢的長官致辭…所以我「謙恭有禮」地知會主任,基於學生戲劇設計的巧思,邀請主任壓軸在演員謝幕之後為學生講些鼓勵的話,她當下的反應是:「如果有些長官沒看完就先離席,不就沒有發言的機會了嗎?」我心想,這關表演何事?由於我溫和但堅持的立場,她也不便說不(不過演出當天,還偷偷摸摸到演員化妝室探口風,看是否有轉圜餘地…結果沒學生理會這位被譏為「只會英打」的主任~噫!)。
基本上,兩場演出都非常圓滿,遠遠超越他們的學長姊,也足以比美一般大學外語科系的演出。不過,或許是抱著豁出去的決心,A班的演出遠遠超越平日水準,尤其讓我感動,許多主角、配角融入角色的即興發揮逗得我和其他觀眾哈哈大笑,不僅讓近2小時的演出毫無冷場,也顛覆了其他師長(包括導師)對該班「不擅戲劇」的偏見。B班的演出中規中矩,維持了該班華麗歌舞的風格,女主角的內心戲發揮得淋漓盡致,是位具有潛質且進步甚多的演員;反而是一向自詡「明星」的幾個大牌同學,因為無法跳脫成規(僅管我曾為她們設計、示範別的可能),似乎讓觀眾覺得了無新意;另外,或許是因為換幕中斷了節奏與劇場幻覺,加上演員放不開,喜感不足,觀眾反應較為冷淡。
戲落幕時,台上的演員、幕後的工作人員幾乎都激動得哭了—經歷許多挑戰與挫折,全班一起催生的製作得以圓滿呈現,的確是件令人感動的事啊!然而,那些從未參與其中的學務長、主任致詞時,卻只是藉此吹噓該校教學品質,要家長放心將子女交到他們手上…真是夠了!>_<
除了看到大家的付出有了圓滿的成果,而不少學生也有所成長,讓我甚感欣慰之外;這次的製作,也因為「對外」、「外援」等因素,促成了兩班某些部門的合作,算是功德一件。12/26日B班演出結束後,A班十多個同學現身協助拆台作業,為整個製作畫下完美的句點,讓我甚為感動。而最有趣的經驗,莫過於走出布景工廠大門時,這群惦記我沒參加他們慶功宴的A班同學,竟然合謀騎機車包圍我,5、6部機車的頭燈同時朝我這兒照過來—宛如曾經看過的某個劇場製作or電影畫面—最後還把我綁架上車,載我到士林吃鍋、烤兩吃…
這是我帶的第一批學生與製作。我想,也許十年之後,他們會忘記我的名字、我的長相,但是我會依然記得他們給我的驚喜與回饋,我也會記得國立戲曲專科學校的師生、北藝大展演中心的學長與Leo老師等人的幫助。此刻,我不確定我是否已在學生心中播下戲劇的種子,但我由衷感謝自己因為這次的製作,獲得劇場前輩誠懇熱情的協助與指導。
在面談與應聘時,我謹慎詢問該課程的傳統與要求,主任回答我,「一切由妳安排,只要協助他們完成畢製即可。」初出社會的我不懂箇中奧妙,滿心以為我真的可以享受教學的自主權,懷抱滿腔熱情,準備循序漸近地讓學生認識劇場的多元面向。結果開學沒多久,先是有老師倚老賣老,要我這個「台大一路上來」的菜鳥老師,不要對學生有太高的期待,批評學生程度很差云云;當我拿著學生作業反駁時,他們或是置之不理,或是冷笑說:「妳既然對他們期待這麼高,到時候就等著看妳的(「笑話」兩字未說出口)囉!」同時,也許是某些和科辦老師交情甚篤的學生,表達了我教學方式與教她們學長姊的前任老師不同,讓主任「高度關切」—曾經不只一次在我上課中間敲門找我談話;甚至有我素未謀面的老師在課堂上也說:「這個老師年輕、沒經驗」…連學生看不下去,在教學評鑒仗義要主任別給我太大壓力時,主任竟然狂笑數聲…(以上係學生向我打小報告)。從此我直接進教室,懶得跟那些理念不合的人打交道,也抱定帶完這屆就走人的打算。
簡而言之,這是個讓我覺得自己格格不入的教學環境,但反而更加強我幫助學生經驗劇場、證明自我的信念。
因為他們沒有劇場經驗與戲劇背景,我先是介紹劇場的多元可能,到了5月確定劇本(之前的老師在開學第二週就開始研讀劇本了)—《守財奴》與《溫夫人的扇子》,各富其趣的喜劇,在學期結束前完成選角與規劃工作進度表等事宜。我為他們設了三巨頭—製作人掌公關、宣傳、財務等行政事務,導演掌表演,舞監掌幕後設計與執行。6月,導演和我討論詮釋風格,製作人接洽場地,演員則從暑期開始背詞。9月開學之後,我們檢討暑期進度,並更縝密地重新設定近程計畫。我也刻意安排上課時間為午餐時間的3、4、5、6堂課,增加與他們共事的機會;11月起,更增加星期四下午時段,陪他們排戲、修戲。然這期間,我從他們科上其他老師所得到的,只有門外漢似的干涉與批評(他們對表演場地的考量,在賓客送花籃、獻花是否方便,有無電視台可以錄製播放,達招生之效…*^%$@*&%),對學生富創意的巧思不屑一顧;而對我,就像對他們的學生一樣般地充滿不信任。我於是一肩扛下畢製所有事務,避免不必要的干擾。
兩班的風格大不相同,B班自信活潑,A班敏感內斂;前者稱冠多次話劇比賽,有多位自認為是明星的學生,與科辦關係良好;後者對表演興趣缺缺,當初是為了不要被併入敵班才湊足修課人數—兩班之間互存敵意已行之有年,我不強化,也不刻意消除,因為這是驅使團隊向前的重要動力來源;但不可諱言地,這些嫌隙造成畢製過程中(尤其對外接洽部分)的許多困擾。在演出之前甚至我教學之前,幾乎所有的老師都看好擁有眾多「明星」的B班,不但受寵獲得科辦支援錄影,甚至有些失格的老師諄諄告誡學弟妹不用看A班演出…。也因此,A班團結一致,抱著「必勝」的堅毅決心,再加上有個扮黑臉的魔鬼製作人,在人力動員與協調上,展現驚人的成果。
11月,在演員背詞進度落後的同時,和北藝大展演中心接洽也遭遇未預料到的挑戰。由於我的疏忽,行前訓導不足,參觀劇場的學生屌兒啷噹,給北藝大主事者相當差的印象,擔心這些學生在有趣但危險的劇場中製造災難,甚至興起不接這個case的想法。12月學生兩手空空、也沒預先告知我就去開技術會議,更是讓臨時到場的我滿臉是線、無地自容;當展演中心要求由有經驗的團隊負責裝台、操控燈具等專業工作時,我真有陷入絕境之感—在經費有限的情形下,我又要到那兒幫學生找能支援技術的團隊呢?(在北藝大任研究員的學長幫我估算過,以學生在外裝、拆台的行情與時段計算,光是兩位裝台人員,一班就要增加一萬多元的開銷。)我真是一個頭兩個大。
事實上,接觸這種沒有劇場實務經驗的團隊,的確是北藝大展演中心前所未有的經驗—他們必須勞心費時地解釋從前台到幕後的每一個環節(對這些部門缺乏經驗的我,畢竟沒有他們這些前輩解釋得清楚明白)—事實上,除了那位因憂心而面有慍色的長輩,其他行政、技術人員都是很友善的(我陪學生與展演中心開技術與前台會議)。而也是拜學長之賜,為我找到一位在台灣戲曲專科學校任教的老師,願意帶著學生,完全不計酬地幫助我們;確定霎時,我真有「天降神兵」之感,除了藉此勉勵學生要用心與爭氣,也終於得以專注在指導學生的表演,督導宣傳、前台等行政事宜。
然而,到了畢製末期,我對兩班還有著不同的擔憂—A班團結有餘,然導演因私人因素無法專注於導/表,有愧為表率;而長達近2小時的表演,對演員記憶台詞乃至開放肢體更是一大考驗。B班自我意識過強,宛如一盤散沙,落得部分肯做事的同學常一人身兼多職,身心俱疲;也有許多問題因礙於情面,沒人肯當黑臉,因此懸而未決。僅管憂心,我還是全力以赴地陪伴他們,幫他們設計甚至示範逗趣的動作;提醒配角「只有渺小的演員,沒有渺小的角色」,讓他們也能自信地在舞台上散發自信與光采;另外鼓勵台詞超多的演員「沒有觀眾手上有劇本,所以遇到忘詞,彼此支援就過關了」…等。
演出前一個禮拜,我出面和主任協調演出細節—因為我赫然發現他們有著可怕的傳統:除了背景布幕上釘著「XX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科畢業公演」大字報,演出前還有冗長、不關痛癢的長官致辭…所以我「謙恭有禮」地知會主任,基於學生戲劇設計的巧思,邀請主任壓軸在演員謝幕之後為學生講些鼓勵的話,她當下的反應是:「如果有些長官沒看完就先離席,不就沒有發言的機會了嗎?」我心想,這關表演何事?由於我溫和但堅持的立場,她也不便說不(不過演出當天,還偷偷摸摸到演員化妝室探口風,看是否有轉圜餘地…結果沒學生理會這位被譏為「只會英打」的主任~噫!)。
基本上,兩場演出都非常圓滿,遠遠超越他們的學長姊,也足以比美一般大學外語科系的演出。不過,或許是抱著豁出去的決心,A班的演出遠遠超越平日水準,尤其讓我感動,許多主角、配角融入角色的即興發揮逗得我和其他觀眾哈哈大笑,不僅讓近2小時的演出毫無冷場,也顛覆了其他師長(包括導師)對該班「不擅戲劇」的偏見。B班的演出中規中矩,維持了該班華麗歌舞的風格,女主角的內心戲發揮得淋漓盡致,是位具有潛質且進步甚多的演員;反而是一向自詡「明星」的幾個大牌同學,因為無法跳脫成規(僅管我曾為她們設計、示範別的可能),似乎讓觀眾覺得了無新意;另外,或許是因為換幕中斷了節奏與劇場幻覺,加上演員放不開,喜感不足,觀眾反應較為冷淡。
戲落幕時,台上的演員、幕後的工作人員幾乎都激動得哭了—經歷許多挑戰與挫折,全班一起催生的製作得以圓滿呈現,的確是件令人感動的事啊!然而,那些從未參與其中的學務長、主任致詞時,卻只是藉此吹噓該校教學品質,要家長放心將子女交到他們手上…真是夠了!>_<
除了看到大家的付出有了圓滿的成果,而不少學生也有所成長,讓我甚感欣慰之外;這次的製作,也因為「對外」、「外援」等因素,促成了兩班某些部門的合作,算是功德一件。12/26日B班演出結束後,A班十多個同學現身協助拆台作業,為整個製作畫下完美的句點,讓我甚為感動。而最有趣的經驗,莫過於走出布景工廠大門時,這群惦記我沒參加他們慶功宴的A班同學,竟然合謀騎機車包圍我,5、6部機車的頭燈同時朝我這兒照過來—宛如曾經看過的某個劇場製作or電影畫面—最後還把我綁架上車,載我到士林吃鍋、烤兩吃…
這是我帶的第一批學生與製作。我想,也許十年之後,他們會忘記我的名字、我的長相,但是我會依然記得他們給我的驚喜與回饋,我也會記得國立戲曲專科學校的師生、北藝大展演中心的學長與Leo老師等人的幫助。此刻,我不確定我是否已在學生心中播下戲劇的種子,但我由衷感謝自己因為這次的製作,獲得劇場前輩誠懇熱情的協助與指導。